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動心靈
——我的美術教育教學實踐與探索

2022-04-25 04:09張尊高
黃岡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2期
關鍵詞:美術課美育心靈

張尊高

(北京市八一學校,北京 100083)

從素質教育到核心素養,在“五育并舉”的當下,美術教育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中學美術教育教學該如何順應新時代的要求,為培養未來復合型人才做出貢獻?美術教育的本質是什么?美術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什么?我們該怎么做?這都是每一個美術老師必須思考、并付諸實踐的問題。

32年的一線實踐,讓我對美術教育的意義和價值的理解更加深入,對其本質有了更深切的認識。美術教育是潤澤學生心靈的教育。美術教學要走進學生的心靈,與學生的心靈共振,塑造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完善其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美育無止境——且行且思

(一)美術教育的價值是什么? 1988年我大學畢業,擔任中等師范學校美術教師。我將整個身心都投入到教學之中。10年的一線教學,讓我愛上了美術教育,也堅定了我終生從事美術教學的信念。

1998年,我踏上海淀這塊教育改革的沃土,來到八一學校,進入美術基礎教育行列,是人生路上的一次重要改變和挑戰。一開始并不順利,有那么一段時間我有極強的挫敗感,甚至對自己的教學能力產生了懷疑。這種懷疑直接來自一個在美術課上寫其他學科作業的初三學生對我善意的提醒和反問:“老師,中考考美術嗎?不考我們干嘛學?您那么認真干嘛?”

面對這樣的“靈魂之問”,我用美術課如何如何重要這樣的道理來回答顯得太蒼白。是啊,美術不是中考項目,學生在備戰中考的關鍵期為什么要上美術課?普通中學的美術課到底應該怎樣上?基礎美術教育的目的又是什么?這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

我開始反思兩個不同學段的美術教育之間的差異:中等師范培養的是小學教師,是偏重于學科本位的美術教育,美術技法和理論知識是主要的教學內容;普通中學的美術課并非中、高考科目,學生不重視亦可以理解。那么,基礎教育中的美術教育,究竟能給學生的現在和將來帶來什么呢?

帶著對這些問題的思考,我開始重新評價自己,一切從零開始,重新研讀教育學和發展心理學,建構對美術教育的認知。在此方面,美國美術教育家羅恩菲德的美育思想給我很重要的啟發。羅恩菲德認為:“藝術教育的貢獻,尤其在于藝術能和諧地統整成長過程中的一切,造就出身心健康的人”“其最大的價值在于:通過美術的學習,有目的地培養人的創造潛能、道德感、審美趣味、智力、意志等素質,同時還可以進行心理疏導和藝術治療”。他的思想使我真正意識到美術教育在兒童健康人格培養、促進身心全面發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現實是普通中學的美術學科存在不被重視的現象。因此,美術教師自己先要認識美術教育的價值,并通過實施有效的美術教育去實現其價值,即通過美術教育,提高學生對自然美、社會生活美和藝術美的感受、鑒賞、評價和創造的能力,促使他們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完善人格,最終得到全面發展。

(二)美術教育的追求是什么? 作為一個中學美術教師,起初我的美術教育追求非常簡單,就是要讓盡可能多的學生愛上我的美術課,在每一個孩子心中都播下一顆熱愛美術的種子,讓他們的一生都和美術長相伴。

在課堂實踐中,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樣的美術課是學生喜歡的,如何讓課堂生動有趣,使學生產生較濃厚的興趣?帶著這個問題,我開始了在初中美術課堂實踐中的大膽創新。

我改變了課堂形式,分組拼桌來上美術課,讓學生互相討論,分享創作過程,促使他們相互刺激、共同成長。

春天來了,八一學校的校園很美。我將美術課堂搬到玉蘭園,讓學生們在《春天在哪里》的樂聲中欣賞春天的校園和盛開的玉蘭,朗讀朱自清的《春》,分析吳冠中的《春如線》,研究畢沙羅的《花開的果園》,感受線條與色彩之美,學生以前所未有的熱情隨我展開了一場審美之旅。課后,他們歡呼雀躍,對下一節美術課更是滿懷期待。(圖1)

圖1 在初中美術課堂實踐中大膽創新

我鼓勵學生觀察大自然,對話名作,引導他們通過眼、手、腦并用的方式實現對美的理解,傳達對美的感悟。同時,我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給予不同的輔導啟發,一起完成了大量的美術作品。實踐證明,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和活潑多樣的課堂形式,激發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并使這種興趣和主動意識不斷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

(三)美術教育的本質是什么? 改變了觀念的課堂,學生喜歡得不得了,我也從中找到了教學的樂趣,在美術課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我嘗試開展美術教育研究。

2011年,八一學校提出“學科育人”特色實踐,號召全體教師重新認識自己學科的價值,并在學科教學中充分發揮育人功能。作為美術教研組長和海淀區美術兼職教研員,我深感自己肩負的重擔和責任。于是,我重新梳理自己的美術教育理念,反思自己有沒有從“人之根本”的角度去思考美術教育中“美”和“術”的關系和意義。作為美術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認識到:美術教育的本質是傳遞美術文化和育人相統一的社會實踐活動。

八一學校以“培養具有中國精神的品質公民”為育人目標,美術教師擔負著為國家培養具有民族精神、創新精神和審美能力的現代公民的重任。在“學科育人”的背景下,我更加感悟到美術教育的“使命”和“初心”——以美育人、育時代新人。蔡元培先生曾強調美育如同人內心深處的信仰,美以及美的教育具有潤物無聲的獨特力量,能深刻塑造一個人的內心世界,而這一切都源自于人們對視覺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創造。

“以美育人”是美術學科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也是我美術教育的追求和理想。這樣的教育追求和理想,無時無刻影響著我的教學策劃和教學行為,改變和塑造著我的課堂和課堂上的我。

二、美育需創新——教學相長

作為一名在美術教育教學實踐一線工作了32年的老師,我的工作不僅包括美術教育教學,更立足課堂展開了系列研究,探索美術教育區別于其他學科教育的規律,構建屬于美術教育獨特的教學模式——以美育人,形成“以美引善、以美啟真、以美怡情”的學科育人思想,更立足課堂提煉出自身獨特的教育主張——美動心靈。我認為,美術教育工作者需通過自己的美術課堂和美術教學,引導學生發現美、感知美、鑒賞美、創造美、傳播美,并于傳播中重新發現、感知、鑒賞、創造,如此循環往復,通過程式化的美育行為提升學生的綜合審美能力;同時,以美澆灌學生的心靈,使其與學生的心靈產生共鳴、共振、共情,將學生對美的發現力、感知力、鑒賞力、創造力和傳播力轉化為學生心靈成長、人格健全的養分,喚醒、激發每一個學生心中那枚關于美的基因。而我的課堂,就是“以美育人”教學模式和“美動心靈”教育主張的具體體現。

(一)對話經典,積淀學生人文素養 藝術是真、善、美的結晶,而經典的藝術作品,尤其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獨特的藝術魅力,蘊含著深刻的精神內涵。美術鑒賞課應該成為現代中學生走近經典、欣賞經典、品味經典的一扇窗。在美術鑒賞課程學習中,學生們可以觀看、聆聽、觸摸經典藝術作品,投入到一種沉浸式的生命體驗,并將這種體驗內化為對美好事物的敏感性、對美的鑒賞能力和創造沖動,生發出獨特的人生感悟,形成獨特的人生態度、思維能力與行動習慣??梢哉f,每一次鑒賞都是一次人格完善的過程。而我,也一直在課堂教學中反復探索和體會一節好的美術鑒賞課的真正含義。

1.在“摸爬滾打”中錘煉課堂技巧。記得我上的高中新課改第一節區級公開課是《中國古代人物畫》,課上我選取了《韓熙載夜宴圖》進行重點賞析,引出了中國古代人物畫的三個重要的藝術特點。在課堂情境的創設和內容的導入階段,我向學生展示了《韓熙載夜宴圖》的仿真品。這幅長達3米多的畫卷徐徐展開,引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為了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我在鑒賞活動中設計了一系列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問題,讓孩子們帶著問題去探究與賞析。同時,配合有趣、精美的多媒體課件演示及美妙的音樂,營造良好的鑒賞氛圍,并開展對作品主題的探討,挖掘其內涵。(圖2)

這節課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他們不僅學會了賞析中國傳統繪畫的基本方法,也感受到了中國傳統藝術的精美,課后還對自己感興趣的作品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研究。我想,通過一節美術鑒賞課,能讓學生改變一些觀念,激起他們主動研究的興趣,逐漸形成熱愛本民族傳統藝術的習慣,這一點是難能可貴的。這樣的課程設置也引起了海淀區新課改美術鑒賞教學的深度研討。

2009年10月,首都師范大學尹少淳教授帶領全國各大高等院校的美術教育專家40多人到八一學校美術工作室參觀、交流。聽了我這節美術鑒賞課《中國古代人物畫》后,尹教授組織了專題研討會。專家們給予了我的公開課“美、趣、雅”“人課合一”的高度評價。尹教授說:“很高興看到海淀的中學美術教師已經走進了研究型的教師隊伍。但我們的眼光應該更高更遠,要從大的美育觀來研究美術教育。鑒賞教學蘊含豐富的美育功能,教師要帶領學生從經典美術作品中挖掘其背后的人文意蘊并滲透美育,以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圖3)

圖3 從創新型教師向著研究型教師轉變

專家們“人課合一”的肯定和鼓勵,尹教授語重心長的點評和建議,讓我又驚喜又自覺面臨極大的挑戰。高中階段的學生要以培養具有審美能力、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和諧發展的人為中心,而美術鑒賞課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有效途徑,其重要任務就是用經典美術作品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聯系跨學科的知識,用全面的眼光來感知藝術作品中蘊含的深刻思想和完美的藝術形式,深度探索作品表象之下的文化內涵,讓學生們通過對話經典、對話大師獲得美的心靈的交流和感悟,積淀人文素養。

2.借力“科研實踐”提升教學藝術。2009-2011年期間,我帶領本校美術教研組以及海淀區一批骨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對美術理論家費得門美術鑒賞四步法的模式進行研究和借鑒,形成了一套適合于新課程背景下的費得門式美術鑒賞課四部曲教學,并形成了“體驗式”“自主式”“以石擊水型”“任務目標導向型”四種教學模式和多種有效教學方法。

以“自主式教學模式”中的“讓我們自己來當美術鑒賞老師”自主課堂為例,學生小組合作研究備課,制作精美的演示文稿,設計豐富的課堂活動,催生了一節節生動的美術鑒賞課堂。

“任務目標導向型教學模式”是以任務驅動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展開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探究能力,真正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提高。(圖4)

圖4 借力“科研實踐”提升教學藝術

靈活的教學形式可以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自主表達,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探究能力,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團隊精神,從而實現“無形的”人格塑造、心靈滋養和精神上的充實和完善。

(二)激勵創意,啟迪學生創新思維 創新精神是21世紀人才必備的素養。美育是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也是豐富想象力和培養創新意識的教育。美術教育應以美術的方式培養學生感受、想象和創造能力,鼓勵學生用所學的美術語言不拘形式地自由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真情實感或思想觀念,促進學生積極學習、探索美術技法。通過美術創作行為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意思維。

為了踐行以“鼓勵創新、創意、創造”為目標的美術教學理念,我在課堂教學中以“賞析-感受-思考-實踐”四個階段的訓練,將美術鑒賞和創意美術有效銜接。通過“對話大師”“像藝術家一樣思考”到“像藝術家一樣創作”的系列課程,逐漸使學生的審美意識、創新思維、創造能力在對世界藝術精品的鑒賞、模仿與創造性的表現中,在對美術與其他各學科的綜合理解中得到提升和發展。

1.在想象中生出美的翅膀。孩子們在學習、了解了西方現代各個流派和代表畫家,特別是表現主義繪畫和超現實主義繪畫后,我鼓勵他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和創意,在自己的繪畫作品里大膽表達和宣泄自己內心的情感,并運用自己的文學素養給作品命名。學生的美術創作雖然呈現出樣式不一的形態,但都展現出豐富的想象和情趣。(圖5)

圖5 引導學生在想像中生出美的翅膀

為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在主題單元式教學中,我將美術鑒賞“四部曲教學法”和“美術鑒賞體驗式教學模式”結合,在四部曲后面加上“審美實踐—自我評價”兩步,形成了美術鑒賞六部曲單元教學模式。今年疫情期間,我帶領教研組設計主題單元教學《從感知藝術之美到表現生活之美》,探索線上線下混合式美術教學。通過美術鑒賞六部曲線上線下混合式單元教學模式,引發學生通過美術作品表達對現實生活的思考,進一步提高了當下美術鑒賞教學的內涵與育人價值。(圖6)

圖6 探索線上線下混合式單元美術教學模式

2.給素描來點創意。每周一課時的中學美術課堂,我覺得高一年級的素描課必須來點創意才能讓課堂有趣而有效。首先,通過賞析藝術家的創意素描作品,啟發學生的創意思維能力。其次,在桌上擺上不同的靜物,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思考、想象,完成一張有主題的素描創意作品。最后,在輔導學生完成作業期間,有針對性地啟發學生的創意聯想或提高學生的素描技法。如此一來,即便沒有系統地進行造型和明暗練習教學,學生通過三節課的學習,也能學會素描的基本表現技法,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創意表現方法和意識。(圖7)

圖7 給素描來點創意

(三)中國畫教學,傳承祖國優秀文化 從2007年開始,我針對當時大部分學生對中國傳統繪畫興趣淡漠以及中國畫教學比較薄弱的現實狀況,在高中開設了“中國畫”和“篆刻藝術”選修課,形成了以“傳統美術探索與體驗”為主題的課程體系。隨后,在綜合考慮中國畫的風格、內容、形式以及高中學生在美術學習上的特點、能力等因素的基礎上,我將重點放在了開發“中國山水畫”校本選修課上。

1.美在詩情畫意間。指導學生認識山水畫所表現的意境美,感受中國山水畫獨特的藝術美感——“詩情畫意”,是中國畫教學的關鍵。(圖8)

圖8 美在詩情畫意間

我改變傳統的國畫以臨摹為主的教學方式,探索“臨摹+創意”的學習模式。課上提供優秀的山水畫小品作為課稿,指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體悟進行創造性的臨摹,在學習技能積累的過程中體會中國畫的精髓。在學生掌握山水畫基本技法的基礎上,探索運用“創設情境-綜合分析-審美引導-示范演示-啟發創意-創意實踐”六階段教學法,引導學生從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筆墨大膽、自由地表現意境的一系列創作活動,幫助學生形成對中國畫的精神氣質與文化特點的整體了解,培養學生對中國書畫獨特程式的認同和喜愛。(圖9)

圖9 中國山水畫“六階段教學法”的實踐探索

2.寄情山水,“療愈”心靈。中國山水畫,以自然為本,體現中國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這是中國古人在大自然中找到的一種寄予情感的方式。這種情與景巧妙融合、人與自然完美結合的特殊藝術境界,非常適合緩解焦慮情緒,讓學生沉靜下來“臥游”于山水之中。比如,2016年我在初三年級進行的“當動漫人物穿越中國古畫”創新課程,學生不僅感受到了中國山水的意境之美,也領悟到了古代山水畫中所蘊含的人與自然和諧互動的哲學思想,起到了意象不到的“療愈”效果。

為了保障“以美育人”教學模式和“以美引善、以美啟真、以美怡情”的學科育人理念的實施,系統體現“美動心靈”教育主張,我帶領團隊建構了學校各學段的三級美術課程體系,從課程層面將美育落地,充分體現學科育人價值。(圖10)同時,以學科活動、學科社為依托滿足不同學生個性化的美術學習需求。充分利用美術館、專業院校、博物館、公園等社會資源,組織學生開展校外美術實踐活動,帶領學生外出寫生、研究課題,讓各類美術館、博物館成為學生的美育實踐課堂。(圖11)此外,“涂鴉藝術進校園、我為校園畫壁畫”項目式學習的開發,2012-2016年國家級《中學專家型美術教師的培養策略》子課題的研究,以及利用近4年時間開發并運作成熟的“中國畫”“校園涂鴉”“皮影”“油畫”“陶藝”和后來開發的“書法”“服裝設計”七門高中美術校本選修課程都是我們遵循“以美育人”教學模式、踐行“美動心靈”教育主張的重要成果。(圖12)

圖10 建構“以美育人”各學段的三級美術課程體系

圖11 “以美育人”教學模式中的美育實踐課堂

圖12 開發“項目式學習”和“校本選修課程”

三、美育在未來——承前啟后

(一)做潤澤學生心靈的美術教育 中學美術教育,不是培養“藝術家”,而是培養“審美人”。美術是潤澤學生心靈的教育,美術教學應該給學生的將來帶來超越學科知識與技能的幸福人生。學生通過美術的學習,除了掌握一定的美術學科知識和技能之外,還應該樂觀進取、積極向上。美術教學應該幫助學生學會關注社會、尊重他人,為他們成為人格健全、生命充實的社會人夯實基礎。美術教師不僅是知識和技能的傳播者,而且應該是學生的人生導師。我有很多“得意門生”走向社會后從事著各行各業的工作,他們都認為中學美術課給他們現在從事的專業很多啟發和幫助,并提升了他們的生活品質,豐富了他們的精神世界。

2020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提出:藝術不再是興趣課,而是必修課!2020年10月,國務院頒布《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美育工作的意見》文件,進一步強調了美育育人的功能。以往校園教育中不被重視的藝術教育學科終于在國家政策層面得到了肯定,我們迎來了美術教育的春天。如果再有學生問我,“老師,中考考美術嗎?”我會說“這個何止考?這將成為你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藝術素養,伴隨各位的終身!而我,正是藝術素養的喚醒人?!蔽蚁敫嬖V每一人:只要享受過潤澤心靈的美術教育,你就會擁有發現美的眼睛,感受美的心靈和創造美的雙手,你的人生才會是幸福的人生。我希望通過潤澤心靈的美術教育使每一個孩子都內心溫暖、精神明亮,有民族情感、有家國情懷,有君子人格。

(二)核心素養語境下的思考與探索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不同國家和地區先后提出了“核心素養”的概念,雖然各主體對核心素養的定義不同,但對其認知有兩點相通之處:其一,核心素養不等于知識、技能,但包含知識、技能;其二,核心素養是應對復雜問題的能力,換句話說,是解決不確定的現實問題的能力。美術學科不僅自身需要培養學生解決生活中美術、設計、鑒賞活動中問題的能力,而且需要提升與其他學科協同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當下,傳統的美術教育教學方式與方法受到很大局限,探索線上和線下融合教學的新路徑,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對美術學科而言是一個嶄新的課題,也是值得每一個美術老師積極面對與思考的新問題。具體而言,我們面對著問題與問題情境、主題與單元課程、項目學習、深度學習、問題解決式學習、大觀念與基本問題的教學、以概念為本的課程與教學等諸多新的課題。如何把這些問題弄清楚,并下沉到美術教學中,以達成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之目的,是我未來一段時間需要學習和探索的。在此方面,也希望能與更多的同道組成學習共同體,一起探索核心素養本位美術教學的方式。

猜你喜歡
美術課美育心靈
論公民美育
不一樣的美術課——畫手
讓美育引領幸福生活
加強中學美術課情感教育的實踐思考
心靈真正的荒涼來自太多的快感
美術課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淺論美術課中輕松愉快氛圍的營造
擴充心靈的“兼容性”
喚醒心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