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自己,了解自己

2022-05-16 21:21裴棗芳
錦繡·上旬刊 2022年2期
關鍵詞:沖突孩子發展

裴棗芳

1、自卑與超越

對于每個個體來講,生活中的多數問題都可以包含于社會、性別及職業這三個領域之內。每個個體對生活意義的深刻體會都是通過個人針對這些問題所做出的各種反應而體現出來。對于兒童:孩子在降臨于世之前,并不能接觸到社會環境,而在出生后,他的潛能就有可能讓他朝任何方向發展。他所處的環境或者是自身感受到的各種感覺,以及對于這些感覺的解釋,是他做出決定的主要依據。決定兒童行為特點的是他通過所發生的事件而總結出的經驗教訓,而不是經歷本身。母親像一座橋梁一樣,在嬰兒和社會生活之間產生連接作用。所以女人應該得到發展自己潛力的機會。潛力是需要在社會中進行發掘的,社會感會指引一個人排除各種外界的限制因素。當孩子已經和她建立了親密的聯系之后,她的主要工作就應該是引導孩子對父親的關注和興趣。之后,她還要讓孩子對社會生活產生興趣。一個兒童想要全力以赴地克服困難,那么,他必須有一個具體的目標,這個目標必須要建立在對他人、對現實、對與人合作感興趣的基礎之上。有三種兒童是不容易與外界合作,并且容易產生問題的。第一種是身體殘缺的孩子,第二種是被寵溺壞的孩子,第三種是被冷落的孩子。一般來說,生理存在缺陷的孩子總會比普通人更加懂得關注自己??∶揽杀粚櫮缍舐獎t被忽略。如果想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或者避免疑問的產生,最好的方式是對他們進行特殊訓練,讓他們對社會感興趣。上述的幾類孩子總是更想要控制他人。我們應該引導孩子憑借自己的力量去找到想要的答案。如果說能在孩子和大人之間建立一種互相信任的關系,就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困擾。

對于婚姻:愛情或者是婚姻,可以說是人類對于另一半最真誠的奉獻,愛情的表現形式有很多,比如說愛情中的默契,身體上的親密,或者對下一代同心協力的養育。我們不能用一個人的想法去單方面解決問題。我們每個人都會受到一種或幾種系帶的制約,我們幾乎都是在一個固定的區域或范疇內生活的,所以,所有的活動都必須遵照一定的準則。在夫妻間如果想要達到真正的平等關系,那么,每個人對對方的興趣就要高于對自己的興趣。當夫妻雙方都認為家庭的幸福大于各自的利益時,才會一起奮斗,和睦相處。他們會將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對方身上,而不是自己身上。

個人啟發:個人與社會的聯系和合作的重要性。個人追求發展,橫向的聯系是交際圈行業圈的發展,縱向的聯系便是個人身心靈的自我修正和自我發展,而無論兩者中的哪一方面的發展,終究離不開社會,因為人本身就是一個社會人,具有社會性,通過社會聯結人脈,資源,大自然也是社會環境的一部分,因此人類的發展離不開社會,而兩者的關系則可細化到合作,我與世界,我與社會,我與他的聯系。 總體而言,這本書不僅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引導我們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能更好的把握自己,超越自卑,樹立信心,取得成功。這本書還成為我認識自我不足和尋求人生意義的明燈,并且學習發揮自我潛能,超越自我,轉化意識態度,能夠讀懂作者的作品已經是一種幸福,而能夠于己而言有啟發有共鳴有學習和反思更是一種莫大的幸運。

2、我們內心的沖突

若認識沖突,要發展自己整套價值觀。沖突就是不平衡,有來自心理的,有來自外界環境的,有來自本能的,有來自各種影響的交互作用。外傷和內傷來理解。因為事事真假難辨。如果我們簡單地接受了社會上流行的價值觀,本來以我們自身利益為中心的沖突也就不會產生了。一個人應該既能對別人讓步,也能奮起反抗,還能獨來獨往。三者可以互補,走向和諧統一。如果其中一種成為主導,只能說明它在單向度上發展過頭了。

有沖突,是因為矛盾與不認同,兩種或多重想法的斗爭。沖突即選擇的障礙。只有一個選擇,在符合自己三觀條件下,不會沖突,若一個選擇也會出現沖突,那是內心的自我矛盾,比如看問題猶豫不決模棱兩可。要看自己的價值體系,經驗情況。比如有人會把馬吃回頭草,看做靈活變通,而有人卻把他看做立身處世的原則。

任何事情都要首先面對它,正視它,戰略上藐視它,再決定是反擊,還是暫時避其鋒芒,戰術問題。

這種沖突還表現在,理都懂,但無可奈何。無助敵意孤立,為獲得歸屬感和安全感,將沖突分為三類:親近、對抗、逃避三種傾向 。有主次,不是獨有。

親近——屈從型(人和上帝)沒有自我。沒有責任感,脆弱。信世人都善。把需要寄托在別人身上。失去別人會恐懼。假裝自己錯了,迎合別人。當你認為它對時,你會找到一切理由說明它對,你會認為不是理由的理由也能證明你的正確。

對抗——世人都有敵意??释麆e人相信他是個好人,其中或許確實帶有幾分真正的善意,但條件是所有人都聽他號令。權威性人格,像弗洛伊德。把需要寄托在自己和別人對抗中,勝者為王??謶謺r刻存在,越恐懼,越有斗志。以戰勝別人為榮,以勝利得到肯定與認可表揚。認為自己不會錯,區別屈從型親近人格。親近人和對抗人格,都是主動的。

逃避——(被動)只有當一個人與他人相處會產生無法忍受的緊張,而獨處成了主要的逃避方式時,才是我所說的神經癥的自我孤立傾向。有意義的獨處,不是逃避。孤僻癥,逃避人逃避自己,疏遠自己的感情,麻木不仁對自己對環境態度一樣,都是旁觀者。逃避并不是消極,而是不聞不問,保持在與己無關的態度,但若靠近則會緊張出現不適,虛無主義。

3、洞察人性

人其實是自然界中最弱小的動物,沒有速度,力量,耐力除了智化后的大腦和后天形成的心靈活動,當然這也帶給人類復雜的情感和心理活動,讓人類成了自私,貪婪,難以用邏輯思維去推測行為意識的復雜生物綜合體。正是這樣的人性特點讓它即是阻礙人類發展進步的攔路虎,又是加速人類發展催化劑。

這本書提到了幾個觀點還是可以借鑒:①性格和情緒不是由基因決定的。② 在分析人時必須結合行為特征以及個人的人生經歷來進行分析。③ 培養社會感能使個人在社會中更加容易和其他人建立更加牢固的合作關系。

參考文獻:

[1]阿弗雷德.阿德勒.自卑與超越[M].吉林: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5.

[2]卡倫.霍尼.我們內心的沖突[M].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2004.

[3]阿弗雷德.阿德勒.洞察人性[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6.

猜你喜歡
沖突孩子發展
耶路撒冷爆發大規模沖突
回避沖突不如直面沖突
沖突管理
區域發展篇
圖說共享發展
孩子的畫
孩子的畫
孩子的畫
圖說創新發展
孩子的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