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CiteSpace軟件的國內外風水林研究歷程分析

2022-05-15 17:51湯海寧宋希強梁懷月
廣東園林 2022年2期
關鍵詞:文獻計量學可視化

湯海寧 宋希強 梁懷月

摘要:兼具文化性和科學性的風水林研究對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具有重要現實意義與歷史文化價值。為全面了解國內外研究進展,基于文獻計量學方法,對國內外論文核心數據庫開展關鍵詞可視化密度統計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國內外文獻發展階段趨近一致,國內主要關注風水林理論、景觀規劃等方向,國外主要關注生物學和生態學等方向,未涉及其理論的探討。從而提出關于今后的風水林研究應加強核心作者和機構的合作,把握跨學科交叉研究熱點等建議,同時鼓勵國內發揮理論體系優勢,因地制宜地應用前沿科技方法。

關鍵詞:風水林;文獻計量學;研究歷程;可視化

中圖分類號:S7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2641(2022)02-0018-06

Abstract: The research on Fengshui forest, which is both cultural and scientific,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rural vitalization strategy in China.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method of bibliometrics, conduct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keywords visualization density on the core database of thesi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stages of published literatures at home and abroad are close to the same. Domestic researches mainly focus on Fengshui forest theory, landscape planning and others, while foreign researches mainly focus on biology, ecology and others, without involving the discussion of theory of Fengshui forest. The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future research of Fengshui forest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core authors and institutions, grasp th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nd other suggestions. At the meanwhile, it encourage the domestic researcher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and apply the cutting-edg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ethod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Key words: Fengshui forest; Bibliometrics; Research progress; Visualization

風水林是人們在宗教和風水意識共同支配下營造、保存的林木[1],是特定區域內森林資源的發展以及植物起源、演化和分布的重要實物[2~3],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主體和新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內容之一。因此,風水林研究對鄉村景觀規劃、區域林木文化、地域生態系統平衡和動植物保護與利用都具有現實意義[4]。

面對目前傳統文化觀念日趨淡薄和森林群落深受人為干擾的雙重壓力[1,5],鑒于國內外風水林研究進展綜述幾為空白的狀況,本文通過CiteSpace軟件對國內外風水林相關文獻進行計量學梳理,分析及總結該領域的研究歷程及未來發展趨勢,以期為未來風水林研究提供參考,引導學者從文化、生態、建設等角度,開展脈絡傳承、科學措施、全面性指導意見等方面的研究,使風水林相關理論與實踐得到更好的發展,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

1數據與方法

1.1數據來源

本研究國內外數據分別來自中文文獻收錄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知網,即CNKI)和全球先進學術信息收錄數據庫—Web of Science(WOS),檢索期刊時間截至2020年12月31日,文獻類型排除非研究型內容。其中,CNKI以“風水林”或“文化林”或“林盤”為檢索主題詞,選取學術期刊、學位論文、圖書為檢索對象,得到858篇中文文獻,去重后共805篇;WOS以包含“fengshui”“forest”“culture”“wood”兩兩詞距在5以內的詞匯為檢索主題詞,選取核心數據庫中期刊、綜述、書籍為檢索對象,得到1 044篇外文文獻,去重后共1 028篇。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基于CiteSpace(5.7.R2 SE 64bit)軟件對相關文獻的發表時間、作者、科研機構、關鍵詞進行分析,借助SPSS26軟件等進行描述性分析。

在繪制可視化圖譜中,固定參數為“Slice Length=1,Pruning=Pathfinder”;詞頻節點的大小和深淺代表其學術影響力;連線的粗細代表詞頻之間的聯系強度;Density(網絡密度)代表提示詞頻間的相互關系;Modularity代表網絡聚類情況,數值越大,聚類效果越明顯,當Q>0.3即網絡結構顯著;Silhouette代表網絡同質性情況,數值越大,聚類結果越可行,當S>0.7即聚類結果具有高信度,同時剔除S值為1的不合理聚類[6]。此外,運用普萊斯定律(Derek John de Solla Price, Price Law)檢驗核心作者和核心機構群的高產詞頻數,M≥50%即表示已形成核心群[7],公式如下:

其中,m代表普萊斯定律數值,n代表最高詞頻數值,M代表普萊斯指數結果占比,N代表高于普萊斯定律數值頻數,N代表總詞頻數值。

2結果分析

2.1中文文獻計量分析

2.1.1發表時間

在CNKI數據庫中,風水林研究的年度發文量(圖1)在1959—2020年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大致分為5個段階:1)萌芽階段(1959—1981年),文獻最早發表于1959年,隨后呈空白期,經人工勘誤不具備研究價值;2)初探階段(1982—2004年),年度發文量極少,但均有“林盤”等重要關鍵詞提出,視為國內風水林研究開端;3)發展階段(2005—2011年),文獻數量呈類正比增長;4)低潮階段(2012—2016年),文獻篇數波動明顯,年發文量均較低;5)繁盛階段(2017—2020年),文獻篇數波動回升,年發文量均高于前期最高年發文量,在2019年達到最高年發文量84篇。目前,國內風水林研究已進入繁盛階段,每年預計至少有70篇相關文章產出。

2.1.2作者及發文機構

統計風水林領域的發文作者及其科研機構,得到發文作者可視化圖譜(圖2)和發文機構可視化圖譜(圖3)。根據普萊斯定律,核心作者共53位,發表220篇文獻,占論文總數的27.33%;核心機構共28個,發表193篇文獻,占論文總數的23.98%。因此,國內高影響力的核心作者群和核心機構群尚未形成[7],但核心作者的發文占比要明顯高于核心機構的占比,故國內風水林方向核心作者群可能要快于核心機構群形成。

2.1.3關鍵詞共現與聚類

通過關鍵詞可視化圖譜(圖4)和關鍵詞時間線圖可視化圖譜(圖5),分析國內風水林領域的前沿熱點,排序前五的關鍵詞依次為風水林(文章總數78篇)、植物景觀(55篇)、鄉村景觀(41篇)、林盤(30篇)、規劃設計(28篇)。由此可知,國內主要圍繞以傳統風水林和林盤為代表的風水林地域內的鄉村生態與景觀規劃,進行定義、形成、開發與保護的措施研究。其中,風水林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生態產物,對于植物景觀和鄉村景觀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8],因此學者圍繞這三者開展了大量的研究。

2.2外文文獻計量分析

2.2.1發表時間

在WOS數據庫中,風水林研究的年度發文量(圖6)在1994—2020 年總體呈上升趨勢,大致分為以下4個階段:1)初探階段(1994—2008年),文獻最早發表于1994年,并未提及林木文化的內涵,共產出2篇文獻;2)發展階段(2009—2012年),年度發文量呈類正比增長;3)平穩階段(2013—2016年),篇數有明顯回落,每年的發文量在60篇以上;4)繁盛階段(2017—2020年),篇數平穩上升,年發文量均在100篇以上,在2020年達到發文數量頂峰127篇。目前,國外風水林研究已進入繁盛階段,年發文量加速增長,預計每年至少有100篇文章產出。

2.2.2作者及發文機構

統計風水林領域的發文作者及其科研機構,得到發文作者可視化圖譜(圖7)和發文機構可視化圖譜(圖8)。根據普萊斯定律,核心作者共105位,發表221篇文獻,占論文總數的21.50%;核心機構共34個,發表262篇文獻,占論文總數的25.49%。因此,國外高影響力的核心作者群和核心機構群也尚未形成[7],但核心作者的發文占比要明顯低于核心機構的占比,故國外風水林方向核心機構群可能快于核心作者群形成。

2.2.3關鍵詞共線與聚類

通過關鍵詞可視化圖譜(圖9)和關鍵詞時間線圖可視化圖譜(圖10),分析國外風水林領域的前沿熱點,排序前五的關鍵詞依次為habitat fragmentation(文章總數93篇)、micropropagation(62篇)、manganese peroxidase(59篇)、recreation(39篇)、systematics(36篇)。由此可知,國外風水林領域主要圍繞已界定的風水林和文化林地域,尤其是以古老的夏威夷原始公社為代表,從宏觀景觀格局中的生境情況或微觀生物繁殖培育機理展開研究[9]。

3研究總結

兼具文化和生態特性的風水林逐漸受到國內外的重視,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致力于相關領域的研究。目前,國內外的風水林理論基礎正在逐漸成熟,相關研究也致力于改善鄉村與城市的人居環境。由于本文所應用的軟件本身處在優化和更新中,綜合性研究也日趨普遍,故由該分析方法產生的結果不能達到完全精確,會有部分偏差[6],但不影響整體結果。

3.1研究歷程

對上述文獻發展階段進行對比,發現國內外發展情況趨勢類似。國內風水林研究開端要比國外早十余年,初期以理論研究方向為主。國內最早一批關注本土景觀的設計師以風水林地域內涵和生態平衡為主要研究對象,其中俞孔堅等[10]就風水林生態景觀的規劃合理性開展研究先例。之后,隨著風水林的定義、分類及風水理論溯源的逐漸完善,國內風水林理論受到國外學者的一致認可和關注[11]。國內外均從景觀生態學和規劃設計角度開展風水林植物研究,而國外通過生物學的選材突破和計算機科學領域上的技術優勢,縮短各研究歷程時間差距,并開拓新的風水林微生物領域及生態學領域,與國內研究于同年進入繁盛階段。

3.2研究合作

在各學科領域交叉融合的背景下,學術合作成為國際科學研究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6]。在研究作者方面,國內外都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但國內核心作者的發文占比高于國外,國內可能先于國外形成核心作者群,尤其是以關傳友等為代表的理論研究者,和以陳紅躍、莊雪影等為代表的生物多樣性研究者。在研究機構方面,國內核心研究機構數量與發文占比均略小于國外,這由于國外研究機構包括排名較高的中科院和北京林業大學等,分流了國內研究機構的部分發文量??傊?,在本領域國內外核心機構數量幾乎近似,已初步建成跨學科、跨區域的學術合作研究平臺。

3.3研究熱點

3.3.1以風水林內涵為文化研究基礎

風水林研究自20世紀80年代在川西平原興起。宙明[12]于1991年第一次正式提出“風水林”概念。此后,國內主要關注風水觀念、風水理論、風水樹種等問題,國外前期對于理論并未進行溯源性調查。目前,風水林的定義主要建立在關傳友的研究基礎上,普遍認可包括墳園墓地風水林、寺觀廟宇風水林、宅基林的3種風水林分布類型情況[1,13]。

近年也有專家從區域角度討論小尺度的地域風水林理論特征,Chen Bixia等[11]通過分析案例,總結東南亞風水林分布格局;李萃玲等[2]提出以平原型、高山型、海岸型為主的海南風水林空間分布形態。風水林內涵奠定了當今基礎理論[3],建立了基于保護傳統文化的民族區域風水林生態系統[14],使風水林研究的文化意義不斷提升和完善。

3.3.2以景觀規劃為研究設計手段

風水林是新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的主要部分,其植物種類和空間形態特征對于新農村人居環境的改造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也對本土風水林的城市異地應用有重要的指導價值。鄉村景觀研究設計著重關注本土植物,常將風水林作為一種景觀類型進行調查,如黎建力等[15]引入樣方調查風水林樹種及生長情況,得到以鄉土樹種為主,生長結構穩定的本土風水林群落特征;俞孔堅等[10]以村莊規劃為風水林規劃設計目標,形成以景觀安全為骨架的設計框架,構成鄉村國土生態安全設計體系。

風水林景觀規劃往往通過總結空間形態分布[16],結合問卷調查,形成傳統的圖制模式。目前,隨著主觀賦值法、層次分析法、美景度評價等量化評估方式的出現,原有局限性被突破,景觀規劃新策略如根據量化結果分段分類型設計等被提出,在為新農村環境景觀建設和鄉村旅游開展提供參考[17]的同時,也引導應用學科往不同景觀方向發展。

3.3.3以生態系統指標為量化研究方法

風水林生態價值方向的研究通過不斷整合環境科學與生態學科的評估體系,論述其生態意義的宏觀表征、林木成分及生態效果等[18],從而逐漸完善生態系統價值量化。國內的風水林生態學研究尤以模型評估生態系統價值為標準,但各研究者在重要值、Margalef豐富度、Shannon-Winner指數、Simpson指數等群落特征指標的選取方面會略有偏好。國外的風水林生態系統指標則以宏觀的景觀格局生境破碎化和微觀的微體繁殖為主,揭示以風水林為代表的森林景觀和人類活動的關系,如Lei Ma等[19]通過碳循環模型分析風水林斑塊,提出受邊緣效應影響的生態系統碳庫格局。

隨著對樹木組成及物種多樣性等林木研究指標的深入挖掘,關于生態系統的量化指標的應用愈加普遍,尤其是隨著參與式制圖、Maxent、ArcGIS等技術手段的廣泛使用,從宏觀角度的風水林生態學研究也愈漸成熟,以低碳為目標的風水林碳排放模型評估優化大有可為。

3.3.4以可持續發展為管理應用方向

國內外風水林研究自進入繁盛階段以來,視角不囿于理論的系統完整性,而是緊扣“人與林共生”的核心內涵,探討可持續發展和特色發展的有效途徑。王璐等[20]分析川西災后村落風水林文化,提出融入生態文明建設的傳承與發展對策。

在生物學研究方面,有的研究取材于風水林中部分特殊物種,如微生物真菌、細菌類和本土樹種,用于鑒別和列出特定區域的物種種類,突出其獨特環境的生長結論。目前也有研究通過大數據動態觀察兩個或兩個以上物種在某一特定位置的動態流情況。Rijal等[21]討論了以社區為基礎的森林管理方案,和以大數據為基礎的土地利用分析監測系統,為可持續環境規劃和政策制定提供必要條件。

4存在問題與建議

4.1存在問題

在風水林研究主體方面,高影響力作者及機構較少,現階段國內外核心作者群和核心機構群均未形成,且彼此間普遍缺乏科研合作,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研究的創新和發展。

在風水林研究方向方面,學科關鍵詞較多,但新興技術的應用較少。目前國內外影響力較大的關鍵詞半衰期較長,如植物多樣性、公共空間、鄉村振興等,相關領域研究廣泛而深入,能夠形成對實踐具有一定指導意義的研究。但是近年很難出現影響力較大的關鍵詞,從而使得研究領域相對狹窄,創新性不足[22]。此外,該領域研究內容與政策熱點結合不夠緊密。風水林保護與利用是確保鄉村振興戰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雙碳”目標的途徑之一[4],但目前國內暫未有相關文獻產出,特別是缺乏有關這一鄉村林木資源的“雙碳”作用的研究。

4.2建議

首先,研究團隊間應加強交流,尤其是國內外不同作者和機構間的合作,以凝練風水林領域的核心引導力,推動人才交流,加快風水林這一綜合性研究課題的創新與發展,形成相對成熟且集中的國內外核心作者群和核心機構群。其次,相關領域作者應把握住多學科融合的機遇,注重多元化和獨創性,把握研究熱點,特別是“雙碳”背景下風水林在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方面的應用和可持續發展路徑[23],彌補現有創新性不足情況。此外,國內學者應學習國外的科技手段,以擺脫新興技術受到桎梏現狀,應用創新手段、思維深化風水林研究。最后,國內研究者應充分發揮我國作為風水理論發源地而具有的得天獨厚的歷史和地理優勢,深入開展風水林歷史溯源研究和實地調查,結合政策優勢及前沿熱點,建立完整的中國特色風水林理論體系,尤其是重視以漢族為主的傳統風水林,關注以少數民族為主的風水文化林,結合林盤等特色地域風水林,進行多目標、多功能的綜合性探索,讓風水林為實現我國“雙碳”目標貢獻鄉村力量。

致謝:感謝日本琉球大學農學院陳碧霞教授提供的資料以及修改意見。

注: 圖片均由作者自繪。

參考文獻:

[1] 關傳友. 中國古代風水林探析[J]. 農業考古,2002(3):239-243.

[2] 李萃玲. 海南島風水林初步研究[D]. ??冢汉D洗髮W,2013.

[3] 代曉康. 中國風水林的研究進展[J]. 中國農學通報,2011,27(19):1-4.

[4] 董春曉,徐晟.“雙碳”目標下的綠色金融賦能鄉村振興研究[J]. 社會科學態,2022(3):45-49.

[5] 呂浩榮,劉頌頌,朱劍云,等. 人為干擾對風水林群落林下木本植物組成和多樣性的影響[J]. 生物多樣性,2009,17(5):458-467.

[6] 王曰芬. 文獻計量法與內容分析法的綜合研究[D]. 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07.

[7] 王崇德. 期刊作者的量化研究[J]. 情報科學,1998(6):471-475.

[8] 廖宇紅,陳傳國,陳紅躍,等. 廣州市蓮塘村風水林群落特征及植物多樣性[J]. 生態環境,2008(2):812-817.

[9] DAGNE E,GUNATILAKA AAL,ASMELLASH S,et al. Two New Cytotoxic Cytochalasins From Xylaria-Obovata[J]. Tetrahedron,1994,50(19):5615-5620.

[10] 文愛平,俞孔堅. 新農村建設宜先做“反規劃”[J]. 北京規劃建設,2006(3):189-191.

[11] CHEN B,COGGINS C,MINOR J,et al. Fengshui Forests and Village Landscapes in China: Geographic Extent, Socioecological Significance, and Conservation Prospects[J]. 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2018,31:79-92.

[12] 宙明. 神秘的“風水林”[J]. 鄉鎮論壇,1991(9):43.

[13] 程俊,何昉,劉燕. 嶺南村落風水林研究進展[J]. 中國園林,2009,25(11):93-96.

[14] 周鴻. 生態文化建設的理論思考[J]. 思想戰線,2005(5):78-82.

[15] 黎建力,方卓林,陳傳國,等. 佛山市風水林樹種組成調查研究[J]. 廣東林業科技,2006(1):39-43.

[16] 鄭杰文. 中川古村落風水林空間研究[D]. 泉州:華僑大學,2018.

[17] 張文英,歐飛燕,蔡灝. 基于文獻計量學的新型城鎮化研究分析[J]. 中國園林,2016,32(9):53-57.

[18] 劉曉俊,莊雪影,柯歡,等. 深圳小梅沙村風水林群落及其保護[J]. 廣東園林,2007,29(3):52-54.

[19] MA L,SHEN C Y,LOU D,et al. Patterns of Ecosystem Carbon Density in Edge-affected Fengshui Forests[J]. Ecological Engineering,2017,107:216-223.

[20] 王璐. 基于災后重建背景下川西林盤的保護與發展策略研究[D]. 桂林:桂林理工大學,2018.

[21] RIJAL S,TECHATO K,GYAWALI S,et al. Forest Cover Change and Ecosystem Services: A Case Study of Community Forest in Mechinagar and Buddhashanti Landscape(MBL),Nepal[J].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21,67:963-973.

[22] 胡澤文,孫建軍,武夷山. 國內知識圖譜應用研究綜述[J]. 圖書情報工作,2013,57(3):131-137,84.

[23] 馬丁,陳文穎.中國2030年碳排放峰值水平及達峰路徑研究[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6,26(S1):1-4.

作者簡介:

湯海寧/1997年生/女/安徽蕪湖人/海南大學林學院(???570228)/在讀碩士研究生/專業方向為風景園林

宋希強/1972年生/男/江西峽江人/博士/海南大學林學院(???570228)/教授/研究方向為園林植物資源與利用、景觀生態規劃及評價

(通信作者)梁懷月/1988年生/女/遼寧錦州人/博士/海南大學(???570228)/講師/研究方向為風景園林歷史與理論/E-mail: cukisan@126.com

猜你喜歡
文獻計量學可視化
數據可視化在互聯網產品中的設計與應用
數據可視化設計在美妝類APP中的應用
思維可視化
基于GeoGebra的高中物理可視化教學研究
復變函數級數展開的可視化實驗教學
復變函數級數展開的可視化實驗教學
復變函數共形映射的可視化實驗教學
復變函數共形映射的可視化實驗教學
《現代泌尿外科雜志》2011~2013年文獻計量學指標分析
《廣西民族研究》創辦30年來刊發文章的回顧與展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