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兒敗血癥100 例臨床分析

2022-05-05 07:56林連朝
人人健康 2022年5期
關鍵詞:敗血癥發型病原菌

林連朝

(大化瑤族自治縣婦幼保健院 廣西 河池 530800)

引言

新生兒敗血癥是指在新生兒階段,細菌或真菌侵入到血液循環之中,并在血液中大量生長繁殖,進而產生毒素,最終發生全身性的感染。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新生兒敗血癥的病死率非常高,臨床表現呈現出非特異性的特點,所以,早期對新生兒敗血癥的有效識別具有重要價值。過去一直將出生后7 天作為發病時間的一個重要分水嶺,而近兩年,國內外的相關文獻指出,根據發病日齡,出生3 天內患敗血癥的新生兒屬于早發型,出生3 天后患敗血癥的新生兒屬于晚發型[1]。本次實驗收集2017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在我院新生兒科因新生兒敗血癥而接受住院治療的100 例新生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通過研究分析新生兒敗血癥的相關危險因素、臨床主要特征、病原菌種類等,對早發型新生兒敗血癥及晚發型新生兒敗血癥的臨床預防及臨床診療工作提供指導依據?,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在我院新生兒科因新生兒敗血癥而接受住院治療的100 例新生兒的臨床資料,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參與本次研究的新生兒監護人均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已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核與批準。根據發病日齡,將出生3 天內患病的25 例新生兒列入早發型敗血癥組,其中女10 例,男15例;將出生3 天后患病的75 例新生兒列入晚發型敗血癥組,其中女29 例,男36 例(只有65 例)。兩組新生兒在分娩方式、性別等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后發現,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

本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如下:第一,新生兒疾病的診斷與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新生兒學組所制定的新生兒敗血癥診療方案中的診斷標準一致;第二,出生日齡≤28 天;第三,有完整的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如下:第一,新生兒存在嚴重的先天性畸形或患有代謝性疾??;第二,新生兒同時患有其他感染性疾??;第三,新生兒已接受激素治療或免疫抑制劑治療。

1.2 方法

對100 例新生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收集,收集的信息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一是新生兒的一般情況,如新生兒的胎齡、性別、體質量、分娩方式、是否有窒息史,其母親是否出現胎膜早破、產前發熱、羊水渾濁等;二是新生兒的臨床特征,如循環障礙、呼吸暫停、神經系統異常、腹脹、奶潴留、皮膚硬腫癥、黃疸情況等;三是實驗室檢查,如,血小板計數、C-反應蛋白、血培養結果、血糖情況等。

1.3 統計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數據均使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來進行分析。

2 結果

早發型敗血癥組與晚發型敗血癥組相比,早發型敗血癥組發生母親胎膜早破的概率、羊水渾濁的概率更高,早發型敗血癥組新生兒發生窒息的概率更高,P<0.05;晚發型敗血癥組出現早產的概率、低出生體重的概率更高,P<0.05;早發型敗血癥組出現腹脹、奶潴留、黃疸加重的概率更高,P<0.05;晚發型敗血癥組出現皮膚硬腫癥及血小板減少的概率更高,P<0.05;表皮葡萄球菌、無乳鏈球菌、李斯特菌是引發早發型敗血癥位列前三位的病原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真菌是引發晚發型敗血癥位列前三位的病原菌,見表1[5]。

表1 早發型敗血癥組與晚發型敗血癥組病原菌種類比較

3 討論

新生兒致死性疾病之一,就是新生兒敗血癥,這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新生兒感染性疾病,所以,早診斷早治療新生兒敗血癥是非常重要的。新生兒敗血癥按照發病日齡,分為早發型和晚發型兩種。過去一直將出生后7 天作為發病時間的一個重要分水嶺,而近兩年,國內外的相關文獻將出生后3 天作為敗血癥的分界線。出生3 天內患敗血癥的新生兒屬于早發型,其感染源主要來自于母體宮內感染,或者在分娩過程中由于經過污染的生殖道而被感染;出生3 天后患敗血癥的新生兒屬于晚發型。其感染原因主要與周圍環境、新生兒免疫力等有關,感染可經過消化道、呼吸道、皮膚黏膜等途徑獲得。從近幾年的研究來看,國內外發生新生兒早發型敗血癥的概率不斷降低,這與產前護理質量的提升以及產時預防性應用抗生素有密切關系,新生兒感染的概率大大降低。

從一般情況和臨床表現來看,兩種類型的新生兒在胎齡、體質量方面的差異具有統計學價值,胎齡小的低體重兒易發生晚發型敗血癥,究其原因,主要是胎齡小的低體重兒在新生兒監護室治療時間長,長時間使用抗生素、靜脈營養治療,治療期間多次接受有創治療等。因此,在臨床治療護理中,針對胎齡小、低體重兒要加強感染防控,盡可能地減少使用抗生素,根據新生兒的情況積極開展腸內營養,避免新生兒發生晚發型敗血癥。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早發型敗血癥組與晚發型敗血癥組相比,早發型敗血癥組發生母親胎膜早破的概率、羊水渾濁的概率更高,早發型敗血癥組新生兒發生窒息的概率更高,P<0.05;晚發型敗血癥組出現早產的概率、低出生體重的概率更高,P<0.05。這一結果與相關文獻的研究結果相似。對于極低出生體重兒患敗血癥后,極易出現感染性休克。在本次研究中還發現,早發型敗血癥組出現腹脹、奶潴留、黃疸加重的概率更高,P<0.05;晚發型敗血癥組出現皮膚硬腫癥及血小板減少的概率更高,P<0.05[6]。出現這一結果的原因主要與新生兒未發育成熟的體液免疫功能和細胞免疫功能有關,這就給病原菌的侵入及繁殖帶來了可乘之機,病原菌侵入及繁殖后,刺激新生兒體內的炎性介質、補體、細胞因子大量釋放,進而出現全身性炎癥反應綜合征,最終出現新生兒多器官功能的損害。

從敗血癥的病原菌分布來看,分析研究新生兒敗血癥的病原菌分布情況,將會對臨床預防和臨床診治起到指導性作用。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革蘭陽性菌是引發早發型組病原菌的主要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無乳鏈球菌、李斯特菌是引發早發型敗血癥位列前三位的病原菌;革蘭陰性菌是引發晚發型組病原菌的主要致病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真菌是引發晚發型敗血癥位列前三位的病原菌。相關文獻指出,造成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廣譜抗生素的使用、長期全靜脈營養、低出生體重,這可能也是導致晚發型敗血癥的重要因素。造成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長時間的深靜脈置管[7]。

一直以來,經驗性應用抗生素常用于可疑敗血癥發生時。在早期選擇抗生素時,主要以覆蓋病原菌為目的,隨著廣譜抗生素應用時間的不斷增長,耐藥菌株也隨之而不斷增多,這也是臨床治療過程中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

相關文獻指出,由于重癥感染而導致的血小板減少癥主要見于革蘭陰性桿菌,這或許也可以用來解釋為什么晚發型敗血癥組出現血小板減少的概率更高。不同地區的病原菌分布情況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不斷改變,所以,對敗血癥病原菌的分布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對敗血癥的預防及治療都十分有益。

總之,無論是敗血癥的發病危險因素還是敗血癥的臨床表現、病原菌種類等,早發型敗血癥和晚發型敗血癥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早期有效識別,對臨床診療具有重要價值。

猜你喜歡
敗血癥發型病原菌
生物標志物對新生兒敗血癥早期診斷的研究進展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離、鑒定及致病力研究
以敗血癥為主癥禽病的鑒別診斷
急性爛鰓、套腸、敗血癥…一旦治療不及時,死亡率或高達90%,叉尾鮰真的值得養嗎?
MALDI-TOF MS直接鑒定血培養陽性標本中的病原菌
發型
好別致的發型
早發型與晚發型新生兒敗血癥臨床比較
殼聚糖對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體外抑制作用
雜交羔羊腹瀉病原菌的分離鑒定與防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