?

博物館對泉州市華僑抗戰紅色文化的弘揚與傳承

2022-03-23 04:14徐淑延
黎明職業大學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歷史博物館海絲泉州市

徐淑延

(黎明職業大學 外語與旅游學院,福建 泉州 362000)

泉州市是全國著名的僑鄉,旅居世界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泉州籍華僑、華人約950萬人[1]。在抗戰時期,泉州籍華僑慷慨捐輸,踴躍從戎,所體現的抗戰精神和事跡是我國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博物館作為非營利性機構,其最終目的是教育大眾,為全社會提供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博物館應利用館藏資源弘揚民族文化,完成振興民族精神的艱巨使命[2]。泉州市現有相對集中展示華僑抗戰紅色文化的博物館三家,分別是QZHQ歷史博物館、QZHQGM歷史博物館和LZF紀念館,這三家博物館承擔了弘揚泉州華僑抗戰紅色文化的責任。在實地調研三家博物館建設現狀基礎上,本文將探討其在弘揚和傳承泉州市華僑抗戰紅色文化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一、泉州市華僑抗戰紅色文化與博物館

七七事變后,海外華僑在抗日救國的號召下組成了抗戰的一股強大力量。其中,以泉州市華僑的抗戰精神和事跡最為典型、參與人數最多、持續時間最長[3]。泉州市華僑的典型抗戰精神和事跡主要體現在:利用自身影響力,參與創立或加入多個救亡團體/抗戰組織;為抗戰捐款捐物;積極投身抗日活動甚至為國捐軀等。廣大華僑的抗戰精神和事跡是繼辛亥革命之后,廣大華僑愛國主義運動的又一次高潮,真正體現了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民族精神[4],深刻地詮釋著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團結、民族抗爭、無私奉獻、不畏強暴和國際主義精神[5]。2004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發布的《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明確將抗戰精神和事跡列為發展紅色旅游的八大內容之一,其中就涵蓋了廣大愛國華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戰精神和事跡。紅色旅游主要是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和戰爭時期所形成的紀念地、標志物為載體,以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為內涵,組織接待旅游者開展緬懷學習、參觀游覽的主題性旅游活動[6]。泉州市廣大華僑用誓言、行動甚至生命鑄就的抗戰精神和事跡正是當前發展紅色旅游最寶貴的資源,也是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泉州市目前并沒有和華僑抗戰事跡直接相關的遺址或者紀念地,但已搜集、挖掘、整理了為數不少的抗戰紀念物,展示呈現這些紀念物等紅色資源的最佳地點就是博物館。因此,QZHQ歷史博物館、QZHQGM歷史博物館和LZF紀念館成為弘揚和傳承泉州市華僑抗戰紅色文化的最重要載體。在全國4 500多座博物館中,華僑華人博物館僅僅20余座[7],而泉州市就有2家以華僑華人歷史為主題的博物館,1家和華僑華人抗戰直接相關的紀念館。通過實地調研發現,三家博物館通過華僑抗戰典型事跡展示、華僑抗戰文物收藏和陳列以及不斷提升自身知名度和美譽度等途徑,不同程度地發揮了博物館對泉州市華僑抗戰紅色文化的弘揚和傳承作用。

首先,在華僑抗戰事跡的展示方式上,QZHQ歷史博物館在“故土情深——泉籍華僑華人奉獻史”這個陳列中,介紹了抗戰時期南洋華僑對家鄉的重大貢獻;QZHQGM歷史博物館則以專題陳列的形式重點展示華僑將軍葉飛的抗戰精神和事跡,同時在另一個專題陳列“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專題陳列館”展示了212位其他華僑的革命事跡;LZF紀念館則對華僑將領李子芳在抗戰時期的革命精神和事跡進行全面而集中的展示。

其次,在華僑抗戰相關典型文物收藏上,QZHQ歷史博物館藏有一本彌足珍貴的華僑抗戰日記;QZHQGM歷史博物館則藏有一顆在葉飛將軍體內長達66年的子彈,以及葉飛將軍在抗戰期間寫下的書信、穿過的軍服等;LZF紀念館則展出了李子芳生前用過的水杯、草鞋、軍服等。

再次,除了館藏文物之外,博物館還通過播放和主題緊密相關的影視及舉辦展覽進一步弘揚泉州市華僑抗戰紅色文化,使紅色旅游者能進一步領悟華僑抗戰紅色精神。QZHQ歷史博物館多年來先后舉辦抗日游擊支隊成立七十周年展覽、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六十五周年、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書畫展等與抗日有關的展覽活動;而LZF紀念館則組織參觀者觀看以李子芳為原型的電影《上饒集中營》;QZHQGM歷史博物館的參觀者則能欣賞到京劇《沙家浜》、電影《紅日》,因為這兩部作品素材都和葉飛及葉飛領導的部隊有直接關系。

最后,三家博物館成立后都基于各自條件和定位不斷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均先后獲得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福建省國防教育基地等“紅色”招牌,成為福建省內甚至國內有一定知名度的紅色場館。其中,QZHQ歷史博物館和QZHQGM歷史博物館現均為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二、存在的問題

(一)博物館“重展輕教”

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是黨和國家紅色基因庫。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8]。以華僑抗戰紅色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始終承擔著對紅色旅游者進行抗戰紅色教育,使其接受抗戰紅色洗禮的重要使命。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紅色精神教育功能則是踐行這一使命的重要途徑。然而,在實踐中,泉州市這三家博物館均存在“重展輕教”的問題,即對展覽革命事跡的重視勝于對紅色精神教育的重視。具體體現在重視華僑抗戰文物的搜集、展示陳列、講解宣傳服務等,而缺乏紅色精神教育的實施手段、實施過程監督以及實施效果評價。這是由于博物館的展覽功能往往通過文物展示的形式得以實現,實現的程度可以通過文物數量、文物等級、展覽面積等進行量化考評,但是精神教育功能的實現途徑卻相對復雜,實現程度往往難以測評,博物館容易陷入“重展”不“重教”的經營模式。

(二)館館之間、館景之間互動互聯相對單一

泉州市目前擁有各類博物館將近40家,擁有5A級景區1家,4A級景區13家,國家級文保單位44處[9]。近幾年來,QZHQ歷史博物館、QZHQGM歷史博物館和LZF紀念館與泉州市其他博物館、A級景區、文物保護單位的互動互聯較少,僅在同類別博物館之間有一定的交流活動。LZF紀念館和江西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紀念館(上饒集中營是李子芳烈士犧牲地)有一定聯系;QZHQGM歷史博物館和國內華僑歷史博物館交流往來比較多。三家博物館雖都以華僑(抗戰)歷史為主題,但三家博物館之間卻至今尚未建立互動互聯,和泉州市其他紅色旅游景點的互動互聯也很少。

(三)博物館與旅游融合不夠

2018年,國家成立文化旅游部,提倡文化和旅游的大融合,同時在全國出現博物館旅游熱。2021年,國務院發布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重點強調推動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成為旅游目的地,培育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間,更加具體地指出了二者融合的新方向與具體路徑[10]。然而,通過調研發現,三家與弘揚傳承華僑抗戰紅色文化直接相關的博物館尚未融入到泉州市的“海絲大旅游”中。例如,QZHQ歷史博物館成立時間最早,在全國華僑華人博物館中頗負盛名,但是其在游客中的熱度偏低。同時,三家博物館沒有列在泉州海絲旅游精典線路的推薦中。這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在博物館免門票的公益和政府管理屬性下,管理者對開發博物館客源,增加博物館人流重視不夠。

三、解決對策

為更好地弘揚與傳承華僑抗戰紅色文化,泉州市三家博物館既要改變博物館傳統的經營理念,變“重展輕教”為“展教并重”,還要積極開展博物館與博物館之間、博物館與周邊海絲景點的互動互聯,并融入海絲旅游的發展進程中。

(一) “展教并重”

現代博物館的功能包含搜集、保存、修護、研究、展覽、教育等,其中展覽和教育是博物館面向公眾最重要的兩大功能。做好革命文化宣傳闡釋、社會傳播、教育普及工作,傳承紅色基因,是博物館的真本事[11]。博物館是弘揚和傳承泉州市華僑抗戰紅色文化的重要載體,要真正實現三家博物館的載體作用,就要將“重展輕教”的經營模式改變為“展教并重”。做好有關華僑抗戰事跡的展覽是實現華僑抗戰紅色資源價值的前提和根本,但是通過展覽實現紅色文化資源的教育功能才是最終目的。因此,三家博物館在建筑空間的利用、展廳及展品陳設等的過程中,就要同步引入華僑抗戰紅色文化資源的教育功能,努力實現展覽和教育功能在時空上的并重。

(二)館館之間、館景之間實現互動互聯

QZHQ歷史博物館、QZHQGM歷史博物館和LZF紀念館作為弘揚泉州市華僑抗戰紅色文化的主要場館,要加強館與館之間的內部聯動。在抗戰紅色文化講解員培養、華僑抗戰史學術交流以及博物館展品交流等諸多領域可以建立內部互聯。同時,還可利用黨和國家各種重大紀念日,聯合開展一系列華僑抗戰紅色文化旅游活動。泉州市現擁有已改建成創意園區的的僑光電影院,擁有曾由華僑捐助現已成為4A級景區的源和堂創意園區,以及開元寺、銅佛寺、龍山寺、雪峰寺等200多座由華僑、港澳臺同胞捐資翻建或維修的寺廟、古跡[12]。這些和華僑有直接或者間接聯系的景區,也是泉州市目前吸引游客較多的地方,為三家博物館實現博物館和景點之間的互動互聯提供了良好的資源基礎。

隨著文旅融合步伐的加快,各地產生了許多將文化館、博物館等服務送入旅游景區的實踐活動,這也是現階段公共文化服務與旅游公共服務融合發展的主要形式之一[13]。QZHQ歷史博物館、QZHQGM歷史博物館和LZF紀念館可嘗試以“僑”為線,將博物館華僑抗戰紅色文化融入景區中。例如,選取有代表性的展品或者視頻以臨展的方式在景區展示等,將景區打造成博物館弘揚與傳承華僑抗戰紅色文化的第二空間。

(三)將華僑抗戰紅色文化旅游融入海絲旅游

2022年2月,泉州市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推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構建世界海絲文化休閑旅游目的地”的發展目標。QZHQ歷史博物館、QZHQGM歷史博物館和LZF紀念館應發展以華僑抗戰紅色文化為主題的旅游,并積極探索融入海絲旅游的途徑。中國第一座以海上交通史為專題的博物館——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和中國第一座以“華僑”為專題的博物館——QZHQ歷史博物館地處同一條主干道上,空間距離在2 km之內;而LZF紀念館距離海絲遺產點——姑嫂塔也僅有2 km的距離。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空間距離近的優勢,推出“華僑抗戰紅色文化旅游+海絲旅游”的對應旅游產品,發揮旅游環線的作用,實現博物館華僑抗戰紅色文化旅游與海絲旅游的優勢互補,增強泉州市紅色旅游的節點功能[14]。

泉州市華僑抗戰精神和事跡是中國抗戰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QZHQ歷史博物館、QZHQGM歷史博物館和LZF紀念館則是弘揚和傳承泉州市華僑抗戰紅色文化的主要載體。三家博物館在華僑抗戰典型事跡展示、華僑抗戰文物收藏和陳列上各有特色,但仍需要不斷探索展覽和教育并重的經營模式。通過博物館之間的互動聯合和主動融入泉州海絲旅游才能在未來實現更好的發展。

猜你喜歡
歷史博物館海絲泉州市
參觀博物館
“十三五”期間泉州市主要河流水質變化趨勢研究
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幼兒園
泉州市婦聯“336”助力脫貧有高招
首屆海絲旗袍文化邀請賽流光溢彩
如何講好“海絲”故事:關于“海上絲綢之路”主題展覽敘事方法的研究——以“無界——海上絲綢之路的故事”為例
浦城慶元山革命歷史博物館開館
“破”與“立”——福建省泉州市公路局依法護路新探索
美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藏品室
萬盞蠟燭 祈福海絲申遺成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