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化課外活動的社團課程“四變”

2022-05-01 01:32周艷瓊
小學科學·教師版 2022年5期
關鍵詞:社團科學評價

周艷瓊

2021年7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這一文件的發布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社會的強烈反響,也注定了一場新的教育變革正在悄悄發生。學校承載著立德樹人的重要使命,課后服務中的社團活動作為國家基礎課程的重要補充,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科學社團課是眾多社團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社團課如何轉變觀念、創新思路,將直接關系到“雙減”政策落實的效果。本校結合“雙減”政策課后服務的社團課總體部署情況,優化課外活動,科學社團課程發生了四個變化。

一、科學社團課程設計的觀念變化

在“雙減”政策的實施背景下,科學教師如何利用好社團課來為“雙減”落地提供保障?首先必須樹立新的教學思想,轉變教育觀念,使學生有興趣,并且積極主動地在社團課中感受到成長的快樂。

(一)從“以教定學”到“以學定教”

社團沒有固定教材,不受學習內容的限制,學生在基礎學習之外擁有更多的選擇權,針對每一個學習主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不同喜好、不同的學習習慣選擇不同路徑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我們更多的是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興趣決定社團的教學方式與內容,使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變成學生學習的支持者、協助者。

(二)從夯實“雙基”到培養“素養”

在社團課中,學生的學習目標從很多結論性的知識點轉變到獲取更多的與生活實際結合的信息。除了“雙基”的學習內容之外,教學中要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更加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長遠發展。社團課要有更靈活豐富的主題活動、項目學習、特長發展,讓每個學生盡可能地獲得充分發展。

(三)從“群體均衡”到“個性發展”

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基礎課中的要求保障大多數學生的均衡發展,社團課則更要關注學生個性化的需求。教師需研究不同基礎與背景的學生如何學,更好地針對不同個體的情況搭建不同的學習支架,讓教學真正為學生服務。

二、科學社團課程實施的安排變化

真正落實“雙減”政策,發揮好課后服務科學社團課的功能,需要學校在課程實施中給予一定的支持與協助。課后服務更傾向于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科學教師要更多地與其他學科教師和學生家長溝通,實現各科聯動、家校共育,共同為學生成長護航。

(一)從學科割裂到學科合作

社團課中有些綜合性的任務,可能迫使學生必須在眾多學科中不斷汲取獲得一些必備技能用以完成任務,因此學校社團教師往往需加強與其他學科教師溝通與合作,在任務驅動下,使學科融會貫通,不斷為學生提供學習支架,助力學生綜合發展。

在社團課“自制小臺燈”項目中,學生除了在科學課上學習了必備的簡單電路知識外,在完成設計圖時,更是在周三的美術社團課中和周五的3D制圖社團課中跟著美術、信息技術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繪圖、制圖能力,為后期的制作產品提供了更加立體的、精致的設計圖。而在小臺燈升級迭代中,學生又在scratch編程社團學習聲控開關的編程設計,使自己的小臺燈不斷創新迭代,獲得更多的功能。課后服務中同一群體學生在具體任務中不斷突破學科限制,積極主動地獲取相關知識和技能,在完成項目化產品的過程中不斷調整、改變自己的學習方式,實現自我成長。

(二)從學校培育到家校共育

課堂學習只是學習的一部分??茖W社團的課堂是開放的,學生課前的資料、材料準備和課后的繼續研究都成為社團課的有機組成部分。教師要與家長更好地溝通,做好家長的思想引領,使學生在家庭學習過程中能夠獲得支持與保障。

在國慶前期,社團課布置了一項“觀察青菜成長日記”的作業,希望培養學生長期堅持觀察的學習品質,并從實際觀察中感受植物的生長變化。期間,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完成了播種。國慶期間天氣晴朗,氣溫適宜,不到一兩天的時間,青菜種子便萌發了,在一周假期內,家長和學生一起照顧小青菜,并及時拍照記錄,在班級群內交流,完成每日一記。最后,將其匯總形成種子成長日記的手抄報,用于在國慶后的社團課中進行展評交流。不少學生在觀察青菜的變化時,感受到了自然生命的奇妙與奧秘,并在教師、家長的共同指導下學會科學地種植、觀察、描述記錄。長時間的觀察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耐心,也促進了家庭親子關系的和諧發展。

(三)從固定學時到彈性安排

項目實施以來,隨著課程知識任務到項目任務、主題任務的轉變,某一教學內容的時間安排也發生了大的變化,可能從固定1~2課時轉向3~5課時或者一個周期不定期的連續觀察等。

例如“雞蛋撞地球”項目的實施,雞蛋利用降落傘的幫助安全從三樓落地。以往社團課開展的自制降落傘可能最多需要2課時,而當以降落傘為載體進行項目研究時,從學生的前期研究、收集資料及材料、完成設計圖再到制作和測試改進,一個項目的時間可能需要4-5課時。雖然課時延長了,但是學生在長時間經歷一個完整的具有挑戰任務的過程中,獲得的不僅僅是學科知識,更促進了思維的發展,提高了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與人合作的能力。

三、科學社團課程內容的設計變化

社團課是學?;A課程的有效補充,是學校關注學生個性發展的主要陣地。我們努力打破學生單調的學習生活,在減輕學生學業負擔的同時,促進學生獲得更好的身心發展。社團課的學習內容設計是關鍵,我們通過更加豐富的學習內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其個性發展做加法。

(一)從統一規定到分層多元設計

基礎課上,教師可能更多地關注學生對某個具體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因為要關注全體學生,課程學習內容的設計難度比較低,維度也比較單一,以便能讓很多學生都能在規定時間里實現學習目標。而科學社團課雖然也要參考科學課程標準、學生學情基礎,但是在課程內容的設計上卻更加自由。其以學生的長遠發展為目的,讓大部分學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內容設計更加多元分層,以使學生通過不同的學習途徑能將自己的能力激發出來,促進學生思維、智力、動手能力、合作能力的發展。

在制作小臺燈的過程中,各小組學生面對統一的任務,卻由于學習背景、知識能力的不同而選擇了不一樣的學習路徑。他們更能綜合自己所長,并在任務驅動下將其發揮到極致,使自己所學各項技能得到綜合運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有些學生的手工能力特別強,做出的小臺燈不亞于飾品店的工藝品;有些學生學過3D打印,臺燈外架結合了3D打印技術;有些學生會編程,臺燈能夠從普通開關升級成聲控、光控開關。在主題活動開展中,學生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

(二)從線上教學到線上線下融合

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課堂教學內容只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之一,教學場所不再局限于課堂。在科學社團的大任務教學內容中,學生部分能力的獲得來自于課堂,還有一些則需借助網絡資源進行檢索、信息整理。

社團課上,教師有更自由的機會與孩子分享科技發展的變化,如嫦娥五號成功登月并且采集月壤回到地球、神舟十三號航天員順利完成出艙活動全部既定任務等,這些航天信息的學習其實只需教師在課堂開始或結束時稍做引導,讓孩子利用周末時間和家人一起去關注相關信息,或布置一個簡單的任務學習單即可。大多數學生對航天知識有濃厚的興趣,基本上能積極主動借助網絡學習、報刊學習見證我國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以及航天人背后的故事。教師再借助線下課堂時間,讓學生互相分享交流,表達自己的學習感受,激發他們的愛國之情。

(三)從知識探究到實踐創新

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睂W生知識的建構不應只是來自填鴨式的課堂教學,還要在親身體驗與實踐中不斷建構??茖W課本身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受教材本身的限制,在國家規定的基礎課時中,我們往往大多數時間都是針對某一具體的知識展開探究教學,教學方式比較單一。為了彌補這一不足,科學社團課更加偏重于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發展,讓學生從探究知識的獲得走向知識的運用創新。

在科學課的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偏重于幫助學生獲得相關的科學知識。如在四年級“力和運動”單元,學生分別學習了重力、摩擦力、浮力等,對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是如何利用這一核心概念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還未嘗試過。因此,社團課中我們便開展利用降落傘幫助雞蛋下樓這個小項目,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更加深刻認識引力大小的因素,學會利用知識不斷改進裝置,調節阻力和重力的大小,從而完成了相應的任務,讓學生從知識學習走向學以致用,做到知行合一。

四、科學社團課程評價的方式變化

“雙減”政策要求減少、淡化紙筆測試,作為培養學生個性發展的社團課方式更要從簡單分數的評價中走出來,以新的評價方式促進、保障社團課的有效開展,使學生在更加合理、豐富的評價體系中不斷突破自我,完成挑戰。

(一)從紙筆測試到綜合評價

隨著社團課程內容和形式的逐漸豐富和多元,評價也從紙筆測試轉向綜合評價。評價的維度更加豐富,需從單個方面的評價分項的實現情況,轉向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主題編制相關的評價細則表,在進行多項評估后給出綜合評價,即根據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給出綜合評價。

針對不同的主題活動,我們的評價不再是簡單的紙筆測試,而更多地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評價采用分步走的方式,針對每一次活動的每一具體環節不斷給予學生及時性、鼓勵性的評價,使學生在過程性反饋中不斷改進,消除迷津、調節情緒、走出困境。

(二)從橫向對比到縱向發展

教師評價的關注點從不同個體間的差異轉向更多地關注同一個個體不同階段的變化。在長時間的觀察中,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學習發展的閃光點,多給予激勵性的評價,使學生不斷地產生積極愉悅的情感體驗,保持持久的學習積極性,讓其不斷看見自己,不斷挑戰自我,獲得成功。

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根據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每一位學生都有其自身的閃光點。學生是成長中的個體,在關注不同學生差異性的同時,社團課更加關注學生個體的縱向發展。我們為學生制作了成長記錄袋,學生可以將自己的一篇日記、一張設計圖、一個小作品、一張資料調查記錄表等放在其中,以記錄自己在社團課中的成長點滴,見證自己的不斷成長。

(三)從單一評價到多元評價

常規課堂更多地以教師評價為主,而社團課主要以合作學習的方式展開,在完成主題任務、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需不斷地要求學生對照標準進行自評、反思、改進,交流時則要求學生更多地關注組間評價,接受建議或提示。學習過程始終伴隨著自我、組間、組內、教師的多元主體的評價。

在每一次主題活動的開展中,我們會針對設計環節、制作環節、測試環節、展示環節設置一些具體的評價表格,不斷監測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幫助學生自評反思,組間評價反饋,教師評價引導,使學生在多元評價中反思自我、汲取建議,不斷完善自我、挑戰自我。

社團課既要立足常態又要追求常新,真心希望通過不斷優化和發展的社團課程,在減負的同時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提高學生課后學習的效率和質量,也讓“雙減”真正落到實處,不斷提質增效。

猜你喜歡
社團科學評價
繽紛社團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評價再評價
點擊科學
科學大爆炸
最棒的健美操社團
K-BOT拼插社團
科學拔牙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保加利亞轉軌20年評價
多維度巧設聽課評價表 促進聽評課的務實有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