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承赫哲族音樂的幾點思考

2022-05-14 16:26王琳劉向陽
幸福家庭 2022年2期
關鍵詞:伊瑪薩滿赫哲族

王琳 劉向陽

赫哲族是我國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之一,以漁獵為生,生活方式特殊,具有自己獨特的音樂文化——赫哲族音樂文化。赫哲族音樂主要以口耳相傳的方式進行傳承,其傳承方式具有極大的局限性。同時,因受現代文化沖擊,加上赫哲族人口較少,赫哲族音樂文化面臨著后繼無人的處境。本文介紹了赫哲族音樂的概況,分析了赫哲族音樂的現狀,提出了建立民族博物館、設立特色旅游區、開設赫哲族音樂課程、創新音樂內容等傳承措施。

20世紀60年代,一曲《烏蘇里船歌》火遍全國。這首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歌曲使大家重新關注起赫哲族以及赫哲族音樂。赫哲族生活在我國的東北地區,目前人口僅有五千三百多人,他們以漁獵為生,其獨特的生活方式孕育了別具一格的音樂文化,赫哲族音樂是中國音樂文化中的一筆寶貴財富。

赫哲族將音樂與人們的漁獵生活、宗教祭祀等社會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經過世代口耳相傳,形成了獨具民族特色的音樂體系。民族音樂學家凌純聲曾如此評價赫哲族音樂:“器樂方面,極不發達……唱歌卻頗發達;不論男女老幼都會唱歌,并能自作歌曲,別創新聲?!惫P者將從音樂類型和演奏樂器兩方面入手,具體介紹赫哲族音樂豐富的內容。

(一)赫哲族音樂的主要類型

1.嫁令闊。嫁令闊是赫哲族音樂的主要類型,它不是指某一類演唱形式,而是指除了天鵝舞調、薩滿、伊瑪堪調之外的所有赫哲族民歌的泛稱,在赫哲族音樂中占多數,主要反映了赫哲族的漁獵生活,表達了人們純潔樸實的情感等。嫁令闊以五聲音階居多,調式結構簡單,其特征襯詞是“赫呢哪”“啊啷赫呢啊”等,風格獨特。

2.伊瑪堪。伊瑪堪是赫哲族音樂文化中的優秀代表,主要以說唱為主,其創作內容非常豐富,是反映赫哲族生活的百科全書。伊瑪堪依靠口耳相傳的方式流傳至今,在形式上,它有說有唱;在題材上,它既有贊美民族英雄的歌曲,又有反映人們日常漁獵生活的敘事,還有反映年輕人淳樸愛情的情歌等。在說唱時,表演者會將自己代入角色,根據不同的人物角色采用不同的曲調和嗓音。伊瑪堪的曲調不多但是變化較大,其唱詞押韻、朗朗上口。

3.天鵝歌舞。赫哲族能歌善舞,天鵝歌舞是一種音樂和舞蹈相結合的表演形式,表演者會邊歌邊舞、姿態十分優美。目前,天鵝歌舞沒有完整的舞蹈動作保存下來。據筆者了解,天鵝歌舞是一種動作如同天鵝在天空中飛舞的舞蹈,在跳舞時,表演者會模仿天鵝發出聲音。遺憾的是,天鵝歌舞早已失傳。

4.薩滿。薩滿是一種祭祀歌曲,是執儀者在祭祀或是請神驅鬼時唱的歌曲。薩滿主要表現了人與神魔交談的內容,給人一種神秘莫測的感覺。在曲調上,薩滿與嫁令闊相同,采用五聲音階,其中,以羽式調居多。薩滿的節拍不固定,類似伊瑪堪的曲調。在演唱形式以及表現手法上,薩滿比一些民間音樂復雜,聽起來委婉動聽。

(二)赫哲族音樂的演奏樂器

19世紀70年代,生活在黑龍江、烏蘇里江和松花江流域的赫哲族仍然以打魚狩獵為生,其樂器在形制上具有濃郁的漁獵文化特征。比如,薩滿中的“溫特”(漢譯為單面鼓,或者神鼓,如圖1所示,見下頁),它鼓身龐大、造型奇特,有弧形、長方形、橢圓形、蛋卵形等不同形狀,是一種擊打樂器。鼓架的主要材質是柳木,鼓面會被鹿皮等皮革包裹。在擊打時,溫特會發出一種嘩嘩的聲音。在薩滿中,鼓樂的節奏變化多端,基本是由七種節奏演化而成。溫特主要用于祭祀活動,是執儀者舉行薩滿祭祀儀式時使用的標志性樂器。

除此之外,赫哲族還引進了其他民族用于祭祀的流行樂器。比如,滿族的“哈少”(漢譯為腰鈴)、“托力”(漢譯為銅鏡)和“空果科托”(漢譯為銅鈴)等,這些樂器多是附屬樂器。在赫哲族的薩滿儀式中,執儀者以溫特為演奏主樂器,配上“哈少”等附屬樂器,形成“鼓與腰玲并用”的演奏場面。

圖1? 赫哲族的溫特

另外,赫哲族音樂中有一種口弦琴,也被稱之為悲琴,是一種單簧片樂器,其主要材質為鐵絲、鋼片。表演者將口弦琴含在口唇的位置,以手撥弄彈簧片,使琴發出聲音,其音悠揚婉轉,常用于表達男女之間的情意綿綿或者模仿某種鳥類的叫聲。

赫哲族以漁獵生活為主,他們日常吃魚肉、住窯洞、穿魚皮衣。這種獨特的生活方式孕育了豐富的赫哲族音樂。近年來,赫哲族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赫哲族與外界的聯系日益增多,他們不再靠水捕魚,開始融入現代生活。

與赫哲族傳統生活方式相伴相生的赫哲族音樂,在民族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開始瀕臨消亡。由于赫哲族沒有文字,赫哲族音樂的傳承方式是依賴世世代代的口耳相傳,因此,在傳承的過程中,傳承人的悟性和學習能力對赫哲族音樂的發展至關重要。同時,受赫哲族生活方式的改變、赫哲族人的數量較少、會說赫哲族語的人越來越少等因素影響,赫哲族音樂的傳承愈加艱難。筆者發現,赫哲族的年輕人幾乎不了解赫哲族音樂,會唱伊瑪堪、嫁令闊等赫哲族音樂的傳承人不僅數量稀少,而且大多年歲已高,這非常不利于赫哲族音樂傳承工作的開展。

雖然黑龍江省將赫哲族文化當作旅游資源進行開發,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赫哲族音樂文化,例如烏日貢大會,這些對赫哲族音樂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但是赫哲族的年輕一代不夠重視本民族的文化,不會說赫哲語,不愿意學習赫哲族音樂,由于傳承人數量極少,赫哲族音樂正在走向消失,傳承赫哲族音樂迫在眉睫。

(一)相關部門要整理和保存赫哲族音樂

1.建設赫哲族音樂文化博物館。一方面,相關部門要主動收集與赫哲族音樂有關的物品,如演奏樂器、表演衣物、祭祀道具等,將從民間收集到的物品陳列在博物館中,輔之以文字說明,幫助參觀者了解赫哲族音樂的特點和了解赫哲族社會生活的內容。另一方面,研究者要積極收集赫哲族音樂現有的文獻資料,記錄民間的樂譜、曲調,通過相關專家的編輯、分類,利用網絡信息等技術,將赫哲族音樂以文字、錄音、錄像等形式保留下來,幫助人們直觀地了解赫哲族音樂文化。

2.建立赫哲族音樂文化旅游區。赫哲族音樂文化是我國音樂文化中的瑰寶,赫哲族的民族特色明顯,相關部門可以大力發展當地的民族文化旅游業,適當保留赫哲族的傳統生活方式,加強對赫哲族的生活環境建設,有意識地推廣赫哲族音樂,培養和鼓勵年輕人主動學習赫哲族音樂。在赫哲族音樂文化旅游區中,參觀者可以身臨其境地了解赫哲族的生活特點,體驗赫哲族音樂文化的豐富內涵,感受赫哲族濃厚獨特的民族特色。

3.開設赫哲族音樂文化課。筆者認為,高校在赫哲族音樂文化的傳承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東北地區的高??梢蚤_設各種與赫哲族音樂文化相關的課程,可以講授赫哲族音樂的理論知識,可以教授學生赫哲族音樂的演唱技能,通過廣泛吸納各種研究赫哲族音樂文化的專家、學者到校任職等方式,豐富赫哲族音樂文化教學的內容。為該音樂專業的學生設置好今后的就業路線,這也能調動學生學習赫哲族音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相關部門要促進赫哲族音樂的發展

在傳承赫哲族音樂的同時,相關部門也要與時俱進,為赫哲族音樂注入新的活力,促進赫哲族音樂的發展,鞏固赫哲族音樂文化的根基,提升赫哲族音樂的競爭力。例如,傳承人可以將新的音樂文化元素融入赫哲族音樂,豐富赫哲族音樂的內容,創新赫哲族音樂的表現形式,滿足人們對赫哲族音樂的多種需求,增強赫哲族音樂的生命力。

總而言之,赫哲族音樂文化是一種獨特的民族音樂文化,其傳承工作刻不容緩。在傳承的過程中,相關部門既要做好原有赫哲族音樂文化的保存工作,領會其精髓,了解其發展脈絡,又要做好赫哲族音樂文化的傳播和創新工作,通過引入高校課堂等方式,使赫哲族音樂與現代社會的發展相適應,使民族音樂重新煥發出新的活力。

(本文系黑龍江省藝術科學規劃項目,項目名稱:“赫哲族器樂作品的創作與傳播研究”,編號:2020B049。)

(作者單位:佳木斯大學)

猜你喜歡
伊瑪薩滿赫哲族
赫哲族滑爬犁的演化及在賞冰樂雪活動中的應用
黑龍江省同江市赫哲族聚集區赫哲族人口現狀研究*
淺析薩滿藝術的傳遞
薩滿圖騰藝術性服裝創作靈感研究
赫哲族伊瑪堪說唱藝術的傳承和保護
黑龍江省赫哲族“伊瑪堪”說唱保護項目現狀解讀
滿族剪紙中所蘊含的薩滿文化
赫哲族
薩滿咒
掃地出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