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鏡直腸癌手術與傳統開腹直腸癌手術的臨床療效對比研究

2022-04-25 12:47王海波
中華養生保健 2022年8期
關鍵詞:直腸癌療效

王海波

摘? 要:目的? 探究腹腔鏡直腸癌手術與傳統開腹直腸癌手術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赤峰市醫院收治的50例直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抽簽法隨機分為參照組、研究組,每組25例。參照組予傳統開腹根治術,研究組予腹腔鏡根治術。對比兩組患者手術各項指標、疼痛程度、生存質量、胃腸功能、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 研究組患者手術各項指標如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便時間與住院時間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術后1 d、3 d、5 d的疼痛評分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胃功能指標改善程度優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直腸癌患者采用腹腔鏡根治術治療的療效突出,有助于患者胃腸功能快速恢復,可減少不良反應,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手術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腹腔鏡直腸癌手術;傳統開腹根治術;直腸癌;療效

中圖分類號:R73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8-0013-04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Laparoscopic Rectal Cancer Surgery and Traditional Open Rectal Cancer Surgery

WANG Hai-bo

(Chifeng City Hospital, Chifeng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02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laparoscopic rectal cancer surgery and traditional open rectal cancer surgery. Methods? A total of 50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admitted to Chifeng City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January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 research group, with 2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underwent traditional open radical surgery, 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was underwent laparoscopic radical surgery. The surgical indicators, such as pain degree, quality of life,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urgical indicators in the research group, such as incision length,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bowel sound recovery time, anal defecation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were significant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pain score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research group at 1 d, 3 d, and 5 d after operation were significant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scores of quality life for the patients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improvement of gastric function indexes in the research group was significant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research group was significant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s? The curative effect of lapar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for rectal cancer patients is outstanding, which is helpful for the rapid recovery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reduces adverse reactions, and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Collectively, the operation is safe and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 laparoscopic rectal cancer surgery; traditional open radical resection; rectal cancer; efficacy

直腸癌是一種惡性腫瘤,發病率較高,與遺傳因素、直腸息肉、飲食習慣等存在相關性,以低位直腸癌為主[1]。直腸癌極易出現轉移,肝臟為直腸癌轉移第一站,研究數據表明,直腸癌患者在確診時發生肝轉移者約占25%[2]。除此之外,肺部為消化系統腫瘤常見轉移部位,極易引起死亡。臨床治療直腸癌常采用根治手術,傳統開腹根治術創口大,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率[3]。隨著我國醫療科技的不斷發展,手術的微創化技術也越發成熟,腹腔鏡手術作為一項新型的微創手術方式,已被廣泛應用于普外科疾病手術治療中,是未來手術治療方向的必然發展趨勢。腹腔鏡技術應用成熟,在直腸癌根治術患者的治療中取得顯著效果。本研究以2019年1月~2020年1月赤峰市醫院收治的50例直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腹腔鏡直腸癌手術與傳統開腹直腸癌手術的臨床療效?,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9年1月~2020年1月赤峰市醫院收治的50例直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抽簽法隨機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每組25例。參照組患者中,男11例,女14例;年齡38~64歲,平均年齡(51.56±5.67)歲;病程1個月~3年,平均病程(1.24±0.86)年;病情分期:早期11例、2期8例、3期6例。研究組患者中,男12例,女13例;年齡37~65歲,平均年齡(51.98±4.36)歲;病程2個月~4年,平均病程(1.53±0.92)年;病情分期:早期10例、2期8例、3期7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經赤峰市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西醫診斷標準:參考《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范(2017年版)》[5]中所提出直腸癌疾病的診斷標準,即腹痛或腹部不適、大便性狀改變(血便、粘液便)、腸梗阻相關癥狀、貧血、乏力等癥狀表現。納入標準:①經常規體檢后符合手術相關指征;②無麻醉藥物過敏史或手術禁忌證。排除標準:①嚴重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礙患者;②存在嚴重心、腦、肝、腎等器官疾病者;③存在凝血功能異?;虺鲅獌A向者;④存在感染性疾病者;⑤依從性較差、中途退出或不配合研究者。

1.3? 方法

參照組實施傳統開腹根治術。實施全麻操作,在腹部正中作一切口,并逐層切開,探查結直腸情況,了解腹腔情況,離斷腸系膜動脈,然后離斷腸系膜,分離左側直腸、乙狀結腸系膜,右側分離,分離到直腸和骶骨后壁間隙,以根治術原則為依據,手術過程中盡量減少不必要探尋和擠壓,腫瘤遠端腸管切除,保護手術切口,清掃淋巴結組織。

研究組實施腹腔鏡根治術。采用頭低足高截石位,常規消毒鋪巾,于肚臍上穿刺,建立CO2氣腹,腹壓控制在10~15 mm Hg(1 mm Hg≈0.133 kPa),置入腹腔鏡,觀察病灶與腹腔情況,結合實際情況建立操作孔,置入手術器械。原發病灶、腸系膜、局部淋巴結實施整塊切除,切除頻率降低,以手術原則為依據。結腸邊緣到病灶部位距離為10 cm以上,直腸遠端切緣與病灶距離為2 cm以上。以無菌操作為依據實施操作,清掃淋巴結。手術過程動作輕柔,盡可能減少接觸和擠壓,保護肛門括約肌,預防感染。

1.4? 觀察指標

①手術各項指標:比較兩組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時的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便時間與住院時間等手術指標。

②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患者的術后疼痛程度進行評估,通過疼痛測量尺及患者口述兩種方式結合。疼痛程度標準:0分,無疼痛表現;1~3分輕度疼痛,不影響生活及睡眠;4~5分中度疼痛,對生活及睡眠有一定影響;6~8分重度疼痛,對生活及睡眠影響嚴重,需靠藥物緩解;9~10分劇痛,無法正常生活及睡眠,疼痛程度劇烈。分數越低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低。

③生存質量:采用赤峰市醫院自行設計的生存質量評定表,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對患者的生存質量進行評估。調查表包含社會功能、健康狀況、心理狀態、精神狀態、物質生活狀態五項評分內容。單項滿分為20分,量表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的生存質量越好。

④胃功能指標:在治療前后患者空腹狀態下抽取靜脈血,使用免疫法檢測患者的胃腸功能指標,包括胃泌素(G-17)、胃動素(MTL)、胃蛋白酶原Ⅱ(PGⅡ)三項指標,以此作為對比依據。檢測設備為南京貝登醫療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提供的全自動生化分析儀(BS-280型),檢測試劑盒由上海酶聯科研公司提供(進口96T型)。

⑤不良反應:觀察兩組患者術中及術后切口感染、全身發熱、皮下氣腫、腹部疼痛四種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不良反應發生率=(切口感染+全身發熱+皮下氣腫+腹部疼痛)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2.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服從正態分布且數據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兩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行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各項指標比較

研究組患者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便時間與住院時間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比較

研究組術后1 d、3 d、5 d的VAS評分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各項生存質量評分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胃腸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胃功能指標G-17、MTL、PGⅡ均優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5? 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8.00%低于參照組的32.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3? 討論

直腸癌是指從齒狀線至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之間的癌,是消化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常以便血為首發癥狀,主要表現為大便中有膿血、黏液,還可出現大便習慣改變、大便次數增多、大便性狀改變、里急后重、貧血等癥狀。直腸癌病因不明,可能與社會環境、飲食習慣、遺傳因素等有關[5]。直腸癌患者常用治療方式為直腸癌根治術,然而,與腹腔鏡手術相比,傳統的開腹手術需要大范圍游離,將腹內組織切除,對患者身體造成較大的損傷以及嚴重創傷,極易引起急性期蛋白與發熱等應激反應,引起多種不良反應,對術后康復十分不利[6]。

腹腔鏡手術因術后瘢痕小符合患者美學要求、傷口疼痛程度低、手術時間短等優勢,成為大部分患者手術治療的主要選擇。腹腔鏡手術秉持微創理念,一直以來均在腹腔鏡引導下觀察病灶,并確定病灶實際情況,有效清除病灶,同時,此技術操作簡單、創傷小,有助于預防不良反應[7]。腹腔鏡手術優點如下:①腹腔鏡手術無需開腹,腹壁創傷小,術后疼痛較輕,手術后傷口出血、感染和裂開發生率低;②住院時間明顯縮短;③腹腔鏡手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快;④腹腔鏡手術后術口較美觀;⑤腹腔鏡手術通過電子攝像系統將整個手術過程顯示在電視屏幕上,手術醫師都可以看到,且便于醫師隨時商討病情和手術方式。大量臨床實踐表明,直腸癌患者實施腹腔鏡根治術治療,有助于減少術中創傷,減少術后不良反應,治療效果顯著[8-10]。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手術各項指標(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便時間與住院時間)均低于參照組;研究組患者術后1 d、3 d、5 d的疼痛評分均低于參照組;研究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均高于參照組;相比于參照組,研究組患者胃功能指標改善效果程度優于參照組;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周林秋等[11]選取直腸癌患者進行研究,采用對比實驗法,分別采用對照組(開腹手術治療)與觀察組(腹腔鏡手術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觀察組住院時間、導尿管留置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腹腔引流量少于對照組;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本次研究結果保持一致。本研究也與閆榮業[12]學者既往研究將直腸癌患者分為對照組(開腹手術)和觀察組(腹腔鏡手術)實驗得出: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長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術后排氣時間、術后進食時間及導尿管留置時間短于對照組;術后3 d觀察組患者胃動素及胃泌素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手術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的結果基本相似。良好的體現出腹腔鏡手術操作簡單,創傷小,有助于改善腸道功能,表現為可縮短肛門排氣時間、開始進食時間、治療時間,促進患者恢復[13]。

綜上所述,直腸癌患者采用腹腔鏡根治術治療的效果突出,有助于患者胃腸功能快速恢復,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其手術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張曉,余先昊.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對老年結直腸癌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1,41(11):2283-2286.

[2]韓儒墨,姚寶福,馮國勛.保留左結腸動脈的腹腔鏡直腸癌D3根治術對中晚期直腸癌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華普外科手術學雜志(電子版),2021,15(1):27-30.

[3]楊春,張春霞,姜濤.腹腔鏡輔助下結直腸外翻托出式手術治療結直腸癌的臨床觀察[J].河北醫學,2021,27(7):1174-1178.

[4]竇廣忠.結直腸癌腹腔鏡微創手術應用進展[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20,26(9):33-34.

[5]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醫政醫管局, 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范(2017年版)[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8,10(03):1-21.

[6]湯紅,雷秀兵,柴秀麗.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患者血清CYFRA21-1、CA724水平變化與復發轉移的關系[J].中國實驗診斷學,2021,25(5):709-712.

[7]白石.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和傳統開腹手術的臨床治療效果對比[J].當代醫學,2020,26(22):22-24.

[8]王濤.腹腔鏡手術對比傳統開腹手術治療直腸癌的優勢分析[J].大醫生,2020,5(12):51-53.

[9]胡曉軒.腹腔鏡根治術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直腸癌患者的臨床效果[J].中國民康醫學,2020,32(12):46-48.

[10]李景崗.腹腔鏡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直腸癌的安全性及遠期療效比較[J].養生保健指南,2020,9(14):2.

[11]馬曉峰,馬莉,魏小果.腹腔鏡手術治療中低位直腸癌的臨床療效及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國肛腸病雜志,2019,39(11):10-11.

[12]周林秋,徐群,段建春,等.腹腔鏡直腸根治術與傳統開放手術治療直腸癌85例臨床近期療效[J].系統醫學,2020,5(16):88-90.

[14]閆榮業.開腹與腹腔鏡手術治療老年直腸癌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探討[J].基層醫學論壇,2021,25(17):2429-2430.

[14] Alexander Buia, Florian Stockhausen, Ernst Hanisch. Laparoscopic surgery: A qualified systematic review[J]. World J. Methodol, 2015, 5(4):238-254.

猜你喜歡
直腸癌療效
中西醫結合治療腦出血的療效觀察
中醫治療糖尿病的療效觀察
以苦參為主治療心律失常的療效觀察
觀察益氣養血湯治療氣血兩虛型月經過少的臨床療效
補鋅在小兒腹瀉治療中的療效觀察
直腸癌術前分期診斷中CT與MRI檢查的應用效果對比
補充維生素D或可預防結直腸癌
關于結直腸癌,這些知識須知道
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足30例療效分析
直腸癌便血與痔便血的異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