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CT檢查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2022-03-27 00:48王國強陳飛彭順清
中國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8期
關鍵詞:CT檢查符合率急性胰腺炎

王國強 陳飛 彭順清

關鍵詞:CT檢查;急性胰腺炎;臨床診斷;符合率;疾病分期

【中圖分類號】R657.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8--02

臨床常見急腹癥包括急性胰腺炎,其臨床表現與病變程度的輕重呈相關性,且病情越嚴重患者繼發并發癥的種類越多、嚴重性越強。而據流行病學統計學數據顯示,80-90%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病發后其癥狀較輕,呈自限性,且預后質量較好。而10-20%的患者其預后質量較差,若不能及時有效治療,那么就會威脅患者生命。而明確診斷急性胰腺炎對患者來說意義重大,其不僅可以明確患者疾病進展,對疾病分期進行明示,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同時還利于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進而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預后質量[1]。本次為了提升我院對急性胰腺炎的診斷準確性,以及積極指導臨床工作的順利展開,特納入研究急性胰腺炎患者56例,并于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間展開醫學研究,以著重分析CT檢查在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F做如下報告: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經院內倫理委員會批準,以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56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并于2019年1月-2022年1月期間展開醫學研究。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文件,并具有較好依從性。同時研究將排除合并精神疾病,合并惡性腫瘤,合并嚴重器質性病變,合并嚴重出血性及代謝性疾病,臨床資料不完整,病發至住院時間〉5h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21例;年齡19-74歲,均值(49.49±3.72)歲。

1.2 方法

應用賽諾威盛Insitum 32全身掃描CT機對患者展開CT檢查,檢查前需叮囑患者空腹6h,并于檢查前30min指導患者口服500ml泛影葡胺(濃度1.5%),掃描過程中讓患者口服300ml泛影葡胺(濃度1.5%),并仰臥于檢查床上。CT機相關參數設置為,層厚3至5mm,層距8至10mm,電流300mA,電壓120kV,掃描矩陣為512×512。然后對患者胰腺區域進行平掃及增強掃描。增強掃描時需設置及掃描窗位為40Hu,窗寬為350Hu,同時以3mL/s的速度經肘靜脈注射非離子型碘造影劑80-100ml,并在注射時候的25、50及75秒進行分期增強掃描。本次研究中掃描工作人員為同一組,且所有影像學資料均導入后處理工作站內,同時將診斷結果與病理診斷結果進行對比。

1.3 指標觀察

將56例患者CT檢查結果與病理診斷結果進行對比,并計算診斷結果符合率,同時分析CT影像學表現,以及明確疾病分期狀況。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實質與周圍組織狀態均正常為A期;胰腺局部或廣泛增大,輪廓不規則,胰管不同程度擴張,胰腺增強時呈現不均勻增強但沒有胰周滲出表現為B期;胰腺腫大,腺體周圍組織出現炎癥反應,胰周脂肪模糊呈網狀或條索狀水腫,部分患者胰腺進入脂肪層甚至消失為C期;除上述C期表現外患者還會出現單個胰液潴留或胰腺出現蜂窩狀炎癥為D期,2個或以上的胰外胰液潴留,胰內及胰外氣體或伴有膿腫形成為E期[2]。

1.4 統計學分析

SPSS 22.0版本軟件進行此研究數據處理,并采用方差同質性檢驗方法,變量資料以“t”計算用(x±s)示。定性數據用x2核實,以(%)表達。各組數據服從方差相同的正態分布,P<0.05為有顯著差異。

2 結果

2.1 56例患者病理及CT檢查結果對比

經病理診斷確診,56例患者有30例為出血壞死型急性胰腺炎,26例為水腫型急性胰腺炎。而CT檢查結果顯示共檢出29例為出血壞死型急性胰腺炎,26例為水腫型急性胰腺炎,診斷結果符合率為98.21%。病理及CT診斷結果對比不具對比價值(P>0.05)。詳見表1:

56例患者CT結果顯示,出現22例胰管擴張;42例胰腺腫脹增大,其中局限性增大12例,彌漫性增大30例;28例胰腺周圍膿腫;31例胰腺包膜變化,影像學特征表現為包膜積液、增厚與掀起;19胰腺周圍膿腫,影像學特征表現為實質內出現較多散在小氣泡、胰腺彌漫性腫大、混雜高低密度、界限不清;30例胰腺壞死/胰腺出血,影像學特征表現為大范圍的低密度影;38例胰腺周圍輪廓分辨不清,主要為胰腺周圍低密度脂肪層缺失,導致胰腺與脾靜脈、上動靜脈、胃后壁、十二指腸、腸系膜等界限出現模糊。詳見表2:

2.3 56例患者CT檢查結果分析

26例水腫型急性胰腺炎患者在CT檢查下顯示疾病狀況分別為A期8例,B期11例,C期7例,D期0例,E期0例。26例出血壞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有A期11例,B期15例,C期3例,D期1例,E期0例。詳見表3:

急性胰腺炎是由于大量的胰酶釋放,且胰酶排出不暢反流到胰腺,造成胰腺組織自身消化而引起的明顯的腹脹、腹痛。并且臨床研究顯示急性胰腺炎有短期和長期危害,前者為影響身體健康,患者會出現持續性腹痛,這種腹痛不會因體位變化而有所緩解,同時還會伴有嘔吐的情況,且在嘔吐后疼痛癥狀仍不能緩解,部分患者會出現血壓下降、心率增快、呼吸困難、無尿等癥狀,但是經過及時治療后一般可取得較好的預后[3]。而后者主要是因為胰腺的細胞死亡或者說凋亡,有可能造成糖尿病,因為細胞死亡后會有概率急性胰腺炎會導致胰島素分泌受到影響,并造成一些嚴重并發癥,如腐蝕大血管、腐蝕腸管造成腸穿孔、血管穿孔等,此類并發癥的治療難度較大,且會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而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原因有多種,主要包括[4]:(1)過度飲酒,其會導致胰腺受損與水腫進而引發炎癥,并造成酒精性胰腺炎;(2)暴飲暴食,因為胰腺是主要的消化器官,其會參與脂肪的消化,而暴飲暴食會造成胰腺功能受損與水腫,進而造成急性胰腺炎;(3)結石,膽胰管是一個共同開口,一旦膽管或膽囊內形成結石,并且膽管結石堵住開口就會造成胰液排出不暢,從而引起胰腺的水腫并造成急性胰腺炎。因此來說,針對急性胰腺炎需要明確其病發誘因,并經臨床診斷確診疾病詳情,然后給予針對性的治療,才可以控制疾病進展,并緩解癥狀表現,從而改善疾病預后質量。

現階段有很多疾病與急性胰腺炎癥狀相似,如腸梗阻、消化道穿孔等疾病,進而導致臨床診斷易出現混淆現象,不利于疾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因此如何提升急性胰腺炎診斷準確率,并給予臨床針對性的指導也就變得尤為重要。既往針對胰腺炎的診斷主要依賴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主要是血尿淀粉酶或血清脂肪酶測定,但該種診斷方式存在較高的漏診及誤診率,進而易導致病情的貽誤,并影響治療效果,從而不利于疾病預后[5]。而影像學檢查診斷方式較多有X線、超聲、CT及磁共振,通過以上影像學檢查基可以直觀發現胰腺大小變化、胰周周圍滲出積液等情況,對于胰腺炎的診斷非常重要。但是X線作用有一定局限,其不能直接表現胰腺炎本身,也不能反映病情嚴重程度。而超聲檢查雖然簡單、方便但易受腸道氣體和腹壁脂肪的影響,不宜觀察。CT檢查具有簡便、方便、掃描速度快、空間分辨率高的特點,可以明確胰腺炎的病發程度。磁共振具有CT檢查的大部分優點,但是其價格較高,部分經濟條件較差患者接受度較差。因此來說,現階段主要是應用CT來對急性胰腺炎患者進行診斷。

急性胰腺炎主要是由于胰液梗阻,自身消化作用,導致胰腺腺泡的壞死,所以容易出現胰周滲液,甚至胰腺囊腫形成[6]。而通過CT檢查可以直觀地觀察到胰腺的體積和形態,以及明確胰腺密度及胰腺周圍的一些改變,進而可發現胰腺的原發病變,并了解鄰近解剖臟器的病理性改變。一般CT檢查下可以發現在胰腺周圍有明顯的滲出液,尤其是在胰腺出血、壞死時會發現不均勻的液體密度的改變,胰腺輪廓增大,軟組織腫脹[7]。另外,胰腺炎也容易導致胰頭水腫,壓迫十二指腸,影響到膽汁的排空,出現繼發的膽囊腫大、肝臟的淤膽,也會表現為腹腔腸管不同程度的擴張。此外也可以發現膽道系統的結石,急性期也可以發現腹腔腸管不同程度的擴張、積氣等征象。而通過CT檢查又可將急性胰腺炎分成水腫型急性胰腺炎和出血壞死型急性胰腺炎,但兩者在CT上表現各有不同[8]。前者在CT上的表現主要是胰腺肥大,并且胰腺周圍有滲出,但胰腺密度表現較均勻。后者CT上的表現主要為胰腺腫大明顯,胰腺等實質內有不同程度和范圍的低密度區,往往提示壞死,增強掃描時該區域不強化。如果合并出血平掃時胰腺實質內可見局灶性的密度增高,且胰腺周圍有部分改變,如胰腺輪廓、胰周筋膜層增厚、胰周積液,胰腺周圍腹膜后間隙滲出、胰腺周圍感染、急性積液、蜂窩織炎、腹水等[9]。因此來說,通過CT檢查可以明確急性胰腺炎分型,進而為臨床進一步干預指明一定方向。而隨著臨床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在診斷急性胰腺炎中CT 也可以對病情發展進行分期,以便于臨床分析治療,且相應治療方法不同。急性胰腺炎的CT可分為A-E期,如果檢查結果為A期,說明是正常的胰腺。但如果是B期、C期那么就說明炎癥有輕度的滲出,胰周有輕微的感染,可通過服用藥物進行緩解[10]。但是診斷為D期或E期就說明內外都有胰液滲出,包括胰腺脂肪壞死,需要及時進行手術,這樣才有利于病情的恢復。

本次研究將CT檢查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診斷效果價值進行研究分析,結果顯示:CT共檢出出血壞死型急性胰腺炎29例,水腫型急性胰腺炎26例,診斷結果符合率為98.21%,且與病理診斷結果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且影像學表現有22例胰管擴張,42例胰腺腫脹增大,28例胰腺周圍膿腫,31例胰腺包膜變化,30例胰腺壞死/胰腺出血,38例胰腺周圍輪廓分辨不清。而在CT分期上顯示水腫型急性胰腺炎患者有A期8例,B期11例,C期7例,D期0例,E期0例。出血壞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有A期11例,B期15例,C期3例,D期1例,E期0例。通過此次診斷結果對臨床治療進行指導,最終16例患者接受手術治療,40例患者接受藥物保守治療,且均取得了顯著效果,并于對癥治療后20d內全部出院。 此次研究結果也進一步表明,CT檢查可以提升急性胰腺炎的診斷結果準確性,并可以正確的預測疾病程度,有利于展開對癥治療,對疾病預后質量的提升有積極意義。

綜上所述,對急性胰腺炎患者展開CT檢查,有助于疾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值得在臨床中被進一步借鑒、應用及推廣。

參考文獻:

[1]王子銘,單小霞,江峰. 超聲、CT檢查對急性胰腺炎診斷及臨床治療的輔助作用研究[J]. 中國CT和MRI雜志,2022,20(2):102-104.

[2]曹秀紅,柯煒. CT檢查時機選擇對急性胰腺炎診斷的影響[J]. 醫療裝備,2021,34(23):41-42+45.

[3]許明軍. 磁共振成像和多層螺旋CT檢查對急性胰腺炎的診斷效能對比[J]. 實用醫技雜志,2021,28(12):1445-1447.

[4]徐寧佶. 多層螺旋CT檢查聯合生化指標檢測對急性胰腺炎的診斷價值[J].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1,5(19):70-71.

[5]李健. MRI和CT檢查在急性胰腺炎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 中國實用醫藥,2020,15(5):50-52.

[6]黃景玉,劉紅書. 多層螺旋CT檢查聯合生化指標檢測在急性胰腺炎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 影像科學與光化學,2020,38(4):637-641.

[7]韓易達. 腹部CT檢查對急性胰腺炎并發癥診斷及預測預后的價值分析[J].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0,4(6):162-163.

[8]丁立春. CT檢查診斷急性胰腺炎的臨床價值[J]. 醫療裝備,2020,33(12):42-43.

[9]廉麗敏,郭子祺,田茜,馬明輝. 磁共振成像和CT檢查在急性胰腺炎診斷中的應用效果[J]. 實用醫技雜志,2020,27(6):708-709.

[10]黃悅,趙慶,范廷艷. 急性胰腺炎的CT影像特征及診斷價值分析[J]. 黑龍江中醫藥,2020,49(2):97-98.

猜你喜歡
CT檢查符合率急性胰腺炎
口服等滲甘露醇多層螺旋CT小腸造影的臨床應用研究
多層螺旋CT與MRI在肝臟腫瘤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C反應蛋白、D—二聚體及降鈣素原評估急性胰腺炎嚴重程度的臨床價值
生長抑素與奧曲肽治療急性胰腺炎的對比研究
急性胰腺炎非手術治療的護理體會
X線鋇餐造影和CT檢查在食管癌診斷中應用的對比觀察
肺部孤立性球形病變CT與X線診斷比較分析
CT與MRI診斷小胰腺癌的準確率比較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