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乘風破浪的海上實驗室

2022-03-31 19:55
關鍵詞:推進器科考船科考

要研究海洋,就要到海洋去??瓶即?,就是為了研究海洋而生。為了追上國際海洋探測和研究方面的腳步,2021年9月6 日,我國第一艘中型地球物理綜合科考船開啟了首航。本期,小編姐姐就來為同學們介紹這座“海上實驗室”——實驗6號。

實驗6號大探秘

實驗六號寬17米,高8米,總長90多米,重達3900多噸。這艘船到底有多龐大呢?我們來做一個比較,世界上最大的藍鯨身長33米,體重200噸,這艘船足有3頭藍鯨首尾相接那么長,近20頭藍鯨那么重。

這么大的船,當然需要一個巨無霸“心臟”來推動,實驗6號的推進電機和螺旋槳位于水中,齒輪位于船內。這樣的推進器被稱為吊艙推進器。這種推進器可以360度全方位回轉,向各個方向推進,也就是說,只需通過吊艙旋轉,就可以調整船只航向。同時,推進裝置位于水中,可以降低船艙噪聲,讓船上的科考員們睡個好覺。

推進器的控制面板位于船舶的集控室。集控室中有各種設施的監控面板和駕駛臺面以及計算機操控系統。實驗6 號與地鐵、飛機一樣,正常情況下可以采用電腦駕駛,實現精準的定位定向功能。

船舶行駛時,船頭劈水前進會激起向上的海浪,形成波峰,而船尾會沖擊向下的海浪,形成波谷。波峰和波谷耗費了能量,于是就產生了阻力,即“興波阻力”。

實驗6號的船頭底部往前伸,被稱為“球鼻艏”。挺起的“鼻子”和前伸的甲板讓船的前部呈現圓弧型。球鼻艏可以讓波峰和波谷相互抵消,減少阻力,同時減少對船底設備的影響,保證實驗6號順利前進。

身懷絕技游四方

實驗6號本次出行的目的,一來是檢驗船只的可靠性,二來是研究各種海洋狀況。

實驗6號船上配有4臺發電機,可供應不同類型的用電設備,因此不用擔心船上會沒電。為了保證科考員睡得安穩,船上的發電機都裝上了降噪裝置。為了讓科考員的生活更舒適,船上還配備了洗衣機、烘干機、冰箱等電器,以及電視、音響、跑步機等休閑娛樂設備。此外,實驗6號船底還有污水處理裝置,能把科考員產生的生活污水凈化處理后再利用。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實驗6號上配備的先進設備。

下水的“舌頭”

研究海洋,當然要測量海水的各項指標,如溫度、鹽度和深度。這就要用到海洋科考船必備的溫鹽深測量系統。這個系統就像伸進水里的舌頭一樣,可以感知海水的基本信息。船上的多普勒流速儀還能測量海水流速和方向。

海翼號水下滑翔機

海翼號水下滑翔機通過調節浮力及自身姿態實現水中的滑行,可以獲取深海溫度、濁度、鹽度以及海流強度等數據資料,并同步傳回陸地。

采泥器

海洋科考中,取樣采集的工作必不可少。箱式采泥器和多管采泥器是實驗6號的采集主力。箱式采泥器密封性好,可以連同海水一起取樣,利于研究水里的生物。而多管采泥器更合適采集用于研究的小型底棲生物。

漁網和機器人

船載生物拖網可以把漁網下到深海里,撈到什么是什么。撈不到不要緊,船上還配置了水下機器人,最大作業深度可達7000米,不僅可以水下拍照,還能精準采集樣品。

有了這些先進的裝備,實驗6號堪稱流動的“海上實驗室”。在這艘科考船內,各類實驗室共有16個,總面積超過330平方米。在海洋上采集到的樣品,可及時在船載實驗室進行處理與數據分析,數據可以同步傳輸到陸地實驗室。

本領強任務重

有了這么大的實驗室和先進的科研器材,實驗6號自然也肩負重要科考使命。實驗6號可以在除了冰區以外的地球任意海域,全天進行測試工作,最深可以探測海底11000米深處的地形地貌、地質結構和海洋環境。

實驗6號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即進行海底地震實驗。實驗6號會在目標海域投放海底地震儀,之后向海里發射高壓空氣炮。通過人工制造出的地震聲波,會被地震儀采集到。利用采集到的數據,科考員能獲得海域的地殼結構等情況,分析一些地震產生的原因。

實驗6 號在首航中,獲得了2395份樣品,其中約三分之一的樣品已經在船上實驗室進行了處理。這些樣品將為藻類資源、海洋浮游生物、海洋物理與生態研究提供一手資料。

未來,實驗6號還會和其他科考船一起探究南海島礁的地質結構,認識莫克蘭海溝的結構與成因,為我們揭示海嘯的形成機制等。

大海的一望無際,深藍色下的神秘莫測,人類探知海洋的腳步從未停止。同學們,你們對于海洋都有哪些好奇呢?快快來稿分享吧!

(圖文來自:新華社、全國少工委、中國船檢等)

猜你喜歡
推進器科考船科考
恐龍跑得快嗎
什么?火箭也搞“可回收”
廣州海工:成功研發無軸環形推進器并實現產品化
海洋星探組
中國制造的科考船有多牛
海洋星探組——超級科考船
三排式吻合器中的雙吻合釘推進器對
霍爾推進器其實不新鮮
中國南極科考30年歷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