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工匠精神”視覺下的高職英語教育研究

2022-05-16 20:31羅丹
錦繡·下旬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高職英語工匠精神

摘要:隨著職業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高職教育越來越重視產教融合。而“工匠精神”的內涵可以為產教融合提供豐富的理論基礎。因此,作為高職院校的重要必修課程,高職英語應該重視如何將“工匠精神”有機地融入到高職英語教育中。

關鍵詞:工匠精神;高職英語;工匠文化;課堂思政

2017年12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提到推進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改革等方面,《意見》指出:“推進產教協同育人。堅持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制度,推進職業學校和企業聯盟、與行業聯合、同園區聯結。大力發展校企雙制、工學一體的技工教育。深化全日制職業學校辦學體制改革,在技術性、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全面推行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p>

2021年4月,全國職業教育大會在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批示指出:職業教育是培養技術技能人才、促進就業創業創新、推動中國制造和服務上水平的重要基礎。要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吸引更多青年接受職業技能教育,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效銜接。要探索中國特色學徒制,注重學生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習慣的養成,努力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實的支撐。

一、“工匠精神”對于提升高職英語課堂思政內涵的重要意義

當今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過程中,強調要融入"課程思政"元素,而“工匠精神”所包含的精神及行為態度,是塑造高職院校學生價值觀和人文素養的重要力量?!罢n程思政”和“工匠精神”,這二者在人才培養的理念上,都體現了“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都是作為以育人為根本任務的綜合教育理念。尤其作為高職教育,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塑造學生正確的職業價值觀,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與工匠精神的價值和核心要義相契合。在高職英語課堂中,將“工匠精神”與“課程思政”緊密結合起來,把“工匠精神”中所蘊含的價值觀有機地融入到“課程思政”中,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逐漸形成高尚的職業理想信念和職業品質,最終達到“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高職院校的英語課程是高職院校一門重要的公共必修課,課程的普及性,決定了高職院校英語課堂更應該注重將“工匠精神”融入到“課程思政”中去。而且,隨著全球化進程,高職院校學生有了更多的渠道了解國際社會的訊息,這些訊息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未來的價值觀、職業觀等,因此,高職院校的英語課堂中,更要注重深入地探索“工匠精神”,開展“課程思政”教育,正確地引導學生以理性的態度去認識國內、國際文化,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這是高職院校英語課程的一個重要任務。所以,“工匠精神”對于提升高職英語課堂思政內涵,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把“工匠精神”有機地整合到高職院校英語教育中,是高職院校英語教育的迫切需求。

二、“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英語教育的路徑探究

(一)將“工匠精神”融入教師師德師風建設。

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應該在加強自身修養中,身體力行,將“工匠精神”融入師德師風建設中去。因為,學生具有“向師性”,教師本身就是學生們學習的榜樣,教師若能在教學中發掘工匠精神的內涵,傳遞工匠文化,激發學生們的工匠精神,讓他們愿意做工匠精神的繼承者,這將對學生的價值觀培養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高職院校的英語教育者,對待自己的教育事業,首先就應該有一顆赤誠的工匠之心,在教學質量上追求完美極致的效果,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育人水平。高職院校的教師應該始終銘記,教育的目的不是追名逐利,在對待學生、對待教育中,要有一顆單純的“工匠心”,為人師表、嚴謹求實。

(二)將“工匠精神”融入高職英語課程建設

在將“工匠精神”融入高職英語課程中時,要“潤物細無聲”,要將課程內容與工匠精神有機地結合起來,而不是將工匠精神生搬硬套進英語課堂中。比如,教師可以通過介紹國外典型的工匠精神范例,用他們的故事,加深學生對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的認知,為他們樹立學習的榜樣。同時,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在備課時,要注意提取課程內容中可以滲透工匠精神的部分,從而將工匠精神融入到相對應的教學環節中去。

以《職業英語》課程為例,學習產品制造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介紹制造業中,國內國外的典范工匠事例,進而了解中國制造的產品在當今國際社會的地位,讓學生思考并討論,我們怎樣才能從“中國制造”轉變為“中國創造”,從而,讓學生明白,我們要樹立大國工匠精神,讓中國從制造大國變為制造強國,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類似教學案例在高職英語課程中是比較普遍的,高職英語教師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要留意與“工匠精神”相關的事例,將積累的事例巧妙地融匯到教學案例中去。

“工匠精神”對于提升高職英語課堂思政內涵具有重要意義,高職院校的英語教育,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將“工匠精神”融入其中,如在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和課程建設等方面融入“工匠精神”。高職院校英語教師,要積極地進行探索,將工匠文化有機地結合到高職英語教育中去,將新時代的育人理念融入到實踐中去,為國家培養新時代的大國工匠。

參考文獻

[1]工匠精神及其當代價值[J]. 肖群忠,劉永春.湖南社會科學. 2015(06)

[2]高職教育中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J].王麗媛.職教論壇. 2014(22)

[3]論高職英語教學創新與學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融合[J]. 陳曉蘭.國家林業局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17(04)

作者簡介:羅丹(1987-),女,漢族,四川成都市人,講師,文學學士,單位:成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成都市技師學院),研究方向:高職英語教學

基金項目:成都市工匠文化研究中心2020年立項課題《基于工匠文化內涵與價值的高職英語教育研究》,主持人:張非非,課題編號:2020ZC18。成都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成都市工匠文化研究中心和四川省教育體制機制改革試點項目——校企協同培養學生工匠精神改革試點G4-04。

猜你喜歡
高職英語工匠精神
基于工作任務的高職院校英語課程評價體系構建研究
高職英語教學中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應用
基于翻轉課堂的高職英語口語教學研究
現階段高職英語教學方法的創新研究
論高職英語多元化綜合評價模式的效度與信度
關于高職英語課堂教學的幾點體會
德日“工匠精神”,中國怎么學
政府官員也需要“工匠精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