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路無涯:“絲路會計碩士(MPAcc聯盟”人才培養的探索、特色與展望

2022-04-25 00:51張俊瑞吳珉瑄
財會月刊·下半月 2022年4期
關鍵詞:專業學位人才培養

張俊瑞 吳珉瑄

【摘要】我國會計碩士(MPAcc)教育開辦18年來, 各培養單位積累了很多有益的經驗。 本文首先闡述“絲路會計碩士(MPAcc)聯盟”成立的背景與初衷; 然后, 探究絲路聯盟成員高校MPAcc人才培養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及進行的不懈探索; 再次, 從多個視角對絲路地區高校MPAcc人才培養現狀與特色進行分析; 最后, 總結可借鑒的培養經驗與取得的成果, 提出對未來人才培養的展望。

【關鍵詞】會計碩士;專業學位;絲路會計碩士聯盟;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F230;G64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4-0994(2022)08-0016-13

一、MPAcc人才培養的社會需求與“絲路會計碩士(MPAcc)聯盟”

(一)《會計改革與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出臺

“十四五”時期是會計工作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 2021年11月, 財政部印發《會計改革與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簡稱《規劃綱要》)[1] 。 文件指出, 面對新時代下的挑戰與機遇, 未來五年里應當扎實推進會計改革與發展的各項工作, 推動會計審計標準建設, 促進會計審計業高質量發展, 培養造就高水平會計人才隊伍, 推進會計法治建設, 加快數字化轉型, 加速會計職能拓展, 全面參與會計國際治理, 加強會計理論與實務研究, 從而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財政管理工作全局。

《規劃綱要》中提到, 培養造就高水平會計人才隊伍, 需要以經濟發展需求和行業發展趨勢為導向, 緊扣“健全會計人才評價體系”“提高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質量”“抓好會計人才培養重大工程”“推動學科發展和學歷教育改革”“加強會計人才培養基地建設”五條主線。 其中, 構建新形勢下的會計學科專業體系, 要以高校為依托, 將重點放在影響學科建設的關鍵因素上, 完善優化人才培養結構與培養體系, 推進設立會計博士專業學位, 完善會計專業學位體系。 《規劃綱要》反映出推進高校會計專業學位學科建設、提升會計人才培養質量的緊迫性、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規劃綱要》為高校培養MPAcc人才提供了政策方針, 為高?;趪液暧^需求培養優秀人才以助力會計改革與發展、助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奠定了基礎。 然而絲路地區高校受區域經濟發展、地理位置、資源條件等因素所限, 在MPAcc人才培養方面與東部發達地區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 推進MPAcc教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對于中西部高校的挑戰更為艱巨、意義更為深遠。

(二)“一帶一路”倡議要求

我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 旨在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 通過“互聯互通”達到共贏。 2015年3月, 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外交部和商務部聯合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明確指出, 要發揮新疆獨特的地理優勢與窗口作用, 充分利用陜、甘、寧、青的文化優勢, 形成以西安為中心的改革開放新高地, 加速蘭州、西寧開發與開放, 建設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2] , 構建面向亞洲其他國家的樞紐與通道。 足以見得我國西部地區在“一帶一路”倡議中居于關鍵地位, 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之下, 絲路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科技快速發展, 金融、基礎設施建設、貿易等多個方面推行雙多邊合作。 《“一帶一路”國家關于加強會計準則合作的倡議》的發起以及“一帶一路”國家會計準則合作論壇的成功舉辦, 均體現出我國會計對外交流與合作的深化。 在此過程中, 折射出對具有國際視野、國際化知識背景、國際化職業能力、良好外語水平的會計專業人才的迫切需求。 因此, 新時代下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 應以“十四五”規劃、“一帶一路”構想為統領, 以滿足國家治理要求為目標, 為中西部地區培養高質量的會計專業人才, 促進絲路沿線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而這亦是 “絲路會計碩士(MPAcc)聯盟”成立的背景與初衷。

(三)“絲路會計碩士(MPAcc)聯盟”創立

“絲路會計碩士(MPAcc)聯盟”由全國會計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第二屆、第三屆委員張俊瑞教授倡議, 2020年8月由西安交通大學聯合其他9所絲路沿線高校發起成立, 目前已有36所高校加入, 分別來自陜西、甘肅、寧夏、青海、西藏、新疆、山西、內蒙古、河南等9個省份。 聯盟成員名單見表1。

2021年6月19 ~ 20日, “交大會計高峰論壇暨絲路會計碩士(MPAcc)聯盟創立大會”的召開, 標志著“絲路會計碩士(MPAcc)聯盟”在西安交通大學正式成立。 會議共吸引29所高校的120多人參加, 會議議程分為開幕式、特邀嘉賓主題報告、聯盟成員單位辦學經驗分享、絲路圓桌論壇、行業專家報告和閉幕式六個環節。 “絲路會計碩士(MPAcc)聯盟”的創立, 既是迎合我國“十四五”規劃對會計人才培養要求的及時行動, 也是《共建“一帶一路”: 理念、實踐與中國的貢獻》精神的要求; 既是新時代MPAcc人才培養及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絲路沿線地區MPAcc培養高校共謀協同發展的現實要求。 “絲路會計碩士(MPAcc)聯盟”的成立, 必將促進絲路沿線地區MPAcc培養單位的合作、溝通、交流、共享, 有力推進絲路沿線地區MPAcc教育大業。

二、絲路地區MPAcc人才培養的困難及探索

(一)絲路地區MPAcc人才培養面臨的困難

1. 培養方向、培養方案與課程設置不完全適配。 各培養單位雖然設置了幾個培養方向, 但多數培養方向都缺乏特色, 很多甚至與核心課程名稱相同, 比如“財務會計方向”“財務管理方向”“管理會計方向”等, 更未與自身師資、科研及學校特色結合; 培養方案雖然完整、系統, 但方向課或者沒有、或者與培養方向聯系不緊密, 而且一些課程的師資配備仍然存在短板; 數智時代的到來與科技創新的驅動對會計人才培養提出新的要求, 但相關教材建設、師資及教學設施仍然難以跟上。

2. 生源數量及質量有待提高。 我國絲路地區相比于東部沿海城市, 身處內陸, 物質條件與社會資本相對缺乏, 重點大學數量少, 開辦MPAcc教育的高校數量及招生規模相對偏小。 加之經費投入不足, 硬件設施、軟件資源缺乏, 簽約的實習基地較少, 對優質生源的吸引力偏小。 圖1列示了全國各省份2020年MPAcc的招生規模, 從中可見除陜西、新疆外, 絲路沿線地區其他高校都居于較低的水平。

3. 師資配備存在缺口。 MPAcc專業學位教育既需要教師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 也需要教師擁有豐富的實務經驗與較強的實踐指導能力。 絲路聯盟高校多處于西部地區, 師資力量相對薄弱, 尤其是符合學歷和科研能力要求的師資引進存在較大困難, 教師的實踐經驗與應用型研究生指導能力有待提升。 同時, 校外導師資源亟待充實, “雙師制”培養模式未能充分發揮作用。

4. 培養方式亟需數字化轉型。 在數字經濟、科技創新背景下, 會計人員必須順應信息時代發展要求, 向數字化復合型人才轉變。 但是絲路地區高校在購置先進教學軟件、信息系統、數據庫等方面較為滯后, 甚至無力購買, 網絡教學平臺存在短板, 與大數據相結合的課程開設有限, 培養思路亟需向數字化、智能化轉變。

5. 實踐教學質量有待提高。 雖然各高校明確了實踐平臺搭建的思路與路徑, 但是絲路聯盟高校依然存在實踐基地數量少、實習單位用人需求與學生實踐需求不盡匹配、實踐過程管控不嚴、協同育人體系不完善等問題, 導致實踐環節多流于形式, 并未從實質上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

6. 案例開發落后。 目前絲路聯盟高校的案例教學多采用外部引入案例, 自主開發案例不足, 入庫案例和獲獎案例數量較少。 迫切需要加大案例開發力度, 挖掘和編寫滿足中西部地區發展需求、契合中西部企業實際、具有絲路地區特色的高水平教學案例。

7. 學位論文質量有待提高。 MPAcc學位論文選題要求與實際緊密結合, 但MPAcc學制普遍較短, 學生的實地調研及實踐經歷不足, 且部分高校論文質量把控標準參差不齊, 論文撰寫存在投入不足、形式單一、脫離實踐、選題陳舊、分析膚淺、創新不足等問題, 獲獎優秀論文數量較少。

8. 校外導師作用發揮不充分。 各聯盟成員單位雖然都引入了校外導師, 但相關培養機制的建設仍處于初級階段。 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校外導師對于校內課程不夠熟悉、與學生交流有限、指導只停留在理論層面、參與度不高、教學經驗不足、流動性大等。 從這些方面看, 校外導師發揮的作用比較有限, 未能真正達到“雙師制”預期的培養效果。

9. 國際視野培養欠缺。 國內外復雜多變的宏觀局勢, 對會計人才職業能力不斷提出新要求。 絲路地區高校在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方面重視程度普遍不足。 “一帶一路”倡議要求培養單位用國際視野重新審視會計人才的培養標準[3] , 但目前大多高校培養目標與國際環境脫節, 未能準確把握國際會計等相關課程的教學實質, 對外交流缺乏深度與廣度, 不利于國際化會計人才的培養。

(二)絲路地區高校對MPAcc人才培養進行的艱難探索

1. MPAcc教育發展階段梳理。 2004 ~ 2008年, 我國開辦MPAcc教育并進入初步發展階段; 2008 ~ 2014年, MPAcc教育發展步入改革探索階段; 2015年至今, MPAcc教育進入深化綜合改革階段(見表2)。 面對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障礙, 絲路沿線地區各高校殫精竭慮, 不斷探索, 反復實踐, 以求保障會計人才培養質量, 提升MPAcc人才培養水平。 絲路地區高校MPAcc人才培養三個階段如下:

第一階段——初步發展階段: 萬丈高樓平地起, 學科建設重地基。 第一階段主要對應第一批、第二批培養單位。 該階段要求培養單位具有會計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 當時絲路聯盟地區只有西安交通大學滿足要求。 為了滿足專業學位人才培養要求, 西安交通大學以及入選的教指委委員開展了大量的探索性工作, 包括參與會計教指委制定“會計碩士專業學位基本要求”“會計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必修課程參考性教學大綱”[4] 等工作, 研究學術型碩士與專業學位碩士在培養目標、課程設計、培養方式上的區別, 借鑒國內其他高校的經驗, 制定培養計劃和培養方案, 組建師資團隊, 設置課程與教學實踐目標, 建立項目實施的保障體系, 完成MPAcc教育基地規范化建設。

第二階段——改革探索階段: 百花齊放展風采, 特色辦學育優才。 順應時代發展趨勢, 結合區域及行業特征, 開辦特色課程, 滲透專業實踐, 形成具有差異化的培養體系, 提升教學質量。 第二階段主要對應第二批、第三批和第四批培養單位。 2010年全國新增75家培養單位, 2011年新增2家培養單位, 2014年新增71家培養單位, 培養單位達175家。 其中, 石河子大學緊跟時代發展趨勢, 在MPAcc項目招生選拔過程中, 高度重視國際化, 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 依據會計教指委及國際化培養要求, 適時修訂完善培養方案, 適時增加或更新相關的國際化課程及其授課內容, 實現課程動態開發與建設。 在國際化道路上, 擬招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MPAcc項目國際留學生。 長安大學MPAcc研究生的培養尤其重視加強政治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教育, 對研究生實行校內導師與校外導師共同指導的“雙導師制”, 充分發揮學校在交通運輸、國土資源以及城鄉建設三大領域的社會影響力, 結合交通行業特色, 開設交通行業特色課程。 此外, 開設的“智能財務”課程有助于幫助MPAcc學生提升智能財務應用技能。 與其他專業學位項目高度共享的教學、師資資源能夠使MPAcc學生通過廣大MBA和MEM校友的力量拓寬視野, 明晰和制定自身的職業發展規劃。

第三階段——深化綜合改革階段: 路漫漫其修遠兮, 開拓創新質量提。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 以“十四五”規劃、“一帶一路”構想為導向, 總結經驗與教訓, 凝練方向, 適時調整, 打通高素質、專業化會計人才的輸送通道。 第三階段對應的是第五批、第六批、第七批、第八批和第九批培養單位。 2016年全國新增21家培養單位, 2017年新增57家培養單位, 2018年新增10家培養單位, 2019年新增4家培養單位, 2021年新增30家培養單位, 培養單位達296家。 其中, 延安大學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緊緊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傳承紅色基因, 用“延安精神”鑄魂育人, 構建并實施了以課堂教學為主體、以體驗教學和踐行活動為兩翼的延安精神“一體兩翼”育人體系, 努力培養具有“延安精神”特質的高素質財會專業人才。 西安工程大學MPAcc人才的培養, 重視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 開設商務英語課程, 與海外多所大學保持密切的交流與合作關系; 學生學習形式靈活, 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安排周內班和周末班供學生選擇, 方便其學習。

2. 絲路地區MPAcc人才培養探索。 從不同層面梳理絲路地區高校對MPAcc人才培養的探索, 大致可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 大多數絲路沿線地區高校MPAcc人才的培養計劃遵循“先試點后推廣”的原則, 初期“試點”規模較小, 發展平穩[5] , 成效良好; 但普遍出現了招生人數激增、培養規模增長速度過快問題; 招生規模持續大幅度增加導致生源質量下降, 高質量完成招生計劃的難度相對加大。 如此一來, 各培養單位的培養質量參差不齊。 面對這一問題, 絲路地區高校在把控生源質量上采取了相應的措施, 如增加復試比例、提高選拔要求等。 例如, 西安交通大學自2021年起MPAcc研究生以推免為主, 一定程度提高了選拔要求, 從而控制招生人數及生源質量。

其次, 在MPAcc人才培養前期, 各個高校的培養目標不盡明確, 對“應用型”人才培養與“學術型”人才培養并未嚴格區分, 有的學校甚至沒有針對MPAcc單獨開課。 這樣的做法忽視了應用型碩士與學術型碩士在培養目標、培養模式、課程設置、教學方式等方面的差異, 不利于培養“適銷對路”的會計人才產品。 隨著不斷積累經驗, 并選擇標桿高校對標, 各個培養單位對于培養目標重新定位, 多數高校找到了適合其辦學基礎, 適應其發展規劃、發展愿景及所處地區環境的培養目標, 制定了較系統、成熟的培養方案[6] , 使MPAcc人才培養服務于創新型國家建設與社會經濟發展, 符合國家對MPAcc教育的基本定位和人才培養要求。

再次, 在前期探索階段, 絲路地區高校與全國很多高校一樣, 教學方法以傳統的“灌輸式”面對面授課為主, 學生屬于知識的被動輸入方, 學習的主動性、探索性不夠。 雖然傳統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直接深入地學習專業知識, 但這與MPAcc以實務為導向的培養模式不匹配, 無法真正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此外, 學校缺乏高質量實踐平臺, 學生沒有獲得充分的實習機會。 隨著深化綜合改革階段的到來, 各培養單位改進了授課模式, 聘請了專業會計領域的高級資質人員擔任校外導師或者兼職導師, 強調了實踐環節的要求, 著力實現產學研一體化, 在專業知識學習之外突出應用實踐, 協同培養理念逐漸深入人心。

最后, 很多MPAcc培養高校在早期主要開設會計教指委建議的核心課程和選修課程, 如“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管理會計”“審計”等主干課程, 在開設特色課程方面差距明顯。 “大智移云物區”時代的到來、業財融合理念的深入以及財務機器人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會計業態, 促使會計人才培養方向的變革;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預示著跨國型會計人才成為未來MPAcc人才培養的新趨勢。 因此, 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 絲路聯盟高校應逐步構建新的課程體系, 著力國際化、復合型、高素質人才的培養[7] , 為國家、地區培養、輸送滿足其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三、絲路地區MPAcc人才培養的現狀與特色

經過多年的發展, 我國MPAcc 教育規模不斷擴大, 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 本文通過對“絲路會計碩士(MPAcc)聯盟”36所授權高校MPAcc人才培養情況的統計, 從不同層面研究絲路地區會計人才培養的現狀與特色, 總結各培養單位現有經驗及成果, 提出對于絲路地區MPAcc人才培養未來的方向及展望①。

(一)培養定位、目標與培養方式

在MPAcc人才培養定位方面, 36所高校普遍遵循會計教指委對高素質、應用型、國際化人才的培養要求[8] 。 在培養目標方面, 各高校都涉及對學生知識、能力與素質三個方面的要求: 知識方面, 各高校強調專業知識的深度與廣度; 能力方面, 一般注重質疑精神、創新能力、實踐能力、領導能力等; 素質方面, 強調職業責任與職業道德(見表3)。 以西安交通大學為例, MPAcc項目以“西遷精神”為精神支柱, “基于為中國乃至世界培養追求創新、富有社會責任感、具有國際視野的杰出管理人才的使命, 結合國內外科技、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求, 以及企業經營全球化對高級會計管理人才的需要, 培養復合型高級會計專門人才”。

基于會計教指委的指導性培養目標, 部分高校結合自身實力、區域特點及市場需求將培養目標自我化、具體化, 體現辦學特色。 例如, 青海民族大學依托青藏高原特殊人文與自然稟賦, 立足青海, 以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少數民族和廣大民族地區為宗旨, 緊密圍繞民族地區對高級財會人才的需求, 致力于將 MPAcc項目打造成樹立在青藏高原之上、具有鮮明特色和較強競爭力的優勢學科。 西北師范大學“以立足甘肅、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為特色, 以創新管理知識、培養商業人才、服務地方社會為宗旨, 著力為西部大開發輸送專業人才”。 長安大學“力爭至2030年, 將MPAcc項目真正建成特色鮮明、高水平的高端會計管理人才培養項目, 成為交通運輸、國土資源、城鄉建設等行業高端會計人才培養的黃埔軍?!?。 西安石油大學的培養目標則是“為油氣行業和區域經濟發展輸送人才, 面向西部大開發戰略需求和石油系統發展需求培養復合型人才”。 寧夏大學將區域特征融入學科教育, 將培養符合中阿經濟貿易發展需要的會計人才作為主要目標。

在培養方式上, 各高校全日制MPAcc研究生和非全日制MPAcc研究生采取的方式略有不同。 全日制MPAcc研究生培養采取協同培養, 實行“雙師型”指導模式, 課程實行學分制; 非全日制MPAcc研究生采取定向就業類型培養, 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 一般安排在周末或節假日。 此外, 各高校設置課程學習、專業實踐與學位論文三個培養環節。 全日制MPAcc學習年限一般為2 ~ 3年; 非全日制MPAcc學習年限普遍略長于全日制, 多數高校規定學制為3 ~ 5年, 最長可達6年。

(二)培養方向

從培養方向來說, 各高校課程體系均重視基礎知識的傳授與教學, 課程內容除涉及財務會計、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審計、公司治理等專業領域外, 還包括會計與數字化、會計與資本市場等融合領域[9] 。

根據學校自身的特征, 各高校培養方向的差異主要在于對專業跨領域融合的側重不同, 在傳統培養方向的基礎上, 一些高校增設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方向類別。 例如, 基于“實踐能力導向的創新型MPAcc人才培養目標”, 西安交通大學與國家稅務總局陜西省稅務局、地方稅務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設置“稅務會計方向”定向培養, 生源全部來自陜西省及周邊地區稅務系統, 設置稅務特色課程, 學位論文以稅務方向為主, 學生畢業后回稅務系統工作, 自2010年起持續為稅務系統培養八屆“稅務班”MPAcc人才逾400人; 西安工程大學基于學校紡織行業背景, 設置了“紡織企業成本管理”方向, 旨在培養管理會計知識與紡織企業生產經營技能兼備的應用型人才; 甘肅政法大學秉承“經管融通、法商結合”的培養思路, 開設了“法務會計”培養方向; 西安外國語大學致力于形成學歷教育與執業資格教育相融合、會計專業教育與英語語言能力培養相融合的特色培養模式, 研究方向集中在“跨國公司財務會計”及“跨國公司財務管理”上; 長安大學下設“交通行業投融資分析”方向, 旨在為交通運輸及相關行業儲備會計管理類人才; 太原理工大學依托學校強大的采礦工程學科優勢, 與山西省資源經濟的特點緊密結合, 設置了“能源企業理財與價值管理”等五個研究方向。

(三)招生情況

MPAcc培養單位和招生規模逐年增長。 MPAcc培養單位最初在2004年僅有24家(含3家國家會計學院), 而截至2021年10月, 實際培養單位有296家。 其中, “絲路會計碩士(MPAcc)聯盟”高校共有36所。 全國MPAcc招生規模從2004年的1800人增加至2020年的21544人, 這無疑對MPAcc人才培養質量的保障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

對36所高校各年招生情況進行統計與分析, 發現除西安交通大學于2004年開始招生外, 其余高校開始招生的年份均晚于2010年。 近年來各高校招收MPAcc研究生的人數總體呈上升趨勢, 其中, 西北工業大學、長安大學近三年招生只限于非全日制MPAcc; 西安外國語大學、西北師范大學、陜西理工大學、蘭州大學、蘭州財經大學、蘭州交通大學、甘肅政法大學、寧夏大學、北方民族大學、青海民族大學、山西大學、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內蒙古大學等近三年招生僅針對全日制MPAcc。

隨著招生規模的擴大, MPAcc授權高校應以提高培養質量為宗旨, 結合自身情況及行業發展確定培養目標及方向, 避免同質化, 提升競爭力。

(四)師資隊伍

教師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教師隊伍的質量和素質直接決定著MPAcc人才培養水平。 絲路地區36所MPAcc授權高校會計系或會計學院的師資力量差異較大, 而差異主要來源于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MPAcc項目開辦時間不同, 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經驗積累存在差異; 二是各學校辦學條件、使命與愿景不同, 導致培養規格與標準存在差異; 三是師資的學歷層次、科研水平不同, 在捕捉前沿、創新培養模式上存在差異。 通過對36所聯盟高校師資力量的統計, 本文發現部分聯盟成員師資隊伍結構有待優化, 具有博士學位和高級職稱的教師急需補充。 同時, 還應重視青年師資在教師隊伍中的作用, 加大國際交流力度。

(五)課程設置

各高校對于必修課程的設置差異不大, 基本與會計教指委的設置要求(見表4)保持一致。 學位必修課程分為公共必修課與專業必修課, 選修課涵蓋6個基礎模塊, 實踐課包括行業實踐、案例研究與開發。

各高校課程設置的主要差異在于: 一是在選修課設置及教學內容上存在差異; 二是在培養方向特色課程設置上存在差異。 培養單位應從自身的項目使命、愿景出發, 考慮學校的實際、師資隊伍現狀及生源渠道、畢業生去向等, 設置培養方向, 開設選修課程(尤其是能夠滿足不同方向培養要求的特色課程)。 例如, 西安工程大學開設專業選修課17門, 除專業精深模塊外, 大數據模塊突出會計與信息技術的結合, 強調大數據時代下智能化會計的培養模式; 西安財經大學開設西方財務管理的雙語教學課程, 旨在培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 西安郵電大學側重為郵電通信行業培養財會類專業人才, 設置的特色課程有“大數據與商務智能(BI)”“業務流程配置(SAP)”“SAP 解決方案案例分析”等; 西安石油大學利用西安作為能源經濟“新絲綢之路經濟帶”起點的區位優勢, 面向石油系統培養人才, 設置了具有油氣行業特色的課程體系, 包括“油氣會計理論”“油氣會計實務”“油氣會計準則講解”“油氣會計準則國際比較研究”等; 蘭州交通大學結合交通行業特征, 開設了“交通運輸經濟活動分析”“鐵路運輸企業會計”等課程; 北方民族大學結合民族地區特點和將我國的民族政策應用于民族地區企事業單位, 設置了“民族地區企業管理案例研究”“民族學概論”“民族經濟學”等課程; 寧夏大學將區域特色和宗教特征融入課程體系, 開設了“伊斯蘭文化與經濟”等特色課程; 內蒙古農業大學開設了“農業會計理論與實務”“農牧業經濟學”等課程, 致力于培養農牧行業高素質管理型人才; 青海民族大學的課程設置深深扎根于民族地區發展實踐, 結合青藏高原地區的發展實際, 開設了“西部少數民族問題研究”“藏區基層政權成本”等課程。

(六)實習與實踐

MPAcc實習實踐是指包括行業實習、案例大賽、實地調研、案例研究與開發、創新創業和職業資格考試等在內的實踐育人體系。

本文所調研的36所絲路聯盟高校, 均有明確的實踐環節要求, 包括專業社會實踐活動、學術活動等, 符合MPAcc教育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征。 其中, 西安郵電大學、西安工業大學、西安工程大學、青海民族大學等高校要求學生參與案例研究與開發活動, 并將其作為實踐環節考核內容之一。

對于專業實習, 各學校均要求全日制MPAcc實習時間不少于6個月, 部分學校要求實踐不少于一年(如西北師范大學); 實習時間普遍始于最后一學年的秋季學期; 實習單位為高校與企業共建的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實習項目由校內導師、校外導師以及實踐基地或企業共同商定。 學生的實習實踐結束后, 均需提交實習實踐報告, 并由企業和高校分別評價。 西安交通大學為不同類型的學生分別開設了2 ~ 4門實踐課程, 這些課程全部在企業完成, 分別通過企業答辯和學校答辯后, 才能獲得該門實踐課程成績。

(七)校企協同育人

為明確MPAcc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定位, 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會計教指委在教學方式與方法上強調理論聯系實際, 鼓勵各培養單位積極推行校內外“雙導師制”, 聘請校外企業專家開設講座或承擔部分課程。 36所絲路聯盟高校均實行“雙師制”培養方式, 聘請來自企事業單位、會計師事務所、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等的專家擔任校外導師。

各培養單位在培養模式上進行雙向延伸, 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建立廣泛的交流合作平臺, 聯合企事業單位共同培養人才。 例如, 自2010年起, 西安交通大學與國家稅務總局陜西省稅務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連續十年培養稅務會計方向MPAcc 超過400人, 助力提高稅務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 自2018年起, 與中興新云簽訂全日制MPAcc協同育人培養協議, 由其承擔“財務變革與財務轉型”“財務共享服務”等課程教學任務; 自2021年起, 與中國西電集團、天地源、希格瑪會計師事務所、漢德車橋、陜西天行健車聯網信息技術公司等單位簽訂協同育人培養協議。 截至目前, 與企事業單位共建實踐基地18家, 將協同育人培養機制落到實處。 西安郵電大學與陜西移動、用友新道、天職國際、浪潮鑄遠等多家企業共同建立校外實踐基地, 借助SAP大學聯盟、UiPath學術聯盟等平臺, 促進教學內容與現實需求相匹配。 石河子大學現有產學研實習基地40家, 同時與石河子海關簽訂協議, 派駐MPAcc學生到伊犁霍爾果斯口岸和塔城巴克圖口岸實習, 較好地滿足了培養國際化人才的要求。

(八)學位論文

36所絲路聯盟高校對MPAcc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具有一定共性。 為體現專業學位的特點, 學位論文應突出學以致用, 選題應與現實問題緊密結合。 論文類型一般選擇案例分析、調研(調查)報告、專題研究、組織(管理)診斷等[10] , 一般不少于3萬字, 同時要求校外導師參與論文指導、評閱或答辯工作。 答辯流程一般包括預答辯、查重、評審、正式答辯多個環節。 同時, 為進一步保證MPAcc學位論文的質量, 部分高校增加后評估環節, 對通過答辯后的論文再次評估, 加強論文質量控制。 絲路聯盟高校中, 西安理工大學為強化應用寫作能力培養、保證論文質量, 開設了“會計理論技術前沿”“科技論文寫作(會計)”課程, 將論文選題瞄準現實前沿問題, 如近幾年有關數字資產確認與計量、碳足跡與碳交易以及環境會計等新問題成為研究熱點。 西安交通大學MPAcc項目提出的“論文質量過程控制”和“教學過程質量保障體系”在應用中取得巨大成效, 多次在會計教指委組織的MPAcc教育發展論壇宣講, 并錄入《中國會計碩士(MPAcc)專業學位教育發展報告(2004 ~ 2015)》。

(九)MPAcc競爭力三大指標

要體現各培養院校MPAcc在全國的競爭力, 全國優秀學位論文獎、全國優秀教學案例獎和全國案例大賽獲獎三大指標是非常具有說服力的硬指標。

2008 ~ 2020年, 在全國MPAcc優秀學位論文評選中獲獎的聯盟高校分別有西安交通大學、西安理工大學、蘭州財經大學和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見表5), 其他高校在這一硬指標上尚缺乏競爭力。

從近十年全國優秀教學案例來看, 有4所聯盟高校獲得過優秀教學案例獎, 其中西安交通大學4篇、內蒙古大學3篇、山西財經大學2篇、蘭州大學1篇(見表6)。 相比于在MPAcc優秀教學案例評選中分別斬獲13篇優秀案例的中央財經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絲路聯盟成員單位仍需要奮力追趕, 在案例開發、案例教學、案例研究方面吸收先進經驗、提高競爭力。

自2012年起, 歷屆MPAcc入庫案例共1567篇, 有107篇來源于“絲路會計碩士(MPAcc)聯盟”成員高校。 其中西安交通大學、內蒙古大學、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入庫案例數居于前三甲, 分別為18篇、16篇、15篇(見表7)。 數據顯示, 多數聯盟成員在這一指標上仍需繼續發力, 為服務案例教學做出貢獻。

全國MPAcc案例大賽從2013年開始舉辦, 共有14所高校為發起高校, 包括絲路聯盟成員西安交通大學。 截至2021年, 案例大賽已舉辦七屆, 目前第八屆大賽已經開始。 案例大賽的賽制包括第一賽程、第二賽程和全國總決賽, 其中第一賽程和第二賽程分賽區進行。 通過分析全國案例大賽參與情況和獲獎情況發現, 西北師范大學商學院“帥帥隊”于2017年晉級全國總決賽, 并斬獲第四屆中國MPAcc學生案例大賽三等獎; 西安石油大學、山西財經大學、蘭州財經大學等校有多支隊伍曾進入大賽第二輪(見表8、表9)。 總體來看, 各聯盟成員雖積極參賽, 但絕大部分止步于初賽第二階段, 獲獎情況很不理想, 相比在七屆大賽中獲得最高獎(特等獎或一等獎)的中央財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湖南大學五校來說有較大差距。

(十)其他

1. 學術訓練要求。 為了及時掌握會計理論與實務的前沿熱點問題, 大部分聯盟高校將學術訓練要求作為實踐環節的必修內容, 來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提升學生參加科研活動的積極性, 進一步提升MPAcc學生的綜合能力。 各高校對于學術訓練的要求, 一般包括參加學術活動或講座、撰寫總結報告等。 西安交通大學“西交財會前沿論壇”每年舉辦20多期, 有很多講座或報告專門針對MPAcc等專業學位研究生; 寧夏大學針對MPAcc學生開設了“‘一帶一路’與向西開放”系列講座, 加強了區域經濟發展與人才培養之間的聯結; 北方民族大學先后舉辦了“中國商業會計學會2021年學術年會暨雙循環格局下會計研究與發展創新”“2020年新時代會計與商科人才培養”等學術研討會, 并要求2019級、2020級MPAcc研究生積極撰寫學術論文參會, 增強學生的參與感, 提升學生科研水平; 山西大學開展的“《師說三晉》系列講座”“名師之道”“汾河講堂”等已成為校內外具有代表性的品牌活動。

2. 舉辦各類活動情況。 各高校均開展了各類案例大賽、論壇、會議等, 以提升MPAcc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交流溝通能力、合作協調能力和團隊領導能力等綜合素質, 多維一體地確保MPAcc人才培養能適時滿足社會和用人單位的需求。 例如, 西安交通大學多次舉辦“管院+”創業大賽、管理學院校友創業創新沙龍系列活動等大型比賽及活動, 頻繁開展大中型學術講座; 西安科技大學開設管理學院系列公開課、組織西安科技大學MPAcc學生案例大賽、舉辦“胡楊商業評論”報告會; 蘭州財經大學舉辦IMA校園管理會計案例大賽、MPAcc案例大賽等多項賽事以及“隴原財會講壇”等論壇活動; 新疆財經大學舉辦管理決策模擬大賽、創業經營模擬大賽等, 并參加企業競爭模擬大賽等; 西安財經大學每年定期舉辦“研究生校園案例大賽”“青年工商論壇”“學術月”三大賽事, 促進“學+用”融會貫通。

四、絲路地區MPAcc人才培養的經驗與成果

(一)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培養扎根絲路、為國擔當的專業人才

經過長期的實踐與探索, 絲路聯盟成員立足于自身愿景及社會需求, 以服務行業、區域、國家發展為根本宗旨, 制定創新性、差異化培養目標, 積極應對國家戰略與社會需求變革對MPAcc人才培養提出的挑戰, 積累了很多經驗, 取得了很多成果。 截至2020年年末, 西安交通大學培養的MPAcc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人、“五四青年獎章”1人, 入選全國會計領軍(后備)人才5人, 入選陜西省會計領軍(后備)人才的學員占全省領軍人才的20%以上, 陜西省稅務標兵、稅務技術能手占比90%以上[11] 。 西安石油大學、西安郵電大學、蘭州交通大學、甘肅政法大學、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等高校的培養體系具有鮮明的行業嵌入特征, 這些高校均為特定行業輸送了大量具有豐富專業技能的人才。 此外, 部分民族高校利用會計專業知識, 在少數民族地區扶貧濟困, 成績斐然。 例如, 青海民族大學組織MPAcc學生前往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和日鎮進行調研, 為促進當地旅游業開發、增加牧民收入提供專業建議; 內蒙古大學MPAcc項目教師帶領部分學生受內蒙古統計局委托開展了《內蒙古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機制探索與研究》, 這一研究對于少數民族地區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制度的形成和生態系統生產總值的量化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二)創新培養模式, 開辟復合型人才培育新路徑

“一帶一路”的深度融合與合作加大了復合型人才的缺口, 各聯盟高校在保持原有優勢的基礎上, 探索“MPAcc+雙外語”“MPAcc+人工智能”等新方向、新路徑, 實現會計專碩培養目標、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服務目標等內容的重構, 全方位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在創新培養模式過程中, 各高校百花齊放、大放異彩: 西安外國語大學從“雙外語(英語與第二語言)+會計專碩”的培養模式出發, 聯合西安外國語大學歐洲學院、亞非學院開設“雙外語+MPAcc”創新改革實驗班, 培養懂專業、懂技術、會外語的“三通”人才; 數智時代下, 西安郵電大學發揮學校通信、計算機等學科優勢, 開設系列數字技術理論與實踐課程, 夯實智能會計技術基礎; 蘭州交通大學近幾年新開設了“機器學習與Python語言”“商業數據挖掘與分析”等課程, 緊跟時代特點。

(三)提升學生實踐創新能力, 保障人才培養質量

各高校構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多元一體的合作培養模式, 以服務社會需求為導向, 打造實踐平臺, 推進案例開發應用。 在提升MPAcc研究生實踐能力的過程中, 各培養單位碩果累累: 西安郵電大學在學校、學院兩個層面制定激勵機制, 鼓勵案例開發與應用, 2020年榮獲第十一屆“全國百篇優秀管理案例”評選最佳組織獎, 相關教學案例多次入選全國百篇優秀管理案例, 近20篇案例入選中國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和中國專業學位教學案例中心案例庫; 西安石油大學形成了案例教學、案例入庫、案例大賽系列的案例教學體系, 2014年至今, 累計有12篇案例入選中國專業學位教學案例中心案例庫, 累計有5篇案例入選全國百篇優秀管理案例庫; 西安交通大學將純理論課程教學改進為“理論課時+實踐課時”, 強化實踐, 打造獨立的實踐課程體系, 創建實戰組織模式, 培養服務于“眾創時代”的專業人才; 內蒙古大學自2011年以來, 在MPAcc教學中使用專職教師內部開發的案例73篇, 其中入選全國MPAcc教學案例庫17篇(3篇案例獲評“全國MPAcc優秀教學案例”), 入選中國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庫14篇(8篇案例獲評“全國百篇優秀管理案例”), 案例開發成果顯著, 為學生提供了優質的教學資源。

(四)依托我黨精神譜系, 譜寫會計教育新篇章

2021年7月19日, 《人民日報》推出“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專欄。 作為中國共產黨人寶貴的精神財富, 我黨有多個精神譜系貫穿于絲路聯盟高校的MPAcc人才培養之中, 如延安精神、南泥灣精神、西遷精神、照金精神、絲路精神、太行(呂梁)精神、老西藏精神、青藏鐵路精神、紅旗渠精神、兩路精神等。 西安交通大學“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已厚植于百年交大人的血脈之中, 在代代師生中傳承弘揚; 作為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 延安大學積極貫徹“立身為公、學以致用”的校訓, 采用多樣化的教育方式, 積極打造品牌特色學科和專業, 立足于培養具有“延安精神”特質的高質量應用型經濟管理類人才; 西藏民族大學將“老西藏精神”“兩路精神”作為教育之本, 堅定“愛國興藏”立場, 奠定政治思想基礎, 致力于培養畢業后扎根西藏、服務西藏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絲路會計碩士(MPAcc)聯盟”的創立旨在弘揚“絲路精神”, 促進絲路沿線地區MPAcc培養單位的合作、溝通、交流、共享, 為培養高質量MPAcc人才共同努力、共同進步。

五、絲路地區MPAcc人才培養的未來展望

回顧MPAcc人才培養的歷程, 包括絲路聯盟成員在內的很多培養單位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 形成了諸多有特色的培養經驗, 取得了有價值的成果, 為社會輸送了大量優秀人才。 但也應看到, 對標其他地區培養單位, 絲路聯盟高校在MPAcc培養中仍存在很多需要改革、創新、提升之處。 加之我們目前所處的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時代, 隨著“大智移云物區”等新技術的日益普及, 數字經濟成為新的生產要素, 新的資產形態、新的業態對于MPAcc人才培養帶來了更大的挑戰, 也帶來了新的機遇。 對絲路沿線高校來說, 需要認真思考、周密規劃, 確定培養目標、設置培養方向、開設特色課程、完善規章制度、加強平臺建設、重視實習實踐、強化過程管理、提高論文水平、優化生源渠道、提高就業質量等。 采取“多管齊下、全過程管理”, 搭建高層次MPAcc人才培養基地, 切實滿足國家、社會和用人單位對高素質、應用型、國際化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

(一)以能力素質框架為指引, 精準定位MPAcc人才培養目標與方向

所謂能力素質框架, 是指在當前大智移云、業財融合的背景下, 傳統會計核算人員不斷被財務機器人所取代, 財會人員面臨的從價值守護向價值創造轉型所需掌握的技能和素質。 以能力素質框架為指引, 首先要求各高校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 包括遵循法律法規和執業規范、誠信客觀、維護公司正當利益、關注公眾利益和社會責任等; 其次, 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理論分析和自主判斷能力、數據處理與數據分析能力、文字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溝通協調和團隊領導能力、知識整合和開拓創新能力等, 以提升人才的綜合素質。 在此基礎上, 結合各校實際明確設定可行的培養目標, 設置真正有特色的培養方向和課程體系。

(二)面向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改進MPAcc人才培養關鍵環節

1. 完善招生選拔評價機制。 隨著“大智移云物區”時代的到來, MPAcc人才培養不僅要注重堅實的專業基礎, 還應當積極與計算機、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專業和學科進行交叉融合, 鼓勵跨專業選拔人才。 各培養單位可根據本單位生源定位, 提升復試比例, 突出實務導向和創新能力, 不拘一格選拔優秀人才。 隨著各培養單位招生人數的增加, 更應把好招生質量關, 適當控制招生規模, 提高復試要求, 優中選優, 在保證生源質量的基礎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2. 完善培養方案動態調整機制。 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 依照“十四五”規劃的要求, 在制訂培養方案時適當融入所處地域或者所涉行業的特殊需求, 把為所在地區或行業服務作為使命和擔當。 MPAcc人才培養方案要適應會計外部環境的變遷, 培養單位需根據時代變化與社會需求進行及時調整和修訂, 不斷創新和發展。 在選修課層面, 應注重對數字經濟發展緊密結合的新課程的開發和引入, 增設“機器學習”“數據挖掘”“數據庫技術”“大數據與智能財務決策”“python數據分析”“智能財務”“智能會計”“智能審計”等課程。 同時要適應時代潮流, 定位數字化人才培養目標, 重視學生的數字化思維和數據分析能力培養。 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 絲路地區高校還可以增加“會計+小語種”“會計+國際貿易”“會計+國際投資”等新的培養模式, 力爭培養更多國際化人才。

3. 鼓勵教學方法創新。 受新冠疫情和在線技術發展的影響, 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也在不斷向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向延伸。 因此, 迫切需要MPAcc任課教師改進傳統教學方法, 鼓勵開放、互動式的教學方法創新, 尤其需要利用“智慧樹”“雨課堂”“釘釘”“愛課程”等數字化平臺拓展線上教學渠道, 實現優質課程資源共享, 加強絲路地區培養單位的合作與交流。

4. 強化課外綜合素質培養。 定期邀請實務界專家開展實務領域最新動態講座, 積極鼓勵學員參加案例大賽、參訪調研、外部研討交流、商業運營模擬、證券投資模擬等活動; 充分發揮校外導師的作用, 校外導師可通過開設課程、專題講座、參與論壇研討等方式, 向學生展現其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實戰業績; 引導并支持學生參加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及職業資格考試等, 切實提高學生的業務技能、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

5. 重視案例自主開發。 案例教學作為一種流行的教學方法, 在全球很多高校都得到普及。 高質量的案例不僅是一項教研成果, 更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路徑。 絲路沿線地區有很多與專業相關的案例素材可供挖掘, 只要各培養單位高度重視, 并采取有效的激勵制度和支持政策, 在案例編寫、案例使用、案例入庫、案例評優中都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 尤其是對于目前尚無入庫案例、無獲獎案例的培養單位來說, 更應把案例自主研發作為一個硬指標來規劃并實施。

6. 保障學位論文質量。 鑒于絲路聯盟成員MPAcc學位論文在全國獲獎較少的現狀, 建議各培養單位高度重視論文工作, 嚴格論文指導流程, 提高學生通過學位論文答辯的標準和要求。 同時, 應把好學位論文選題關, 充分體現實務導向、問題導向、一手資料導向; 培養單位應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踐基地和平臺, 以為學生獲取論文素材提供方便; 鼓勵學生通過在單位的實地調研獲取一手資料, 通過論文研究為實習單位提供具有實用價值的研究成果。 此外, 必須加強論文過程控制, 規范學位論文撰寫與答辯流程, 保證論文分別能經受教育部答辯前評審和答辯后論文抽檢的考驗。 為了保證論文的創新性和新穎性, 建議拓寬論文研究領域, 增加交叉領域、邊緣領域的論文選題, 使學位論文具有更高的價值。

7. 加強實習實踐過程控制。 對于專業學位研究生尤其是全日制研究生而言, 半年以上的實習實踐是了解社會、企業及管理環境必不可少的環節。 MPAcc培養單位應在培養方案中提出完整的實習實踐安排, 并通過專門的實習實踐制度保障實習各個過程的順利完成, 設計完整的實習記錄、實習總結報告、實習評價等制度; 充分發揮校外導師在提供并落實實習基地、安排實習單位、吸納學生進入實習單位等過程中的作用; 大力發揮實習基地、協同育人單位的作用, 為學生提供廣闊的產學研平臺; 加大對實習各個環節的考核力度, 通過制訂實習計劃、編寫實習記錄和實習報告等環節加強控制與監督, 提高學生實習的效率和效果。

(三)以會計職能雙向拓展②新格局為導向, 改善MPAcc項目運行條件

1. 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建立健全人才引入機制, 拓寬人才引進渠道, 加強數智化師資力量培養; 基于MPAcc致力于培養面向職業的國際化實務型人才目標, 通過“外引內育”模式, 構建國際化師資隊伍; 提高師資的學歷層次、博士比例, 加大對師資科研能力的培訓力度; 鼓勵教師深入參與社會調查等活動, 促進教師積累實務經驗, 提升師資隊伍實踐能力; 真正落實“雙師制”培養模式, 建立校外導師管理體系, 促進校內外協同培養。

2. 高效利用網絡教學平臺。 順應數字時代發展趨勢, 構建并完善以學生為中心的網絡教學平臺, 積極開展虛擬教研室試點建設工作, 創新教研形態; 廣泛開展“線上+線下”結合的教育教學、研究交流活動, 協同共建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案例、教學視頻、課程課件等優質教學資源共享的資源庫; 完善平臺功能, 保障教學內容更新速度和質量, 多方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3.科學規范制度建設。 以教育主管部門和會計教指委相關文件為依據, 全方位構建涵蓋招生復試、課程建設、教學培養、實習實踐、論文撰寫、考核激勵等制度內容, 原有制度內容與數字化、智能化教育資源進行深度融合與優勢互補, 建立人才培養完整框架, 實現學科規范化建設, 打造高水準學科。

4. 深度推進校企合作。 協調校外資源, 加強實習基地建設, 發揮實踐基地實務優勢, 在合作共建課程、聯合申報課題、課外綜合素質培養、教學案例開發等方面深度合作; 行業性高校應當敏銳捕捉社會需求, 與企業建立良性的合作關系, 做到多方聯動; 借助校企合作加速推動現代信息技術進課堂, 引導學生參與企業生產經營, 促進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綜上所述, 18年來, 在我國MPAcc專業學位培養單位的用心呵護和匠心經營下, MPAcc項目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 漸入佳境, 成績斐然。 絲路聯盟成員也不例外, 為絲路地區培養了一大批符合社會需要的專業人才, 為當地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的貢獻有目共睹。 與此同時, 我們仍面臨著日益嚴峻的挑戰和激烈的競爭, 需要全體培養單位在未來高屋建瓴、未雨綢繆, 同舟共濟、踔厲奮發, 促進絲路地區MPAcc事業持續良性發展, 為國家、地區和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 注 釋 】

① 本文所用資料主要來源于各培養高校官網發布的相關資料,以及網絡平臺相關新聞報道。

② 《會計改革與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目標要求:會計職能實現拓展升級,即以數字化信息化技術為依托,以推動會計審計工作數字化轉型為抓手,健全完善各種會計審計數據標準和安全使用規范,形成對內提升單位管理水平和風險管控能力、對外服務財政管理和宏觀經濟治理的會計職能雙向拓展新格局。

【 主 要 參 考 文 獻 】

[1] 財政部.會計改革與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2021-11-29.

[2] 郭霄鵬,馬多秀.“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西部高校國際化人才培養及其實現路徑研究[ 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4):94 ~ 98.

[3] 楊寶,陳蘇,年潔.“一帶一路”背景下財會人才培養路徑優化探討[ J].財會通訊,2021(21):159 ~ 162+167.

[4] MPAcc教指委.會計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必修課程參考性教學大綱[EB/OL].http://www.mpacc.cn/info/1033/1008.htm,2021-01-20.

[5] 劉利,宋心意.新形勢下提高民族高校會計專業碩士培養質量研究[ J].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4):71 ~ 74.

[6] 向傳殿.新時代會計專業碩士人才培養改革探究[ J].財會通訊,2021(3):167 ~ 171.

[7] 王化成,支曉強.會計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的探索與實踐[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9.

[8] 全國會計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會計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參考性培養方案(2019年),2019-07-02.

[9] 許文靜,張璇,田政,于欣平.中外會計專業碩士(MPAcc)培養模式比較研究[ J].商業會計,2020(18):98 ~ 101.

[10] 張俊瑞,范蘇揚.數據說話:基于知網的MPAcc專業學位論文現狀分析與質量評價[ J].財會月刊:2022(6):14 ~ 24.

[11] 張俊瑞,王永妍.踔厲奮發:MPAcc人才培養經驗借鑒與趨勢前瞻[ J].財會月刊,2022(4):23 ~ 33.

(責任編輯·校對: 許春玲? 李小艷)

猜你喜歡
專業學位人才培養
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問題研究
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職業資格銜接困境和思考
“985”高校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對比分析
速錄專業 “三個一” 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在職碩士全國聯考將取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