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言接觸引發的語法變異:漢語借詞在壯語中的后續性演變

2022-04-20 08:58潘立慧
百色學院學報 2022年1期
關鍵詞:壯語借詞情態

潘立慧

(廣西大學,廣西南寧 530004)

語言接觸常常導致語言演變,這種演變一般稱為“接觸引發的語言演變”。吳福祥(2014)指出,接觸引發的語言演變包括兩種類型:一是指語言特征的跨語言遷移,即受語(recipient language)從源語(source language)中獲得某種語言干擾;二是語言接觸的各種間接后果,例如干擾成分的后續性演變以及干擾成分觸發的結構演變。[1]如漢語從梵文借入“菩薩”一詞,這種演變屬于接觸引發的語言干擾。后來,“菩薩”在漢語中產生“泛指一般的神”“比喻心腸慈善的人”等新的意義,這種演變則是語言接觸的間接后果,屬于接觸引發的創新(吳福祥2014)。[1]

后續性演變也屬于語言接觸引發的演變,因為如果開始沒有那些借詞,這些演變就不會發生。但這種后續性演變和語言干擾不同,其動因主要來自語言內部。借詞屬于典型的接觸性演變,因此關注度較高,有關研究成果頗為豐富。但借詞的后續性演變受到的關注較少,本文以漢語借詞在壯語中的后續性演變為例,探討語言接觸引發的語法變異。

一、ho3(苦)演變為情態動詞“需要、必須”

壯語ho3(苦)是個多義詞,主要有三個義項:形容詞“貧窮、窮苦”;形容詞“辛苦、困難”;情態動詞“需要、必須”。其中,ho3(苦)表示“貧窮、窮苦”義的例句如下:

ho3和漢語“苦”具有語音和語義聯系,借自漢語“苦”。在“貧窮、貧苦”義基礎上,ho3進一步引申為“辛苦、困難”義,例如:

我幫你買(某件物品)很麻煩,你叫別人(幫忙)吧。

例句中ho3作為形容詞,表示“辛苦、困難”義。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避免頭重腳輕的情況,ho3移至動詞之前。這為進一步語法化創造了句法基礎,因為這種句法環境和情態動詞的句法環境很相似。

在此基礎上,形容詞ho3(辛苦、困難)進一步演變為情態動詞。ho3(需要、必須)作為情態動詞,表示事態的必然性,一般隱含有對主語不利的意思。ho3(需要)的情態用法一般用于否定句和疑問句,而不用于肯定句。例如:

情態動詞ho3(需要、必須)隱含對主語不利的意思,這種含義可以理解為語法化過程中的語義滯留現象。ho3作為形容詞時,就隱含著主語不情愿或對主語不利的負面意思,即去做一些辛苦、困難的事情對于主語來說是不利的、不情愿的。當ho3語法化為情態動詞,由于語義滯留因素,這種隱含義得以繼續保留。與壯語ho3(貧窮、窮苦)類似,漢語“勞”“煩”在歷史上也語法化為情態動詞,該現象為上述推測的“貧窮、窮苦>需要、必須”語法化路徑提供跨語言的證據。根據李明(2001),“煩”和“勞”在魏晉南北朝和唐五代時期具有情態動詞①情態動詞在李明(2001)中稱為“助動詞”。的用法。[2]36、51另外,“煩”和“勞”以否定和反詰用法出現,表示客觀上不必要。這種句法限制和壯語ho3的情況極為相似,都是一般出現于否定句和疑問句?!盁焙汀皠凇钡牟糠掷淙缋?)至(11)。例句中,“煩”和“勞”表示“必要”,即事態的必然性。

(8)王右軍郗夫人謂二弟司空、中郎曰:“王家見二謝,傾筐倒庋;見汝輩來,平平爾。汝可無煩復往?!保ㄊ勒f新語·賢媛25條)(轉引自李明2001)[2]36

(9)已后不煩為漢將,當即封為右效(校)王。(變文·李陵變文,131)(轉引自李明2001)[2]51

(10)種禾豆,欲得逼樹。不失地利,田又調熟。繞樹散蕪菁者,不勞逼也。(齊民要術·種桑、柘)(轉引自李明2001)[2]36

(11)明月照時常皎潔,不勞尋討問西東。(寒山詩201首)(轉引自李明2001)[2]51

壯語ho3(苦)借自漢語“苦”,在“貧窮、窮苦”義基礎上引申為“辛苦、困難”,并進一步語法化為情態動詞“需要、必須”。而和壯語接觸關系較為密切的漢語方言中,“苦”的情態動詞用法較為罕見。因此,ho3“苦”的情態動詞用法很可能是“苦”借入壯語之后發生的后續性演變。

二、?a?2(曾)jo??(用)演變為否定詞“未曾”“不用”

張均如等(1999)認為,壯語有兩種形式表示“未曾、尚未”的意思,一是?a?2、tsa?2、t?a?2、sa?2和?a?2等直接表示否定;二是“否定詞+tsa?2、t?a?2、sa?2和?a?2”。[3]807?a?2、tsa?2、t?a?2、sa?2和?a?2等與漢語“曾”具有語音語義聯系,應該是漢語借詞“曾”在壯語各地的不同表現形式。藍慶元(2014)同樣指出?a?2、tsa?2等詞是漢語借詞,借自“曾”。漢語“曾”借入壯語之后,既可以和否定詞組成否定短語,也可以單獨表示否定意義。[4]例如:

爺爺還沒有坐下來,你怎么就先吃了呢?

?a?2等單獨表達否定義的用法是在“否定詞+?a?2等”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演變的途徑是否定詞脫落。盛益民等(2015)指出,吳語紹興話也存在類似的否定詞脫落現象。[5]例如:

漢語方言中“曾”也有表示“未曾”的現象,如江蘇如東縣江淮官話“昨天我曾去”表示“昨天我沒有去”(曹志耘2008)[6]29,安徽省績溪縣方言可以說“渠去曾?”“飯好曾?”(《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7]4510壯語?a?2表示“未曾”義的現象是壯語獨立發展的結果還是語言接觸導致的語法復制?“曾”表示“未曾”現象雖然也出現于一些漢語方言,但是江蘇如東方言、安徽省績溪縣方言和壯語都沒有地緣關系。因此,很難說這些漢語方言影響了壯語的發展。

另外,壯語周邊的漢語方言中“曾”表示否定義現象較為罕見。①與林亦老師私人交流獲悉,廣西粵語勾漏片一些地方或者廣西東南部粵語有“曾”表示否定義現象,但是地理分布范圍比壯語的分布范圍小得多,因此很難說壯語受到這些方言的影響。這些漢語方言一般采用“未曾”的合音形式,例如:南寧平話m??21(《南 寧平話詞典》)[8]26,賓陽平話m??22、南寧白話m??21(林亦、覃鳳余2008)[9]288,玉林白話mat21ta?32(鐘武媚2011)[10]44,柳州官話“沒曾”或者“沒曾”的合音形式(《柳州方言詞典》)[11]191。換句話說,壯語的復雜否定詞組演變時一般采用否定詞脫離形式,而周邊的漢語方言一般采用合音的形式。因此,壯語?a?2等表示“未曾”義的現象很可能是“曾”借入壯語之后發生的后續性演變,是接觸引發的語法變異。

同樣,jo??借自漢語“用”,在壯語中也演變為否定詞。張均如等(1999)認為,壯語表示“別、不用”意思,龍勝和河池可以說jo??,連山可以說?u??,環江可以說ba?u?jo??(ba?u?為否定詞)或者jo??。[3]807此外,賀州壯語????和三江壯語ju??、?o??也可表示禁止否定“別”(《廣西民族語言方音詞匯》)。[12]739韋茂繁(2012)指出,都安縣下坳壯語jo??31表示禁止否定。[13]82例如:

根據語音語義聯系,jo??、ju??和?u??等借自漢語“用”。藍慶元(2014)指出jo??是漢語借詞,借自“用”。[4]同樣,jo??等詞語的否定意義也是在“否定詞+jo??等”的基礎上,由于否定詞脫離導致的結果。然而,壯語周邊的漢語方言“用”罕見否定義。值得注意的是,都安縣大興鄉梅珠村的布努語表示禁止否定的詞語是j???(《廣西通志·少數民族語言志》)[14]178,廣西環江縣毛南語表示禁止否定的詞語是j???(《廣西民族語言方音詞匯》)[12]739。那么,會不會是布努語或者毛南語影響了壯語,導致壯語jo??等詞語帶有否定義?結合三種語言的使用人口以及相互之間的影響來看,這種可能性較小。因為布努語和毛南語的使用人口比較少,常常受到壯語的影響,而壯語受到布努語或者毛南語的影響較少。例如布努語和毛南語中都有一些壯語借詞,而壯語中的布努語和毛南語借詞較少。因此,布努語和毛南語很可能受到壯語的影響,也分別使用j???和j???表示否定。綜上所述,壯語jo??等詞語的否定義很可能是“用”借入壯語之后,進一步發展的結果。

三、hei?(氣)演變為動詞“擔憂、憂慮”

壯語hei?(氣)和漢語“氣”具有語音語義的聯系,應該借自漢語“氣”。和漢語“氣”一樣,壯語hei?(氣)可以作為名詞,表示“氣體”“空氣”“氣息”等。例如:

“氣”本義“氣體”“空氣”“氣息”,常常引申為表示心理狀態的動詞,因為生氣、憂慮、妒忌等心理活動都會導致人的氣息發生變化。例如漢語普通話“氣”表示“生氣、發怒”,閩語海南瓊山方言“氣”表示“埋怨、怪;責備”,山西忻州方言“氣”表示“妒忌”(《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7]850不同的是,壯語hei?(氣)和漢語“氣”分別引申為不同心理狀態的動詞。

四、結 語

語言接觸常常引發語言演變,借詞是典型的接觸性演變。借詞的借入有利于填補受語的語義空缺,在受語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和固有詞不分伯仲。隨著新的語義空缺的出現,借詞和固有詞都有可能成為演變的源頭。因此,借詞借入受語之后,有可能發生一些和源語詞語不同的后續性演變,即接觸引發的語法變異。這種語法變異不僅體現在上述借詞的演變中,還發生在另外一些借詞。如蒙元耀(2014)認為有些漢語借詞進入壯語之后會產生新的變化,出現新的義項或者用法,例如?au?借自漢語“湊”,在壯語中進一步語法化為介詞和連詞。[16]潘立慧(2015)認為kwa?借自漢語“過”,在壯語中進一步演變為已然體標記。[17]上述借詞均在受語中發生了一些后續性演變,或者是語義方面,或者是語法方面。這些演變揭示了語言接觸的復雜性,受語一方面受到源語的影響借入一些詞語,另一方面保持發展的獨立性,其內部壓力有可能使借詞朝著不同的方向演變。因此,本文所揭示的有關借詞的后續性演變現象有利于加深對語言接觸的認識。

猜你喜歡
壯語借詞情態
壯語電視新聞制作創新探析
表示“推測”的情態動詞
民族的,才是最具魅力的
民族的,才是最具魅力的
壯語故事會引人入勝
英漢外來借詞(loan—words)互譯
日語借詞的模因現象及語用意義
Analysis of soci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use of Uyghur loan words in Xinjiang Chinese dialect
情態動詞專練
情態動詞表推測用法列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