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田泰藏的虛空之白

2022-04-21 22:18宋禹霏
上海工藝美術 2022年1期
關鍵詞:陶藝家白瓷器皿

宋禹霏

黑田泰藏46歲時才開始觸碰之前一直崇尚的白瓷,彼時他已經制陶多年。這份等待使得他對白瓷有足夠的節制與敬畏,也因為創作出了一種微妙但永恒的生命形式。正如他在闡述自己的作品“圓形筒”時所言:“正因為它最純粹,我的個性才能從中顯現”。

相遇白瓷

1966年,20歲的黑田泰藏在旅法期間結識了陶藝家島岡達三,并在日后成為其弟子。島岡達三是日本民藝運動代表陶藝家濱田莊司的第一弟子,兩位陶藝家日后皆被奉為日本人間國寶。其時因黑田泰藏表達出對陶瓷藝術的興趣和想要去美洲游歷的想法,島岡先生便為他介紹了一位加拿大陶藝家友人,由此黑田泰藏便開始了與其相伴一生的陶瓷制作生涯,并在1981年回到日本建立個人工作室。

1991年,正值日本泡沫經濟破裂,政府下令采取金融緊縮政策,大量企業倒閉,失業率飆升,各行各業都在重新思考該如何為經濟的振興而作出改變,這種情形也影響了身為藝術家的黑田泰藏。黑田泰藏第一次在濱田莊司的工作室看到李朝的白瓷時,便本能地喜愛上白瓷,像是一顆種子牢牢扎根在心里。島岡達三和濱田莊司皆曾對他說過:“白瓷不是年輕時該考慮的東西”。因對前輩們的信任與尊敬,黑田泰藏多年來一直將對白瓷的喜愛沉淀于心?;蛟S因為困境之中會讓人更加誠懇地審視自我,這場危機雖然將黑田泰藏的生活推入谷底,但也喚醒了他更為純粹的創作激情——黑田泰藏決定正式開始制作白瓷。

歷經了多年在材料和風格上的試錯,1992年,黑田泰藏的白瓷作品初次問世,于東京的桃居藝廊舉辦了其白瓷初個展,現場展品一售而空,這一年黑田泰藏已46歲。

確定與白瓷結伴后,黑田泰藏決心今后只在“拉坯成型、器皿、單色”這三個條件下進行制作。他聲稱這樣的限制,反而帶給他自由。用陶輪制作器皿時,作品能夠觸及的空間和呈現的形態,都在于陶瓷作家的操控,看似一種有所限制的手法,但其中包含著無窮的可能性——運用手工拉坯制成的器皿在手與泥土、與空間和時間共同協調下,更容易展現陶瓷作家的審美、技術與理念,刻上制作者最為獨特的烙印。

虛空之境

作品所包含的語言越純粹反而能提煉出更多的可能性和欣賞空間,憑借最單純的方式,黑田泰藏的白瓷脫胎出了甚為空靈的質感。他曾自我解讀:“我不是在做白瓷,我只是不斷置身于創造白瓷的過程,讓我向人們介紹那個地方。白瓷并不是最終的制成品,它只是我對那個地方的一種感覺呈現的方式?!?/p>

日本文化的根在中國,日本文化的魂是禪學。早在公元五世紀,中國的陶瓷就已經傳入日本,中國的書畫作品注重留白,也擅長在未竟的表達中潛藏深刻而博大的真理,這種對玄秘存在的認識,根植于東方人的內心。萬物負陰而抱陽,在陰陽、有無、黑白之間保存著來自宇宙之源的寫意;而對兩者之間關系的認識,使人們學會平靜而謙卑地看待萬物,并保持著自心的純粹與敬畏,以致張弛有度地順應自然,透過微小的存在去認識整體,正如黑田泰藏以單純的白瓷作為虛空之境的呈現載體。

日本的陶藝作品常常能在無意之間展露自然、淡雅、質樸、清新的氣質,這是禪意的體現;禪學思維為日本文化提供了對“無”的認識;所謂無,包含著從物質到思維的終極虛空,是萬物的源頭、存在誕生的起點和終點,能夠清晰地參悟“無”,會使人在坦然之中感知“有”。在黑田泰藏的語境中,他將這種虛空之境稱為“零”,因為想要創造虛空,所以選擇了白色。

虛空之色

日本人對白色的崇拜,在對禪學的思惟中形成整體的審美觀。日本漢學家白川靜在《常用字解》中解析漢字“白”的意思是:“象形。變成白骨之后的頭蓋骨形狀。是經過風雨洗禮,皮肉脫落變成白骨的腦袋形狀。從而演變成‘空白之意?!?/p>

鐘情于白色的日本設計大師原研哉認為“白”不僅僅是一種顏色表現,“白”被稱為一種設計理念;白是一種特別不尋常的顏色,因為它也可被視為沒有顏色。在過去,日本人自古將一起事件發生之前存在的潛在可能性稱為“機前”。由于白包含著轉化為其他顏色的潛在可能性,它也可被視為“機前”。簡言之,白同時是“全色”和“無色”。白這種能夠脫離顏色的特性,還能包含“間”和“余白”這樣的時間和空間感,以及“無存”和“零”這樣的抽象概念,同時還象征著高級的質感與誘發人們內心深處神圣感知的心理作用。

虛空之器

黑田泰藏的白瓷寄寓著日本的禪意精髓,他將采擷于虛空之中的抽象感知凝練為器物載體,成為具象的表達。2017韓國京畿世界陶瓷雙年展驪州展區展出的是將每個人都將經歷的死亡升華為藝術的作品,其中多位陶藝家的作品是由陶瓷創作的骨灰盒,黑田泰藏展出了他的作品——一個表面上有一道罅隙的白瓷器皿。

建筑師安藤忠雄認為黑田泰藏的白是一種接近精神性的白,骨灰盒是生命終結后的容器,如此結合后給予了代表著死亡的容器一份深厚的神圣感?!鞍住痹谥袊鴸|漢時期著成的《說文解字》里被解釋為:西方色也。五行之中西方屬金,亦屬白色。古代人認為西方是人死后要去的地方,因此白色常常與死亡、喪事產生關聯。這件作品存在著意境上的超然和形式上近乎于內斂的高級感,與藝術家盧齊歐·封塔納在《空間概念》中所追求的“在藝術上產生出新的次元,并與宇宙相接”的理念產生了共振;試想將其埋在土中,微微敞開的縫隙可以任空氣和泥土來去自如,骨灰最終歸結于大地,化為新生命的養料,是以達到塵歸塵、土歸土的虛空境界,黑田泰藏借白瓷完成了對“零”的完美摹寫,這是一件能讓人在精神中感受到禪意與莊重的作品。

若論器以載道,在工藝造物中,古代陶瓷擁有最天然的配適性——制作陶瓷的條件包含著自然五行的相生相克。來自于大地的泥土,用水淘洗揉煉,去除有機物后留下了泥土中的黏土、長石和石英,將泥料塑形后晾干,施加含有大量金屬氧化物的釉料,入窯之后在木、火和空氣的淬煉下,誕生出由五行元素和人類之手共同創造的器皿。

但因瓷土成分的潔白性,它的主要成分是代表著金元素的礦石,如若罩上一層透明釉燒成后,就是我們熟悉的白瓷了,但黑田的白瓷器皿并未打算遵循這一特定的傳統,他的白瓷作品沒有白瓷通常意義上的光亮,只是一層幽幽的微光,這種光澤感并非因為外部的釉料,而是通過打磨坯體制作出一種溫潤而柔和的光澤;猶如金玉藏其內,將五行中的金元素煉化于器物內部,去掉器物表面一切裝飾上的特征、中心與暗示性,只留下拉坯時能體現美感的手痕,使黑田泰藏的作品形成了天然的無漏之姿,作品反而創造出了以器喻道的無為高度,展現出“如是”的整體性氣場,仿佛這些作品天生就是如此模樣,只是恰好有人尋覓到了它們的存在。

自然五行在人的雙手中脫胎換骨卻又不作矯飾,他在探尋虛空的過程之中創作了白瓷,又在白瓷的形態上抵達了圓滿,形成從起點到終點的循環,至此,零與全、無與有在他的器皿中最終完成合一。

結語

與世間的任何一個成長過程相同,藝術家創作作品的過程亦是去偽存真的朝圣之路。黑田泰藏45歲與白瓷結契,此后從未改變過,他用單純的造型、簡單的事物創造出意境深刻的作品,在一件作品的內外承載更強大的境界,仿佛面對著一位強大的對手依然能保持純然與本真。三十年來他像是一位透過白瓷尋道的懷抱著赤子之心的修行者,正如他在闡述自己的作品“圓形筒”時所言:“正因為它最純粹,我的個性才能從中顯現”。

猜你喜歡
陶藝家白瓷器皿
德化白瓷創作的傳承與藝術創新
那年夏天
先有青瓷還是先有白瓷
滿盈者,不損何為
瓶瓶罐罐
被選中的器皿
中外現代陶藝家作品
中國當代陶藝家作品
中國當代陶藝家作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