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鏈技術在整車油漆車間項目建設進度管理的研究與應用

2022-04-02 19:34陸超
中國房地產業·下旬 2022年2期
關鍵詞:智慧社區人口老齡化

陸超

【摘要】1999年我國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與發達國家相比老齡化水平并不高,但是老齡人口基數大,發展速度快,“未富先老”的特征非常明顯。在社會保障制度、養老服務體系尚不健全的現階段,如何科學引導養老發展方向,理性地規劃建設老年住房已成為亟待解決的民計民生問題?!熬偷仞B老”是“未富先老”社會發展背景下較現實的養老模式,“家庭就近住房”模式是大數據環境下的智慧老齡化社區住房建設模式,能更有效地降低社會養老成本,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政府應有規劃、建設、土地、財稅等方面的政策予以支持。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智慧社區;老年住房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2.06.

1、社區人口老齡化發展現狀

1999年我國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與發達國家相比老齡化水平并不高,但是老齡人口基數大,發展速度快,“未富先老”的特征非常明顯。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財政政策報告2010-2011》指出,至2030年中國將超過日本成為世界上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1]。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濱州市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為18.78%。各縣區除開發區、北海區、濱城區外均超過20%以上,老城區各社區老齡化更為嚴重。根據國際慣例,濱州市已經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各社區面臨社會勞動力缺乏,養老服務緊迫的社會問題。

2、老年住房發展現狀

老年住房,習慣理解為老年住宅。但老年人使用的住房不僅僅是老年住宅,還有提供居住功能的老年公寓、養老院、護理院、托老所等養老服務設施。課題研究中將老年住房區分為老年人住宅和養老服務設施。

2.1 老年人住宅發展現狀及問題分析

2.1.1 平房多建于2000年前,樓房多建于2000年后

問卷數據顯示,老年人現居住宅中平房多建于2000年前,樓房多建于2000年后。

濱州市建市于1982年,上世紀各年代住房建設總量變化不大,但2000年后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新城的搬遷,住房建設特別是樓房建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問卷數據顯示,2000年后老年人居住的樓房數量是所有年份中樓房總量的54.40%。

2.1.2 多平房與無電梯樓房

問卷調查中濱州市(含濱城區、開發區、高新區)老年人家庭現住宅為平房的占住宅總量的67.65%,這與濱州市鄉鎮人口高于市區人口,鄉鎮居民住宅多為平房有關;無電梯住宅占住宅總量的28.79%;帶電梯住宅僅占住宅總量的3.56%。

2.1.3 樓房多為保障性住房與安置房

老年人樓房多為保障性住房與安置住房,這兩類住房占老年人住宅總量的43.96%。另外,商品房占29.74%,其他住房占22%,未選擇占4%。

2.1.4 多為自有產權住宅

問卷統計數據顯示,屬于老年人所有權的住宅占住宅總量的64.77%,屬于子女產權的占29.64%,其他占5.59%。

2.1.5 老年人住宅存在問題分析

濱州市老年人現居住宅多普通住宅,建設年代早,設施差,沒有適老化措施,主要通過住在平房、樓房的低層來解決老年階段自理困難帶來的生活不便。

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是2000年后隨著城市規模擴張與舊城改造而出現的新住房,老年居住的樓房多為保障房與安置房,表現出老年人住宅更換中的被動性,而非主動選擇。據濱州市“六普”資料顯示,65歲及以上人口主要生活來源中,依靠家庭其他成員供養占55.39%,老年人購房能力非常低。

2.2 養老服務設施現狀

2.2.1養老服務設施多利用既有建筑改造,居住面積低,配套設施少

至2013年底濱州市(含濱城區、經濟開發區、高新區)敬老院多使用街道辦事處或鄉鎮政府建設的平房,日間照料中心與養老院多由既有建筑改造而成。

課題組對濱州市(含濱城區、經濟開發區、高新區)養老院、福利中心做了全面調查。經調查,養老院、福利中心的總建筑面積28600平方米,其中居住建筑面積21000平方米,醫療用房670平方米,娛樂用房1600平方米,行政及其他用房5330平方米。每張床位建筑面積(指居住部分建筑面積)為17.71平方米,每張床位醫療、娛樂用房建筑面積為1.91平方米。

《老年人居住建筑設計標準》GB/T50340-2003規定養老院面積標準(指居住部分建筑面積)不應低于25平方米。濱州市養老服務設施建筑標準遠低于規定要求。

2.2.2養老服務設施配建比例小,建設數量少

至2013年底,濱州市共有63個社區。其中39個城市社區,24個農村社區。63個社區中僅有8處日間照料中心(其中2處依托養老院),敬養老院16處。養老服務設施配建比例小,平均每個社區僅有0.35處社會養老服務機構。

2.2.3養老服務設施存在問題分析

我國養老服務設施的建設遠遠滯后經濟社會水平的發展。隨著《十二五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的頒布,養老服務設施的配套建設引起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配套建設比例逐漸提高,但由于歷史欠賬太多,改善仍需一定時間。

3、養老服務發展現狀

3.1以居家養老為主,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居家照料成本高,家庭負擔加重

隨著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實行、老齡化水平的提高,勞動力資源出現短缺,人力成本逐漸上升。近幾年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所需要的照料人員中,家庭成員不足,外聘人員薪酬高,服務水平差,家庭養老負擔呈現逐步加重的趨勢。

3.2 社區養老服務起步較晚,服務內容單一

社區養老在我國剛剛得以發展,主要為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膳食供應、健身娛樂、短期托養等服務。以濱州市為例,社區養老服務工作開展時間不長,主要服務內容以家政、基本醫療為主。gzslib202204031945

3.3 機構養老服務標準低,入住率低

濱州市養老服務機構的社會需求量大,但入住率低。敬老院、養老院等功能單一,主要提供飲食起居及其簡單的醫療護理。社會養老服務內容少、標準低,不能滿足老年人對養老服務機構在醫療、教育、娛樂等方面的要求。以養老院為例,總設計床位1186個,截止2013年底,實際入住老人只有626個,使用率僅為52.78%。

3.4 傳統養老觀念對機構養老服務的影響

隨著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構建,社會養老服務雖然得到較好的發展,但是受儒家孝文化及傳統養老觀念影響,機構養老仍遇到一定障礙。目前,群眾普遍不希望老人離開家庭入住養老機構。子女認為送老人進養老院是不孝順的表現,而老人也大多沒勇氣入住養老院,認為將給子女帶來不孝名聲。

4、養老模式與住房的發展趨勢

在社會保障制度、養老服務體系尚不健全的現階段,如何科學引導養老發展方向,理性地規劃建設老年住房已成為亟待解決的民計民生問題。

4.1 “同城養老”模式的發展

4.1.1 同城養老模式

根據養老地點的不同,我國現階段有本地養老和異地養老兩種方式。本地養老是老年人在生活地或工作地養老[2]。

據住房適老化研究專家曲秀峰的有關理論認為,我國應建立與家庭緊密聯系的“同城養老”模式[3]。同城養老模式是老年人與子女同居一個城市的養老方式。包括本地老年人與本地子女同城養老、本地老年人與異地子女同城養老、異地老年人與本地子女同城養老、異地老年人與異地子女同城養老。

4.1.2 同城養老模式的意義

我國獨生子女政策推行三十多年來,形成了大量的“421”“ 422”(即一對夫婦贍養4個老人,生育1個或2個孩子)家庭。在“未富先老”的社會背景下,老年人與子女“同城養老”是較現實的養老模式之一,它能更有效地降低社會養老成本,提高居民生活質量。

4.2大數據環境下的智慧老齡化社區住房建設發展研究

4.2.1兩公里內就近居住

根據高德地圖出行數據分析,子女與老年人的住房距離自2000年以來呈現逐漸縮短趨勢。濱州市內家庭住房距離逐漸趨向縮短,讓彼此看望與照顧更方便快捷,有利于發揮家庭在養老中應有的作用。問卷數據顯示,戶籍地為濱州市城區的家庭中,子女希望與父母同居一套住房的家庭占24%,希望在一公里內的家庭占48%,希望在五公里內的家庭占14%。隨著父母年齡的增長,希望與子女住房就近的比例逐漸提高。80歲以上老人希望與子女就近居住的比例增長幅度較大。

課題組研究建議老少家庭在兩公里內就近居住。兩公里的距離方便家庭成員間互相照顧,基本滿足居民出行10分鐘生活圈標準。

4.2.2 ?3公里內就地養老

就地養老是通過提供完善的養老服務滿足老年人居家養老或社區養老需求,而非離開家園接受社會養老的養老方式。就地養老的目的是為老人提供熟悉的生活環境與人際關系,是以人為本理念下社會化養老服務的發展趨勢。

據調查,濱州市養老院的入住老人中,以養老院附近的居民居多。本街道內老年人占入住老年人總數量的70.03%,其中本社區內的老年人占入住老年人總數量的比重高達47.48 %,見下表。

本課題研究建議,老年人三公里內就地養老,能較好地滿足老年人與子女就近居住以及在熟悉的社區環境中步入社會化養老的心理需求。

5、“家庭就近住房”政策探索

“家庭就近住房”是未來的養老住房趨勢之一,政府應大力支持適合老少就近居住、就地養老的住房建設與發展。

養老和住房均為公共政策,涉及規劃、建設、土地、財稅、社會保障、住房管理等多個部門的工作,政府應為老齡化智能社區住房建設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

5.1“家庭就近住房”規劃措施

課題組深入濱州市城區針對老年人的收入、健康、住房及養老意向問題訪談了近百位老人,受訪老人大多認為“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因此,老年人擁有獨立的住房,是其維護尊嚴、獲得安全感與幸福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政府應在住房發展規劃的基礎上,編制老年住房專項規劃。合理確定養老服務設施規模,科學編制老年住房專項規劃。

老年住宅的規劃應堅持集中與分散、新建與改造相結合的原則。在具備自然環境優越、公共服務設施完善、交通便利等條件的城市地段集中建設一定規模、設施齊全的老年居住社區,滿足部分高收入老年人的養老住房需求。中低收入老年人特別是低收入老年人的住房應廣泛分布于普通居住區之內,提高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配建標準,合理確定老少合居戶型、大小居戶型、獨立戶型等住房戶型結構,滿足中低收入老年人家庭的住房要求。

養老服務設施應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建設高標準的綜合配套型與基本標準的社區配套型養老服務設施,逐步形成覆蓋全市、區域均衡、層級清晰、功能完善、全民共享的養老服務機構網絡。高標準的綜合配套型設施主要滿足少量高收入老年人群體的養老需求,基本標準的社區配套型設施主要滿足中低收入老年人的養老需求。社區配套型養老服務設施應當突出數量大、類型多的特點,實現對于老齡人口的全面覆蓋,形成“家門口上的養老院”,滿足三公里內就地養老的要求。

老年住房發展規劃應制定老年住房最低配建比例,積極引導老年住房的建設。

5.2“家庭就近住房”建設措施

5.2.1 老年住宅建設措施

老年住房的建設標準應符合《老年人居住建筑設計標準》,或在此標準基礎上做潛伏設計。住房建設中應合理確定老年住宅普通住房面積標準。根據保障性老年住宅與商品性老年住宅的不同居住要求,建議保障性老年住宅普通住房面積控制在60平方米之內,商品性老年住宅普通住房面積控制在90平方米內。gzslib202204031945

對老年人現住老舊住宅,應采取措施積極引導適老化改造。使既有住宅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適應老齡化社會的需要。調查問卷數據顯示,隨著養老壓力的來臨,高達46%的老年人在改善住房條件方式上選擇改造現住房。

5.2.2 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措施

按照養老服務均等化的原則在社區配建日間照料中心、社區養老院等養老服務機構,支持老人就地養老。

大力推進養護型養老機構的建設。隨著高齡老人的增加,需要醫療護理的老年人越來越多。大力推進養護型養老機構的建設,將醫療服務與養老緊密結合,滿足養老服務需要要求。

5.3“家庭就近住房”建設土地政策建議

5.3.1 老年住宅土地政策建議

老年住宅可以根據建設和管理者的不同,分為政府或社會非營利性組織投資居家養老住房、社會資產投資居家養老住房(老年地產)、商品房小區配建一定比例的居家養老住房等多種模式。其中,政府或社會非營利性組織投資居家養老住房應依法劃撥用地,并參照公共租賃住房操作方式,取得應有的土地保障;對于社會資產投資居家養老住房,如老年地產和各種養老商品房小區,可采用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等方式以土地有償使用方式供地,并在地價、財稅等方面給予適當優惠;對于商品房小區配建一定比例的居家養老住房的,若由政府收回管理則應按用地面積將土地收回并劃撥或協議出讓,若委托建設單位管理,則參照普通商品房小區模式,加強監督與管理,并在政策上給予適當優惠。

5.3.2 養老服務設施土地政策

養老服務設施的供地方式根據建設和管理的需要,采取劃撥和協議出讓的方式進行,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加強監管,并在地價和財稅等方面給以一定的政策支持。

各種養老用房若由農村集體進行建設和管理,如農村敬老院、老年公寓等,根據政策要求,在報經有關部門批準后,可直接在農村集體所有土地上進行建設,也可先將農村集體所有土地收回國有,再劃撥給村居委會。

5.4 ?“家庭就近住房”建設財稅政策建議

5.4.1住房保障財政政策覆蓋所有居住地的中低收入人口,支持同城養老住房建設的發展

戶籍制度的改革必將進一步促進人口的流動,進城勞動力以及隨遷老人將會越來越多。財稅支持政策應與之相適應,建立以居住地為保障條件的住房保障制度,財稅支持覆蓋所有在居住地的中低收入人群,包括隨遷人員。

5.4.2增加財政投入,進一步提高對住房保障與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支持力度

國家對保障性住房建設資金的來源有明確規定,各級政府應通過提高土地凈收益提取保障性住房建設補充資金的比例、提高福利彩票的提取比例、降低公積金管理費用等措施,有效增加財政對以上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真正發揮住房保障與養老服務設施的社會效益[6]。

5.4.3對購買與租賃“家庭就近住房”的家庭發放相應標準的“就近居住”財政補貼,提高子女與老人就近居住的積極性

空巢老人家庭的增多帶來社會養老服務工作越來越大,養老財力投入越來越重的問題。發放“就近居住”財政補貼,促進老少家庭就近居住,必將有效降低社會養老壓力,更好的提高老年人居家養老能力,提升老年人晚年生活質量。

5.4.4建立老年人住房建設稅費減免制度,積極引導老年住房建設的發展

建立老年人住房建設稅費減免制度,鼓勵社會力量投資老年住宅建設,加快老年住宅建設步伐,加大老年住宅供給量,為居家養老提供基本的物質保障。

結語:

養老問題是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課題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運用數量分析、跨學科研究,進行了典型案例分析,吸收借鑒了大量相關研究成果,提出“家庭就近住房”建設了理念,為家庭“家庭就近住房”建設的規劃、建設、財稅、土地、保障等提出了對策建議。

參考文獻:

[1]唐偉杰.社科院:2030年中國將成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2010-09-10中國新聞網:

[2]異地養老.百度百科:

[3]任斐.同城養老:探索我市未來養老模式和住房發展新方向[N].濱州日報,2015-6-24.

[4]劉云,黃琦鈞,吳陽煜.新型樓道接力電梯或成福音[N].羊城晚報,2014-07-25

[5]周燕珉、程曉青、林菊英、林婧怡:《老年住宅》[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6]高培勇主編:《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的住房保障》[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2:123-133.

作者簡介:

舒翠鳳(1971-),女,山東濱州人,高級規劃師,國家注冊規劃師,主要從事城市規劃管理、住房政策研究。

課題項目:

猜你喜歡
智慧社區人口老齡化
中國人口老齡化:現狀、成因與應對
基于CiteSpace的近十年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可視化分析
技術創新視角下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技術創新視角下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智慧社區信息服務績效評價研究
我國人口老齡化對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智慧社區”的養老生活
以試點帶動打造“智慧社區”助力居家養老
探討社區網格化管理與智慧社區建設
老齡事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