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n,Ce,Zn三摻鈮酸鋰晶體的電子結構和光學性質

2022-03-26 07:48劉林鳳張耘邱曉燕羅婭
關鍵詞:能級晶體離子

劉林鳳,張耘,邱曉燕,羅婭

西南大學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重慶 400715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存儲的高密化和高速化逐步成為必然要求.光學體全息存儲技術因具有高存儲密度、高冗余度、并行尋址和快速存取等諸多優點而成為新一代存儲方案[1].以優良光折變特性著稱的鈮酸鋰晶體(LiNbO3,LN)是實現全息存儲的首選材料之一.純LiNbO3晶體在存取過程中信息易揮發,為此人們選擇在LiNbO3晶體中摻入兩種光折變離子使其禁帶內形成兩個光折變陷阱中心,進而在LiNbO3晶體中實現持久性全息存儲.

在1998年,Buse等人[1]已經利用Fe和Mn雙摻LiNbO3晶體實現了信息的非揮發性存儲;Yue等人[2]在Mn和Ce雙摻的存儲實驗中觀察到明顯的光致變色效應,這與雙中心持久性數據存儲有關;Kang等人[3]測量了Ce和Mn雙摻LiNbO3的光伏常數和光電導率;Wang等人[4]分析了Li與Nb不同摩爾比的條件下Ce和Mn雙摻LiNbO3晶體的光學性質.盡管Mn和Ce雙摻LiNbO3晶體在存儲時間和靈敏度等方面表現良好,但存在響應時間長、光致散射嚴重等不利影響,嚴重影響該材料的實際應用[5],加入Zn或Mg等抗光損傷元素能有效改善這些問題[6].實驗上關于Mn和Ce,Mn和Fe雙摻LiNbO3晶體的光學性質和存儲的研究較為常見,但Mn和Ce雙摻或Mn,Ce和Zn三摻晶體內部電荷遷移等機制(如雜質元素占位、電子躍遷機制)的研究鮮有報道.

本研究利用第一性原理,分別計算了Mn和Ce單摻、雙摻及Mn,Ce和Zn三摻等多種摻雜LiNbO3體系的能帶、電子結構以及吸收光譜,希望通過研究電荷躍遷機理,更好地為體全息存儲器性能優化、參數設置等提供理論和數據支持.

1 晶體模型與計算方法

表1 LiNbO3晶體中各原子坐標

依據晶格參量、原子坐標建立了化學計量比的LiNbO3晶體2×2×1超胞模型.該模型共包含120個原子,其中Li原子、Nb原子及O原子的個數分別為24,24和72.本研究利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Cambridge Sequential Total Energy Package (CASTEP)軟件包對模型進行優化和計算[8].過程中采用廣義梯度近似(generalized gradient approximation,GGA)中的PW91泛函和平面波超軟贗勢相結合的方法,電子間相互作用的交換-相關勢由GGA進行修正,由于GGA考慮了空間點r處的電子密度及該處密度梯度,引入了非定域性和非均勻性,相較于利用局域密度近似(local-deasity approximation,LDA)方法處理,其結果更為精確[9-10].多電子體系波函數通過平面波基矢組展開,為了盡可能減少平面波基矢數量,使電子軌道波函數在離子實內部的分布盡量平緩,采用超軟贗勢來描述離子實與價電子間的相互作用勢[11].計算中各原子的價電子組態分別選?。篖i 2s1,O 2s22p4,Nb 4d45s1,Mn 3d54s2,Ce 4f15d16s2,Zn 3d104s2.

能量計算在倒易K空間中進行[12],通過平面波截斷能(Ecut)的選取來改變平面波基矢的數量,由此改變計算精度,同時運用快速傅里葉變換技術,使能量、作用力等計算在實空間和倒空間快速轉換,進而保證計算的精確度和效率.計算過程中設置Ecut=400 eV[13],對于電子結構和光學性質計算選取3×3×1的Monkhorst-Pack的特殊K矢對Brillouin區進行積分求和.所有模型在計算之前,都應對其結構進行優化.考慮到理論計算的需要與軟件包的局限性,幾何優化的收斂標準設置如下:自洽精度為每個原子2×10-6eV,原子間相互作用力不應大于0.5 eV/nm;晶體內應力為0.1 GPa,原子最大位移收斂標準為1×10-4nm,相關參量的取值與對應文獻數據吻合[14].幾何優化過程中,當且僅當這些參量同時收斂時,迭代停止,優化結束.

在純LiNbO3晶體中摻入兩種光折變增強離子Mn2+和Ce4+,以及抗光折變增強離子Zn2+,在晶體中分別顯示為 +2、+4、+2價[15-17].對于摻雜LiNbO3晶體模型的構建,關鍵在于摻雜劑的占位.本研究中摻雜離子占位機制均基于LiNbO3晶體的本征缺陷結構為認同度最高的鋰空位模型[6].低濃摻雜情況下,+2價和+4價的離子進入晶格后優先占據Li位,并隨之產生一定數量的鋰空位來平衡電荷;當雜質離子濃度度較高時,它將同時取代晶格中的Li+和Nb5+,并形成相應電荷自補償集團[6,18].實際運用中,Mn2+和Ce4+的摻量一般都處于低濃度范圍[1](摩爾分數小于1.00%),故通過取代Li位方式進入晶格,同時產生相應數量的空位;在共摻時,Ce4+價態相對較高,較其他摻雜離子更易先占Nb位;摻雜離子同時占據Nb和Li位時,電荷平衡通過自補償調節,減少晶體的畸變,晶體結構更穩定[19].抗光折變Zn2+離子低于閾值摩爾分數(約7.00%)時占Li位,當達到7.00%還將進入Nb位.

將單摻Mn2+和Ce4+模型分別記為LNⅠ和LNⅡ;兩者雙摻記為LNⅢ;Mn2+和Ce4+加上小于閾值的Zn2+模型記為LNⅣ;三摻中Zn2+摩爾分數超過閾值模型記為LNⅤ.各摻雜樣品的占位及電荷補償形式見表2,所建立的超晶胞模型見圖1.

表2 各摻雜樣品的占位和電荷補償

圖1 各樣本的晶胞模型

2 結果與討論

2.1 晶體結構的優化

對各模型結構進行幾何優化,表3列出了純LiNbO3晶體晶格常數的實驗值與優化結果[20],兩者的誤差在2%左右,在模擬計算允許的誤差范圍內[21],表明所建模型與晶體實際結構吻合較好.圖2為各結構體系總能量隨迭代次數的變化關系圖,各體系總能量在優化進程中逐漸減小,最終都趨于定值,表明晶體結構處于穩定狀態.表3和圖2的結果表明該理論研究的模型基礎、采用的計算方法、優化參數設置等均是合理的.

表3 純LiNbO3 晶體常數優化結果與實驗值

圖2 各體系優化能量迭代情況

2.2 LiNbO3晶體及摻雜體系的電子結構

各體系的能帶結構見圖3.圖3a顯示純LiNbO3晶體的禁帶寬度為3.51 eV,該值與Xu等人[22]給出的計算值3.50 eV相當,較實驗值3.78 eV[23]略低,但這并不會給我們對晶體電子結構的對比分析帶來影響.摻雜使得晶體氧八面體結構畸變加大,內部對稱性有所降低,各體系呈現不同程度的分裂.除單摻Ce4+的樣本外,其余摻雜樣本的能帶結構均向低能方向移動且帶隙寬度變窄.圖3b和圖3c顯示,單摻Mn2+晶體和單摻Ce4+晶體在費米能級(定義0 eV為費米能級)附近出現幾條較窄各自的缺陷能級.雙摻Mn2+和Ce4+樣本的帶寬約為 3.06 eV(圖3d),其雜質能級主要分布在費米能級附近,數量有所增加.從圖3e和圖3f中可以觀察到,與雙摻樣品相比,三摻體系禁帶寬度進一步變窄,LNⅣ中帶寬降至2.38 eV,LNⅣ帶寬為2.66 eV;雜質能級位置有所變化.

電子態密度能夠揭示晶體內部電子躍遷、原子軌道相互作用、成鍵情況等多方面信息.各模型禁帶附近的態密度見圖4.Li+的電子主要分布在遠離禁帶的-42 eV附近,該峰峰型尖銳,軌道局域性強,本研究不考慮摻雜對它的影響.從圖4a可以看出,純LiNbO3晶體的能帶結構中導帶部分幾乎由Nb 4d軌道上的電子貢獻;價帶由O 2p和Nb 4d兩軌道電子共同構成,兩者軌道在-5~0.5 eV區間內能量接近,軌道間易發生雜化,據化學鍵成鍵理論[15],兩原子間以共價鍵連接.從圖4b至圖4e可以看出,在氧八面體的晶體場中Mn2+的3d軌道發生分裂,形成Eg和T2g兩個軌道[20].圖4b LNⅠ樣品中,費米能級主要由Mn2+的T2g軌道電子構成;Mn2+的3d軌道少量電子與O 2p以及Nb 4d軌道電子在-8~-2 eV區間交疊,形成共價鍵,共同組成價帶,導帶部分以Nb 4d軌道電子貢獻為主,Mn2+的Eg軌道電子貢獻為輔.相較圖4a圖,價帶和導帶能量均朝低能方向有所移動,與圖3的能帶結構圖相對應.單摻Ce4+的LNⅡ樣品中,O和Nb等元素對導帶和價帶的作用基本同純LiNbO3樣品一致;Ce 4f軌道的電子在2.6 eV附近形成一個尖銳且寬度較窄的峰形,說明Ce以離子鍵的形式存在于晶體中,另外6s和5d軌道電子(約在-33,-19~-13 eV)遠離禁帶,在光折變過程中不考慮這兩軌道電子的影響.圖4d雙摻樣品中,由于摻雜離子間的相互影響,晶體電荷自補償,導致Ce4+進入晶體的占位較單摻時發生改變,其態密度峰向低能方向移動了3 eV 左右,使得該軌道與Mn2+的T2g軌道產生部分交疊,導帶與價帶組成成分與前幾種樣品相同.如圖4e和圖4f所示,當 Zn2+低于閾值或略高于閾值濃度,該離子在費米能級附近幾乎沒有貢獻,其軌道電子主要集于-8~-2 eV之間,局域性較弱,與O 2p軌道雜化,表明Zn和O兩者間具有共價性;受Zn2+影響Ce 4f 軌道發生分裂,形成4f1和4f2兩個軌道.

圖3 各體系能帶結構

圖4 各樣本禁帶附近態密度

2.3 LiNbO3晶體及摻雜體系的光學性質

固體物理中,線性響應范圍內,晶體的光學特性主要是由頻率的介電函數ε(ω)=ε1(ω)+iε2(ω)決定,其中ε1和ε2分別表示介電函數的實部與虛部,可由Kramers-Kr?nig色散關系推導得到[8,24].晶體的折射率n和吸收系數α可以通過計算得到:

晶體光學特性計算基于優化模型,并利用0.27 eV的剪刀算符進行修正,使理論值與實驗結果更相符.各樣本在可見-近紅外吸收光譜見圖5.LiNbO3晶體的基礎吸收邊決定于電子從O 2P軌道向Nb 4d軌道轉移躍遷所需的能量[18],各摻雜體系吸收邊較純樣本都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紅移現象.該現象與O原子電子云的形變密切相關,而其形變強弱取決于陽離子的極化能力,能力越大,周圍O2-電子云發生變形越大,使得電子躍遷所需能量降低.陽離子極化能力大小可用有效荷電數(Z*)的平方與離子半徑(r)的比值Z*2/r近似度量[18],本研究涉及的陽離子極化能力從大到小順序為Nb5+(58.51)、Mn2+(34.45)、Ce4+(32.88)、Zn2+(14.72)、Li+(2.49),譜線中摻雜樣本吸收紅移均來自摻雜離子的極化能力高于原陽離子Li+;LNⅤ的吸收邊較其他摻雜樣本紫移,是由于摻雜離子占據了極化能力更高的Nb5+位.

圖5 各樣本的可見近紅外吸收光譜

由于純晶體帶寬為3.51 eV,大于可見光范圍內的光子能量,故其在此區間沒有產生光吸收.雜質的摻入使得晶體禁帶間產生缺陷能級,在可見光區產生了明顯的光吸收.

摻Mn2+的LNⅠ晶體分別在1.63 eV(760 nm)、2.97 eV(418 nm)以及3.30 eV(376 nm)處出現了吸收峰.文獻[25]指出1.63 eV處的峰與本征缺陷小極化子吸收峰位置相符,推測其為晶體的本征缺陷結構引起.但考慮到計算結果中的以下因素:1.63 eV處的特征吸收出現在摻Mn2+后的晶體中,而純樣品中沒有;結合態密度圖4b,1.63 eV 峰對應Mn2+的T2g軌道電子向導帶的躍遷,這里認為1.63 eV處的吸收與Mn2+相關.其余兩處吸收峰(2.97 eV和3.30 eV)與電子從價帶頂Mn2+軌道向導帶的躍遷所需能量相吻合.波峰處于2.75~3.10 eV 區間且頂峰在2.97 eV左右的吸收峰,與報道給出的Mn2+缺陷能級深度2.80 eV左右較吻合[6,26].頂峰位于3.30 eV的峰處于3.20~3.45 eV區間,此峰與應用中選取3.40 eV作門光束的存儲實驗相符[27].

摻Ce4+的LNⅡ樣本在3.05 eV(407 nm)及1.38 eV(898 nm)兩處產生強吸收.前一個峰與報道給出的Ce4+在3.10 eV位置產生特征吸收高度吻合[18],聯系能級結構圖3c和密度分布圖4c,該峰形成于價帶上的電子朝Ce 4f軌道的躍遷;1.38 eV處的吸收處于近紅外波段,根據態密度圖4c知道該峰是Ce 4f軌道電子向Nb 4d軌道躍遷的結果.

在Mn2+和Ce4+雙摻樣本LNⅢ中,由于雜質離子種類增加以及離子間相互作用,其吸收峰狀態較單摻系統有所改變,在可見光-紅外波段共出現4處吸收峰:3.34 eV(371 nm),2.87 eV(432 nm),2.42 eV(512 nm),1.42 eV(873 nm).通過與單摻樣品對比及態密度圖可知,前兩峰歸于Mn2+的特征吸收,較單摻樣品吸收位略微偏移.2.87 eV 與Mn2+和Ce4+雙摻實驗中出現在2.76 eV(范圍為2.70~2.93 eV)的吸收接近,該峰被證實與Mn2+有關[27].結合態密度圖4d,2.42 eV是電子由Ce軌道電子向導帶躍遷的結果,但在Ce2+單摻LiNbO3樣品中卻沒有出現2.42 eV附近的吸收;另外,Mn2+和Ce4+雙摻相關實驗證實此峰與Ce3+的特征吸收相關[18,28];本文計算模型中,在單摻Ce4+、雙摻Mn2+和Ce4+LiNbO3樣品里Ce離子均以Ce4+的形式摻入.因此,有理由認為,雙摻Mn2+和Ce4+LiNbO3樣品中存在電子在兩離子間的遷移:

Mn2++ Ce4+→ Mn3++ Ce3+

(3)

這就很好地解釋了單摻Ce4+LiNbO3樣品中1.38 eV 處的吸收峰在雙摻樣品中“消失”,而雙摻Mn2+和Ce4+樣品中出現單摻樣品所沒有的2.42 eV 附近的吸收峰.關于1.42 eV附近的吸收,對應電子從Mn T2g軌道Nb 4d 能級躍遷的結果,相比單摻Mn樣品,位置略有移動,吸收強度有所下降.

在LNⅣ中,吸收峰數量和位置較雙摻Mn2+和Ce4+LiNbO3樣品均有所變化.3.13 eV(396 nm)、2.73 eV(454 nm)、2.38 eV(521 nm)的吸收峰較雙摻體系向低能方向移動,而1.65 eV(752 nm)處的吸收峰則是向高能方向偏移的結果.該光譜中新增1.90 eV(653 nm)的吸收峰,由態密度圖4e判斷,此峰主要源于Ce軌道分裂形成的 4f2軌道電子向導帶的躍遷.

當Zn2+濃度達到閾值時,對比LNⅣ樣品,在LNⅤ中發現吸收曲線發生顯著變化:3.13 eV 附近的峰不顯現,這是由于受高摻Zn2+的影響,發生紅移的吸收邊與3.13 eV的弱峰相疊加,掩蓋了此處不明顯的吸收;樣品吸收峰出現在2.87eV(432 nm)、2.42 eV(512 nm)、1.78 eV(697 nm)和1.53 eV(810 nm)附近.前兩處的吸收與LNⅣ中2.73 eV和2.38 eV相比,半峰寬變窄,峰型更加凸顯;2.42 eV與1.78 eV兩峰分隔更明顯,重疊部分大幅度減少,使2.42 eV的峰型銳利度增強;1.53 eV的吸收強度較雙摻以及三摻體系(Zn摩爾分數未達到閾值)顯著提高.

本研究的樣品中,位于2.87 eV和2.42 eV左右的峰,分別對應Mn和Ce兩功能性離子的吸收,在應用中常分別充當深、淺能級.與LNⅢ和LNⅣ樣品比較,LNⅤ中2.87 eV 吸收峰峰形顯現且相對突出,在用作全息存儲中擦除光時,峰形的顯現對確切波長的選取是十分重要的[29].另外,在LNⅤ中,兩峰間距較大,分隔更明顯,可以避免使用2.42 eV對應的藍綠光讀取時對存儲于深能級的信息造成破壞.

除了可以利用接近報道數據的深能級約2.87 eV和淺能級約2.42 eV外,2.42 eV(Ce)和1.53 eV(Mn)所對應的能級分別作為深、淺中心也是一種具有潛力的選擇.從吸收譜看,LNⅤ中Mn2+在1.53 eV 附近具有強吸收特點,有利于信息的記錄和讀?。鈻叛苌湫?η)是全息存儲技術中重要的參量,定義為衍射光強與透射光強的比值.每張全息圖的衍射效率可近似表示為[30-31]:

(4)

(5)

其中:τW表示記錄時間常數,τe為擦除時間常數,M代表全息圖數目,M/#代表動態范圍,λ記錄光波長,L是樣品厚度,θ為布拉格角,Δn為折射率調制度,neff表示晶體有效折射率,γeff為有效電光系數.動態范圍M/#和靈敏度S是雙光全息存儲的兩個重要性能參量,結合(4)式可表示為

(6)

(7)

公式(6)和(7)表明,記錄進程中,光吸收的強弱通過影響電荷的重新分布,進一步影響空間電荷場強弱、折射率調制大小等,最終影響衍射效率[26].較強的光吸收,可提高空間電荷場ESC達到穩定狀態的速度,減少記錄時間,增加記錄靈敏度并擴大動態范圍.如選用810 nm(1.53 eV)的近紅外光記錄信息,LNⅤ樣品對該波段的吸收更強,從而其動態范圍和靈敏度均更佳.LNⅤ樣品中,Mn 2.87Ce 2.42eV與Ce 2.42Mn 1.53eV兩個組合均可用于雙光全息存儲,尤其后者在增加記錄靈敏度并擴大動態范圍上具有一定優勢,而其運用還未見報道.

分析摻Ce4+的樣品,有一個有意思的發現:單摻樣品強可見光吸收為非光折變吸收(價帶到Ce軌道的吸收);與Mn2+雙摻時,出現新的可利用的光折變吸收.盡管摻Ce4+不是經典的強光折變摻雜元素,在與其他離子雙摻時卻可能有新的吸收,來源于與其他離子間的電荷轉移而形成的Ce3+.這里我們提出了Ce與Mn 之間存在電荷轉移的觀點,Ce4+與其他光折變離子間的電荷遷移情況有待證實.

3 結論

本文對純LiNbO3晶體以及多種 Mn,Ce和Zn 摻雜LiNbO3晶體的電子結構、光學吸收譜進行了研究,摻Mn2+或Ce4+的LiNbO3晶體在禁帶中形成雜質能級,分別主要由Mn 3d,Ce 4f 軌道電子提供.Ce4+在雙摻樣品中2.42 eV處產生的吸收對我們有所啟示,在雙光存儲應用中一些摻雜離子,由于雙摻離子的影響,可能表現出其單摻所無的光折變吸收,因而應用時應首先研究雙摻時各離子的吸收特點.雙光存儲應用中,可選取Zn2+濃度達到閾值的LNⅤ樣本中吸收峰Mn 2.87 eV,Ce 2.42 eV 或Ce 2.42 eV,Mn 1.53 eV兩種情況,前者的記錄光波長更短,記錄的密度更高,后者記錄光吸收強度更大,在衍射效率、靈敏度、動態范圍等方面表現更出色.

猜你喜歡
能級晶體離子
開州:提升能級 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輻射探測晶體”專題
打造高能級科創體系 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
提升醫學教育能級 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光譜、能級和能級圖的理解和應用
在細節處生出智慧之花
小議離子的檢驗與共存
離子共存常見問題探究
First Perfume Which Smells Better the More You Sweat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