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驗教學課堂的“溫馨提示”

2022-05-01 01:32包劍雄
小學科學·教師版 2022年5期
關鍵詞:酒精燈溫馨科學

包劍雄

在公開課上常會看到一種現象:每一個分組實驗開始前,開課教師的課件都會出示一個相應的“溫馨提示”,甚至是使用了密密麻麻文字的“溫馨提示”。在這樣的示范作用下,許多普通教師將出示“溫馨提示”作為保障學生實驗探究(分組實驗)的一個必要步驟,認為這個步驟可以突出探究活動的重難點,確保探究實驗的高效進行,是人性關懷的體現,從而“逢實驗必溫馨提示”。

小學科學課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將探究活動作為小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一種最重要的方式。學生通過親身經歷動手動腦等實踐活動,去了解科學探究的具體方法和技能,理解基本的科學知識。在這個過程中,科學探究的教學目標涉及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訂計劃、搜集證據、處理信息、得出結論、表達交流、反思評價這8個要素。而其中的搜集證據(即學生分組實驗)這一要素,是最不受教師控制的要素。這是因為影響這一要素進程的因素很多,如:實驗器材的結構性、合理性;實驗方法的科學性、可操作性;小學生的實踐經驗積累;小學生年齡心理特點;等等,它們復雜地影響搜集證據(即學生分組實驗)要素的探究進程。

因此,搜集證據(即學生分組實驗)這一要素常常是教師課堂實驗教學心理焦慮點,也是可能出現的教學失控點。

“逢實驗必出現”的“溫馨提示”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發展和被重視的?!皽剀疤崾尽钡膬热荽笾掳韵聨最愋畔ⅲ禾崾緦W生實驗的步驟和方法;提示實驗的特殊注意事項;實驗安全方面的提醒;時間長短、分工合作、及時記錄、收拾器材等實驗習慣的要求。

確實,合理使用“溫馨提示”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更順利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確保學生的探究實驗能在教師可控的范圍內進行,減少開課教師的心理焦慮和出現的教學失控。

通過觀察,筆者認為“溫馨提示”固然在科學探究活動可以發揮作用,特別是小學低中年級的科學探究活動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出示的必要性、方式性、數量上還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什么時候使用“溫馨提示”

在《空氣的熱脹冷縮》一課中,當學生準備用套在平底燒瓶上氣球研究“空氣受冷或受熱會怎樣”時,大屏幕上出示溫馨提示:保持紀律,注意安全;分工合作,細心操作;仔細觀察,認真記錄;聽到音樂,停止實驗,收拾器材。

筆者認為并不是每個實驗都需要“溫馨提示”的,要看實驗內容和學生情況。如果實驗難度不大,是沒有必要強調的,學生設計上也比較完善的,就不需要提示。簡簡單單的實驗,要你提示什么?學生都知道的,還要你提示什么?而上面《空氣的熱脹冷縮》一課中的“溫馨提示”,所提示的都是平常課堂的常規要求,是每個實驗都必須做到的。筆者想問一句:難道每個實驗都要通過這樣的“溫馨提示”來提醒,教師才能放心地讓學生做實驗嗎?

如果你在平時抓好了常規的實驗教學,學生已形成實驗的“規范”,那么使用“溫馨提示”的目的只有以下兩點:一是和平常的實驗確有不同之處,確實要給予重點強調和提醒的;二是根據學生的實驗設計情況確實要進行必要的補充。

以上《空氣的熱脹冷縮》一課中,學生往平底燒瓶口上套氣球時,燒瓶口容易劃破氣球,而且要兩人配合才能完成。這個方面就可以提醒一下,其他的提醒就是多余的。

二、“溫馨提示”的方式有什么講究

筆者所見到的公開課上,“溫馨提示”的提出方式基本上這樣的:教師在上課前預先設置好,以文字的形式打在PPT上。課堂上請一位學生(或全班同學)誦讀(或齊讀)一遍。聽了許多公開課,從來沒有見過教師聽從學生的建議去更改預先設置的“溫馨提示”。

“溫馨提示”都必須由教師以這種預設的方式提出來嗎?難道就不能學生自己提嗎?預設好的“溫馨提示”內容可以更改嗎?

其實,教師上課前的預先設置,對學生來說就是一種“灌”的方式,是讓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觀點。學生沒有自己的思考,不是自己想到實驗“應該這樣做”,實驗“應該注意這些方面”。而只是服從地按照“老師要我們這樣做”來實驗。請問,何以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筆者認為,學生的實驗設計方案確實要進行補充時,建議讓學生小組討論或全班交流的方式自己說說實驗時要注意什么。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只是在學生有困難時,才靠上去,適當做一些引導和點撥工作。長期堅持下來,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開放性的訓練,實驗設計能力才能提高,對實驗可能出現的狀況才能更好地主動預估。

下面的教學中,教師很好地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在《聲音的變化》一課中,開課教師在和學生設計“研究尺子的振動幅度和聲音的強弱關系”時,不是直接出示有關注意事項的“溫馨提示”,而是讓學生思考實驗中要注意什么。通過小組討論和全班交流的形式得出:1.兩次實驗尺子伸出的長度要一樣;2.尺子和桌子的不撞擊;3.安全上要注意小心割傷……在學生匯報后,教師也不用播放現成制作好的PPT,而是按學生的匯報,將注意事項中的重點詞語寫在黑板上,如:長度一樣、不撞擊、小心割傷等。

三、“溫馨提示”內容上數量上應注意什么

一位教師在《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一課中,在使用酒精燈對清水和鹽水進行液滴加熱實驗時,出示了如下的“溫馨提示”。

1.兩支滴管分開使用,不能混合使用;

2.用酒精燈火焰的外焰進行加熱;

3.蒸發皿內的液滴快要完全蒸發時停止加熱;

4.實驗結束時,蓋滅酒精燈火焰;

5.觀察蒸發皿上留下的痕跡;

6.填寫實驗記錄單;

7.實驗時小心燙傷。

分析:對于急著做實驗的小學生來說,他們會認真地看完滿滿一屏幕的提示嗎?答案不言而喻。在這么多條提示中,第2點和第4點是使用酒精燈的注意事項,在四年級已學過;第5點和第6點是面對實驗記錄單就能會到的常規要求;第7點,是用明火的常規安全要求。筆者認為,對小學生來說,真正要引起注意的是第1點和第3點。這兩點要求與平時的其他實驗不一樣,學生容易忽視。而忽視會造成實驗的失敗,甚至安全事故的發生。

筆者認為,“溫馨提示”的內容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則,可提可不提的盡量不提,數量盡量不能超過三至四點。面對密密麻麻的文字,面對那么多的要求,就算是大人也記不住,更何況小學生呢!如果怕學生忘記酒精燈的使用,可以先進行簡單的復習。而且,酒精燈的使用方法不必用太多文字的形式出示,口頭講解,最多寫上幾個關鍵字。對一些常規的要求來說,平時就已多次這樣做了,就不必每次實驗再啰啰唆唆一遍。因此這個實驗前的“溫馨提示”為:1.兩支滴管分開使用;2.快要完全蒸發時停止加熱。只要將這兩項重點的提示板書在黑板上就行了。

在《聲音的變化》一課中所提示的“長度一樣、不撞擊、小心割傷”,就體現了“少而精”的原則。

四、“溫馨提示”和實驗方案有什么區別

有些教師對“溫馨提示”“友情提醒”和實驗方案(方法或步驟)區分不清。體現為:在“溫馨提示”“友情提醒”中加入了實驗方案內容;或在實驗方案中過多地使用了“溫馨提示”的內容。

設計實驗方案(方法或步驟)是科學探究活動中的一個環節,是我國科學課程標準的要求之一。它對于小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在《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對設計實驗的要求是這樣描述的:能提出進行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能對自己或小組提出的探究問題作出書面計劃。在新課標征求意見稿中,對實驗設計也有如下總要求:需要經過嘗試和預測設計研究方案。具體要求有三條:1.能根據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對已確定的研究問題提出預測;2.能設計合理的觀察研究方案;3.能設計較規范的單變量實驗方案(在小學階段主要是對比實驗)。它是屬于科學探究的范疇。

而“溫馨提示”“友情提醒”僅僅是對設計實驗方案的一種補充,它是對即將進行的實驗方案中可能出現的困難、可能遇到危險的提醒。屬于人性關懷、安全實驗的范疇。

因此,無論從課標來看,還是從學生未來科學素質的養成來看,培養學生的實驗方案設計能力都是一個最重要的教學目標。設計實驗方案是“主角”,提出“溫馨提示”是“配角”。要讓學生在實驗方案設計環節上多花時間和精力,通過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等方式明白實驗“為什么要這樣做”,從而培養科學思維能力。教師不能越俎代庖,用“溫馨提示”代替學生的設計實驗。

“溫馨提示”可以用、應該用、必須用。但在提示的內容上要“少而精”,形式上要“多而活”,真正地提示實驗探究的“關鍵點”和“困難點”,展示出既發揮學生主體地位一面,又體現教師的輔助作用一面的特點。 同時,課堂上就算再合理的預設,有時也要結合課堂的意外生成進行必要的動態調整?!皽剀疤崾尽辈粦獌H僅是教師的備課預設,更應讓學生人人參與“溫馨提示”的課堂生成。

猜你喜歡
酒精燈溫馨科學
溫馨提示
溫馨提示
點擊科學
溫馨的一家
科學大爆炸
高效節能兩用酒精燈
科學拔牙
溫馨提示
探討酒精燈安全使用的方法及預防噴燃發生的措施
高效節能酒精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