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越族和南島語民族淵源探究

2022-05-16 10:08朱瓊宇高欣潔
錦繡·上旬刊 2022年2期

朱瓊宇 高欣潔

摘要:文明的遷徙和交流是人類文明演進的重要方式。在人類文明史上重要的兩顆明珠——古越族和南島語民族之間的遷徙和交流一直被廣泛關注。其中,“戉”即有段石錛,作為新石器時期的重要生產生活工具,廣泛存在在兩中文明的遺跡中。因此,本文以“戉”為線索,探究越民族和南島語民族之間的聯系和統一性。

關鍵詞:文明遷徙;古越族;南島語民族;戉

一、越民族和南島語民族

(一)越民族。越民族是廣泛存在在我國南部,東南亞等地的民族的統稱?!墩f文解字》中解釋:“戉,斧也”,說明戉在古代是一種類似于斧頭的工具,使用“戉”工具的人也被稱為“戉”。在甲骨文中,關于“戉”民族已經有記載,如《鐵云藏龜》中:“貞,戉受洗方?!爆F在我們常用的“越”是一個后起字,史書中經常將“越”寫作“戉”。

越民族分布十分廣泛,《漢書·地理志》顏師古注引臣瓚曰:“至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有各種姓?!眳嗡济銊t將歷史文獻中記載有“文身”和“食人”風俗的民族群體的分布區與百越民族群體的分布地域等同起來,認為百越民族“似居中亞細亞高原,后乃東南下,散居亞洲沿海之地,自五嶺以南,至今印度,北則今江浙、山東、河北、遼寧,更東則抵朝鮮,其居海中者,則自南洋群島,東北抵日本,益東且抵美洲”。

作為一個龐大的且擁有高度文明的民族,越民族曾經創造出眾多輝煌的歷史遺存,如良渚文化、曇石山文化、紅河文化??梢哉f,越民族是上古至秦漢時期,我國南方文明的主要建立者。陳勝勇甚至有“夏文華萌生于史前的東南文化圈?!币徽f。

(二)南島語民族?!澳蠉u語族”即“馬來一波利尼西亞語系”,指太平洋西南部群島地帶的土著人們共同體,主要包括馬來人(含臺灣高山族)、密克羅尼西亞、美拉尼西亞人、波里尼西亞人等幾大族群,是一個十分龐雜的民族文化體系。南島語族的起源和發展也是一個世紀以來人類學研究的熱點。

二、古越族文化和南島語文化中的戉

《說文》曰:“鉞,大斧也,一名天戉?!睉?,是新石器時期和青銅器時期的重要生產工具,為磨制石器的一種,單面有刃,裝上柄之后可以用來刨土或者砍伐。在古越族和南島語民族的眾多島嶼的遺跡中,經??梢园l現石錛、石斧等戉器具,可見這些文化都曾經有“戉”的使用。

(一)良渚文化中的“戉”。作為新石器時期的文化,石制工具在良渚文化中占了重要的位置,其中石錛是使用最廣泛的石器,是伐木的重要工具。良渚文化中的有段石錛主要為階梯式有段石錛,據牟永抗分析這是繼弧背式有段錛、屋脊式有段錛之后的新型式?,F在在寧紹平原的上的出土的有段石錛,外形為臺階角多呈直角,器身長而規整,通體磨光。在浙江南部,龍泉、江山等地的遺址出土的石器有斷面方正的有段錛和雙孔刀,樂清的白石河曾出土一些斷面呈扇形或弧邊三角形長身有段石錛。

良渚文化在河流湖泊眾多的環太湖區域,加上山川眾多,導致了路上出行的不便,所以舟船在其文化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2001年,杭州蕭山跨湖橋距今8000年左右獨木舟地出土,表明早在良渚文化之前,作為樹木的砍伐和獲取的重要工具——戉已經被廣泛使用。

(二)曇石山文化中的“戉”。曇石山文化中出土了大量的作為生產工具的戉,其中還包含少量的有段石錛。這些石錛形態各異,按形狀分,有平面多呈梯形、部分長方形或近方形和長條形;按橫斷面分,有梯形、長方形或圓角長方形、半圓形或頂邊丘狀凸起、扁圓形等。其中特有特色的石錛橫斷面成等腰三角形,一面扁平,另一面有人字形縱脊。

在曇石山文化中,出土了6件石鉞,窄背、單面刃,刃部呈半圓弧形,其中標本曇石山遺址T118,長8.8厘米、刃寬12.1厘米,有對鉆的兩個穿孔。這在其他與曇石山文化同一時期的文化遺址中都沒有發現。雖然,早在河姆渡時期,石鉞便已經出現,但是還是作為一種原工具存在。在良渚文化時期,鉞逐漸脫離原始工具,成為代表權力的象征,在浙江余杭反山、瑤山的大墓中均有這一類玉鉞地出土。傅憲國在《試論中國新石器時代的石鉞》中分析這類有孔的石斧,不再是生產工具,而是代表軍事權力的禮器。但是,在曇石山文化的石鉞制作比較粗糙,出自在居住地區的地層中,可能還是作為砍劈工具的一種。

(三)南島語民族遺址中的“戉”。戉同樣在南島語民族被廣泛使用,在菲律賓群島、大洋洲群島的土著文化遺址中均有發現。在拜雅出版的《菲律賓與東亞考古》一書中,拜雅根據自己對菲律賓群島遺跡的長期考古,依托石器形態的類型學研究,特別是石錛的不同形態和時空分布,提出最初原始型的有柄石錛產生于華南大陸和臺灣,傳到呂宋島發展成高級型的菲律賓式的有段石錛,最后才傳播、發展為夏威夷和東波利尼西亞的型式。

菲律賓群島發現了上萬件石錛,其中40%左右是有段石錛。拜雅分析菲律賓石錛是要經歷了三個階段,早期的石錛背部有一道脊,中期錛的后部斜削薄,可以用來裝柄,為早期的“有柄石錛”。后期,安裝柄的部位被削成一個直角,這便成為了“菲律賓式的石錛”。

三、古越族和南島語民族淵源探究

《越絕書》記載:“習之于夷,夷,海也”。凌純聲指出,“夷”,就是遠古時期居住在沿?;蚝u的民族。凌純聲認為古代的夷、越,就是今天南島語系,或稱馬來一玻利尼西亞語系民族;古代的“夷”,即今玻利尼西亞人或密克羅尼西亞人;“越”,即今印度尼西亞人及一部分美拉尼西亞人??梢?,古越族和南島語民族之間具有淵源。南島語民族應起源于我國東南沿海。

(一)相似的器物。除了戉的廣泛使用之外,最鮮明的便是印紋陶的使用。在靠近中原的太湖流域、到武夷山—南嶺以東以南的沿海區域,都曾經發現出土了印紋陶器。這一類的陶器有明顯的寰底、圈足的特點。在菲律賓史前遺跡中,如卡拉那、塔邦、諾瓦列加,發現的陶器以圜底器為主,部分圈足器,以罐、缽為主,器表裝飾多幾何形狀的花紋。印尼群島的新石器文化中,刻劃、戳印幾何紋樣的圜底罐、缽也是代表性的器具,且較晚于我國東南部原始土著文化。

(二)體質人類學的研究證明。古人類學家在對東南百越地區先秦時期遺址中發現的人骨遺骸的綜合研究發現,浙江余姚河姆渡、福建閩侯曇石山等新石器文化遺址出土人骨的種族特征非常鮮明,即長顱、低面、闊鼻、低眶、突頜、身材矮小。該類型居民在先秦時期主要分布于今浙、閩、粵、桂等沿海地區,與古越族的活動空間基本吻合。而且,這類型人的體特征與東南亞的印尼人、大洋洲的美拉尼西亞人等南島語族土著人群比較接近。

(三)古代文獻的記載?!妒酚洝ぴ酵豕篡`世家》記載“(楚)大敗越,殺王無疆,盡取故吳地至浙江……而越以此散”、“或為王,或為君,濱于江南海上?!庇伞妒酚洝房梢苑治?,一部分的越人可能最后輾轉漂泊到了現在的馬來等地。

但是,生活在古代的原始人是否有能力遠渡重洋呢?

《物源》中講到:“燧人以匏濟水,伏羲始乘桴,軒轅作舟,顓頊作篙槳,帝嚳作柁櫓,堯作維牽,夏禹作舵,加以□碇帆檣,伍員作樓船”?!墩撜Z·公冶長》中有:“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桴是古代一種重要的交通工具,即獨木舟,而有段石錛就是制作獨木舟的重要工具。1984年,山東榮城發現的遠古時代萊夷人制作的獨木舟。該獨木舟長3.9米、中寬0.7米、兩端寬0.6米,舟艙有原木刻成的兩道隔梁,形成三個小艙,深0.3至0.4米。經模擬試驗表明,該舟的木質浮水量大于艙室盛水量,即使艙中灌滿了水,也仍可浮于水面。此外,舟中還發現一根已殘成三節的長木棍。學者推算,它可能是用來支撐風帆的。此舟沉沒年代,應在距今5000年以前。在我國南方,水網密布,各地區的舟船都是相當的重要。有先民利用段石錛制作獨木舟用來進行水上活動。而各地區同時期出土的獨木舟、船槳等器物也說明了在古代我國先民已經具有了非常良好的航海能力。

五、總結

南島語民族的起源和發展演變一直是學術界熱議的重點。從考古層面和文化層面來看,南島語民族和我國古代的越族之前具有深厚的淵源關系。越族這個具有輝煌歷史的古代民族,在我國的歷史上創造下了不少的奇跡,而且也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越族作為一個地域廣大,但是具有文化同一性的民族,在考古學界一直是作為考察的整體。在研究南島語民族的起源問題上,更應該將之作為統一整體看待,以整個古越族生活區域為范圍,一起去找尋曾經祖先給我們留下的寶貴遺產。

參考文獻

[1]彭林.文化精品與文化中國十五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2]周幼濤.試論百越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重要作用[J].紹興文理學院報,2003(6).

[3]王文光.越研究三題[J].云南社會科學,1994(1).

[4]林惠祥.中國東南沿海新石器文化特征之一—有段石錛[J].考古學報,1958.

[5]鐘禮強.略論曇石山文化與良渚文化的關系[J].東南文化,2003(6).

[6]吳春明 曹峻.南島語族起源研究中的四個誤區[J].廈門大學報,2005(3).

[7]吳春明 陳文.南島語族起源研究中“閩臺說”商榷[J].民族研究,2003(4).

[8]張光直.中國東南海岸考古與南島語族起源問題[J].南方民族考古,1987(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