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十九大以來的主題出版:態勢、觀點、問題與建議

2022-04-25 21:14郝振省宋嘉庚
編輯之友 2022年4期
關鍵詞:融合出版出版十九大

郝振省 宋嘉庚

【摘要】黨的十九大以來,主題出版快速發展,規模、效益和相關學術研究進入新階段。出版機構的頂層設計對生產環節已形成有效引導,主題出版業務板塊已位列出版單位工作任務之首。文章通過梳理發現,相關研究集中在主題出版的概念體系、選題策劃、細分類型、融合功能、“走出去”路徑等方面,同時表現出研究主題和主體可適當擴展、理論體系有待進一步建立、融合發展模式研究亟待發力等情況?;诖?,出版單位應從選題差異化、品牌焦點化、理論深度化、布局系統化四個方面下功夫,以實現主題出版更好更快發展。

【關鍵詞】十九大 主題出版 出版機構 融合出版 出版“走出去”

【中圖分類號】G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687(2022)4-014-07

【DOI】 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2.4.002

黨的十九大以來,黨對出版工作的領導全面加強,出版治理效能不斷提升。主題出版作為一項重要的出版工作,已納入我國出版系統制度性部署。主題出版對黨的創新理論傳播深入廣泛,對黨中央的決策部署闡釋權威全面,對國家重大事件和重要時間節點的呼應準確及時。其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改革開放40周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等黨和國家大事,打造出一批質量水準高、讀者反饋好的主題出版精品。優秀主題出版物國際影響力明顯增強,尤其是在抗擊疫情中知識普及效果明顯。通過對重大工程和重要事件的解讀和詮釋,展示了中國實踐,構建了中國理論,豐富了對外傳播的話語體系建設,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標識性概念,打造了易為國際社會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表述。

一、主題出版發展態勢

主題出版的學術溯源離不開實踐探索。黨的十九大以來,出版管理機構、出版單位、研究機構提供了豐富的主題出版實踐活動,這些活動不僅深刻改變了我國出版業發展格局,也深度影響了主題出版學術觀察視角。

1. 從主題出版物的數量規模和生產速度看,出版機構的頂層設計對生產環節已形成有效引導

根據中宣部公布的年度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情況,2017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97種,2021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170種。出版單位申報的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數量從2017年的1 762種增長到2021年的2 232種,出版單位申報意愿顯著增強。在重點選題上,高質量出版作品數量頗豐。主題出版物的生產環節正在提速,2020年中宣部明確要求當年的主題出版選題要包括“一批疫情防控、心理疏導的權威普及讀物”,中國版本圖書館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2月,關于新型冠狀病毒的書目已有593種。據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發布的數據,2021年上半年主題出版新書銷量占主題出版物總銷量的76%,主題出版物的生產速度已呈領跑態勢。

2. 從出版單位對主題出版的重視程度看,主題出版業務板塊已居首位

回顧百年出版史,中國共產黨就是靠著主題出版一路前行,在對這一概念的貫徹實施過程中,逐步從出版性質、工作安排、評優活動、外延拓展等多方面促成其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出版制度的有機組成部分。這一重要組成部分又成為出版人從事業務的基本理念和首要準則。多家出版單位已將主題出版板塊列入2022年的首要工作,并在出版單位“十四五”發展規劃中予以明確體現。主題出版不僅體現在規劃和計劃中,很多出版單位也對主題出版業務板塊做出調整,如人民出版社的主題出版中心、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的主題出版與重大項目策劃部、中信出版集團的主題出版中心等。另外,在中宣部印發的《圖書出版單位社會效益評價考核試行辦法》中,被列入中宣部年度重點主題出版物的出版物,每種計1.5分,主題出版業務板塊已成為出版單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的有效渠道。

3. 從讀者對主題出版物的閱讀體驗看,主題出版物已深刻影響讀者的閱讀偏好

大量優質主題出版物的面世,不僅實現了生產生活的有效精神供給,也逐漸形成一種閱讀新風尚,引領讀者群體的閱讀偏好和閱讀習慣。以青年閱讀群體為例,《中國青年閱讀指數報告》(2021年第5期)統計發現,青年群體的閱讀范圍正在向革命、歷史等多個題材縱深擴展?!稕Q戰朝鮮》《火種:尋找中國復興之路》《中共黨史拐點中的人物與事件》等圖書的熱賣,印證了青年群體的閱讀偏好正在發生新的變化。主題出版物銷售碼洋的變化,也呈現出讀者對主題出版的認可與喜愛?;趪页霭姘l行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發布的相關數據,在主題出版題材引領下,2021年主題時政讀物銷售量激增,社科類市場份額達26.98%,為市場最大份額。主題出版與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互動效果明顯,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等方面的主題圖書銷量持續增加,《中國共產黨簡史》《趣說中國史》《為什么是中國》《苦難輝煌》等主題出版物的銷量持續領先。

二、主題出版學術觀點綜述

十九大以來,中宣部公布的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民生、科技等多個板塊,其主題更加貼合時代背景。學者們對主題出版的研究也更深入,十九大以來,中國知網收錄的題目中包含主題出版的文獻有470余篇,包括以下典型的學術觀點。

1. 主題出版的概念體系不斷完善,視角多元,內涵豐富

黨的十九大以來,圍繞主題出版這一基本概念,研究者形成了不同視角的認知,這種多元視角全面展現了主題出版的基本概念、多重屬性和多元功能。在基本概念層面,周蔚華對2003年以文件形式提出主題出版工程做了翔實客觀的考證。[1]崔波提出在2003年之前“中國的主題出版活動就已經存在了,它成為記錄歷史、積累文明成果、引導主流輿論的重要載體”。[2]張志強認為“在出版實踐中,主題出版不斷拓寬,現已成為一項橫跨專業(學術)出版、教育出版與大眾出版的出版活動”。[3]在主題出版屬性方面,范軍認為主題出版是“政治性和學術性”“普遍性和特殊性”“有意義和有意思”“內容與形式”四種特質的結合。[4]聶震寧認為應關注主題出版的時代性、科學性、專業性和創新性。[5]何成梁、王為松、張立科都認為專業性和學術性是主題出版的基本屬性,導向性要以專業性、學術性為支撐。[6]對于主題出版的基本性質,劉清田提出理論型主題出版的概念,他認為“理論型主題出版的理論是為政治服務的理論、反映主流意識形態的理論,重在以理論的‘深度支撐政治的‘高度”。[7]從馬克思主義科學性和真理性出發,主題出版的詮釋功能和核心價值根源是理論的深刻性和徹底性。唯有立足主題出版全過程,才能進一步討論科學的理論,并讓群眾了解和感受真理的力量。

主題出版的宣傳和教育功能已獲學界公認,主題出版物輸出海外,打造了文化“走出去”的可行路徑,展示了文化傳播功能。十九大以來,主題出版正在實現作者和編輯的深度融合、創作要素的迅速統一、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多重功能。從2021年出版的“中國科技之路”叢書可以看出,主題出版工作實現的是責任與市場的對接、可讀與必讀的一致、歷史與現實的延續,主題出版已具備融合需求、傳承歷史、實現效益的多重功能。也正是由于上述性質與功能,“主題出版呈現出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相融合、外部政治生態和內部運行機制相融合、宏大命題與時代所需相融合的一體化出版格局,出版業進入了主題出版時代”。[8]

2.主題出版的學術研究集中度較高,選題與雙效益直接相關

莊瑩通過梳理2012年到2020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情況,發現入選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的選題集中在國家敘事、大型主題圖書項目建設、政治軍事類主題圖書、社會發展與建設研究、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史論類主題圖書、周年紀念類選題七個方面。[9]吳志海以2015年至2020年國家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為研究對象,梳理近五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差異化和規律性,認為主題出版選題工作的關鍵點在于:依托自身資源,深挖內涵,做好中長期規劃;對接通知要求,主動作為,實現效益最大化;預判變化,及時調整,跟上時代步伐。[10]而有關選題優質的主題出版物是否一定能實現雙效收益的論證,也一直在持續。

在出版人的一般觀念中,主題出版物發揮的社會效益均獲認可,但對主題出版物的經濟效益回報,始終存疑或者避而不談。事實上,出版社依靠打造優質主題出版物獲得高經濟收益,應是實現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在2021年“6+6”全國主題出版學術論壇上,筆者提出:“我們所倡導的主題出版絕對是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最終取得兩個效益的有機統一。因為從邏輯上講,有了精準的選題策劃、嚴格的作者遴選、高標準的編輯流程,這樣形成的文本不可能不獲得好的經濟效益。換句話說,獲得好的經濟效益一定是必然的?!?/p>

3. 主題出版細分類型逐漸顯現,文學、少兒、科技主題出版備受關注

文學具有與主題出版題材融合的先天優勢,何建明提出文學作品之于主題出版的選材要緊緊扣住“國家大事、黨的大事、人民群眾特別關切的事”,[11]從其報告文學的成功經驗看,主題出版與文學融合優勢顯而易見?!镀謻|史詩》反映了浦東開發開放歷程,《那山,那水》以文學筆觸詮釋了“兩山思想”的源頭和內涵,《詩在遠方:“閩寧經驗”紀事》反映了感人的脫貧攻堅歷程。文學作品的貼近性,使其更易搭建宏大主題與讀者生活的橋梁,“文學類主題出版圖書雖然在市場總體占有率上并不突出,但其更貼近生活,貼近人民群眾的閱讀需求,更能通過作品引起讀者的意識認同,使其成為主題出版中價值特殊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2]當前,少兒主題出版也已成為具有中國特色出版實踐的典型類別。于蕊和唐靖回顧梳理“‘共和國脊梁科學家繪本叢書”成書過程,總結出“正文+人物小傳+年譜+詞匯園地+導讀手冊+音頻故事+中國科學家博物館資料庫”的出版模式打造了經典的少兒主題出版繪本。[13]白冰認為,“出版那些體現國家意志、體現時代精神、傳承民族文化基因,具有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和實用價值的,能夠傳開來、傳下去的少兒主題出版精品,在國家需求、讀者需求和企業自身發展需求之中找到新的發展路徑和新的增長點”。[14]從科技類主題出版看,《中國科技發展70年(1949—2019)》及“‘向太空進發中國載人航天科學繪本”系列、“科技改變中國”叢書等,都從科技視角展示了國家科技領域的最新進展和成就?!翱萍贾黝}出版項目的策劃編輯必須深刻認識到,科技主題出版要通過高品質科技成果的展現,彰顯人們所處時代的突出進步??萍贾黝}出版存在的專業合法性在于政策性、科學性和時代性的良性結合?!盵15]

4. 主題出版的要素融合功能獲得關注,政策支持、地方特色、數字元素在主題出版領域快速集納

中宣部的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申報、數字出版精品遴選等活動已對出版單位的主題出版工作形成了有效的引導和激勵,由此產生了系列關聯效果。有專家觀察到,主題出版的影響力已從出版系統拓展至相關部門和單位,周粟和饒濤梳理了宏觀層面的主題出版扶持政策,通過分析教育部對高校出版社的專項激勵,展示了教育部門對主題出版工作的支持力度,剖析了全國高校出版社主題出版項目,從歷年組織報送圖書出版計劃的通知內容變化,對近年教育部社科司工作要點做了對比,展示出教育部推動高校出版社開發高品質主題出版物的強勁力度。[16]此外,地方特色資源也因主題出版得以激活。陳興蕪提出地方出版社應借力借勢借智,對時效性強的重大項目進行“事前資助+事后補助”,保障精品生產,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資源,構建特色品牌產品線等創新性思考。[17]蔣三軍和包鴻梅認為地方敘事主題出版應在學理層面進行探究,尋找讀者自我身份認同、挖掘讀者近身信息、關注讀者主題閱讀的知識樹,這在充實學理依據、明晰地方敘事實踐方面具有建設意義。[18]隨著主題出版題材的不斷拓展,優質資源的不斷聚集,專業出版社主動涉足主題出版領域,其在主題出版領域的探索也改變了“主題出版即政治出版”的傳統思維。劉巖認為“專業出版社要善于利用自身出版優勢,挖掘資源和潛力,專業特色要與大眾閱讀有機結合,不斷挖掘優質資源,滿足我們的讀者更多層次的文化閱讀需要”。[19]韓建民認為“專業出版社當然可以做好主題出版,只要打開思路、深入研究、充分對接,也能在主題出版方面大有作為”。[20]數字技術元素在主題出版中的應用獲得認同,有研究關注主題出版數字化的探索實踐,分析了江西人民出版社和喜馬拉雅共同研發的“智慧有聲黨建”主題出版融合項目,提出在數字化時代下主題出版與知識服務應互相賦能,在主題出版數字化實踐中探索知識服務轉型路徑。[21]

5. 主題出版的“走出去”路徑漸趨清晰

五年來主題出版“走出去”的著力點、可行性和具體路徑有了較大變化和提升?;诂F有文獻分析可以發現,主題出版 “走出去”路徑逐漸清晰明確,可行性逐漸增強,措施逐漸具體。如陳策提出應注重頂層設計,加大“走出去”支持力度,分層次制定“走出去”差異化戰略,豐富內容創作,提高翻譯質量,采取在地化營銷推廣模式等。[22]靳金龍針對增強主題出版“走出去”效果,提出出版“走出去”的前提和基礎是優質的內容,要把握熱點,迎合需求;立足特色,打造精品;借勢借力,主動作為;創新機制,提升影響。[23]蘇靜怡闡釋了文化自信與主題出版“走出去”的邏輯關系,認為文化自信是主題出版“走出去”的理論基石,主題出版“走出去”是文化自信的表征方式。主題出版“走出去”有三種路徑:主題出版的商品輸出、主題出版的版權輸出、設置海外編輯部。[24]李旦和韓建民提出了“走出去”的路徑與“走進去”的機制,認為“走出去”的路徑包括主題圖書的版權輸出、主題圖書的國際營銷渠道拓展、主題出版“走出去”數字化建設、主題出版平臺“走出去”?!白哌M去”機制包括加強外向型主題圖書的選題策劃;提高翻譯質量,構建本土話語體系;充分利用國際書展,多渠道海外推廣;充分借鑒中國“網文出?!钡某晒涷?,實現IP 協同“走出去”。[25]

三、主題出版研究亟待加強的幾個方面

通過文獻分析和訪談調研發現,主題出版的實踐發展令人振奮,學術研究進展迅速、成果豐碩。主題出版研究在今后可以著力加強以下幾個方面。

1. 研究主體和研究主題可適當擴展

十九大以來,主題出版的研究主體相對集中。在研究者個體層面,從論文發表數量看,周蔚華、韓建民、李建紅、何軍民發表的論文數量相對較多。研究機構層面,主要的研究機構為高等院校和出版機構,其中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印刷學院等高校的研究成果較為豐富;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出版社、江西高校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等出版機構發布研究成果較多。從學術視角觀之,2017年11月至2022年1月,中國知網收錄的題目中包含“主題出版”的文獻共計471篇,其中2022年1月1篇、2021年125篇、2020年148篇、2019年116篇、2018年73篇、2017年11月至12月8篇。其中學術期刊論文393篇,學位論文10篇,媒體報道37篇。研究主題大多集中在“出版物”“出版選題”“發展路徑”“少兒出版”等方面。研究成果的形式一般為學術論文或研究報告,成果內容包括主題出版的概念性質、功能作用、發展趨勢等,研究文獻的結論相似性較高,研究方法多為案例分析和文本分析。

2. 研究熱點多,理論體系有待進一步建立

對十九大以來題目中包含“主題出版”的471篇文獻,基于citespace做初步文獻計量分析可以發現,關鍵詞相對集中在“出版物”(31次)、“新時代”(30次)、“選題策劃”(19次)、“出版社”(17次)、“少兒出版”(12次)、“走出去”(10次),主題出版領域的研究熱點較多(見表1)。

在現有研究中,少有研究能夠借助一定理論工具解釋主題出版從工作部署到實踐創新的邏輯脈絡,對主題出版物傳播效果的分析,尚未形成閉環式的觀察。傳者視角研究較多,受眾視角研究較少;對主題出版傳播路徑研究較多,傳播效果研究較少。如以主題出版“走出去”為關鍵詞的研究文獻有10篇,但尚未有國外讀者閱讀反饋的相關成果。大部分研究借助新聞傳播學理論解釋主題出版傳播路徑,尚無量化或典型案例能夠展示主題出版的傳播效果。這表明從典型主題出版案例抽象而出的成熟理論體系有待進一步建立。

3. 主題出版融合發展模式的研究有較大空間

隨著5G時代的到來,出版方式、傳播媒介變得更加多樣化,主題出版作為出版業的重點內容也亟待融合發展,順應科技時代發展的浪潮。但主題出版作為我國特有的出版物類型,起步晚、發展快,具有鮮明的政治性,普通的數字出版產品對其借鑒性不強。國內對主題出版數字化及融合發展模式的研究還不深入,主要表現在大多數學者的研究對象是5G技術、AR/VR等與主題出版的融合路徑,但由于5G、AR、VR技術尚未完全普及,有關這方面的研究僅限于建議類型,常見建議如出版社應打造全媒體技術,引入聽書、AR、VR等技術,出版社應適應新興出版形式,積極探索新載體、新路徑,用新技術創新出版產品形態等。

四、主題出版發展建議

十九大以來的主題出版,在實踐層面已發生顯著變化,選題已從政治、經濟領域拓展至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各方面。主題出版物的主要內容已從回顧成就式的描述逐步拓展到前瞻性探索。出版單位對主題出版工作意愿明顯增強,更加注重打造主題出版作者隊伍和編輯策劃隊伍,選題規劃也從短期突擊轉向中長期布局。

1. 關注選題差異化,實現主題出版創作的從無到有

十九大以來,很多出版社憑借優質主題出版物實現雙效豐收,也有很多出版社尚未推出有影響力的出版物,未找到合適的主題出版選題。筆者在調研中發現,有很多出版社苦于找不到合適的選題,就對已有的經典書進行重新包裝。其實,從出版社自身特色和資源出發,打造有差異化特色的選題,更有可能實現出版社主題出版的“開門紅”。如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推出的《平易近人:習近平的語言力量》,輯錄習近平總書記在各種場合發表的重要講話中富有特色的引文引言,對其語源、語義、理論價值及社會反響等進行闡釋,雙效收益顯著。此外,中國青年出版總社面向青年讀者群體,打造了《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有高校還將此書隨新生錄取通知書一同發出,快速收獲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再如由中國編輯學會主持策劃組編、與科學出版社等15家出版社聯合推出“中國科技之路”叢書,反映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國科技事業壯麗輝煌的發展歷程、主要成就、關鍵節點和重大意義。這些科技出版社中有很多是第一次涉足主題出版領域,成功將科技題材內容與主題出版形式有機融合,形成了轟動效應。主題出版工作沒有排他性,并不是某一類出版社的專屬,只要能夠關注國家重大主題,傳播主流意識形態,都可以結合出版社資源做出主動探索。在這些探索中,差異化選題無疑是實現主題出版從無到有的關鍵要素??梢哉f,大部分主題出版工作做得較好的出版社,都是關注了選題的差異化。唯有差異化才能拓展讀者的閱讀空間,引領讀者新的閱讀偏好,形成讀者新的閱讀風尚。

2. 聚力品牌焦點化,實現主題出版品牌的由面到點

已經推出主題出版物的出版社,更應注重在本社主題出版物中選擇一個發力點,并圍繞這一焦點,持續推出不同視角的主題出版物。如長江出版社圍繞“長江”題材,持續推出《河長制 河長治》及“長江巨變70年叢書”等系列出版物。再如遼寧出版集團主題出版題材豐富,作為抗日戰爭的起始地、解放戰爭的轉折地、抗美援朝的出征地、共和國工業基地、雷鋒精神的發祥地,遼寧有著豐富的主題出版題材,已經初步形成了主題出版品牌。在打造系列品牌的同時,其始終聚焦馬克思主義文獻傳播,以馬克思主義文獻傳播研究出版中心為平臺,聚集優質資源,打造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出版產品線,推出了《從馬克思共同體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邏輯與實踐圖景》等系列主題出版圖書,經過多年的積累和實踐,《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傳播通考》(100卷)成功入選2021年度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目錄。

總體而言,十九大以來,出版單位經過探索與實踐,對主題出版品牌的樹立、加強和傳播,已經從大面積發力到小切口聚焦??梢?,出版社集約化配置出版資源,精準強化品牌,是塑造主題出版品牌的有效做法。

3. 探索理論深度化,實現主題出版內容的由淺入深

“我們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盵26]主題出版內容由淺入深,不是寫作風格的深沉,而是理論深度的掘進,是以學理性、專業性的內容更加充分地反映主流意識形態。從此視角看,很多主題出版類的“大家寫小書”之所以獲得成功,是因為高質量作者兼備理論嚴謹性和風格貼近性,使看似宏大的主題,顯得親切和自然。如《不斷裂的文明史:對中國國家認同的五千年考古學解讀》《大家小書·青春版》《中國古代政治文明講略》,這種結合了淺顯表述和深層理論的著作,建立了學理與真實世界的有機聯系,實現了宏大主題、重要學科、關鍵事件與讀者的情感共鳴。另外,出版單位探索理論深度化,其根本是要推動理論向實踐的轉化?!袄碚撘氐綄嵺`中去,需要變為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理論只有掌握群眾,才能化為改造自然、改革社會的現實力量,從而推動實踐發展和社會進步?!盵7]

4. 打造布局系統化,實現主題出版收益的由遠及近

所謂布局系統化,是指出版單位的主題出版工作不能臨時起意,而要做到系統布局。從《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看,做強做優主題出版工作已經細化為兩個專欄,包括五個板塊和四項工程。對標此項規劃,出版單位應做好本單位的主題出版工作規劃,避免同質化競爭。在一段時間內,主題出版經常是社會效益先行、經濟效益緩步實現,但從近期的主題出版實踐活動看,高質量主題出版工作應具備“三高”特征——高共識理念、高標準編纂、高回報實現。所謂高共識理念,就是參與該項主題出版工作的各方力量,都對某一或某幾項選題形成了高度的共識,包括選題方向、作者隊伍、合作機構、未來的雙效收益預期,在選題論證環節能獲得高度的一致性;所謂高標準編纂,是主題出版的編輯隊伍、作者隊伍、文稿質量標準、對標項目或榮譽,都是高標準配置,再以“中國科技之路”叢書為例,16位院士擔綱寫作,15家科技出版社組織資深編輯,對標中宣部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保證全流程高質量出版;所謂高回報實現,是主題出版絕對是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最終取得兩個效益的有機統一。有了高共識理念和高標準編纂,高回報實現也一定是必然結果。系統化布局是實現雙效收益的前提條件,也是保證雙效收益同步實現的基礎保障。

結語

黨的十九大以來,主題出版工作貫穿黨和國家生活的方方面面,主題出版在實踐工作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績,準確回答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等時代之問?!笆奈濉睍r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們將陸續迎來黨的二十大召開、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鄧小平同志誕辰120周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等重要時間節點。出版人應深刻理解“黨之大計”,領悟“國之大者”,抓住主題出版的發展黃金期,乘勢而為,開創主題出版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

[1] 周蔚華. 主題出版若干基本史實辨析[J]. 出版發行研究,2020(12):5-9.

[2] 崔波. 政治、技術、社會維度下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中國主題出版[J]. 編輯之友,2019(9):40-47.

[3] 張志強. 主題出版:定位、評價與提升[J]. 編輯之友,2019(10):29-32.

[4] 范軍. 出版主題的“意義”與“意思”[J]. 出版科學,2017(3):1.

[5] 本刊記者,崔波,韓建民,等. 新時代主題出版新理念[J]. 編輯之友,2019(10):14-22.

[6] 袁舒婕. 2021主題出版氣勢恢宏大放光彩[N].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21-12-20(008).

[7] 劉清田. 挺拔理論型主題出版,增強人民群眾理論感[J]. 出版科學,2021(6):5-11.

[8] 王媛. 新公共話語空間中主題出版的發展路向[J]. 出版發行研究,2020(12):10-14.

[9] 莊瑩. 從頂層設計到選題創新——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研究(2012—2020年)[J]. 編輯之友,2020(10):35-43.

[10] 吳志海. 基于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的分析與啟示——以2015—2020年國家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為研究對象[J]. 科技與出版,2020(9):98-103.

[11] 舒晉瑜. 主題出版如何才能出精品[N]. 中華讀書報,2017-10-18(005).

[12] 姜婧婧. 文學類主題出版的實踐與思考[J]. 出版參考,2020(11):47-48,55.

[13] 于蕊,唐靖. 用繪本打造少兒主題出版精品——以“‘共和國脊梁科學家繪本叢書”為例[J]. 出版參考,2020(10):66-69.

[14] 白冰. 少兒主題出版的理念與創新問題辨析[J]. 中國出版,2021(21):22-25.

[15] 何軍民. 科技主題出版三題[J]. 科技與出版,2020(4):46-50.

[16] 周粟,饒濤. 高校出版社主題出版:現狀、問題及對策[J]. 出版發行研究,2021(7):75-81.

[17] 陳興蕪. 地方出版社如何做好主題出版[J]. 出版廣角,2019(21):27-30.

[18] 蔣三軍,包鴻梅. 地方敘事:主題出版的一個挖掘方向[J]. 出版發行研究,2020(3):62-67.

[19] 劉巖. 專業出版社如何做好主題出版工作[J]. 中國報業,2020(23):96-97.

[20] 韓建民,蔣琤琤. “史、學、情、趣”與“長、優、外、融” ——專業出版社打造優秀主題出版物內容與路徑分析[J]. 出版發行研究,2020(8):14-18.

[21] 劉莉. 知識服務模式下的主題出版數字化實踐[J]. 豫章師范學院學報,2020(5):125-128.

[22] 陳策. 新時代主題出版圖書“走出去”問題探究[D]. 河北大學,2020.

[23] 靳金龍. 淺析如何增強主題出版走出去效果[N].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20-09-24(004).

[24] 蘇靜怡. 文化自信視域下主題出版“走出去”路徑探索[J]. 青年記者,2021(10):54-55.

[25] 李旦,韓建民. 主題出版“走出去”的路徑與機制分析[J]. 出版廣角,2021(10):9-12.

[26] 習近平. 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2.

猜你喜歡
融合出版出版十九大
“十九大”行情拉開序幕
為十九大召開 做好三個準備
國際首部ISLI MPR出版物《古文觀止》的出版與思考
“十九大”火爆朋友圈的深意(焦點話題)
數字化技術和互聯網思維結合下的“融合出版”分析
為“十九大”創造穩定的安全生產環境
眾籌出版是一種出版創新
融合出版背景下的出版業管理人才培養
民國時期老課本出版略探
瑪麗·安·伊萬斯小說在中國的出版與接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