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賦能向海經濟發展的問題、經驗及對策
——以廣西為例

2022-04-03 08:54健,羅靜,楊
經濟與社會發展 2022年4期
關鍵詞:向海涉海廣西

孔 健,羅 靜,楊 鵬

科技創新是當前增強向海經濟競爭力和發展后勁的核心要素,具有引領性和先導性,沿海先進省份均將科技創新作為構建創新型海洋經濟體系的關鍵,超前謀劃海洋科技創新資源布局,搶占海洋科技創新制高點。廣西創新基礎較為薄弱,向海產業優勢不顯著,加強向??萍紕撔履芰ㄔO、賦能提升向海經濟發展意義重大,要切實增強危機感和緊迫感,加快補齊科技創新短板。

一、提升向??萍紕撔履芗壍闹卮笠饬x

打造好向海經濟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北??疾鞎r,對廣西在全國率先做好向海發展這篇文章時提出的明確要求。發展向海經濟,秉承陸海統籌、江海聯動、由陸及海、以海帶陸的創新發展理念,充分開發海洋資源、挖掘海洋財富,實現沿海與腹地互動發展,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寫好廣西新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新篇章,海洋科技創新發揮著重要的先導作用。

(一)有助于促進陸海聯動發展,完善沿??萍紕撔虏季?/h3>

世界經濟全球化始于海洋,現今各大經濟體的發展重心仍向沿海區域不斷轉移,全球60%的經濟總量集中在入???,75%的大城市、70%的工業資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 公里的“灣區”①丁建庭.以“黃金內灣”輻射帶動大灣區建設[N].南方日報,2022-07-01(04).,而且比例還在繼續上升,許多地區憑借各種有利的海灣資源條件,布局向??萍紕撔铝α?,打造形成了超大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經濟帶和灣區經濟。陸海聯動發展是向海經濟發展的成熟階段②王波,倪國江,韓立民.向海經濟:內涵特征、關鍵點與演進過程[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6):27-33.,提升向??萍紕撔履芗?,促進沿海和內陸之間科技、人才、資金等要素的有效互動和優勢互補,釋放“?!钡臐摿?,激發“江”的活力,做足“邊”的文章,加速向??萍紕撔沦Y源布局,是促進江海聯動、陸?;影l展,進而實現陸海統籌、空間優化的戰略性舉措。

(二)有助于推進向海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雹倭暯?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08-25(02).科技創新是產業發展的核心。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都需要強大科技支撐。海洋科技進步提高了海洋資源勘探及開發的可能性和效率,可有力促進新興海洋產業的發展和向海經濟體系的完善,科技創新也是產業鏈得以延伸的根本。海洋產業是綠色低碳產業,能耗低、污染少,具有綠色、低碳屬性,以貝藻類養殖、濾食性魚類養殖、人工魚礁、增殖放流以及捕撈漁業等為代表的“碳匯漁業”可減緩水體變酸、氣候變暖②黃金陽.低碳經濟視角下中國海洋產業轉型升級研究[D].青島大學,2019.。突出向??萍紕撔碌囊I作用,大力發展海產品精深加工、海洋生物醫藥、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新能源等,可實現海洋生態優勢向產業經濟優勢轉變,帶動陸海經濟轉型升級。

(三)有助于推動海洋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拓展藍色空間

海洋經濟是藍海經濟,是孕育新產業、培育增長極的希望和空間,藍色經濟將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海洋科技創新在海洋強國建設中具有先導作用,當今世界上各海洋強國集中力量在深海開發、海洋經濟綠色發展以及海洋安全等方面加強技術創新,爭奪海洋資源,以搶占海洋競爭制高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發展海洋科學技術,著力推動海洋科技向創新引領型轉變。建設海洋強國必須大力發展海洋高新技術?!雹坌氯A社.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 推動海洋強國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N].人民日報,2013-08-01(01).海洋科技創新作為“科技興?!睉鹇缘闹匾ナ?,將對推動海洋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與產業化,拓展藍色空間,培育向海經濟增長點具有重要作用。

二、廣西向??萍紕撔旅媾R的現實問題

近年來,廣西立足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向海資源優勢,加快打造向海經濟,向海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存在支撐向海經濟創新發展的動能不強、后勁不足,高層次、專業性的海洋創新平臺建設不夠,在海洋競爭方面處于相對弱勢等問題,科技創新賦能提升向海經濟發展面臨困難。

(一)廣西向海經濟發展的創新動能亟須提升

廣西向海經濟發展勢頭迅猛,但創新動能不強,后勁不足。廣西海洋部門聚焦大力發展向海經濟總目標,統籌推動向海經濟高質量發展,2021 年廣西向海經濟生產總值首次突破4000 億元,達到4090億元,同比增長約10.5%④袁琳,楊曉佼.我區向海經濟生產總值突破4000億元[N].廣西日報,2022-01-15(01).,占廣西地區生產總值的16.5%⑤筆者根據2021年廣西海洋生產總值與地區生產總值計算而得。。以北海、欽州、防城港為主的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加快構筑海洋經濟體系,增強經濟發展韌性(表1),有序推進海洋科技研發體制機制創新,產業體系和創新能力建設持續加強。但與山東、廣東、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相比,廣西涉??蒲?、創新力量仍然薄弱,廣西海洋R&D 經費占向海經濟生產總值比重不足0.1%,萬名涉海就業人員中海洋科技人員數尚未突破1000 人①筆者根據2021年廣西海洋研發經費與海洋經濟生產總值等測算而得。,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動廣西向海經濟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加快提升向??萍紕撔履芗?,增強產業發展后勁。

表1 2021年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主要城市GDP情況

(二)廣西具有領先水準的向??萍紕撔轮纹脚_不足

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穩步推進,集聚效應顯著提升,但缺少專業性的國家級海洋創新平臺?!笆濉睍r期,廣西加快推進創新平臺建設,創建國家級創新平臺118個②廣西印發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加快建設創新型廣西[EB/OL].(2021-11-11)[2022-05-21].http://news.gxnews.com.cn/staticpages/20211111/newgx618cbd76-20534654.shtml.,搭建自治區級(含培育)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42家、眾創空間86家,推動建設22個省部級涉??萍紕撔缕脚_③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局.廣西向海經濟發展戰略規劃(2021—2035 年)[EB/OL].(2021-11-15)[2022-05-21].http://hyj.gxzf.gov.cn/zwgk_66846/hyjj_66894/t10969962.shtml.。自然資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北部灣大學等一批涉??蒲性盒T趶V西落戶或新組建,國家級涉海重點實驗室、中國—東盟國家海洋科技聯合研發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陸續籌建,廣西海洋創新驅動力進一步增強,向海經濟發展潛力逐步激發。但創新平臺質量水平整體不足,集聚效應未能完全發揮,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數量明顯低于海洋經濟強省,且缺少專業性的國家級海洋創新平臺,使得向??萍紕撔履芰﹄y以實現質的跨越?!笆奈濉逼陂g,廣東、福建等地聚焦海洋核心科學問題與相關科技難題,加快推進國家級海洋平臺建設(表2)。對比可見,廣西海洋科技創新能力較為薄弱,提升向海經濟競爭力需加快補齊向??萍紕撔露贪?,打造具有領先水準的向??萍紕撔轮纹脚_。

表2 2021年國內沿海主要省份國家級海洋平臺載體數量一覽表 (單位:個)

(三)廣西在海洋競爭方面處于相對弱勢

各地加快推進海洋強省建設,廣西發展向海經濟面臨的競爭壓力大?!笆濉币詠?,沿海省份按照黨中央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戰略部署,拓展海洋經濟發展空間,加快圍繞海洋工程、海洋資源、海洋環境等領域謀劃重大科技創新項目,部署向??萍紕撔铝α?,在海洋科技創新中取得系列突破。如山東將海洋科技創新作為建設海洋強省第一選擇,實施海洋領域重大創新工程58 項,萬米級“海燕-X”水下滑翔機、全海深無人自主潛航器、蛟龍號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深遠海裝備投入使用,通過集中攻克一批“卡脖子”關鍵技術,為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插上科技的翅膀①章前.增強海洋科技創新力,山東不斷譜寫“向海圖強”新篇章[EB/OL].(2022-04-26)[2022-05-21].https://app.langya.cn/a/512494.html.。福建實施“智慧海洋”工程,建立國家智慧海洋工程福建試點示范、空間大數據(福建)中心等信息平臺②許嫣妮.福建省全面推進“智慧海洋”工程建設[EB/OL].(2017-02-25)[2022-05-21].https://www.sohu.com/a/127218230_114731.,為海洋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創新支撐。廣西在海洋科技創新領域明顯落后于沿海先進省份,海洋經濟總量偏?。ū?),建設海洋強區時間緊、任務重。廣西要在新一輪發展中實現向海經濟提速增效,必須全面提升海洋科技創新能力,通過增加創新優勢,實現向海經濟“十四五”大跨越、“十五五”穩發展,建成海洋強區,成為我國建設海洋強國的主力省區。

表3 2021年國內沿海部分省份海洋經濟發展對比表

三、先進省份科技賦能向海經濟發展的經驗借鑒

海洋強國戰略提出后,沿海先進省份占領海洋產業高地的意識迅速增強,廣東、福建、浙江、山東等地依托港口優勢,相繼發布了加速推進建設海洋強省、發展海洋經濟的相關方案,不斷加強向??萍紕撔?,部署戰略科技力量,分別在向海經濟發展的創新成果高效轉化、高質量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涉海院所及學科建設、創新資源集聚等方面成效突出,具有較強的借鑒意義。

(一)廣東經驗:加速海洋科技創新和成果高效轉化

廣東擁有全國最大的海洋經濟總量,2021 年海洋生產總值達19941 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16.0%,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22.1%,基本形成行業門類較為齊全、優勢產業較為突出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③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廣東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2)[EB/OL].(2022-07-13)[2022-07-13].http://nr.gd.gov.cn/zwgknew/sjfb/tjsj/content/post_3972658.html.。加速海洋科技創新和成果高效轉化是海洋經濟高速增長的重要保障,廣東建有省級以上涉海平臺150多個,其中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實驗室1個、粵港澳聯合實驗室2個,湛江、深圳先后被確定為國家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城市①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東省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粵府辦〔2021〕33 號)[EB/OL].(2021-12-14)[2022-05-21].http://www.gd.gov.cn/zwgk/wjk/qbwj/yfb/content/post_3718595.html.。設立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海洋六大產業科技研發及成果轉化,實施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海洋高端裝備制造及資源保護與利用”專項,形成了一批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國產化技術和裝備?!昂}執枴碧钛a了國內高端飽和潛水支持船自主建造空白,大型半潛式海洋波浪能發電技術與裝備、海底大地電磁探測成果、天然氣水合物勘探開采、深水區超大型海上風電設備安裝平臺設計與制造等多項技術研究獲得國家和省級科技獎勵。海洋藥物、海洋可再生能源、艦載雷達、海洋油氣及海底礦產開發利用產業等領域專利授權量大幅增加。未來,廣東仍將持續提升海洋科技創新能力,促進涉海高新技術企業以及涉海有效專利數量不斷增長,推進海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建設海洋強?、诶钕?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N].南方日報,2022-05-31(01).。

(二)福建經驗:高質量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福建是海洋資源大省,具有海絲、海峽、海港、海灘、海景、海風、海水、海油等資源可供開發和利用。2021 年,福建海洋生產總值達11700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③往昔歲月今朝盛景福建乘風破浪[EB/OL].(2022-07-23)[2022-07-23].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9116278148986592&wfr=spider&for=pc.。海洋資源開發和產業布局持續優化,福建海水養殖產量、遠洋漁業產量、水產品出口額和水產品人均占有量等指標全國排名第一④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福建省“十四五”海洋強省建設專項規劃的通知(閩政辦〔2021〕62 號)[EB/OL].(2021-11-24)[2022-07-23]. http://www.fujian.gov.cn/zwgk/zxwj/szfbgtwj/202111/t20211124_5780320.htm.。組織實施海洋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示范項目300多項⑤同④。,科技成果轉化率不斷提升,有力推動了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提速增效。未來,福建將進一步補足海洋強省建設的科技創新短板,推動“數字海洋”朝著更深層次發展,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體系健全、共享高效、適應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需求的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和科技人才隊伍,實現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著力打造海洋優勢產業集聚區和新興產業集群,培育壯大新興和前沿海洋產業,重點圍繞海洋信息、海洋能源、海洋藥物與生物制品、海洋工程裝備制造、郵輪游艇、海洋環保、海水淡化等新興產業,提高科技創新支撐力度,實現海洋新興產業發展能級新突破,培育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藍色硅谷”⑥同④。。

(三)浙江經驗:增強海洋院所及學科研究能力

“十三五”以來,浙江著力提高海洋科技等要素生產率,基本形成了以建設全球一流海洋港口為引領、以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為動力、以加強海洋科教和生態文明建設為支撐的海洋經濟發展良好格局。2020 年,浙江實現海洋生產總值9200 億元,同比增長5.3%,2021 年上半年,浙江全省實現海洋生產總值4958.85 億元,同比增長19.6%,保持較快增長勢頭⑦浙江力爭今年全省海洋GDP 破1 萬億2035 年建成世界一流強港[EB/OL].(2021-10-05)[2022-05-21].http://www.chinaports.com/portlspnews/9229.。浙江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3.6%,人才、海外人才、互聯網人才凈流入率連續多年保持全國第一①劉捷.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奮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在中國共產黨杭州市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杭州,2022(4):6-23.。下一階段,浙江將重點著眼于增強海洋院所及學科研究能力,提升浙江大學、寧波大學、浙江海洋大學、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等涉海院校辦學水平。浙江支持省內涉海院校與國內高水平涉海院校開展合作培養,加強交流學習、學分互認。加快涉海類學科專業建設,整合學科專業資源,提升學科專業特色,建好涉海類優勢特色學科和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對接臨港產業集群,推進海洋領域工匠培育工程,構建涉海類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實施高水平涉海類高職院校、技工院校及專業群建設計劃,打造涉海類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

(四)山東經驗:打造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海洋科技創新高地

作為海洋大省的山東,近年來加快發展現代海洋傳統優勢產業、海洋新興產業、現代海洋服務業等,海洋經濟總量穩居全國第二,國家級海洋牧場占全國近40%②李干杰.牢記囑托走在前勇擔使命開新局為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而努力奮斗——中共山東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報告[N].大眾日報,2022-05-28(01).。高度集聚的海洋科技創新資源,是山東在全球競爭中的最大底蘊,也是山東建設海洋強省最大的信心支撐,2021 年山東海洋創新綜合指標位于國內第一梯次③由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中國科學院蘭州文獻情報中心、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聯合編制的《國家海洋創新指數報告2021》中指出,我國11個沿海?。ㄗ灾螀^、直轄市)海洋創新指數可分為四個梯次,第一梯次為廣東和山東。,擁有海洋領域兩院院士數量占全國1/3 以上,海洋高端人才占全國40%④培育“藍色引擎”山東駛入海洋強省“快車道”[EB/OL].(2022-04-24)[2022-05-26]. https://www.sohu.com/a/540829109_121106991.?!笆奈濉逼陂g,山東將堅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支撐,將加強海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重大創新平臺、大科學裝置、技術創新平臺和新型研發機構等建設,完善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到成果轉化的全鏈條海洋科技創新體系,推動海洋領域原始創新、顛覆性技術創新,搶占海洋關鍵技術領域制高點。山東提出,到2025年向??萍紕撔玛P鍵核心技術國產化率達到65%,海洋高新技術企業達900 家,省級以上涉??萍紕撔缕脚_320 個,帶動海洋制造業增加值達到5550億元⑤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山東省“十四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的通知(魯政辦字〔2021〕120 號)[EB/OL].(2021-11-09)[2022-05-26]. http://www.shandong.gov.cn/art/2021/11/9/art_107851_115119.html.。

從上述分析可知,沿海先進省份科技賦能向海經濟發展的經驗主要有四點。第一,要加快海洋科技創新資源布局,建設高水平新型研發創新平臺,構建向海經濟發展的強大推動力。第二,要突出向??萍紕撔乱I,培育海洋新興產業,高質量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沿海先進省份依托海洋資源優勢,搶抓國家海洋強國建設機遇,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推動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提速增效,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支撐向海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第三,要著力提高海洋科技等要素生產率,增強海洋院所及學科研究能力。海洋院所為先進省份的向海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智力支撐和充足的人才供給,下一步應繼續提升涉海院校辦學水平,加快涉海類學科專業建設,構建涉海類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打造涉海人才培養高地。第四,要加速海洋科技創新和成果高效轉化,完善向??萍紕撔卤U?。如廣東設立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海洋六大產業科技研發及成果轉化,形成了一批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國產化技術和裝備。

四、科技賦能廣西向海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

當前廣西向??萍紕撔履芰^弱,賦能提升向海經濟發展面臨創新動能不強、后勁潛能不足、平臺層級不高等問題,要聚焦重大平臺建設、重點產業培育、涉海企業集聚、人才高地打造、海洋院所及學科建設、科技創新保障等方面,加快構建向海經濟科技創新支撐體系。

(一)優化海洋科技創新資源布局,打造具有領先水準的向??萍紕撔轮纹脚_

向??萍紕撔缕脚_是集聚人力、技術、資金等各類創新資源要素,為科技創新提供功能支撐和多元服務的開放共用場所,同時也是區域科技創新資源的主要載體。缺少專業性、高水平的海洋科技創新平臺是廣西向海經濟發展的主要短板,也是顯著落后于其他沿海先進省份的重要原因之一。下一步需要重點支持建設以重大海洋科技創新平臺為引領、以技術創新平臺為支撐、新型研發機構協同發展的向??萍紕撔缕脚_體系。加快推進中國—東盟國家海洋科技聯合研發中心建設,將北海海洋產業科技園區打造成為海洋科技創新基地。支持自然資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聯合區內外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檢驗檢測機構,建設高水平協同創新平臺,培育創建成為國家級海洋實驗室。發揮自然資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創新研發力量,加強與第一、第二、第三海洋研究所及中國海洋工程研究院等大院大所交流合作,聚焦向海經濟發展重大技術需求,加強海洋關鍵技術攻關,開展特色優勢海洋動植物及微生物等海洋生物資源、海洋產品加工副產物和廢棄物等綜合利用技術研發,積極承擔國家海洋科技創新重大科研項目,提升海產品精深加工、海洋生物醫藥、海洋智能裝備等向海產業創新支撐能力。

(二)形成龍頭企業帶動效應,引導創新要素向科技型涉海企業集聚發展

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向??萍紕撔麦w系。強有力的企業主體是集聚創新資源要素、推動技術進步、支撐向海經濟發展的重要保證。廣西建設具有重要區域影響力的海洋強區,需要重點補齊涉海企業特別是龍頭企業短板,形成集聚帶動效應。要大幅提升涉海企業中有R&D 活動的企業比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積極推進涉海企業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打造一批向海經濟科技型龍頭企業,加快中國電子北部灣信息港、惠科電子北海產業新城等項目建設。支持涉海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推進骨干企業布局“智能工廠”建設,推動領軍企業在海洋領域產業鏈協同創新與產業孵化方面集聚創新。圍繞培育向海經濟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加強海洋科技創新企業入桂工作,推進涉海項目、海洋高科技企業入桂招商。在海洋漁業、海洋生物醫藥、海洋工程裝備等海洋新興產業領域,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瞪羚”培育計劃,培育打造一批技術創新示范企業。依托重點骨干科技企業,推動產學研用一體化建設,形成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企業主體之間的創新合力。

(三)聚焦人才引育,聚力打造北部灣向??萍紕撔氯瞬鸥叩?/h3>

向海經濟人才隊伍建設能為向??萍紕撔潞拖蚝P屡d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和人力資源支持,促進向海經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沿海先進省份依托經濟優勢,集聚了大量向??萍既瞬?,有力支撐了向海經濟發展。下一步,廣西要加快引進和培養向海產業和科技創新的領軍人才、專業人才、管理人才、實用技能型人才,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人才隊伍。依托重大人才引進項目,積極引進從事涉海產業技術創新、成果產業化和技能攻關的高端領軍人才,打造北部灣向??萍紕撔氯瞬鸥叩?。開辟服務高端人才綠色通道,落實“人才服務綠卡”政策待遇,建立人才“一站式”服務平臺。在通用人才基礎上,制定向??萍紕撔氯瞬艑m椪?。依托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中國—東盟人才資源開發與合作廣西基地、中馬北斗應用聯合實驗室等創新平臺,持續實施“東盟杰出青年科學家來華入桂工作計劃”,加強與東盟國家開展海洋人才資源的合作開發。

(四)著力提高海洋科技等要素生產率,切實加強海洋院所及學科建設

學科和院系建設是厚植向海經濟優勢和增強發展后勁的必要保障,向海專業學科和院系建設薄弱成為廣西向海經濟顯著落后于沿海先進省份的主要短板之一。下一步,要重點加強廣西大學、北部灣大學等高等院校向海專業學科和院系建設,加快培養海洋產業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積極創建廣西高校集聚區和北部灣職業教育園區,優化海洋教育資源配置,規劃建設綜合性海洋大學,支持廣西高校設立涉海專業學科和院系,拓展海洋專業門類,增設涉海職業技能實訓基地,提升海洋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質量。積極引進國家級科研院所和“雙一流”高校在廣西設立新型研發機構。鼓勵欽州、北海、防城港沿海三市建設以海洋專業為主的中等職業學校。加強廣西相關科研院所與涉海院校開展學科共建,支持其他省份涉海高校在廣西建立涉海教學、實習和科研基地,培養高層次海洋人才。支持廣西高校與東盟國家知名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聯合實驗室,開展合作辦學,提升辦學質量。

(五)聚焦政策體系創新,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和政策支撐體系

要注重中高端向海產業發展,增強向海前沿技術的捕捉能力和向海高端技術的轉化能力,加快推動向??萍紕撔鲁晒D化為現實生產力,重點加強中國—東盟向海經濟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基地等轉化平臺建設,圍繞廣西大學、北部灣大學、自然資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廣西海洋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建設成果轉化帶。實施專利申請優先審查推薦和落實專利費用減免,推動重大專利落地轉化。建立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制度,提供制度化、精細化、差別化服務,推動優秀創新成果落地。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增強中試服務和產業孵化能力,促進中試資源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著力加強包容普惠創新工作,健全科技創新治理體系,以體制機制創新破解關鍵環節改革梗阻,推動政府職能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

猜你喜歡
向海涉海廣西
港口——向海,向未來
逆水行舟,向海問路——讀《造舟記》
涉海翻譯語言服務人才培養現狀與問題研究①
為什么椰子都向海的方向生長?
戰略管理導向下涉海企業全面預算審計體系研究
基于管理創新涉海企業投資審計運行機制研究
向海而生
廣西廣西
廣西尼的呀
廣西出土的商代銅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