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N”人才培養模式下產教融合職教的構建探究

2022-04-11 07:36李彥華姜巍
智庫時代 2022年16期
關鍵詞:職教產教校企

李彥華 姜巍

(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

當前,我國高職教育正與市場產業發展對接,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兩大鏈條,即“人才與產業鏈”“產業發展與教育鏈”,為高職教育面向未來發展提供了內生動力。在筆者看來,我國高職教育的新發展,應該從人才培養模式優化與調整,搭建“1+N”的人才培養層級,在產教融合的多元化發展中,實現職業教育的精準定位,在“教育”“產業”及“社會”等資源整合中,培育更具中國特色的職教體系?!?+N”人才培養模式是中國職業教育向多維度方向發展的重要基礎,能夠在新的視域空間,將職業人才培養向產業、市場等多元主體方向發展,是共同價值體系鏈在實踐中的具體創新。因此,“1+N”人才培養模式下產教融合職教的構建,將人才培養與市場、產業等資源融合,滿足新時期高職教育發展需求。

一、當前高等職業教育的現狀分析

(一)供給數量分析

1.學校數量

截至2020年,我國高職院校1418所,比2002年同比增長84.9%,年均增長5.3個百分點,成為我國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重要體現。2016年以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在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從“量”的單一增長中,更加注重“質”與“量”的同步提高,著力于打造更具行業、市場競爭力的人才培養機制。與本科院校相比,截至2020年,本科院校1131所(不含獨立學院),同比2002年增長79.8%,年均增長5.0個百分點。因此,高等職業院校的數量規模大于本科院校,并且年均增長高于本科院校。在學校數量上,高職教育的發展逐步形成“規?!?,國家在學校供給方面比較充足,能夠滿足日益增長的高職教育需求。

2.在校生數量

截至2020年底,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在校生1133.7萬人,招生和在校生分別占高等教育的46.63%、40.05%,發展規模為世界最大。隨著近年來,社會對職業技術人才需求的不斷增長,高職院校的招生規模逐年擴大,在高等教育體系中占比四成有余,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高職院校的招生規模大,但生源質量不高,并且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機制不完善,高職畢業生就業層次低等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也就是說,高職教育的在校學生規模大,但在人才供給方面存在不足,高層次人才培養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教育質量評價

1.就業質量評價

(1)就業率。2020年,我國高職畢業生就業率92.0%,較2016年上升0.5個百分點(圖1)。隨著高職教育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職業教育的就業質量有所提高。

圖1 2016-2020年高職畢業生就業率(單位:%)

(2)畢業生月薪。2020年我國大學畢業生月收入4624元,其中,高職高專畢業生月收入為4112元,低于全國大學生畢業平均收入(圖2)。

圖2 2016年至2020年高職畢業生月收入情況(單位:元)

2.職業發展

2020年畢業生在近兩年內有過職務晉升的占比64.7%,高于2016至2019年的畢業生。這說明,隨著高職教育發展政策的逐步引導,高職教育的社會影響力日益擴大,這作用于職業發展,則表現出較好的職業發展情形,這符合當前高職教育發展的社會背景。

3.自主創業

2016屆畢業生的自主創業人數占比2.4%,2020年上升至4.6%。這說明,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激勵之下,高職畢業生選擇創業的人數增加,能夠依托專業技能,在不同行業獲得創業的能力。因此,從自主創業層面而言,高職教育所形成的人才培養機制正日益完善,在人才供給中的“質量”,正隨著高職教育改革的推進,正發生巨大變化。

二、“1+N”人才培養模式的內容及內涵

(一)專業方面:1—1個大專業、N—N個小專業

“1+N”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體現在產教融合職教中,就是形成1個大專業+N個小專業的專業設置,以更好地滿足市場對于人才的多維度需求。因此,專業定位要符合行業市場的發展需求,著力于培養更具市場適應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圍繞大專業,與企業形成“專業共建”的人才培養體系,在“N個小專業”的輔助中,以訂單式、工學結合式等培養機制,實現復合型人才培養。以貴州職業院校為例。該院校緊扣貴州大數據發展,在人才培養定位中,以培養5G通信網絡管理、維護及運營的復合型通信人才。為此,在專業“1+N”的構建中,A院校與中興公司合作,以“SMART”人才培養體系,打造“1+N”的專業模式,即專業設置采用1個大專業,如通信技術專業,開設N個小專業,如5G網絡通信,更好地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同時也在專業構建中,培養復合型人才,提高學生的市場競爭力。

(二)課程方面:1—1名專業教師、N—N個行業權威認證課程

課程設置的轉變,是支撐“1+N”培養模式的重要保障。在高職教育產教融合中,課程設置的“1+N”模式,應注重校內外課程資源的整合利用,培養學生的核心職業能力。為此,在“1”的構建中,由1名校內專業教師(名師),開展專業理論課程教學,實現對基礎核心知識的有效導入;“N”的構建,著力打造N個行業權威認證的課程,讓課程教學的導入,能夠更好地契合市場,在產教融合中,將企業技術骨干的技術資源導入到校內教師的基礎理論教學之中,形成從理論到實踐技術的系統貫穿[3]。

(三)實踐教學:1—1個校內實踐基地,N—N個校外實訓基地

產教融合的重要領域,就是搭建多層次的實踐實訓基地,為職業教育的有效構建提供良好的教學條件。校內外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的生成,應著力于實踐教學“1+N”模式的實施,通過搭建1個校內實踐基地、N個校外實訓基地的方式,將校內外實踐教學貫通。一方面,職業院校要整合校內資源,打造校內實踐基地,為專業教學的實施,提供良好的校內實踐基地;另一方面,將校企合作延伸,在著力于產教融合的教學改革中,與校企共建N個校外實訓基地,將校內外的教學實訓內容有效銜接,保障人才培養的需求。

三、“1+N”人才培養模式下產教融合職教的構建維度

(一)維度一:以校企合作為代表構建職教共同體

在新的職業教育發展框架之下,職教主體的多元化,為產教融結合的縱深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1+N”人才培養模式中,將多元化的主體進一步拓展,進一步實現以校企合作為代表的職教共同體。職業教育要實現資源整合,讓更多社會主體參與到職業教育中,實現全社會形態下的職業教育發展,才能更好地培育復合型人才。校企合作作為產教融合的重要形式,能夠在互利共贏的關系之下,實現技術、人才的融會貫通,以此彌補學校教育在實訓實踐領域的不足。當前,我國正處于供給側結構改革、產業轉型升級的新世紀,特別是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導致社會經濟轉型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空前高漲。以校企合作為核心的多元主體,搭建職教共同體,更好地發揮校企合作在植根產教融合發展中的重要作用。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一系列政策的出臺與實施,為產教融合下的校企合作發展進行了深入部署,更進一步促進高職教育在質量內涵式發展中,形成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職教共同體,實現高職教育向新的層面、新的維度發展。

(二)維度二:以職業人才培養為導向構建職教新體系

職業教育的共同價值,不僅僅是如何提升教育的社會契合度,而是如何在多層次的人才培養機制中,構建符合社會發展的共同價值。很顯然,“1+N”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能夠形成多層次的共同體價值,促使職業教育在系統性、內在性等領域的融合發展?!?+N”模式的實施,著力點在于職教共同價值的牽引,在價值元素的引導之下,將職業教育向縱深推進,培育更具時代性、更具工匠精神的復合型技能人才。在實踐研究中發現,職業教育共同體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是職教共同體為“1+N”人才培養提供了資源導入,能夠在課程建設、專業設置等領域,為職業教育輸入共同體價值,更好地促進人才在多維度上的培育;二是校企合作與市場需求為導向,在多元主體資源的構建中,促進職教共同體價值在服務社會經濟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中發揮積極作用。

四、“1+N”人才培養模式下產教融合職教的構建策略

(一)共建“一體化教學”實訓基地

一體化教學概念的提出,旨在更好地形成系統化人才教育培養體系,著力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培養。在一體化實訓基地的維度之下,教與學得到拓展,將1+N”人才培養模式延伸至企業端,這是傳統職教模式的巨大改變,更是在“企業化”的人才培養中,提高人才培養與市場的契合度,讓人才孵化更具導向性、目的性。在校企合作中,教學前移至企業車間,學生在實訓基地中,完成專業實訓操作,在一線生產操作中,加強理論知識的實踐應用,讓“理論+實踐”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同時也讓學生在實踐中完成技能水平的提高,獲得實訓技能培訓證書,對于學生職業能力提升與評價至關重要。如,建設“教學工廠”“實訓中心”“技術應用中心”等實訓基地平臺,均是從技能培養、應用實踐、創新創業等層面,保障復合型人才培養的需求。以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為例,學校在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背景之下,將“一體化”教學模式作為載體,形成了從校企合作到產教融合全鏈式教育模式。在與奔馳公司的合作中,先后成立“戴姆勒中國汽車學院”,開啟“奔馳訂單班”,并且再以“戴姆勒中國汽車學院”為平臺,校企雙方投資建設奔馳汽車實習實訓車間、發動機實訓室、車轎實訓室,并將學院的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建立“戴姆勒中國汽車學院”資源庫,用于一體化實訓基地教學的實施。

(二)共建“一體化教學”師資隊伍

近幾年來,堅持以“職教”為載體、為依托的教育新體系,對構建職業教育新資源,具有重要意義。通過“一個中心、N個平臺”的形式,著力推進“教師發展中心”建設,在“名師+”的平臺構建中,讓職教資源集聚,加速“一體化教學”的生成。例如,B職業學院在師資建設中,依托“1+N”的效能體系,在“能力+”“創新+”等維度空間,培育高素質教師團隊,讓有特色、有創新的“名師工作室”點燃職教熱度,形成“師資+”的良好教學促進作用。因此,在以“1+N”為維度導向的師資建設之下,將有助于深化產教融合,并在“1+N”的人才培養體系與框架之下,形成更高質量的職教發展[4]。以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該院校依托校級“工匠計劃”,將校企合作中的企業技術能手聘請為兼職教師,并且將企業項目引入教學之中,在專業課程建設等領域,實現“雙導師”教學。此外,在“專業領軍人才引進計劃”中,堅持以專業構建為導向,通過專業領軍人才的引進,更好地發揮專業帶頭作用,實現專業建設向研、產等方面發展;二是互兼互聘,制定完善的兼職教師激勵政策,在兼職教師培訓及管理等方面,引入系列“教學研究項目”,將兼職教師的科研與實踐技能有機結合,服務專業教學發展。

(三)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激發辦學活力

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之下,職業教育的轉型發展,關鍵在于如何從體制機制改革中尋求突破口,為產教融合的科學構建,創設良好的環境條件。在新的時代環境之下,堅持“力量聚集”為抓手的職教發展模式,能夠更好地通過社會資源的引導,助力職業教育的全面發展。例如,以“合作+”為載體,構建合作式、合資式職教辦學,并且在股份制領域可以實現新探索,讓職業教育的辦學形式更加豐富,同時也讓職業教育資源更好聚集,實現資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此外,對于一些有條件的職業院校,可以充分引導二級學院依托自身專業及資源優勢,創辦“合作制”項目,讓學校職教資源更好地與社會資本相融合,建立新的、更加豐富的辦學體系,積極從政策導向中將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發展模式在二級院校實施。

五、結束語

高職教育要有新發展、新布局,這是十八大以來高職教育向縱深發展的兩個“新”要求,更是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基礎。在本文探討中,“1+N”人培養模式,以多層次、多維度的人才培養機制為導向,構建了契合產業發展、服務市場經濟建設的人才培養模式,能夠將單一的人才培養效能向多元化發展,滿足高職教育的發展需求。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科學構建,要在“1+N”的人才培養模式中,探尋“點、線、面”的發展空間,在共建中形成一體化實訓基地,并且在共育的人才培養維度,實現工匠技能“1+N”創新人才培養。

猜你喜歡
職教產教校企
立足“農”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風生水起
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校企合作的電子商務課程教學模式
產教融合 商以富國
江蘇職教助力國家扶貧攻堅
基于產教結合下的中職電子教學研究
依法推進河南職教工作再上新臺階
產教融合:時尚產業的蛻變之路
中英越洋握手 職教領跑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清鎮職教城考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