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當代玻璃藝術反思及問題分析

2022-04-21 00:17李付彪
上海工藝美術 2022年1期
關鍵詞:玻璃設計師藝術家

李付彪

本文對當下以院校為核心的中國當代玻璃藝術發展起因與現狀進行反思,針對其中關于玻璃藝術生態與良性發展存在的問題,從五個方面進行剖析。

一、中國當代玻璃藝術發展起因

中國當代玻璃藝術在國際玻璃工作室運動的推動下逐步發展起來,以院校為核心的當代玻璃藝術教育在其發展過程中與成熟的國際玻璃藝術生態保持了較好的聯系與交流,大量汲取國際玻璃藝術創作、教學、展覽等多方面的成熟經驗??梢哉f中國當代玻璃藝術的發展與國際玻璃工作室運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從國外留學回來的第一代中國玻璃藝術實踐者,在中國當代玻璃藝術這條路上,做了從無到有的事情,并推動著中國玻璃藝術的發展。中國玻璃藝術從業者以飽滿的熱情和理想,建設工作室、學習探索新技術、解讀材質,賦予玻璃藝術創作理念與生命,使得以院校師生為主體的玻璃作品從質量及數據上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近三十年來,中國當代玻璃藝術從萌芽到發展壯大順應了時代的潮流,同時也面臨著如何進一步順應時代潮流而發展的命題。

二、中國當代玻璃藝術現狀反思

人們對發展中的事物進行梳理總結,通過理論系統與批評的建構,以去偽存真、獲取有價值的經驗,從而推動事物的不斷向前發展。藝術的發展、理論批評和大規模的淘汰常常是并存的。中國當代玻璃藝術經歷了近三十年的發展,但作為當代玻璃藝術另一面的評價體系卻是相對缺席的。其生存環境現狀的改變和如何順應環境的思考,需要學術界、藝術界、教育界和業界多方從外部和內部進行反思。這不但是玻璃藝術家的職業生存問題,更是一個藝術門類或現象的依存和發展的基礎問題。

院校作為中國玻璃藝術發展的主流承載,肩負著對青年學生的教育,以及引領未來玻璃藝術的發展導向。透過院校玻璃專業發展背景和現狀,或許更易把握當代玻璃藝術的概況,以及面對未來走向做出玻璃藝術范疇內的有效判斷與積極選擇。中國當代玻璃藝術在經歷快速發展的同時,各類問題也開始顯現出來,這需要中國玻璃藝術的從業者面對現實環境進行冷靜思考,并針對中國當代玻璃藝術發展現狀發出詢問:為什么中國的玻璃藝術家僅靠藝術品難以在國內獨立生存?為什么國外的玻璃藝術或在中國的其他藝術門類卻相對常見獨立藝術者的職業生存?為什么玻璃專業培養的學生,甚至很優秀的學生,最后還是會改行,要堅持專業就得依托學校,如繼續考研深造或做玻璃專業的老師?就上述問題審視反思玻璃藝術發展的現狀:1、中國當代玻璃藝術雖已發展,相對于西方或國內其它藝術門類,仍然十分年輕;2、國內玻璃藝術市場與收藏不成熟,需要培養玻璃藝術的收藏群體;3、玻璃藝術生存環境狹小,缺少自己的評價體系和生態系統,在這方面自然有許多需要學習和借鑒的地方。當然,從另一個意義上,也可以積極地理解為中國玻璃藝術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需要在發展過程中對本體的積極反思,不斷探究當代玻璃藝術的前進之路。

當代中國玻璃藝術或當代中國學院派玻璃藝術所面臨的問題也許不僅僅只是玻璃藝術,其他的藝術或工藝美術也都存在,問題在于誰能夠早些面對,并勇敢地迎接。筆者就玻璃藝術的實踐體會,提出個人見解,以期拋磚引玉。

以院校為核心的玻璃藝術創作者學習世界各國成熟的玻璃藝術語言認知、工藝技術,并伴隨個人的藝術創作思考,探尋著各自的玻璃藝術創作途徑。藝術創作是比較個人化的事情,而玻璃藝術生態系統卻更多是整體的、共性的、鏈條環節性的,個人的玻璃藝術行為只是生態系統的一個分子。從這個意義上對應中國當代玻璃藝術發展的狀況,不難發現當下新發展的難點與痛點,即是中國玻璃藝術生態鏈條的局部膨脹。

三、中國當代玻璃藝術問題分析

鑒于上述認識,筆者2020年7月在上海舉辦了“對話與重構”跨界當代玻璃藝術沙龍,旨在玻璃藝術邊界內外,通過以藝術家與企業家團體對話方式尋求新的“重構模式”。此次活動針對中國玻璃藝術發展生態鏈條的不完善問題,達成共識;初步探討了院校玻璃藝術創作融入社會問題,玻璃企業提升品質、品牌意識的問題,并對中國玻璃藝術未來發展模式開始探究思考,如:1.同行間的團隊組建;2.藝術家與企業家合作的可操作性,以及如何逐步構建企業家與藝術家、設計師的長期合作機制;3.探討品牌的含義與未來規則制度的形成問題。

針對中國當代玻璃藝術現狀進行分析,指出了以下五方面的問題:

1.關于學術問題,在此討論的并非一般意義上主題性邏輯規則的辨析,而是就當前玻璃藝術的現狀進行具體問題探討。中國玻璃藝術發展至當下顯現出的各類問題,已成為從業者私下交流的共同感受與話題,而在一些正式學術活動中卻鮮有談及。長時間以來,所謂學術活動甚至形成一種玻璃圈內小范圍的熟人大聚會、相互捧場的形式局面和“政治學術”“經濟學術”的實際內核。

2.關于“大數據時代與小農意識”的矛盾問題。從上海龍美術館展出的“克里斯汀·迪奧,夢之設計師”展覽說起,以此品牌展覽對照我們玻璃藝術圈的品牌,企業,設計師或藝術家,問題和差距是顯而易見的。是我們工廠的生產力或技術水準不夠嗎?是我們的設計師或藝術家水準不夠嗎?是我們沒有品牌意識嗎?我想也許也會有一點可見差距,但都不是主要的,其主要矛盾應是隱藏在我們骨子里的小農意識與大時代的不匹配。中國經歷了兩千多年的自然經濟,進入到全球視野下的新時代,與當代玻璃藝術發展不相匹配的是人發展相對緩慢的思想意識。這種不愿意協作、不真心協作的新時代小農意識,已遠不能適合時代節奏。放置在玻璃藝術的產業內,小農意識存在于同行間彼此的凝視中,他有的我也得有;而協作精神存在于跨界站在一起向遠方看,他有的我就不必有了。

3.關于社會背景與玻璃藝術的關聯。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黑貓白貓論”發展背景,是針對中國社會的實際問題,順應歷史潮流。而今天的社會背景已走到“只有好貓才能逮到耗子”的時代,生存法則在變,過去的思路與經營模式若不能與時俱進,必然產生新的問題,這就是時代境遇,也是當代玻璃藝術產業的境遇。中國當代玻璃藝術作為新生命,在狹小的社會空間里初步成長起來。時代賦予當代玻璃藝術的新命題就是跨界整合藝術資源、企業資源;以建立和完善生態、體系、規則,探尋生存之路。沒有人可以獨身于環境之外,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也沒有人可以保持靜止不變,變則通。

4.關于“當代”,“當代”既是時間概念,也具有某種藝術領域觀念、形態的指向性。中國當代玻璃藝術隨著時間的車輪滾滾向前,當下中國玻璃藝術新生代已被“當代”概念賦予新的歷史使命,即是勇敢地從第一代中國玻璃藝術的建設者們手中拿起接力棒,去翻開在過去不曾觸及到的問題,面向未來,分析當下,迎接一個具體、復雜、長期的工程。以團體作為,構建玻璃藝術共同體,共建中國當代玻璃藝術新生態,那就是生態系統的完善,評價體系的建立,以及良性循環的維護。

5.關于未來建構,品牌、品質問題。在“克里斯汀·迪奧,夢之設計師”展覽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設計師永遠和他的作品在一起,這就是品牌的品質?!边@正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在玻璃產品的設計中,學習不是對某一具體作品的山寨和所謂改創,抄襲必將走向越來越窄的夾縫中。藝術家、設計師、企業家在彼此欣賞與尊重中共存,在生態規則下共進,這是品牌、藝術家、設計師、企業家的合作模式和應持有的合作心態,玻璃藝術良性生態環境的建立與完善,是未來的長久之計,需要一群志同道合者共同推進。建立完善的生態鏈和配套的輿論機制與法規制度,確保大家做規矩的事和規矩地做事,保持生態良性的循環運行,激發玻璃藝術的時代新活力。

猜你喜歡
玻璃設計師藝術家
我是小小設計師
創意設計師
小小藝術家
小小藝術家
為什么沾水后的玻璃不宜分開?
玻璃上怎么會起霧?
天才設計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