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體的視角:青年真的想躺平?
——基于微博LDA模型的數據分析

2022-05-07 09:43雷開春林海超汪星遙
青年學報 2022年2期
關鍵詞:躺平模型

雷開春 林海超 汪星遙

一、研究背景

繼“內卷”之后,“躺平”成為新的網絡熱詞,不僅在各網絡語境中被頻繁使用,而且被視為一種社會現象和青年流行思潮而備受關注?!疤善健痹?021年的現象級傳播最早來自貼吧,網友“好心的旅行家”4月在百度貼吧“中國人口吧”發帖,表示自己不愿接受來自比較和傳統觀念的壓力。該網友認為人可以像第歐根尼那樣睡在木桶里曬太陽,也可以像赫拉克利特那樣在山洞中思考,躺平是他的智者運動,也是他主體性的體現。只有在躺平時,人才成為萬物的尺度。該帖被迅速圍觀和轉載,引起了青年網友的熱切回應和共鳴。而有關“躺平”的討論也在南方日報發文《躺平可恥,哪來的正義感》[1]以及“清華教授稱躺平態度極不負責:對不起父母,還對不起努力工作的納稅人”[2]后達到高潮。顯然,有關“躺平”的熱度增長直接來自主流文化和青年亞文化之間的張力。

(一)“躺平文化”的時代背景

我國“躺平文化”的興起被視為世界范圍內以“低欲望”為核心的青年亞文化敘事——如日本的低欲望社會和下流社會、20世紀60年代英國的尼特族(NEET)、美國的歸巢族(Boomerang Kids)的傳播,也被視為對近年來“佛系”和“喪文化”的繼承和演進。

放眼國際,終身雇傭制度的逐漸解體[3]和全球化帶來的個人主義消解了自我犧牲和無私奉獻的傳統價值觀,全球的青年都開始更考慮個人感受。尤其在目睹了父輩拼命工作但在經濟低迷期仍無法掌握自己命運之后,更多青年在對未來的猶豫和懷疑中選擇了不買房、不結婚、不生育和衣食住行將就的低欲望消費方式[4]。日本在泡沫經濟破滅后陷入了漫長的停滯狀態,部分年輕人只能以兼職零工等非正式就業維持生活,淪為社會邊緣群體[5]。日本管理學家大前研一將“低欲望社會”定義為“喪失物欲和成功欲”、失去上進心、不消費、不結婚、不生育的年輕人和因未來的不確定性而減少消費需求的老年人所代表的日本社會現狀[6]。與此相似,美國青年也加入到了“躺平運動(lying flat movement)”中。紐約時報轉載的美國勞工部的調查顯示,2021年6月,美國的勞動力和工作崗位空缺數突破1000萬,是近20年來的歷史最高值[7]。與此同時,美國千禧一代和Z世代正以一種創紀錄的方式持續流出并不愿再進入勞動力市場:據CNBC①CNBC:Consumer News and Business Channel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隸屬美國NBC環球集團,以深入的分析和實時報道贏得全球企業界信任。的報道,僅在2021年4月,就有超過400多萬人選擇辭職[8],辭職率同樣達到了過去20年的最高值[9];大辭職(the Great Resignation)和躺平成為重塑美國勞動力市場的現象級事件。過去兩年的疫情使青年重新思考生活與工作的意義和關系,過早到來的職業枯竭和工作倦怠感與優質工作的高準入門檻形成鮮明對比,使得部分美國青年用暫緩就業的方式來反思工作的意義或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發達國家積累了富裕的物質基礎,政府能夠給予暫離勞動力市場的青年以相對較高的福利補助。與發達國家不同,我國仍處于不平衡的現代化進程中,目前并不具備事實躺平的必要條件,人們仍有追逐美好生活的“高欲望”[10]。譚杰等對廣東四個縣區尼特族的實證調查表明,新時代尼特族呈現出經濟基礎薄弱化、學歷層次高知化等特征。與以往尼特族所表現的缺乏拼搏精神、不愿就業不同,新時代尼特族的就業意愿逐漸主動化。這也與我國臺灣地區的情況類似,即偶爾躺平并不意味著永久躺平[11],暫時的自愿失業是權衡邊際成本和收益的理性選擇[12]。然而,中國青年同時也面臨著社會階層固化的事實[13],先賦性因素相比自致性因素對個人發展的影響顯著增強。由此產生的后果是青年有熱切的向上流動意愿,卻面臨結構性困境和未來不確定性帶來的恐懼,深陷階層焦慮、生存危機和相對剝奪感之中[14]。具體而言,部分青年陷入炫耀性符號消費;部分青年為了躲避壓力而轉向宅文化[15];對“喪文化”[16]和“佛系”的擁抱也是這一焦慮癥候的反應。特定世代群體在全球化時代有著更高的一致性,面對外部環境作出了相似的躺平姿態。但基于不同的文化和社會背景,導致躺平的內因可能是不同的。

(二)躺平的研究取向

從不同的角度出發,現有研究對“躺平”有不同的見解和價值取向,主要包括亞文化視角、社會結構視角、青年心態視角、價值取向視角等四個理論視角。

基于亞文化的視角,躺平及躺平文化被認為是當代社會青年亞文化的一種新形式,是內卷壓力下青年自身現實困境和精神焦慮的表達[17];抑或是作為國際青年話語思潮在國內的傳導,被視為一種次生文化現象[18]。以青年為主體的躺平也被視作“后浪”文化的特殊體現。躺平者分為虛假的躺平者、積極的躺平者和消極的躺平者三類,“身躺心不平”的消極躺平者是躺平的主體[19]。

基于社會結構的視角,在社會加速這一不斷導致新異化的動力機制中,青年陷入了時間匱乏、原子化、虛無主義以及精神焦慮中,躺平是對這種異化的抵御。不同于“三和大神”式和完全退出式的躺平,年輕人的躺平更多的是和自己和解,對“加速”減速[20]。但躺平式的刻意減速并不被認為是抵抗加速的有效出路[21]。躺平也被視作犬儒主義在快節奏的當代生活中的一種裂變,多樣化的躺平表達并不是真實的躺平,而是一種敘事的構建,是青年在高強度的市場雇傭、固化的社會結構和閑暇被剝奪后的反應[22]。結合默頓的失范理論,躺平被分為抵抗型、儀式型和搖擺型三種理想類型,三者在微觀機制、階層基礎和個體表現方面有著不同的體現,躺平引發的共鳴是不同類型的躺平跨階層擴散的結果[23]。有學者采用深度訪談和參與觀察的質性研究方法,發現青年“躺平”是個體行為意向和社會結構化困境的雙重結果,青年的躺平姿態是現實困境倒逼下的無奈策略[24]。

基于青年心態的視角,躺平被視作不同意義的合成征候,是對閑暇的渴求、對工業主義和消費主義的不滿以及對當今突出社會問題的心理折射[25]。躺平也被視為一種甘居下游、承認失敗和放棄的心態,但綜合歷史的投影、現實的挫敗、人性的奧秘和現代性的危機,不能進行簡單的現象學分析[26]。話語意義上的躺平文化來自網絡空間到現實空間的傳播實踐,是當代青年心態和現實問題的折射,是青年群體的焦慮表達和情緒宣泄[27]。但躺平的流行存在言行的分裂,躺平話語反映了內卷大背景中,青年由于對“996”的抗爭乏力,對躺贏的羨慕妒忌而產生的社會焦慮和自我治愈[28]。

從價值取向視角看,躺平被認為缺乏抵抗性和正當性,無法表達“躺平正義論”之要義[29]?!扒斑M”,而非躺平,才是正義所在[30]?!疤善健辈皇谦@取人之尊嚴的前提,但數字時代中勞動尊嚴的獲得是“不躺平”的前提[31]。躺平現象也源于青年對勞動內涵和勞動意義的迷茫,對勞動權利和勞動責任義務認知的矛盾[32]。有學者則對以“躺平”為例的網絡熱詞分析進行元批判,認為其普遍存在表達不清晰、分析抽象化和套用西方理論的缺憾,需要對躺平進行制度性分析才能準確把握[33]。

綜上所述,已有研究對“躺平主義”的文化內因、時代特征和社會根源有著多角度的解讀,但并未從青年的主體視角出發進行分析。外在文化、社會結構等宏觀因素與個體意識并非單向的、靜態的形塑關系,青年自身的體驗和網絡實踐對躺平主義的流行有著反向的塑造作用,立足青年自身能讓我們更準確地把握現實和青年群體間的互動。從方法上來看,現有的解讀大多來自他者的觀察或是基于少量個案的訪談,缺乏大規模定量數據的支持,缺乏對大范圍青年群體心態準確客觀的把握。因此,本文從青年的主體性視角出發,并以網絡大數據分析結果為依據,來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1.當所謂“躺平者”在使用“躺平話語”的時候,他們究竟在表達什么?

2.不同青年群體在躺平這一議題上的觀點和表達方式是否存在差異?

3.躺平何以在青年群體中得到認同?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選用新浪微博(以下簡稱為“微博”)作為主要數據來源。微博是我國目前最大的社交平臺之一。相較于其他社交平臺和網站論壇等,微博具有開放(如微信多為封閉數據)、多元(豆瓣和BBS論壇群體特征明顯)、實時、傳播度廣等特點。同時,微博也是各大官方媒體和機構賬號新聞和內容發布的重要平臺,是有關“躺平”討論的重要參與者和傳播者。如“頭條新聞”創建的微博話題①微博話題是基于社會熱點、個人興趣、網友討論等形成的內容聚合頁面。在微博任何場景帶上#話題詞#發送微博、轉發評論都可以參與到微博話題的討論之中。發表的內容也會呈現到微博話題內?!扒迦A教授稱躺平態度極不負責”總閱讀量達到4億,討論量達到5.8萬;“封面新聞”在微博發起的“你如何看待‘躺平’?”互動投票在一周內吸引了24.1萬人參加,并有多達10.4萬人選擇了“我累了,堅決躺平”的選項等。得益于微博平臺青年使用者占比高的特點②截至2020年10月,微博月活躍用戶達5.23億,其中,15歲及以下人群占5%,16—22歲的高中、大學人群占33%,23—30歲的年輕人占40%,30歲以上的僅占22%(數據來源于2020V影響力峰會上微博高級副總裁曹增輝的主題演講)。,本研究認為微博文本分析是研究“躺平”話題的有效手段。因此,聚焦微博平臺,本研究以“躺平”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共獲取2021年4月15日—6月30日相關微博博文共2087 728條,刪除無關文本和營銷性質文本后,獲得有效文本1048 572條,其中原創微博319 253條。

本研究采用內容分析法,使用潛在狄利克雷分配模型(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LDA)對“躺平”話題的微博文本進行深入分析。內容分析法是一種基于定性研究的量化研究方法,將大規模文本所含信息量及其變化進行分析,以達到對內容的可再現的有效推斷[34]。潛在狄利克雷分配模型是一種有效探析研究對象話題的技術手段。借助該模型,研究者可以通過計算的方法從海量文本中提取有意義的話語框架。LDA模型的本質是包含詞、話題和語料庫三層結構的貝葉斯概率模型。該模型將每篇文檔的主題以概率分布的形式給出,從而可以根據主題(分布)進行主題聚類分類或者對文檔含義進行解讀。

擬合LDA話題模型分析步驟如下:(1)文本預處理。首先對文本進行分詞,并刪除停用詞、低效詞匯和無關字符,從而提取出主題詞。本研究采用Python中的第三方中文分詞庫Jieba進行分詞工作??紤]到Jieba庫默認停用詞表的局限性,本研究綜合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停用詞表、四川大學機器智能實驗室停用詞庫、百度停用詞表等建立停詞庫。(2)通過IF-IDF算法對分詞結果進行優化,獲得更為精確的主題詞進行LDA詞袋模型構建。以上步驟均使用Python完成,其中數據篩選使用Pysql庫,話題模型構建使用Gensim庫[35]。

三、研究發現與分析

(一)青年“躺平”的核心主題

通過LDA話題模型和對原文內容的回顧,本研究將全部文本分為8個話題模型,每個模型下列出最為相關的10個關鍵詞。這8個話題分別命名為:“戲謔躺平”“思考躺平”“比較躺平”“自我思考”“情感表達”“自我愿望”“社會期許”和“快樂躺平”。其中,話題1、2、3可看成青年對躺平現象及外部環境的思考,話題4、5、6、7可以看成有關躺平的內在表達,話題8則是躺平時的狀態。具體見表1。

表1 “躺平”微博原創文本的8個LDA話題模型

話題模型1戲謔地表達了對躺平的看法。如話題模型中的“吸血鬼”“可恥”“韭菜”等出自網友“東方焰桂燒飯”:“躺平可恥!躺平可恥!吸血鬼VS躺平先生一觸即發”的網絡漫畫創作,通過夸張戲謔的手法來表達躺平的合理性。躺平被認為是新時代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是拒絕被吸血鬼(漫畫中指代資本家)割韭菜的智舉?!坝螒颉笔恰澳贻p人”日常休閑的主要方式,閑暇是得以游戲的前提,對游戲的熱衷可以看作對閑暇和非目的性活動的追求。

話題模型2表達了青年網友從外部環境角度對躺平的思考?!百Y本”是“躺平者”批判的重點,如“管清友”在微博中寫道:“內卷化是最近二十年的全球現象,原因復雜,主要還在于中央銀行無度放水加劇了資本對勞動的碾壓。躺平是一種消極的應對策略。根本的辦法還是打破上述循環?!薄百Y本家自己躺平不去搞研發搞科創,跑來放貸玩金融,讓我們的年輕人996?”等話語也受到青年網友熱議?!胺只痹谠闹卸嘀竷蓸O分化和收入分化,“勞動”和“資本”不成比例的回報率導致的逐漸加大的貧富差距是青年不滿并無奈躺平的主要原因,而“國家”和“體系”也表達了青年網友對自身社會所處發展階段和環境的思考。

話題模型3表達了對躺平的比較?!敖淌凇薄坝湍仭背鲎院幽洗髮W教授程民生對畢業學子的寄語:“純真辟油膩,善良能辟邪?!薄袄哿丝梢蕴善叫粫?,可不敢一直躺平??!躺平得了初一,躺平不了十五!愿畢業生不忘純真與善良,滿懷豪情地出發!”網友對此大多表示贊同,認為青年的“躺平”并非實質躺平,只是對休息和社會主流理解的渴望,內心仍蘊藏著奮斗精神。而“世界”“全世界”“人類”“西方”“發生”等則反映了青年網友在自身環境之外尋求躺平的合理性,如“全世界年輕人都在躺平”“躺平在西方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躺平敘事是世界范圍內階級固化的結果”以及“躺平是西方資本主義的陰謀”等。

話題模型4表達了青年從自身角度出發對“躺平”的思考?!吧睢痹谟谧约旱摹斑x擇”,無論是“放棄”“競爭”,還是追求“機會”或“舒服”,都是自己的決定。

話題模型5則是青年自身情感的表達。如“想要”“休息”“累”“好累”都是青年自身的情緒和感受,相關語句如“上班好累,只想躺平”“我是一條被內卷的咸魚……精神上已經躺平,行動上被內卷……”等,躺平在這里的含義等同于休息,是年輕人在倦怠下的反應?!扒f園”則表示游戲《摩爾莊園》的手游版——游戲被認為是躺平的高級形式。

話題模型6表達了青年自身的愿望?!安幌搿薄芭Α?、“只想”“咸魚”、“拒絕”“內卷”,都表明了青年在無意義、高強度的競爭和躺平之間的態度,如“上班好難啊,想躺平做咸魚了”,“想沒有這么多壓力,想躺平當咸魚”等。躺平在此處只是“反內卷”或是“非內卷”的同義語??释善?,就是渴望擁有閑暇時光和自我主體性,拒絕無意義、低成長的內耗,拒絕為了世俗意義的成功而放棄自我主體性。

話題模型7則表達了社會對青年的期許和青年現實處境之間的張力?!疤善健钡臒嶙h正值畢業季,“大學畢業”“高等教育”和“文化”都是社會對年輕人的看法和高的期望,而青年對躺平的熱衷也激起了主流價值的回應。

話題模型8表達了“躺平”時的快樂?!凹倨凇薄俺浴薄八薄笆娣焙汀白杂伞倍际翘善胶蟮玫降暮唵慰鞓?,但面對“明天”和“焦慮”,此時的躺平也并非是實質躺平,而是青年在得到休息后的滿足和對躺平狀態的想象?!盎丶摇笔翘善皆捳Z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家是躺平的場所,無論是回家休息還是逃離大城市的激烈競爭,回家的愿望就幾乎等同于躺平的想法。如網友“椒辣辣椒”寫道:“我的身體每天只能工作6小時,超過6小時就要回家充電,每天不躺平12小時就無法工作?!?/p>

(二)青年“躺平”主題的性別差異

本研究共收集女性原創博文191 898條,男性原創博文127 352條,女性博文占比60.1%。本研究根據性別的不同,將所有原創博文分為男女兩類,分別構建話題模型,并從中選擇有代表性的模型進行比較,見表2。

表2 男性和女性“躺平”討論的6個LDA話題模型①表中“話題模型”后的“選”表示話題模型是經過挑選的。根據已有博文數量、話題粒度和研究需求,本文對各子話題分別構建了8個話題模型,從中選擇具有代表性和比較意義的話題模型。下表同。

男性和女性,在躺平這一話題上并無本質差異。導致躺平的壓力同時施加在兩性群體中,男性和女性都表達了躺平的意愿,包括對休息的渴望和對內卷化競爭的不滿。女性受教育水平和勞動市場參與率不斷提高,初婚初育年齡推遲,青年女性特別是城鎮青年女性更晚進入家庭,學習和工作壓力不分性別而普遍存在。在市場經濟和現代化組織的架構下,兩者的性別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被消解:工作能力和效率產出等是現代工作場域中最主要的特征,個體是單向度且模糊的,是跟隨著社會節奏而運動、與社會機器一同運轉的螺絲釘;內嵌于這一系統中的個體感受到相似的異化感,也有著相似的對于“躺平”這一“脫嵌”狀態的需求。

從模型關鍵詞回到原微博文本,可以發現,女性群體在該話題中更側重于自身狀況的描述和個人愿望與情感的表達,如:“累了一周,終于能躺平了?!薄白罱影嗟交丶抑幌胩善??!薄昂脽?,焦慮熬夜不能干了……大家都好卷想躺平了?今天一切都不美好,希望明天可以好起來?!倍行栽诒磉_躺平意愿的同時,還關注導致躺平的外部環境和內在原因,更具有非個體性的表達傾向,如:“……沒有這個經濟條件,連躺平都不敢?!薄疤貦嚯A層,一出生就是躺贏,難怪底層人民要躺平了。躺平就是對特權階層的非暴力不合作,不結婚不生孩子,讓你割不到底層的韭菜?!薄啊巧鐣O化矛盾和權利的剝奪,躺平是房價和收入不成比例剝奪了愿意參加勞動的權利?!鄙鲜霰硎雠c話題模型中的關鍵詞“韭菜”“階層”“主義”“資本”和“房價”等相對應。社會文化因素是導致話語的性別差異的重要原因,社會地位的不同和社會角色的差別使得男性在公共表達中更健談,更以信息導向而非情感導向為主[36]。話語的性別差異并不因為媒介的不同而變化,“躺平”的話語討論仍表現了此特點。除卻表達方式和風格,僅就“躺平”本身而言,男性和女性群體都表達了相似的態度。

(三)青年“躺平”主題的地域差異

本次話題的討論覆蓋國內所有省市地區。按照博文數量排序,北京、廣東、江蘇、上海、浙江最多,而青海、澳門、西藏最少。經濟發展水平與人口聚集度高、競爭壓力大的地區討論熱情較高,見圖1。

圖1 原創博文省份分布

根據博文數量和經濟發展水平(以2020年GDP規模為指標),將全國各省級行政區分為三個地區,分別為發達地區(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山東)、較發達地區(河南、四川、福建、湖南、湖北、安徽、河北、陜西、江西、重慶、遼寧)和較不發達地區(西藏、青海、寧夏、海南、甘肅、吉林、黑龍江、新疆、內蒙古、山西、貴州、廣西)。分別構建并選取有代表性的話題模型,比較地區間對“躺平”的討論差異,見表3。

表3 不同發展水平地區有關“躺平”討論的8個LDA話題模型

經濟發達地區和較發達地區代表著更多的發展機會和更高的發展預期(“我要”“奮斗”“成功”“明天”和“好好干”等),也意味著更大的競爭壓力(“競爭”“太累”“內卷”“壓力”等)。而欠發達地區則受限于自身的客觀條件,更多地承擔了勞動力供給的功能,也因此更多地與“回家”(“在家”“幸?!薄拜p松”“舒服”等)聯系在一起,逃離都市、返鄉回家的愿望幾乎等同于躺平的表達。與欠發達地區和較發達地區不同的是,發達地區關于躺平的討論還涉及對上一輩的贍養(“父母”)、對子女的養育(“下一代”)以及對定居和教育的投入(“學區”“房”等)。大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是青年的主要流入地,有更好的發展前景,也有更激烈的競爭和更沉重的生存壓力。

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地區在現代化進程中處于相異的發展階段,不同地區的青年對于個人發展和美好生活有著不同程度的“欲望”,卻都表達了相似的躺平意愿。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現代化進程帶來的社會流動,適齡青年擁有改善自身生活水平的期待,便在人力資源的宏觀調配下流動到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工作,也因此承受著相似的生活壓力;另一方面可能是不斷拉大的貧富差距和地區發展不平等難以跨越,使得人們努力奮斗的意愿有所下降,更多選擇回家快樂躺平。

經濟社會結構差異、地域不平等的交互影響,和“身躺心不平”的青年對主流文化目標的揶揄,都促進了躺平主義的大范圍流行?!疤善健眮碜匀狈ι鐣洕臀幕Y本的低收入青年群體,他們認可社會的文化目標卻缺乏相應的獲取手段,并隨著疫情、高房價和高養育成本的疊加而擴散到中等收入青年群體。與此同時,“躺贏”的高收入青年群體對于主流文化目標的更改也從上而下擴散,使部分青年對奮斗不再認可而選擇躺平享受生活?;氐皆⒉┪谋荆骸啊矣X得當今社會的格局也就這樣了,就像一線城市的房子,蛋糕都已經分得差不多了,人們很難再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得階級性的突破,資本下都是無產階級的尸體,如果你卷累了,那么就躺平吧。無論如何,我們還有家,過完這幾十年,管他社會怎么樣呢?”“你們不讓我們躺平你們讓我們奮斗你們讓我們生三個孩子你們讓我們養四個父母你們賣的房子那么貴你們讀著我們進不去的好學校?!敝T如此類的論述也表達了缺乏向上流動手段的青年所感到的相對剝奪感和隱隱的社會文化目標置換。

(四)青年“躺平”主題的年齡差異

在年齡信息可得的數據中,博主年齡在21—30歲的微博為60286條,占比最多;20歲以下的為9460條,博主年齡在30歲以下的達到了所有年齡信息可得博文的76.7%,約占總樣本的三分之二,見表4。

表4 原創博文年齡分布

本研究以30歲為分界線,將30歲及30歲以下合并為一組,30歲以上的合并為一組,分別構建話題模型,并選取有代表性的3個模型,以對比不同年齡段的差異。話題模型見表5。

表5 30歲以上和30歲以下有關“躺平”討論的6個LDA話題模型

30歲以上和30歲以下的話題模型內容表達差異明顯,30歲以下的群體關于躺平的討論大多源于當前的生活狀態、自身的生活經歷,主要是自我態度的表達,如“累”“好想”“放假”“回家”“睡覺”和“舒服”等,以及“畢業”“加班”“考試”等青年所處的生命歷程特定階段的煩惱。原微博文本的表述如:“我只想當一個躺平的年輕人,不想加班”“被加班被學習被成長我只想躺平啊”“……無憂無慮的多好!可惜我不能躺平”以及“只有離開了學校才真切感受到作為學生的幸福與快樂……躺平學才是幸福的基石”,等等。

30歲以上的群體有關“躺平”的討論,更多地關注當前的社會環境(“時代”“國家”“中國”“覺醒”等)、自我的社會定義(“韭菜”“青年”“咸魚”等)、與之密切相關的社會政策(如二胎、三胎政策)和導致躺平討論的原因思考(“階層”“主義”“選擇”)等。典型的微博文本如:“年輕人躺平可恥個毛線……既得利益集團……躺平之后只付出最低的勞動力來換取生存資料成為一種無奈之舉。所以與其討論#年輕人選擇躺平可恥嗎#這種無聊問題,不如各個經濟體反思……,讓以勞動收入為主的年輕群體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擁有獲得感才是正道?!贝祟愓撌龈嗟伢w現了對外部性和社會性原因的思考。

兩者的差異來自于兩代人自身的生命歷程和社會記憶,30歲以上的群體經歷過歷史變革的跌宕起伏,相信個體和社會以及時代的變化深深相嵌,認可自身的命運與國家的前途有著同一的邏輯。而“后浪”一代認為自我與國家是可分離的,常出現“對國家前途充滿信心,對個人命運失去希望”的獨特心理現象[37]。因此,私人性和外部性構成了兩個年齡群體不同的話題聚焦。同時,青年又是微博用戶的主體,微博空間自身具有個體性[38],主要為用戶提供表達自我感受的空間。而不同年齡群體的心理需求不同,如相比青少年的娛樂傾向,成年人對政治經濟和文化信息的需求更高,這可能解釋兩個不同年齡群體的表達差異[39]。

四、研究結論與討論

(一)“躺平”的青年話語表征

話語和它所指的對象相互作用形成概念,但在同一概念下總有對抗、矛盾和不同的表述,不同的話語總是處在不停的博弈中[40]。在躺平作為一種流行語,充斥在網絡空間并被不斷使用時,“躺平”本身的意義和表征也在不斷地被豐富和構建。對“躺平”概念的不同理解會導致相異的情感傾向,對同一話語意義理解的差異也是溝通不暢和沖突的根源。當青年使用“躺平”話語時,更多地是情緒上的宣泄而不是事實上的躺平宣言。

從LDA模型來看,“躺平”,首先是青年對休息意愿的表達,如“只想在家里躺平”“下班后只想躺平”等?!疤善健痹诖颂幫耆亲置嬉馑嫉氖褂?,是在物理意義上的身體放松。其次,“躺平”也是青年對“反內卷”的表達(如,“躺平伴隨著內卷而來”“躺平是對內卷的反應”)。通過對“躺平”內涵的不斷豐富和建構,青年最想表達的是“反內卷”或是“非內卷”?!疤善健辈⒉淮嬖谀骋惶囟ǖ淖藙莼蛐问?,如“三和大神式”的躺平,或是“逃離退出式”的躺平,而是“非內卷”的近義詞。對休息的意愿和對“反內卷”的表達是青年使用“躺平”的主要話語表征。再次,“躺平”是青年對放棄的表達,如“躺平抗疫”“某行業躺平”“這次考試躺平了”等。此時“躺平”已經泛化成為“停止進步”或“不愿努力”的同義詞,使其可以遷移到不同語境或事件中,這也是所有網絡熱詞廣泛傳播后的必然現象。

“放棄”同時也是主流媒體對躺平的看法和定義。社會主流價值觀和青年對“躺平”的不同認知、主流媒體對青年“躺平”態度的批判,與青年群體自身所具有的獨特價值觀及反權威特點相結合[41],導致了兩者對躺平解釋權的爭奪和對躺平正當性合理性的熱議。

(二)青年對“躺平”的合理性構建

“躺平”,是時代和現實困境在青年身上的折射,是青年對社會變化的反應。了解躺平何以在青年中流行,或躺平何以成為一種現象級的青年思潮,需要從躺平背后的所指出發,從青年自身的視角來看待躺平合理性的構建。

從話題模型來看,無論是學習、考試、還是畢業后的工作、加班,以及父母贍養、孩子撫育、買房和未來的延遲退休,躺平的意愿席卷了青年生活的各個方面,各領域內卷化的無效競爭和目標的無法企及是主要原因。第一,世界范圍內經濟發展的停滯、勞動力市場不確定性的增強和新世代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得競爭日益激烈[42]。第二,工作強度的不斷增強和工作時間的不斷增加,過度加班、休假權無法得到保障和付出所得不對等是影響青年職業發展的主要問題[43]。工作和生活的邊界模糊,導致青年閑暇時間缺失,深感自我異化,成了大系統中的螺絲釘而失去了自身的主體性。市場上的挫敗和工作的無意義感使他們主動選擇躺平。第三,大城市難以負擔的房價和高昂的生活成本,使得年輕人的立足更加困難[44],父母贍養、子女投入和退休養老等,仍是不可避免的現實難題。第四,階層固化是代內和代際流動趨于停滯,歸結到底就是青年階層固化[45]。先賦性因素和上升渠道的狹窄使得這些目標更遙不可及,年輕人也因此失去了奮斗的意義,從而在“拼命奮斗—躺平主義”的連續譜中轉向。第五,資本家和既得利益者是“躺平者”主要的批判對象。資本家被認為是收入分化和階層固化的受益者。2020年以來,僅在B站上就出現數以萬計的網友自發制作的介紹馬克思主義和批判資本家的短視頻,比2019年的同類視頻增加了7倍[46]。既得利益者有著維持自己優勢地位的傾向,而這一結構需要對勞動者進行持續剝削?!疤善秸摺弊哉J為是“韭菜”,是資本市場中的弱勢群體,努力奮斗的意義被異化,“窮人躺平,富人躺贏”“躺平的韭菜割不到”。躺平因此是更具理性的生活,被賦予了蘇格拉底式的審視意味,是對主體性的爭奪,更是新時代的和平抵抗運動,也由此被賦予了哲學上和現實上的合理性而得到部分青年的推崇。

(三)青年關于“躺平”的差異性表達和認同

從性別和地區差異分析的結果來看,“躺平”的表達呈現出一定的差異性:青年男性和青年女性在表達內容和表達形式上有所不同,并且身處發達地區的青年網民可能額外地被大城市的“學區”、房價,以及對下一代的教育和上一代的贍養所困擾。值得注意的是,總體上來說,流行熱詞“躺平”幾乎席卷了整個網絡場域,不同性別和不同地區的青年群體都對“躺平”表達了相似的態度,導致“躺平”的生存、競爭和內卷化壓力也為整個群體所感知。不同年齡青年群體針對同一話題有著不同的聚焦,這與微博作為一個私密性和個人性強的平臺,以及不同年齡青年群體對網絡和平臺的需求不同有關,也體現出不同人生經驗和生命歷程不同階段的差異。

對于躺平的認同,首先來自青年亞文化。躺平文化,也可被視為青年亞文化的一種而與主流文化相異,是青年以戲謔來自我調節、以消解替代抵抗的表達方式。與“喪文化”和“佛系”類似,不同的表達都是青年自身情緒的宣泄和青年的自我身份認同。如LDA話題模型1(表1)中所展示的,以年輕人熱衷的漫畫形式對躺平進行戲謔,有效地促進了躺平文化在青年內部的傳播,也對標榜成功的主流話語有一定程度的消解。其次,對躺平的認同也來自青年世代共享的時代體驗和社會感知。在市場經濟和現代化組織體系席卷全球并與社會不斷相嵌的當代,以優績主義為導向,高效、高產出和非人化是工作領域與組織目標最相符的特征,個人的特征是模糊且次要的,個體如同大機器中的零件,所有身處系統中的人都深感被勞動異化、工作強度增大和閑暇時間缺失。并且,在內卷化的大背景下,不斷拉大的貧富差距、逐漸固化的階層與社會對成功的推崇之間的張力也是初入工作場域的青年勞動者共同面臨的難題。由表1中的LDA話題模型3可知,全世界的青年似乎都遇到了相似的困境,他們大多無法通過自己的努力超越父輩所在的階層,甚至面臨階層下滑、生活水平下降的風險,青年的認同感也拓展到了世界范圍內的特定世代群體中。最后,主流媒體與青年群體在網絡場域對躺平正當性的討論和解釋權的爭奪促進了青年群體自身的融合。面向同一他者的抗爭不僅使青年建立起一個情感上的共同體,也在不斷的互動和交流中,構建起身份上的認同,主流話語則不斷地將更大范圍的青年拉入其中,這一儀式般的抗爭使得多樣和高異質性的青年在共同行動和討論中作出相似的表達。

本研究試圖透過微博場域中有關“躺平”的話語討論,分析“躺平”何以在青年中流行,以及青年在表達“躺平”時的真實情感和訴求。由于單一平臺數據并不能完全代表全體青年,且由于話語上的積極和“躺平”有著內在的沖突,真正選擇事實躺平的青年,可能在社交媒體上也仍是緘默的。因此,本研究的結論仍有待多平臺數據或線下田野調查數據的支撐,這將是青年流行現象研究的未來趨勢。

猜你喜歡
躺平模型
一種去中心化的域名服務本地化模型
適用于BDS-3 PPP的隨機模型
讓“躺平式”干部站起來
自制空間站模型
躺平 花香自來
躺平
躺平,都能更好的起飛
我反對這樣的“躺平”
那些躺平的人,究竟經歷了什么
不等式創新題的模型化解題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