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盞的工藝研究

2022-04-07 22:10江春華
江蘇陶瓷 2022年5期
關鍵詞:泥坯龍窯建盞

江春華

(南平市建陽區華創建盞陶瓷有限公司,福建南平 354200)

建盞文化可以說是我國陶瓷文化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它代表了我國歷史早期的藝術審美和文化理念,尚黑、禪意、追求天人合一,對我國傳統文化有著重要的追溯意義,建盞文化在宋時發展至鼎盛,其工藝也在宋代得到了極大地提升,誕生了許多珍品,例如曜變等,而隨著宋時發達的海運,這些建盞作品也漂洋過海,目前有三只曜變存于日本,被封為國寶,但曜變的制作工藝卻在漫長的時間演變中失傳。建盞的工藝繁復,在當代也被多方劃分,有人堅持柴燒,有人采用電燒,有人堅持古法制作,有人采用融入現代化的釉色彩繪,本文將詳細分析建盞的制作工藝。

1 建盞的藝術魅力

建盞是茶盞的一種,我國是茶葉的發源地,自古以來就有著非常濃厚的茶文化底蘊,建盞主要用于飲茶、斗茶和品茶,所以它的造型都是為了茶文化服務的,便于沖泡、便于茶道、便于品嘗,通常而言,建盞都是敞口、底小、下緣較厚,品茶也無需牛飲,下緣較厚可以防止燙手。

建盞的主要藝術魅力源于它的釉色,建盞盞身整體呈深色,以純黑無瑕為盛,泛著金屬的光澤,厚重質樸,在陽光下透著青藍,宛若玉石一般,極具欣賞和收藏價值。建盞的紋理通常分為五類:兔毫、油滴、鷓鴣斑、烏金、雜色。兔毫狀如其名,按照顏色分為金兔毫和銀兔毫,或如針或如絮,以盞底為圓心散開,宛若細雨長綿,亦或是千葉針林;油滴呈圓形或橢圓形,大小各異,以形狀圓潤為佳,顏色一般為金黃色、銀灰色、彩色,能夠碰撞出多種藝術形態,猶如河中鵝卵石,也有午夜天幕中的點點繁星,璀璨如銀河;鷓鴣斑極為少見,狀如鷓鴣羽毛,但制作極難,因此留下古文物極少,經常有剛接觸者混淆油滴和鷓鴣斑;烏金,釉面烏黑發亮,不摻雜其它斑紋,像深邃的夜空,一眼望不到底,體現樸素、雅正之美;除了以上幾種花色,剩余的被統稱為雜色,但雜色并非全是殘次品,具體情況要根據燒制成果而視。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種紋理名叫曜變,如太陽耀斑一樣,宛若璀璨星河震撼人心,目前史上僅存的三只半,三只在日本,由宋時日本的僧人自江浙一帶帶回,半只在我國浙江挖掘出來,但目前沒有找到關于曜變詳細的古籍,此燒制方法也已失傳,近年來由曜變繼承人不斷復原創新。

2 建盞釉面的形成原因

建盞釉面形成的主要原因和泥坯中金屬元素的含量有著密切的關系,建盞起源于我國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該地的泥礦中金屬含量較高,其中鐵元素含量遠超于其它金屬含量,這也使得建盞盞身呈深色,因為鐵元素與空氣在高溫下發生反應,進而產生著色劑,鐵元素含量越高,建盞的顏色越黑,但要注意,鐵元素的含量不得超過總質量的23%,否則會讓建盞出現龜裂的現象。建盞的紋理同樣是金屬元素在高溫下重新排列次序形成的,當窯爐內的溫度達到900度時,釉色開始融化,當溫度達到1300度時,釉色開始流動,最終的成品效果就是流動的效果,沒有人能預測到釉色的流動狀態,所以建盞工藝更像是與大自然攜手,共同創造超越人工的自然之美。

除了對于泥坯的選擇,建盞的燒制流程也是其工藝重點,建盞的成品效果與窯爐內的燃燒材料、溫度、濕度、空氣流通、擺放位置等因素息息相關,也與燒制時間有密切的關系,而建盞通常要燒制三天時間,在此期間需要相關工作人員時刻緊盯窯爐,透過觀察口觀望建盞的狀態及時做出調整才能保證良品率。

3 建盞的工藝流程

制作建盞,首先要選擇泥坯的原材料,將礦土、紅土、草木灰等材料混合水碾磨、攪打成漿,為了保障泥漿的細膩,還需經過多次過篩,具體過篩次數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制好的泥漿要放在陰涼處發酵半個月左右,促進有機物分解,讓沉淀的泥土更具有韌性,半個月后泥漿中的水分蒸發所得到的泥土就是制作建盞的泥坯原料,泥坯經過初步的塑形后要進行第一次窯燒,這次窯燒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排除泥坯中的水汽,使建盞最終燒制時不易開裂、變形,因此這次窯燒的窯爐需要敞開窯門,幫助水蒸氣揮發,第一次窯燒叫做素燒,素燒后所得到的是建盞的素坯。素坯放置陰涼處冷卻后開始上釉,上釉結束后再次置于陰涼處晾干,接下來就是整個建盞工藝中最重要的一步——二次燒制。古人使用柴火作為燃料,柴火在窯爐內焚燒時會產生飛濺物,例如油脂、炭屑等,濺射到建盞上會對建盞的釉彩產生影響,因此古人會制作匣缽,一匣一器,將建盞放置于匣缽內,防止建盞在燒制過程中受到燃燒物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建盞在燒制結束后需要自然冷卻放涼才能取出,讓釉色更加渾厚透亮,但這需要很長的時間,現代工藝在加工中往往為了追求生產效率,會采用開窯門的方式幫助建盞降溫。

4 建盞工藝的發展歷史

建盞的誕生是偶然的,一開始工匠們絞盡腦汁,想要去除建盞盞身上的深色,后來索性另辟蹊徑,以深色作為主要賣點,刻意地去加深顏色,推動了我國建盞文化和工藝的發展。建盞文化于宋時發展至鼎盛,因為宋代人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境地,追求簡約獨特,其家具和服飾也常以黑色為主,且喜愛飲茶,宋代人熱衷白茶,白茶配黑盞,寓意黑白分明,種種原因之下促使了宋代人對建盞文化的追捧,也使得建盞工藝有了極大地提升。宋時由于社會經濟穩定,普通民眾也有了購買建盞的需求,所以宋朝各地廣修窯爐,制作龍窯來滿足市場需求。龍窯通常依山而傍,借助山體的斜度幫助氣體流通,龍窯內每隔一段距離便會設置一扇擋火墻,窯爐的下方是導熱孔,熱流經過擋火墻會被阻隔,這樣就能保證窯爐內各處的溫度基本趨于一致,不會出現離燃燒物較近處溫度過高,較遠處溫度不夠的狀況,正是因為如此,龍窯的形狀很像臥龍,故此得名。一個龍窯一次燒制可以產出兩萬件建盞,而宋朝海運發達,這些建盞隨著貨船出海,深深地影響了附近國家的陶瓷文化。

5 當代建盞工藝的發展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當代建盞在制作工藝上已經有了極大地提升,更為省時、省力,同時也能依靠電子設備進行溫度、空氣、濕度、檢測等操作,同時電燒不必考慮燃燒物飛濺這一問題,省下了大量的窯爐空間,爐內的精準控溫也能保證每個建盞受溫均勻,不但極大地降低了建盞的制作成本,提高了良品率,也讓建盞越來越親民,文化傳播得越來越遠,但缺點是同質化太過嚴重,再難出現驚鴻一瞥的神作,所以當前我國現代建盞制作工藝分為鮮明的兩個流派,一派堅持古法柴燒,探尋自然之美;一派采用電燒,并大膽融入現代化的審美以及釉色彩繪工藝。古法柴燒的價值較高,適用于收藏,電燒符合當下人的審美,花色豐富,可用于平日飲茶,在未來,我國的建盞工藝還會不斷發展,為我們帶來更多的藝術突破。除此之外,一些失傳已久的工藝,例如曜變建盞等也逐步被當代工匠復原拓展,為我國建盞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6 結語

建盞的藝術魅力源于它捉摸不定的自然之美,但在建盞的制作過程中,可以通過對工藝的精細化、標準化提高建盞的良品率,而要想得到出其不意的藝術效果,仍需要源源不斷地努力與突破。

猜你喜歡
泥坯龍窯建盞
淺談龍窯創燒及漢代改造的里程碑意義
龍窯古法燒制建盞之美*
羅詩彬龍窯作品欣賞
建盞的新發現
一條忍著不死的魚
宋代建盞的科學研究
建盞之初探
從文化內涵解讀建盞之美
梅青原陶藝雕塑作品
龍窯柴燒:一盞一匠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