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淺談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路徑研究
——以湖北省荊州市農村為例

2022-04-06 13:57周長陽魏愛臣
貴州農機化 2022年4期
關鍵詞:旅游業有機農產品

周長陽,魏愛臣,王 姣

(貴州理工學院理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7)

0 引言

隨著我國工業化的持續發展以及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我國農村經濟水平也在逐步攀升。農村小城鎮在我國城鎮體系中層次最低、數量最多,經濟發展水平處于城鎮末端、農村之首,是連接城鎮與農村經濟的一道橋梁,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減少城鎮失業人口的同時,也為新型農村持續性發展提供了人員保障。因此,加快農村現代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了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解決社會主義主要矛盾在農村的集中體現問題,黨的十九大“鄉村振興”戰略應運而生。2018年至2022年,是第一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在這一戰略背景下,要推動鄉村經濟發展,就要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的戰略布局,合理解決“三農”問題。

現如今,我國農業經濟得到一定程度的增長,農產品、手工藝品等經濟價值也在提升,但是農村發展與城鎮仍有較大的差距,同時在發展過程中也映射出諸多問題亟待解決,例如許多農村的青年人才流失、大部分居民的收入較低、旅游業的發展對農村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等。針對農業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我們必須投入更多的物力、人力對此加以完善,同時也要走我國的特色新型農村發展路線,為新型農村經濟開拓一條農業經營之道。

1 農村發展現狀

1.1 各種產業區間發展不均衡

近年來,農村地區在改革創新中不斷拓展著適合自己的產業鏈,已初步形成小規模的產業網集群,從宏觀角度出發思考,發展變化最大的當屬已形成一定規模的旅游業,但農村地區的旅游業由于起步相較于原始產業農業養殖業普遍晚了很長一段時間,因而目前農村地區的產業仍以輕工業和農業為主導,主要分為紡織業、種植業和養殖業,這些也是大部分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產業。同時,農村地區的旅游業與其他產業的發展出現了一邊倒的局勢,為了增加家庭收入,農村地區發展經濟普遍采取的“勞務輸出”方式,使得部分青年勞動力外流,從而加劇留守居民年齡老齡化程度,導致旅游業發展的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推廣和應用受到嚴重限制和阻礙,抑制農村旅游業進一步發展。

1.2 產業發展生產力水平較低且發展面較窄

我國農村地區南方以種植水稻為主,北方以種植小麥為主,另外北方地區還有小部分的經濟作物,但總體作物種植的豐富度南北方都不是太高。南方農村地區由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適宜各類蔬菜水果生長,但北方氣候寒冷干燥,蔬菜主要依靠大棚種植,大量的大棚種植需要的人力物力更多,在管理設施上不夠智能化,在管理設計上不夠科學,種植施肥過程繁瑣復雜,耗費時間增多。其中,農村地區以集體生產和分散生產為主,種植養殖物種較為普通,但生產機械化程度較低,主要是依靠人工種植采收,大范圍靠人工去完成這些農作物的播種和采收導致生產率低,且成本較高,從而限制了農民的收入[1],機械化程度應用面較窄還體現在農村地區的農田灌溉設施大多仍為傳統水渠道的形式,現代化的噴灌、滴灌等農田灌溉模式覆蓋率極低,造成了過多水資源和勞動力浪費。同時其農業市場范圍較小,農產品主要在當地內部直接銷售。農村地區的養殖業多為一家一戶分散生產和經營,規模較小,而大規模的養殖業也是少數,并不能代表整體的農村經濟發展走向。

這僅僅是農村地區農業養殖業發展存在的顯著問題,旅游業的發展同樣也存在類似問題,其中較為明顯的是旅游模式沒有完全做到規?;?,我國農村地區的旅游業分散設置游玩設施和胡亂經營現象依舊存在,分散運營使得旅游規模變小,旅游設施類型少,其所帶來的總經濟效益小,服務質量、體驗感參差不齊。分散經營,經營主體“小、散、亂”,綜合經營能力不強,無法和市場有效銜接,同時也無法及時滿足市場的需求,總體上帶來的經濟效益較小。

1.3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較為落后

我國農村大部分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前些年發展緩慢,而鄉鎮的發展主要依托穩固的基礎設施。由于農村經濟得到的政府支持相對較少,進而導致農村基礎設施不全,集中體現在交通不發達(水路和公路應協調發展),郵電分布不均勻,供水供電不能全覆蓋,文化教育資源缺乏,還有一些公共生活服務設施未建成。例如,許多農村地區的休閑、健身設施的覆蓋面較小,無法滿足游客以及當地居民的需求。休閑設施總類較少,當地村民大多數進行以打牌為主的休閑娛樂,而游客進入農村地區后沒有太多休閑、健身設施的選擇,從而缺乏市場競爭力,只能自給自足。

總之,我國農村地區在短時間內轉變經濟發展模式有一定難度,基礎設施建設的落后造成城鄉差距越來越大,使城市發展與農村發展的經濟不協調加劇。

2 農村經濟發展的路徑

2.1 初步解決農村發展的各種隱患

2.1.1 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

每個村寨都有屬于自己獨特的地理環境,擁有著獨特的自然資源。因此,為了防止農村的生態被旅游業發展所破壞,相關部門在開發景點的時候,必須要注重秉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依托所具有的條件,避免重復開發、過度開發,通過放置環保標語等方式,提倡低碳、環保的新型生態旅游方式。

2.1.2 完善外部交通道路渠道

對于大部分農村而言,影響客流量的最大因素之一就是交通的便利程度,這也是農村旅游業發展的共同難題,需要多部門的協調合作。交通道路分為農村周圍內部交通以及外部交通,對于農村內部交通,相關政府應該加快發展“村村通、戶戶通”工程。同時,外部交通也至關重要,若進入景區的方式大部分只存在客運,并且是泥濘路段,會極大限制客流。隨著農村旅游業的不斷發展,政府可以扶持修建高鐵或者動車進行點對點、站對站的連接。

2.1.3 打造分區塊化生態旅游

根據國際旅游行業發展形勢以及前景,再結合農村獨特的人文環境資源,因地制宜,對不同的特色資源給予不同的發展定位,將風景區進行分區塊化管理模式,即娛樂區、接待區、保護區、游覽區等。娛樂區主要包括風景拍照、娛樂游玩設施、民俗文化展等;接待區主要包括各景點的門票售賣點、民宿以及酒店等;保護區主要包括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區、珍稀植株種植園;娛樂區與接待區可以進行范圍型拼接,在接待區酒店、民宿和餐廳等進行娛樂場所的延伸,打造吃、喝、玩、樂一體化的休閑旅游模式,全方面提高游客的體驗感。

2.1.4 建立完善的環境教育體系

建立完善的環境教育體系,可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強當地管理人員的培訓以及教育。由于游客作為旅游經濟的主體,景區管理人員的服務態度對于一個景區的形象、游客的回流量以及好評度至關重要,加強管理人員的培訓,為農村經濟的發展創造更優良的環境。

(2)提高農村居民教育水平以及素養水平。散發文明宣傳標語,提高居民文化水平以及素養,更有利于領銷當地土特產并且為游客導路等。

(3)加強游客的環保意識。旅游業的發展容易造成對當地環境一定程度的破壞,因此需要加強游客的環保意識,通過宣傳標語、發放游客手冊等方式,提高游客的環保意識。

2.2 逐步加強農村經濟附屬品鏈的流通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以旅游業與農產品相結合的新方式創造雙贏的局面,旅游業帶來巨大的客流量,同時可以更便利更快捷產銷旅游經濟的附屬品——農產品,形成游客到市場的快速便捷旅游鏈。

由于大部分農村生態環境較好,物種豐富度較高?;谶@得天獨厚的條件,農村可以初步發展旅游業+有機農業。全球有機產品市場目前以良好態勢持續發展。其中有機蔬菜最受歡迎,有機蔬菜被認為是無污染的健康安全食品之一,正在引領食品消費市場的新時尚。在顯示出巨大市場潛力的同時,有機蔬菜的種植遵循安全、天然的生產方式,可以極好地推動和保持生態平衡。有機蔬菜在國外早已經走入尋常百姓家,日本的有機蔬菜普及率高達80%,在美國的普及率更高。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機蔬菜在中國也將越來越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歡[2]。農村本身種植多種蔬菜,所以農村可以先對普通的耕地進行土壤改良,并購買適合當地氣候、土壤的優質蔬菜種子,進行小規模嘗試種植,村委會可以聘請當地的專家進行選擇種植規模和種植位置,并對生產進行指導。

發展旅游業+有機農業,對農村農民的技術要求較高,專業性要求較強。技術負責人的理論知識實踐經驗是有機蔬菜質量和產量的保障。有關部門應對農戶進行相關的培訓學習,及時傳授新的知識和技術,有條件的話可以定期組織農戶參觀學習其他生產基地的經驗。

市場是決定當地旅游業+有機蔬菜發展能否獲得高經濟效益和能否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農村應嘗試與國內外大中城市初步建立起合作關系,采取線上線下靈活的形式銷售旅游業+有機蔬菜。關于旅游業+有機蔬菜生產過程的管理模式,可采用“公司+基地+農戶”模式,當地鄉政府可以和加工或貿易公司合作在當地建立生產基地,并由當地政府組織農戶按公司要求進行生產,這種訂單農業模式可以很好地調動農戶的生產積極性,提高農戶的收入。對于農村旅游業+有機農業種植區域,為了提高整體的生產效率,農村應按照不同功能對生產基地進行合理規劃,宜劃分為農資存放、前期育苗、標準化生產、產后質量檢測、商品化處理等功能區。

但由于農村推廣存在一定程度困難,所以可以先進行小部分有機作物試種,總結經驗,積極學習其他有機農場的生產技術和經營模式。努力提高有機蔬菜的品質,日后獲得相關認證標準后逐漸擴大生產。為增強其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可進行廣告宣傳以此提高農產品的知名度,將產品努力推向市場,讓消費者逐漸接受和認同,維持自身優良的品質以打造農村自身的品牌。

對于附屬品流通的建議:

(1)應該提高產品生產經營的規?;图s化,充分發揮生產合作社的作用,提高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

(2)政府應該持續完善相關政策和法規,頒布具體明確的相應產業實施辦法和具體標準,加大對該產業的扶持力度。

(3)政府應該加大對居民的指導和培訓工作,加強和科研單位或高校的合作,在當地建立起一套科學的生產管理方法。

(4)資金缺乏是限制當地產業發展的最大限制性因素,當地政府應該為居民提供暢通的融資渠道,并且簡化辦理貸款手續的流程。

2.3 全面建立“三變”經營模式

2.3.1 “三變”經營模式的含義

“三變”經營模式,即指堅持土地公有性不變、用地紅線不破壞、農民利益不損壞的前提下,進一步對現有農村機制改革,最終達到“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3]。

2.3.2 實施“三變”經營模式的目的

在我國“四化同步”的征程中,資源、農民以及其資產相對“小、散、亂”的現象在農村普遍存在,這嚴重阻礙了農村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步伐。規?;a是大勢所趨,而農民作為弱勢群眾,往往容易在土地流轉過程中利益受損。因此,必須找到一種因地制宜的管理模式,讓一部分農民先富起來,提高先富帶動后富的辦法,引領共同富裕。

2.3.3 “三變+旅游業”模式,通過旅游業帶動當地農業的發展

以“三變+旅游業”的模式,更好解決回鄉居民以及外來人才進入無崗位問題,更科學優化了大產量高成本產品無法售出以及不易儲存的問題,形成全新高效的產銷線。通過旅游業分擔農產品無法及時售出、居民無就業崗位、居民人均薪資低等窘境。由合作社負責資源整合,打造生態完美的景點、優質的農產品,并引入旅游公司駐地進行商務洽談。讓更多的游客進入農村體驗當地農旅產品,實現從游客變為消費者的轉變,形成本土消費的自我循環。將周邊的人文風光以及自然環境進行量化為集合或者居民的資產,最后整合自身資源(包括自身盈利、閑置資金以及扶貧資金)轉變為居民或者集體的股金。

2.3.4 “三變”經營模式的利益聯誼收益增加

合作社采取“政府+旅游公司+酒店、民宿+農民入股”以及合作社的現金獎勵的方式,鼓勵當地居民積極開展農家樂、特色種植等,全面提高景區的服務配套設施。農村當地居民的積極性與利益直接相連,通過業績分紅、固定分紅、提供資源扶持幫助等,讓居民在“三變模式”中收獲到利益,進而更好地激發村民入股的動力,一戶帶動多戶,形成源源不斷的資深力量。

2.4 開發有當地特色的“文創產業”

文創產業,在這幾年的呼聲逐漸增強,文創產業似乎讓人感覺這一高端詞語和一個偏遠的農村格格不入,其實文創產業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樣難以企及,尤其是對于少數民族為主的農村來說,當地可以利用的“民族特色”使得當地更具有發展文創產業的獨特優勢。但是對于當地居民來說,他們更加關心的問題是“這個聽起來花里胡哨的‘文創產業’真正能給我們帶來什么?”

如今,伴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逐漸提高以及對于消費品豐富度、多樣化的選擇,文創賦予了鄉村振興新的生命力。文化和創新成為了可以切實利用的資源,農產品可以通過創意包裝、加工、營銷,提高附加值,也能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從而擴大銷售范圍,售賣農產品本身的背后更多的是傳承文化底蘊,讓消費者了解農產品的歷史,產品背后的故事。既借助農產品這個載體傳承了傳統文化,而且農產品也因為文化的賦予變得更加暢銷,“土”特產也有了國際范兒,農民收入也將會提高。除此之外,當帶有農村獨特的“文化標簽”的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通過產品了解到農村當地,這定會吸引來更多的投資和支持,進一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文創工作是將農產品變為商品的手段,而把這些處理好的商品輸入市場并投送到每一個消費者手中就需要“互聯網+”的作用?;ヂ摼W農業新時代意義非凡,而“互聯網+農產品”重塑了農產品流通模式,由批發零售變成了主動銷售,消費者從被動變成了主動,成了主導力量,同時互聯網的信息共享,也讓相應農民了解更多信息。并且農村可以通過多個電商平臺建立起自己的網店進行線上銷售,憑借互聯網開拓更大的市場。

3 結語

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應用、因地制宜的振興策略和創新創業的思維理念,農業作為我國第一產業,我們在不斷發展的同時,也要圍繞鄉村振興政策,走特色新型農村發展路線,為新型農村經濟開拓一條農業經營之道。

猜你喜歡
旅游業有機農產品
農產品網店遭“打假”敲詐 價值19.9元農產品竟被敲詐千元
有機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云南出臺20條措施,加快旅游業恢復
打通農產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重慶武?。贺毨丝谝劳新糜螛I脫貧
各地農產品滯銷賣難信息(二)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機農業,“機”在何處?
在旅游業轉型升級中實現新引領
中國旅游業2017的風往哪吹?
有機心不如無機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