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延伸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
——以北京林業大學為例

2022-03-27 06:39郅茜文崔國發
中國林業教育 2022年6期
關鍵詞:自然保護區本科生野生動物

馬 靜 郅茜文 邵 蘇 崔國發

(1.北京林業大學林學院,北京 100083; 2.北京林業大學教務處,北京 100083;3.北京林業大學生態與自然保護學院,北京 100083)

目前,全球已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地約22萬處,中國的各類自然保護地已達到1.18萬處[1]。自然保護地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保護好、建設好、管理好各類自然保護地需要高校培養和輸送大量符合國家、社會和行業需求的專業人才。2019年,新農科建設奏響“三部曲”[2],為新林科相關專業的建設與改革指明了方向。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是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和新林科建設中具有顯著行業特色和代表性的專業,其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不斷提升[3]。

北京林業大學生態與自然保護學院的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自2006年開始招收本科生,于2009年獲批為“第四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2014年入選為“第一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2020年入選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該專業作為國家級特色專業,一直以培養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較強的實踐能力、擁有一定創新意識和國際視野的高素質自然保護人才為目標,成功搭建導師與本科生的溝通交流平臺,堅持實施全員、全程的本科生導師制。所謂本科生導師制,就是高等學校以制度的形式要求專業教師負責對一定數量的本科生進行學習、研究及發展方面的指導[4]。其主要特色是根據本科生的個人特點相應配備在教學、科研和實踐等方面具有豐富經驗的教師,在指導中實現因材施教。

筆者通過持續觀察和研究該專業近年來的教育教學情況以及對本科生導師制實施情況進行調查,發現現階段該專業的本科生培養仍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問題。例如:大學階段的人才培養缺乏與中學階段的貫通機制,存在“空檔”“脫節”等現象;部分專業實踐類課程存在課時受限、實踐地點少、實踐時間短等問題;以及課程教學方式單一,以課本、課堂、課程為主的傳統教學以外的教學模式有限等。為了滿足國家和行業對自然保護類專業人才的迫切需求,北京林業大學生態與自然保護學院依托全員全學程本科生導師制的優勢,以問題為導向,對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延伸教學體系的構建和實施進行了探索,以期進一步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實現該專業本科生的“精英化”培養。

一、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延伸教學體系的提出與構建

(一)延伸教學體系的提出

為了滿足國家和行業對自然保護類專業人才的迫切需求,著力解決現階段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本科教育階段存在的上述問題,進一步優化本科生教育教學效果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北京林業大學生態與自然保護學院依托所實施本科生導師制的優勢,提出從時間、空間和教學方式方法等3個維度探索構建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延伸教學體系,以對該專業的本科生人才培養體系進行優化補充。

(二)延伸教學體系的構建方案

圖1 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延伸教學體系的構建思路

1.時間維度的延伸

在延伸教學體系的構建方案中,時間維度上的教學延伸主要包括2個延伸:一是為本科生配備的導師開始接觸學生和進行專業引導教育的時間由入學正式報到時段提前到發放錄取通知書階段,二是導師指導開展的實習實踐和科研訓練由教學周延伸到公共節假日和寒暑假。

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學生需要深度接觸大自然、從大自然中學習知識,所以構建延伸教學體系非常有必要。該專業長期堅持實行的全員全學程本科生導師制的特點和優勢,為對本科生開展正式入學前的延伸教學創造了條件。而且導師對本科新生的專業指導提前到發放錄取通知書階段,有利于解決大學階段與中學階段的人才培養之間存在“空檔”“脫節”的問題。

對剛剛結束高考的“準大學生”而言,高考后的暑假是放松和旅游的高峰期,而國家公園、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自然保護地都成為其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同時,野生動植物、自然環境普遍存在于人居環境中,“準大學生”在房前屋后、小區、城市公園、郊野、鄉村等地普遍都能觀察到野生動植物?;诖?,導師完全可以提前介入并實施有組織的專業引導,培養“準大學生”的專業興趣。例如:可以結合周邊的自然環境提前指導“準大學生”開展系列觀察、調研、訪談等活動,幫助其充分合理地利用正式入學前的時間提前認識自然、了解行業、規劃未來。

同時,在本科教育階段,每年的寒暑期有相對完整的課外時間,是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學生開展野外調查和實踐訓練的良好時機。因此,導師可以充分利用寒暑期時間提供延伸的培養指導和專項科研實踐訓練,以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專業實習、野外調查認知實踐等形式組織本科生開展有計劃的科研實踐訓練。

2.空間維度的延伸

在延伸教學體系的構建方案中,空間維度上的教學延伸主要是指將導師參與的學習指導和課程教學從校園內和課堂內延伸至校園外和課堂外,將專業教育教學的空間盡可能由室內拓展到室外、由校內拓展到校外,通過開設戶外課堂將課堂講授由教室拓展到郊野自然。

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是強實踐型專業,該專業的學生只有走進和親近自然,才能通過親身體驗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進而培養濃厚的專業興趣、增強學習動力,為學好專業打好基礎。但是,該專業的教學地點和空間目前多以校園內、課堂、實驗室等為主,部分專業實踐類課程可選擇的實踐地點少。為此,延伸教學體系的構建旨在努力實現教學空間的進一步拓展,通過將課堂搬到室外、校外、郊外的林地和濕地等自然環境中,以及依托動物園、博物館、自然保護地等野外教學實習實踐基地等,開展身臨其境的延伸性教學,從而提高專業實踐的頻度、強度、針對性和實效性,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

3.教學方式方法維度的延伸

在延伸教學體系的構建方案中,方式方法維度上的教學延伸主要是將教學方式方法從單純的“灌輸式”“填鴨式”拓展為“興趣小組”“探究性學習”“翻轉課堂”“混合式學習”“學術講座”等多種方式方法相結合。

當前進入高校學習的大學生均為“00后”,他們普遍對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方式接受度較低,更期望高校以啟發式、探索式的多元化教育教學方式開展專業教學。因此,為了解決當前存在的教學方式單一等問題,在充分了解和掌握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本科生群體的信息接收特點的前提下,基于對“興趣小組”“探究性學習”“翻轉課堂”“混合式學習”“學術講座”等方式方法的借鑒,積極探索多種教學方式方法的綜合運用,以滿足當代大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形式已經在逐漸被顛覆,延伸教學體系的構建可以借助教學方式方法的拓展將學習的主動權從教師轉移到學生,從而使學生的學習參與度更高,使學生的學習更加靈活和主動。

二、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延伸教學體系的實施

北京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在延伸教學體系初步建成的基礎上,組織實施了延伸教學的試點,從2020級本科生中隨機抽取了22名學生作為試點對象。其中,44.44%的學生為高考志愿調劑至該專業錄取的考生,33.33%的學生為第一志愿報考該專業的考生,22.23%的學生為報考該專業的非第一志愿考生。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延伸教學體系的實施試點以參加試點學生的興趣為導向,結合導師提供的選題,按照“導師—學生”雙向選擇的原則,建立了6個延伸教學導師組,從以下3個維度開展了延伸教學的實踐探索。

(一)延伸時間維度的教學實踐

一是在大學新生錄取后到入學前的時間段,提前建立與學生定期開展線上交流溝通的機制,由導師組為學生發放導師簡介和提供培養專業興趣的選題;由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興趣并結合所在地的自然環境條件選擇課題,并在導師的線上指導下逐步完成。

二是大學新生入學后,導師組持續提供專業學習、科研訓練等方面的輔導,指導學生在大學一年級就開始準備并參與大學生創新項目的訓練,從而激發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科研思維。

三是導師組充分利用寒暑假相對完整的時間指導學生參與科研訓練。例如:對學生的文獻搜集分析、軟件運用、科學數據處理等科研基礎技能進行指導;親自帶領學生開展野外生物多樣性調查、問卷調查等野外考察工作;指導學生深入專業領域的研究一線參加社會實踐項目,了解行業發展動態,等等,以增強學生的專業素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通過延伸教學的時間維度,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在一定程度上探索形成了大學階段與中學階段“無縫對接”的人才培養貫通機制,有效避免了2個教育階段之間出現“空檔”“脫節”現象;同時,通過利用寒暑期時間實施拓展教學,不僅使人才培養更加符合專業特色要求,而且充分發揮了本科生導師制這一資源優勢,達到了“活學活用”的教學效果。

(二)延伸空間維度的教學實踐

一是將教學空間從課堂內延伸到課堂外。例如:在講授動物學、植物學等專業課程時,充分利用校園內豐富的生物資源和校博物館的館藏資源,走出教室開展了校園植物識別、校園鳥類及其鳴聲識別、相關標本的采集與制作、博物館標本查閱等戶外認知教學和實踐,從而提高課程教學的成效。

二是將教學空間從校園內延伸到校園外。例如:在入學前的指導環節,供本科新生選擇的培養專業興趣的選題(如表1所示)除了與專業緊密相關之外,主要是在校園外學習和完成的。學生在專業興趣選題的學習和完成過程中,需要通過查閱資料、實地走訪等,對當地的動物、植物、公園、水源地、自然保護地等進行考察研究。這種學前自主學習方式將教學空間由校園內延伸到了學生的家鄉,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此外,北京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當前已經設置了動物學實習、植物學實習、森林康養資源學實習等一系列專業實踐類野外實習課程,實習地點包括河北霧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福建君子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四川洪雅玉屏山景區、北京西山國家森林公園等30余處自然保護地,從而有效地將教學空間由室內延伸到戶外。

表1 入學前指導階段導師組為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參加試點學生提供的校園外學習選題

通過延伸教學的空間維度,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鞏固了對知識的掌握,提升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踐動手能力。在延伸教學試點實踐中,導師通過鼓勵學生參與科研項目研究以及野外調查和實驗工作,如開展植物和野生動物調查以及自然保護地社區訪談等,促進了自然保護行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三)延伸教學方式方法維度的實踐

在延伸教學的試點實踐中,積極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在借鑒“興趣小組”“探究性學習”“翻轉課堂”“混合式學習”“學術講座”等教學形式的優勢的基礎上,探索多種教學方式方法的融合。目前,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大部分專業理論課的教學均設置了學生小組匯報展示環節。在實習課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求學生建立實習小組,由學生進行展示、講解、提問和總結交流,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建立興趣小組,根據研究方向自主確定實習課題、設計實習方案、完成實習內容,最后進行匯報展示,從而將傳統的授課方式轉變為啟發式、探索式教育教學方式。

此外,在延伸教學的試點實踐中,導師組會定期組織本科生參加導師組會、學術研討會、學術沙龍等,并通過文獻分享、階段總結匯報等途徑進一步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會引導學生注重觀察身邊的自然現象,啟發學生開展自主探索,鼓勵學生申報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參與科研訓練和鍛煉科研思維;還創建了“自然保護大講堂”品牌活動,以“線上+線下”的方式定期邀請專業領域的專家學者開設學術講座,幫助學生了解專業前沿動態。

通過延伸教學方式方法維度,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在借鑒當前教育教學方式的熱點和最新趨勢的基礎上,結合專業特點對人才培養方式進行了創新,營造了濃厚的學術氛圍,促進了科教融合。

三、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延伸教學體系的實施效果

為了評估延伸教學實施試點的效果,對由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2020級本科生中參與試點的22名學生組成的實驗組、由其余未參與試點的42名學生組成的對照組實施了問卷調查,并對實驗組在試點前后的問卷調查數據以及實驗組與對照組的相關統計數據進行了比較分析?;诖?,認為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延伸教學體系的實施取得了以下效果。

(一)深化學生的專業認知,顯著增強專業技能

在專業認知方面,絕大部分實驗組學生對專業課程安排的合理性表示滿意,對專業的主要學習內容、所涉行業的發展等了解程度較高。如表2所示,實驗組學生在參與試點實踐后對專業的基本情況、專業培養目標、主要課程設置、培養方式、依托學科、實踐教學環節、教學計劃和學分要求的了解程度均比參與試點前顯著提升。但是,對專業就業方向的認知,實驗組學生的了解程度在參與試點前后基本沒有變化。這說明延伸教學體系實施試點仍存在薄弱環節,在后續的延伸教學實踐和完善中應加強對學生的就業指導。

表2 實驗組學生在延伸教學體系實施前后的專業認知情況比較

在專業技能方面,在接受延伸教學指導之前,66.67%的實驗組學生沒有去過自然保護地,27.77%的實驗組學生去過1處自然保護地,僅有5.56%的實驗組學生去過2處以上自然保護地;經過延伸教學指導,大部分實驗組學生表示對自然保護地有了更深的了解,超過60%的實驗組學生所了解的自然保護地數量達到10處以上,近40%的實驗組學生所了解的自然保護地數量達到20處以上。

在正式入學前就接受了延伸教學指導的實驗組學生均表示,所能認知和鑒別的動植物種類的數量、對自然保護地的了解程度等均有顯著提升??梢?,延伸教學體系的實施不僅有利于提升學生對所學專業的了解程度,而且有利于夯實學生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為后續階段的人才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專業學習興趣方面,參加延伸教學體系實施試點之后,有超過70%的實驗組學生表示喜歡自己所學的專業,特別是在高考志愿調劑至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錄取的學生中有一部分由對專業不感興趣轉變為喜歡;而且有95%的實驗組學生認為理論課程學習在大學學習中居重要地位,并且認為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但是,仍有部分實驗組學生表示對專業的喜愛程度為“一般”,這部分學生多為高考志愿調劑至該專業的。

在教學時間的安排方面,實驗組所有學生都認為應該合理規劃和安排學習、社會工作、生活的時間,應該把日常的自由時間安排得井井有條,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投入一定時間。

在學習方式的養成方面,實驗組學生除了參與傳統的課堂講授之外,有50%會積極參與課下討論和自主學習、61.11%會進行課后復習、66.67%會通過自行到圖書館或在網上查找網課等資源進行學習、60%會積極主動參加導師組的組會、學術沙龍等活動。

在研究方式的養成方面,實驗組學生中有94.44%開展了文獻查閱和分析工作,超過50%開展了野外調查實踐,有35%已經開展了實驗室工作和數據分析建模等工作。

延伸教學體系的實施以學生的自主探索為主體、以導師組的指導為保證,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養成了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高效的學習習慣。這為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穩步提升積蓄了源動力。

(三)有效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全面增強綜合素質

通過對實驗組與對照組的相關統計數據進行比較分析(詳見表3)可以發現,延伸教學體系的實施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且全面增強了其綜合素質。

表3 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實驗組學生與對照組學生綜合素質考核指標值的比較

在實習課程成績方面,在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2020級本科生中,接受延伸教學指導的實驗組學生的實習課程平均成績為91.72分,未接受延伸教學指導的對照組學生的實習課程平均成績為89.04分。這說明延伸教學指導提升了實踐教學效果。

在參與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以下簡稱“大創”項目)方面,接受延伸教學指導的實驗組學生參加“大創”項目的人數占比為22.22%,同期未接受延伸教學指導的對照組學生參加“大創”項目的人數占比為19.51%。這說明延伸教學指導有利于激發學生科研探索的積極性。

在素質拓展培養方面,接受延伸教學指導的實驗組學生除了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上之外,有72.22%參加了團委和學生會的工作、61.11%參加了社團活動,積極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有44.44%承擔了班委工作,主動為班集體服務;還有27.78%參加了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努力鍛煉自己的綜合素質。

在學習收獲方面,接受延伸教學指導的實驗組學生除了掌握了專業知識和技能之外,有72.22%的學生表示對本學科的前沿動態有了較多了解,61.11%的學生表示掌握了科學的學習和研究方法,44.44%的學生表示對行業的發展形勢和相關政策加深了理解,還有部分學生表示所學知識得到了實際的應用。

在延伸教學體系的實施試點中,導師組充分發揮專業的科研和社會服務優勢,在學生參與課題研究過程中不僅注重培養其創新能力而且幫助其養成良好的科研作風,在學生參與社會服務工作過程中幫助其學會運用理論知識分析社會現實問題并做出判斷,從而增強其對社會的全面認識。這說明延伸教學為培養優秀的專業人才提供了根本保證。

(四)完善人才培養模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通過對實驗組與對照組的相關統計數據進行比較分析(詳見表3)還可以發現,延伸教學體系的實施試點不僅使人才培養更為全面,而且顯著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

在學習成績方面,接受延伸教學指導的實驗組學生的平均學積分為83.39,比未接受延伸教學指導的對照組學生的平均學積分82.7有整體提高。

在英語水平方面,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2020級本科生的英語4級通過率為86.44%,其中,未接受延伸教學指導的對照組學生的英語4級通過率為85.37%、英語6級通過率為7.32%;而接受延伸教學指導的實驗組學生的英語4級通過率為88.89%、英語6級通過率為16.67%,有顯著提高。

在職業生涯規劃方面,大部分接受延伸教學指導的實驗組學生在自我認知、專業分析與定位方面都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而且實驗組學生全部制定了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書,其中77.78%的學生對未來的規劃是升學深造、11.11%的學生打算工作或創業。

綜上,延伸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是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本科生培養的進一步深化與拓展。其以北京林業大學生態與自然保護學院富有特色的全員全學程本科生導師制為依托,從教學的時間、空間、方式方法等維度深入細化和拓展了人才培養環節,為進一步完善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對提升該專業本科生培養質量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資助項目:北京林業大學2020年教育教學研究重點項目“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延伸教學體系構建與實踐”,項目編號BJFU2020JYZD006。

猜你喜歡
自然保護區本科生野生動物
七姊妹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野生動物
保護野生動物
保護野生動物
保護野生動物
保護自然保護區刻不容緩
淺淡黃崗梁自然保護區的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
中醫藥大學本科生流行病學教學改革初探
論法學本科生法律思維的培養
探索如何提高藥學本科生實習的質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