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高端科技創新平臺 助推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2022-05-10 03:35滄州市政協
鄉音 2022年5期
關鍵詞:研究院科技人才

■滄州市政協

科技創新平臺具有技術研發、成果轉移轉化、資源共享、人才培養、孵化企業等功能,是聚集創新要素、推動企業創新、提升產業升級的重要載體,更是科技進步、社會發展、經濟增長的加速器。為打造高端科技創新平臺,加快提升全市科技創新能力,推進滄州市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滄州市政協組織專題調研組,對滄州市高端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情況開展專題調研,進行實地走訪和廣泛協商討論與研究。

一、基本情況

2018 年以來,滄州市為打造一批功能齊全、資源聚集的高端綜合型科技創新平臺,從產業集群創新發展需求出發,在學習借鑒外地先進經驗做法的基礎上,結合全市具體實際,在19 個縣(市、區)布局建立了32家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市場化運行的新型研發機構。南開大學——渤海新區綠色化工產業研究院、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技術研究院、黃驊模具制造產業技術研究院、河間京津冀再制造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科技創新平臺,在促進相關產業高質量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加大建設投入力度。市、縣兩級財政共安排研發機構建設專項資金1.36 億元,研發機構自身投入5.34 億元。目前辦公用房總面積達到6.09 萬平方米,研發設備原值達到2.3 億元,如:渤海新區綠色化工產業技術研究院總建筑面積10,935 平方米,其中科研用房8655平方米,擁有各類實驗設備521 臺(套),設備原值近4000 萬元。

(二)引進院校高端人才。32家研發機構共與27 家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建立合作關系,匯聚科研人員703 名,其中,引進院校高端科研人員356 名,研究生以上學歷273 名。如:河間京津冀再制造產業技術研究院目前擁有固定人員28人、兼職人員14 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2 人,正高職稱8 人,副高職稱6 人,中級職稱10 人;博士11人,碩士8人,在培研究生1人。

(三)研發轉化科技成果。32家研發機構共開展研發項目80項,申報知識產權138 項(其中實用新型和外觀89 項,發明專利39 項,出版軟著作10項),制定標準22項,轉化科技成果37 項;共取得經濟效益近2500 萬元。如:河間京津冀再制造產業技術研究院先后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項目、河北省創新能力提升計劃項目、滄州市重大創新平臺建設項目等各類科研項目15 項,共獲得3303 萬元財政專項經費支持。

(四)深入開展交流服務。研發機構建立線上咨詢服務平臺25個,在線專家近150 人,在線企業約500 家,開展在線答疑、征集技術需求、解決技術難題等全方位服務,共解決技術難題94 個,開展技術咨詢服務99 次。研究院共舉辦專業化培訓班105 次,培訓人員6500 人次。舉辦交流對接活動30次。

二、存在問題

一是建設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研發機構建設水平參差不齊,部分研究院基礎設施還不能滿足產業集群檢測、實驗等公共服務需要,研發團隊人員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整體水平和研發服務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二是運行機制不夠完善。部分研究院與院校的合作機制、用人機制以及薪酬制度還不完善,在利用合作院校人才、成果等資源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加強。三是集群內企業對研發機構認知度還不高。研發機構自身宣傳推介力度還不夠,與集群內企業互動交流較少,開展公益性的集體活動不多且影響面較窄。四是科技創新人才不足??傮w上看,行業頂尖人才和學科領軍人才依然十分缺乏,研發機構在緊缺型專業人才引進服務方面還跟不上企業創新需求的步伐。與此同時,實用技能型高級技術人才及專業高級管理人才緊缺,人才“引不來”與“留不住”的現象同時存在。

三、對策建議

(一)強化統籌,進一步提升創新平臺建設水平。一是優化政策措施。全面梳理科技扶持政策,根據產業發展現狀和形勢發展需要及時作出相應調整,完善科技政策體系,優化和提升政策導向的穩定性、政策激勵的有效性、政策兌現的可靠性。增強政策集成和實效,促進科技、人才、產業、金融等政策有效銜接,形成政策合力。二是提高投入績效。建立財政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增強資金投放的準確性和實效性,使有限財力用于重點行業、專業領域科技攻關和服務。提高資金使用透明度,公開科研經費使用情況,切實加強項目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三是強化人才保障。全面落實“智匯滄州”人才立市政策,打造人才團隊,鼓勵企業引進高端人才,在積極引進領軍人才的同時,重視骨干人才的引育工作。提高人才引進實效,規范領軍人才項目考核,推進考核結果公開。大力營造“重才、親才、愛才”的良好環境,為人才的生活、工作、住房、醫療、子女就學等提供更好的服務保障。

(二)加大扶持,進一步激發創新平臺發展活力。一是提升平臺市場競爭力。加強對平臺的指導和聯系,及時協調解決發展中的人才、資金等問題,特別是在建設用地、投資融資、項目審批等方面給予優先幫助。引導平臺主動適應市場需求,提升技術成果實用價值,增強平臺競爭力。二是拓寬平臺業務渠道。加強平臺與集群內企業的橫向聯動,建立信息交流平臺,積極宣傳研究院的技術、資源及服務優勢,實現平臺與其他企業的資源共享,逐步形成合作共贏的良性環境。鼓勵平臺利用自己的資源優勢,拓寬業務渠道,積極參加各種博覽會、展覽會等活動,突破只在本縣、本地開展業務的觀念,讓國內乃至國外企業了解自己的優勢,以實現平臺的長期可持續健康運營,逐漸擺脫依靠政府維持自身發展的局面。三是探索平臺產學研合作模式。平臺作為推進高校、科研院所與地方政府及企業產學研合作的新型研發機構,具有整合創新資源開展源頭性技術創新的優勢,通過政策引導,可以探索聯合共建、技術入股、成果轉化等產學研合作模式,促進研究院長足發展。

(三)健全機制,進一步推進創新平臺擴量提質。一是擴大平臺覆蓋面。圍繞“18+7” 縣域特色產業、“6+5”市域主導產業,按照功能定位,高起點高標準建設平臺,對未建的產業加強引導,對接知名高校、科研單位,新建一批平臺,實現主導產業全覆蓋。對已建的平臺,市、縣兩級要加大財政資金扶持力度,對建設緩慢的平臺要加強督導指導,及時協調解決存在的實際問題。二是建立健全平臺運行管理機制。進一步完善市場化運營和現代化管理機制,發揮平臺運行機制靈活高效的優勢,鼓勵引導平臺與多家相關高??蒲性核_展開放式、多元化合作,引入更多的高端人才和創新成果,共同開展產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研究,爭取更多的成果供給、更多的成果轉化落地。三是建立激勵機制。進一步引導平臺加大薪酬、知識產權歸屬、成果轉化利益分配等方面改革力度,實現技術要素、創新資源的市場化配置,最大限度激發研發人員創新活力,完善提升研究院孵化功能,推動全市產業企業高質量發展。

(四)完善措施,進一步增強科技服務創新平臺能力。一是健全科技公共服務體系。充分發揮科技創新服務中心作用,整合各類科技服務資源,不斷完善平臺功能,著力打造高水平的科技資源創新服務平臺。二是健全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加強政府產業引導基金運行管理,選準投資項目,發揮產業引導基金“四兩撥千斤”作用。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科技創新,支持發展風險投資、科技保險等科技金融業務,促進風險投資機構與企業的合作對接,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投融資體系。三是建立健全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加強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培育和發展,著力扶持一批科技咨詢、技術評估、科技代理等專業化服務機構,造就一批具有較高專業素質的科技中介服務隊伍,加快構建較為完善的科技中介服務網絡。

猜你喜歡
研究院科技人才
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
人才云
工程技術研究院簡介
從心所欲不逾矩——為中國戲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不是我!是他搗亂!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爭奪戰”
科技助我來看云
科技在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