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師介入自主游戲常見問題的解決策略

2022-03-27 22:45張師丹
啟迪·上 2022年1期
關鍵詞:材料游戲幼兒

張師丹

自主游戲本質上都是為了提升幼兒游戲的游戲與學習的自主性,幼兒園需要真正重視游戲過程對幼兒的發展,探索教師介入幼兒自主游戲的有效方式。游戲指導實踐很難有統一的、可參照的標準,常常變得難以控制,筆者所在幼兒園經過兩年實踐研究,發現教師在介入幼兒自主游戲中時,出現前置介入不足、時機掌握不當、策略選擇欠妥以及介入效果弱化等幾種問題傾向,根據實踐案例總結了解決辦法,旨在提升教師的有效介入水平,為推進幼兒自主游戲和提升園本教研價值提供更加豐富的實踐依據。

前置介入力度不夠,教師應當充分發掘游戲條件的關鍵價值

充滿童趣的環境、富有挑戰的材料都影響著游戲的開展和游戲水平的提升,教師往往對游戲環境、材料等前置介入條件的重要作用發掘不夠,從而使得游戲中的介入有心而無力。

重視游戲環境條件,創造游戲基礎

一是拓展環境觀念,努力挖掘與拓展戶外、走廊、過道等一切可利用的空間與場地,賦予自主游戲更強的靈活性,在閑置空間開辟歡樂水世界、野炊小院、共享閱讀角、創意涂鴉站等游戲區域。

二是轉變環境態性,將游戲點因地制宜、因需制宜靈活變化與調整,根據幼兒人數來靈活設置調整區角的大?。簩⒔虒W空間利用起來延伸擴大進區人數較多的角色區;靠近圖書室的班級直接利用成為閱讀區;打破動靜慣性思維,在寢室設立簡易運動區域,拓展游戲空間的同時,也緩解戶外不足或雨天受限的困境。

強調游戲材料條件,提升游戲價值

在自主游戲中我們應當更多地關注幼兒和材料的互動,避免因材料條件教師和意識的局限,從而失去“生成性活動”的契機,錯失教師隱形介入的基礎。

首先就地取材,如生活區靠近幼兒園廚房,可根據季節特點投放游戲食材,應強調從當時、當地幼兒常見的現有材料中選取,包括自然材料、商品材料等。

其次一物多用,在主題性材料投放過程中,多注重投放自然材料、半成品材料和低結構材料,關注材料組合的不同方式和潛在價值。

三是多層次性,多層次、可變化的材料能夠適應不同發展階段和不同能力水平孩子的學習需求。如在建構區投放衛生紙筒和紙板,小班幼兒可以開展平鋪、壘高等活動,中大班幼兒則將材料進行組合,甚至改變紙板的結構來完成搭建。

介入時機掌握不當,教師應當充分把握游戲本身的問題機遇

自主游戲中孩子們是在最真實狀態中進行的的,當然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狀況。我們發現,當幼兒游戲出現負面行為時或游戲糾紛時,教師介入的次數最多,但關于“游戲本身”的介入時機較少,例如幼兒在游戲中遇到困難時、游戲中蘊含了可以提升幼兒經驗的教育契機時等。產生這種問題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與教師的觀察水平和指導能力相關,這就需要教師合理觀察幼兒行為,科學分析行為指向,客觀判斷介入時機。

以發生矛盾為契機,直接介入處理問題。

當發現幼兒在游戲中出現嚴重的違反規則、或涉及安全等過激的行為時,教師可直接對不恰當的行為進行引導干預,幫助幼兒借助相關經驗處理和化解矛盾。孩子們在游戲中學習,同時也在問題和矛盾中提升,有效介入的問題和矛盾也在產生教育價值。

以困難情境為契機,引導幼兒研究問題

通過觀察發現,孩子們有時在自主游戲中遇到困難容易放棄,教師此時應該鼓勵引導幼兒積極主動的自己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案例中老師通過適時的引導、問題的提出、核心的討論,幫助幼兒找到解決辦法,使游戲得以開展。

運動大循環開始了,老師和孩子們把平衡木、椅子、樓梯、輪胎等材料像以前一樣連接在了一起,組成大循環邊走平衡木邊滾輪胎,可是最后發現輪胎少了,這時老師把問題拋給了孩子們——輪胎數量不夠,孩子們開始七嘴八舌的討論了起來,最后選擇了數量充足的呼啦圈代替輪胎。

以尋求支持為契機,通過語言解決問題

當游戲需要成人的幫助和支持時,教師及時提供必要的材料支持與適當合作,能夠提升幼兒游戲探究的能力發展和操作欲望。以下案例中老師適時語言介入,直接提示幼兒選取有用材料,快捷幫助孩子們解決“立交橋”固定的問題。

建構活動,孩子們在搭建立交橋,需要架空搭建的方式就不能凸顯立交橋的特征,可是紙盒總是容易掉下來。這時一個孩子跑過來詢問老師有沒有透明膠,老師問清楚具體用途后,問到:“你們覺得雙面膠和透明膠哪個更合適?”孩子們選擇了老師提供的雙面膠,果然用雙面膠粘貼后搭出來地橋既美觀又堅固。

以游戲秩序為契機,角色扮演融化問題

游戲介入中,老師必須在游戲中遵循幼兒意愿和游戲需求,避免生硬直接打斷幼兒的游戲或是盲目介入。在當游戲無序時,教師一般選擇扮演角色,柔性介入、巧妙延續。

介入策略選擇欠妥,教師應當充分厘清多種媒介的干預作用

游戲中教師自身和材料、同伴三種媒介皆可為幼兒所用,即“被游戲”,可實現角色示范、材料挑戰、同伴引領的方式隱形。

發揮自身為媒介的“被模仿”作用。利用孩子們愛模仿以及崇拜老師的心理,教師可以在一旁選擇同樣的材料和內容平行介入,看似無意其實是有意的行為讓幼兒模仿、借鑒。例如小班孩子在美工游戲中學習油畫棒涂色,老師邊涂色邊讀兒歌:“上上下下,輕輕跳個舞,左左右右,不留白白邊?!?/p>

發掘材料為媒介的“被游戲”作用。教師要最大限度地讓材料為游戲服務,同時情況及時調整,進行添加、刪減、組合等,使材料系統煥發出新的意義和價值,引發幼兒去探索新的方法。

利用同伴為媒介的“被幫帶”作用。自主游戲中幼兒是放松狀態,自然分組,互幫互學、以強帶弱是一種自然無痕的學習狀態,教師可充分利用并適宜指導。玩水區里小班軒軒搭建的水渠,乒乓球不能通過。老師提示幼兒幫助,中班西西過來直接換成矮竹樁,軒軒重新裝水入渠,乒乓球順利通過。教師引導西西已有的認知經驗幫助軒軒也達成游戲中的科學認知。

評價效果普遍弱化,教師應當充分明確游戲評價的價值導向

在自主游戲過程中,既要滿足幼兒身心愉悅和游戲挑戰,又要不失時機地產生評價和價值導向,推動幼兒游戲的開展和發展。

游戲初始階段的評價,旨在開啟游戲愿景

新游戲開展階段,教師投放并介紹新材料,為孩子們增加了選擇空間,無論是選擇新材料或是繼續舊材料,教師都應當尊重幼兒自己的計劃,幫助幼兒充滿興趣地進入新一輪游戲。

游戲進行階段的評價,旨在推高游戲維度

游戲材料如果不適時更新,游戲也將進入疲乏期。教師應及時觀察和了解游戲是否進入疲軟期,并創造新的游戲機會,提供新的游戲材料,支持開發新玩法,將游戲推向更高水平。娃娃家的孩子們游戲分工明確合理,老師提示“家”里需要添置新物品,孩子們頓時活躍起來,找來泡沫箱和紙箱當冰箱和電視,找來小桶子當飲水機……“家”越來越美。

游戲結束階段的評價,旨在反思經驗獲得

游戲后的交流分享將引發幼兒積極的表達表現的欲望,同伴的情感體驗也會激發其他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我們通過分享活動了解幼兒的內心世界,及時有效的捕捉生長點。

例如,幼兒在表演區的活動吸引了眾多的“觀眾”,“小演員們”自豪喜悅的心情溢于言表。教師可啟發他們說一說感受和心情,還可以請他們再次表演最精彩的段落,以此激發游戲興趣。同時借助作品和照片的展示,幼兒講解描述、觀賞學習,通過自評、師評、互評的三維角度促進幼兒繪畫及審美能力的提升。

幼兒園自主游戲以教師引導、幼兒主動為基本途徑,能最大限度體現兒童自主精神和教師專業價值,教師應了解自主游戲是幼兒相對自主的游戲,要成為幼兒游戲的引導者、支持者與合作者,更加合理、有效地介入到游戲中,成為幼兒自主游戲水平與學習品質提升的“關鍵點”。教師需要及時發現問題、規避介入誤區,尊重幼兒意愿、傾聽幼兒心聲,才能將游戲的教育作用淋漓盡致的發揮出來,使得幼兒在自由環境和氛圍中積極交往、自主選擇、用心創造、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劉焱. 兒童游戲通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常璐. 教師介入幼兒游戲時機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

[3]陳建林. 教師介入幼兒游戲方式的研究[D].西南大學,2008.

[4]陳琦. 幼兒自主游戲中教師介入時機及策略[J]. 教育科研論壇,2007(2).

[5]王紅.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中教師有效指導研究[J].華夏教師,2019(23):6-7.

[6]黃小慧.論幼兒自主游戲中的教師指導策略[J].教育觀察,2018,7(02):143-144.

猜你喜歡
材料游戲幼兒
幼兒美術作品選登
幼兒優秀作品欣賞
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可愛的小瓢蟲
數獨游戲
瘋狂的游戲
爆笑游戲
材料
搖搖鵝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