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日語學習者漢語第二人稱使用的反向遷移研究

2022-05-16 16:37王正瀟孫佳栩肖子帆孫樂臣李琦虹
錦繡·下旬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第二人稱日語

王正瀟 孫佳栩 肖子帆 孫樂臣 李琦虹

摘要: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的方式考察日語學習對中國學習者漢語第二人稱使用的影響,發現整體上學習日語會減少學習者在漢語中第二人稱的使用頻率,并且在雙方關系生疏時、面對后輩或平輩時、回避第二人稱不會產生歧義時,第二人稱的使用頻率減少得更加明顯。

我們還發現除面對后輩對話時,學習日語在其他情況下都不會引起因第二人稱省略導致的歧義增多,并且認為學習者具有一定區分和拒絕不良遷移影響的能力。另外,若一個遷移會對目標語產生不良影響,那么該遷移將更難影響目標語。

關鍵詞:反向遷移;第二人稱;日語;語用

中國存在大量的日語學習者,而日語可能會影響學習者漢語的風格和流暢度。雖然目前學界公認語言間普遍存在遷移現象,但是國內的日漢反向遷移領域研究較少,尚不了解其具體情況及負面影響大小。本文將重點考察國內日語學習者的漢語語用,以進一步了解日漢反向遷移情況。

一、文獻綜述

(一)反向遷移

Uriel Weinreich(1970)在《Languages In Contact》中提到一種語言干擾,即“雙語者習得的各種語言會相互干擾”,首次涉及了反向遷移的概念。Kellerman(1995)認為相似性是語言遷移的主要原因。Caskey-sirmon &Hickson(1997)在研究韓國的英語學習者時,發現其對母語中“藍色”一詞的理解發生偏移,證明了在詞語概念層面可能存在反向遷移。而Dewaele(1999)在研究居住在英國的法國人群時發現二語會對一語的疑問句結構產生影響,證明在語言風格方面也可能存在反向遷移。Vivian Cook(2009)在《Effects of the Second Language on the First》一書中第一次專門提到反向遷移,發現了語言遷移對母語的損傷,并認為反向遷移現象需要更多的研究以加深外語學習者對該損傷的認識。該書的一些研究分別涉及英語、西班牙語、希伯來語等語言間的相互影響,證明了學習二語會影響一語的習慣風格,并可能對一語的對話寫作等方面產生負面影響。但是,反向遷移同樣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如Kecskes & Papp(2000)提出的共同底層概念庫假說,即在多語言者腦中,不同語言擁有同一個底層概念庫,而學習外語會激發學習者元語言意識,提高其母語水平。

國內反向遷移研究重點集中在英語對漢語方面,黎娜(2005)、康燦輝(2008)、張姝(2009)、吳慧君、李柏令(2013)、原坤陽(2012)等證實了英語會對漢語產生影響,在恭維語回答、道歉語、拒絕語等語用方面英語專業學生的漢語風格會更加偏向英語;陳慶斌(2016)發現英語會對漢語的論文寫作能力產生負面影響。而關于日語對漢語反向遷移的文章尚少,張愛萍(2014)、姜晴川(2018)主要討論了語言風格方面,分別指出日語專業學生的贊揚語應答策略和道歉語策略受日語影響,但是沒有討論日語是否會對漢語產生負面影響。

(二)第二人稱

日語中最常用的第二人稱代詞是「あなた」,其他還有「あんた」「きみ」等;漢語中第二人稱代詞有平稱“你”和敬稱“您”。 漢語和日語的第二人稱定義大體相同,但是在使用頻率、詞語·概念、使用場合等方面卻具有諸多不同。

先看語意。日語方面,金井(2002,2003)的研究表明相比于名字和稱謂,「あなた」具有更強的冒犯意味;下谷(2012)指出直接使用「あなた」會有對聽話人的面子造成威脅的可能。其他的常用第二人稱代詞(如「おまえ」「あんた」「きみ」等詞)的禮貌程度均在「あなた」之下,造成面子威脅的可能性更大??梢哉f,日語中沒有常用的第二人稱敬稱代詞。漢語方面,敬稱“您”字更加禮貌,平稱“你”字更加隨意,目前少有研究表示漢語中第二人稱需要刻意回避或含有面子威脅的語意。

再看習慣風格,畢雪峰(2014)發現日語具有回避第二人稱的傾向。在日語中使用敬語、問候語、詢問語、道歉語時普遍省略第二人稱,如「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梗ㄔ缟虾?)「參加しますか?!梗阋獏⒓訂??)等語句;而在需要明確指代時,也更常稱呼對方的名字或稱謂,而非第二人稱代詞。并且徐瑤穎(2013)也指出,第二人稱代詞一般不會對上級和長輩使用。而在漢語中,畢雪峰(2014)也發現如“您好”“很高興見到您”“你幾歲了?”等問候語、詢問語中必須用到第二人稱,否則會指代不明;而與認識的人對話時,也常使用“你”、“您”代指對方,而非對方的名字。

(三)小結

由上文,我們可以推測日語學習會對中文第二人稱使用造成影響和一定程度的侵蝕。根據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2018年數據,目前中國有一百萬人以上的日語學習者,但關于日語對漢語反向遷移的研究尚且不充分。本研究試進一步豐富日語對漢語語用影響的研究,并考察該影響是否有害,以此促使日語學習者重視漢語的應用。

二、實驗設計

(一)研究目的和假設

本文主要以探索日語學習對漢語第二人稱的影響程度與損傷程度為目的擬通過回答以下三個問題來尋求答案。

1)對第二人稱的回避是否會隨日語學習的深入而趨于明顯。

2)何種場合下對第二人稱的回避會更加明顯。

3)何種場合下第二人稱的回避對語義傳達的影響最大。

針對問題1,我們推測對漢語第二人稱的回避傾向會隨日語學習的深入而趨于明顯。針對問題2,我們推測在面對前輩或雙方不熟悉的情況下,該回避傾向的增加體現得更加明顯。針對問題3,我們同樣推測在面對前輩或雙方不熟悉的情況下,第二人稱的回避對語義傳達的影響最大。

(二)實驗方法

我們設計了一套用于測試受試者在各種情況下是否回避第二人稱的問卷(簡稱“合卷”),題目設計為對話形式的三選一單項選擇題。每道題三個選項中,除第二人稱分別為“你”,“您”和不使用第二人稱外,其他部分相同。每道題所處的語境有3個屬性,分別是對話雙方的上下關系,即面對前輩、平輩或后輩;親疏關系,即對話雙方熟悉或不熟悉;回避第二人稱是否產生歧義。3個屬性排列組合,會得到12種語境,每個語境下設置4個不同“場景”的問題(這里的“場景”是指如健身房、教務辦、自習室、寢室、比賽報名等對話發生的情景)。如上所述,合卷共計48題。

以下是兩道合卷中的問題樣例。如例題1,三個屬性分別為面對后輩、雙方不熟悉和回避第二人稱會產生歧義,若回避第二人稱,聽話人將會有在問他要不要做字幕和這個視頻需不需要做字幕兩種理解,造成歧義。例題2的三個屬性分別為面對前輩、雙方熟悉和回避第二人稱不造成歧義,即使回避第二人稱,聽話人也會知道是在向她請求。

例1:你和臨時認識的學弟在一起做視頻,問他要不要做字幕時,你會說

1.你要做字幕嗎?

2.要做字幕嗎?

3.您要做字幕嗎?

例2:請很熟悉的學姐幫忙修改演講稿,你會說

1.學姐我有個演講,您可以幫我看一下稿子嗎?

2.學姐我有個演講,你可以幫我看一下稿子嗎?

3.學姐我有個演講,可以幫我看一下稿子嗎?

考慮到志愿者的作答效果,我們把合卷拆分成6份(拆分過的六份問卷簡稱“分卷”),每份分卷設置8道合卷中不同“場景”的問題和16道無關問題,合計24題。拆分后,我們分別向日語水平為N1,N2,N3-N5和未接觸日語的人群發放,受試人群主要為在讀大學生。由于各分卷答卷數參差不齊,我們分別取每套分卷中N1,N2,N3-N5,未接觸過日語的零基礎人群(簡稱“N1組”、“N2組”、“N3-N5組”、“對照組”)提交的前10份答卷作為研究樣本。

三、數據結果

(一)定義與計算方法

“回避”,指在一道合卷問題的三個選項中選擇“省略第二人稱”這一行為;“回避傾向”,指某一日語水平的人群在某一題目范圍所有題目中選擇回避的占比,如N2組在面對前輩時回避傾向為10%,就是指在回答所有屬性為“面對前輩”的題目時,所有日語水平為N2的受試者中,10%選擇了“省略第二人稱”這一選項。接下來表1到表7中所顯示的數值為回避傾向,并注意通過其變化來解讀日語對漢語產生的影響。

(二)回避的總體特征

表1回避傾向的總體特征顯示受試者日語水平與回避傾向的總體關系。其中,隨日語水平提升,回避第二人稱使用的學習者比例增加,基本證實了即學習者會隨日語學習的深入而減少使用第二人稱的假設。

(三)在不同情境下回避的特征

表2分別顯示了回避后產生和不產生歧義的情況下回避傾向隨日語水平的變化趨勢。其中,有歧義組的回避傾向基本不隨受試者日語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并且N2組到N1組有3%的下降,呈現“母語回歸”趨勢;而無歧義組中,回避傾向隨受試者日語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反向遷移現象表現得較為明顯。也就是說在回避會產生歧義的情況下,學習者會為了語意準確而減少第二人稱的回避。

表3分別顯示了不熟悉與熟悉的情況下回避傾向隨日語水平的變化趨勢。其中,不熟悉組中,回避傾向隨日語水平增加而增加,共增加10%;熟悉組中,回避傾向整體上也隨日語水平增加而增加,總共上漲5%,但是波動較大,相較不熟悉組該現象體現得不明顯。

上文中有提到,日語中與不熟悉的人對話時有盡量不使用第二人稱的習慣;而根據上表我們發現,隨日語學習加深,當雙方不熟悉時,第二人稱使用減少得會更加明顯。這一點可以看作是向日語習慣的貼近。

分別顯示了面對后輩、平輩、前輩的情況下,回避傾向隨日語水平的變化趨勢。

在后輩組中,回避傾向整體上隨受試者日語水平的增加而增加,總共上升14%。在平輩組中,回避傾向整體上隨受試者日語水平的增加而增加,總共上升11%。在前輩組中,回避傾向不隨受試者日語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并且波動較大。

可以看出,隨日語學習的深入,在面對后輩和平輩時學習者會減少第二人稱的使用,但是在面對前輩時并非如此。該現象與日語中盡量不對前輩使用第二人稱的習慣完全相反,其原因較為復雜,會在后文中詳細討論。

顯示了將上下關系和回避是否產生歧義兩因素疊加的6種情況下,回避傾向隨日語水平的變化趨勢。其中,在回避不產生歧義的情況下,在平輩和后輩組中,回避傾向隨受試者日語水平的增加而較為明顯的增加;而在前輩組中,回避傾向整體起伏變化不大,不隨受試者日語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在回避產生歧義的情況下,后輩組的回避傾向總共上升8%,整體上隨日語水平增加而增加,但是波動較大;平輩、前輩組的回避傾向從對照組到N1組分別下降了3%和6%,呈現整體上隨日語水平提升而減少的趨勢,波動較大。

表6分別顯示了將親疏關系和回避是否產生歧義兩因素疊加的4種情況下,回避傾向隨日語水平的變化趨勢。其中,在回避產生歧義的情況下,熟悉組的回避傾向整體下降1%;不熟悉組的回避傾向則保持不變,二者都不隨受試者日語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在回避不產生歧義的情況下,熟悉組的回避傾向整體上升11%,不熟悉組的回避傾向則提升得更加明顯,有19%的提升,兩組的回避傾向整體上都隨受試者日語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可以看出,在回避不產生歧義時,不管與對方是否熟悉,學習者都會減少第二人稱使用,并且在雙方不熟悉時會減少得更明顯;在回避產生歧義時,不管與對方是否熟悉,學習者都不會減少第二人稱的使用,即不論親疏關系如何,學習日語都不會導致學習者對話中的歧義增加。

表7分別顯示了將親疏關系和上下關系這兩項因素疊加的6種情況下,回避傾向隨日語水平的變化趨勢。

其中,從對照組到N1組,“后輩,不熟悉組”的回避傾向增長14%;“平輩,不熟悉組”的回避傾向增長16%;“后輩,熟悉組”的回避傾向增長13%;“平輩,熟悉組”的回避傾向增長5%,以上四組中回避傾向整體上隨受試者日語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與之相對,“前輩,熟悉組”的回避傾向總共下降4%,“前輩,不熟悉組”的回避傾向總共下降3%,二者回避傾向都不隨受試者日語水平的增加而提高。也就是說,在面對熟悉的后輩、熟悉的平輩、不熟悉的后輩、不熟悉的平輩時,學習者會更傾向于省略第二人稱,但是面對前輩時,不管雙方是否熟悉都不會省略第二人稱。

四、討論

此部分主要回答擬設問題,分析其原因與意義,并考察一些數據中出現的其他現象。

基于表1,可以明確回答第一個問題,即對漢語第二人稱的回避傾向會隨日語水平提高而提高,這與我們的假設基本符合。

基于表2、表3和表4,對第二個問題的回答如下:在說話人與受話人關系生疏時、面對后輩和平輩時、回避第二人稱不會產生歧義時,對漢語第二人稱的回避傾向整體上隨受試者日語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我們發現,若學習者受日語影響,在面對前輩時應呈現回避傾向隨日語水平提高而提高的趨勢,但是數據與我們的推測相反。我們猜測,產生該現象有如下兩點成因。

其一,日漢語言差異過大。相似性是語言遷移難易程度的主要影響因素(Kellerman 1995),但是日漢語言第二人稱差異較大,在面對前輩時,漢語中更多使用敬稱,而日語中沒有類似的敬稱,差異性較大;而面對平輩、后輩時,漢語和日語都有可以使用的第二人稱平稱,差異性較小。因此,在面對前輩時反向遷移較弱,而面對后輩時反向遷移較強。

其二,學習者比起禮貌,更注重親密。表顯示了面對前輩時,各受試人群的人稱選擇。其中,高級日語學習者(即N1組)對前輩更多使用“你”。隨日語學習深入,學習者可能會漸漸發現日語具有上下等級森嚴、冷漠和過度禮貌等問題,而中國社會并不是太看重前后輩之間的上下等級,并且相較日本更注重親密而非禮貌。于是為了提高親密度,高級日語學習者在靈活掌握兩套語言風格(吳慧君、李伯令 2010)時,可能會刻意偏向平稱“你”;而面對平輩和后輩時,由于大部分情況下不用考慮是否過度禮貌的問題,,學習者不會刻意糾正回避的習慣,所以回避傾向呈現整體遞增的趨勢。這也一定程度上印證了到達N1水平的日語學習者有一定拒絕日語風格的能力,而非不自覺地全盤接受。

基于表2、表5和表6,對第三個問題的回答如下:總體來看,日語學習引發的回避傾向變化并不會增加學習者漢語使用中的歧義數量。具體來看,除面對后輩時對話中歧義發生率一定程度增加外,其余情況下歧義都不會因此增加。

整體上學習日語不會讓人們在對話時產生更多的歧義,可能意味著學習者有能力區分回避后句子是否產生歧義,并能夠做到在發現句子回避第二人稱后產生歧義時拒絕日語帶來的回避傾向上升,即具有甄別有害反向遷移并屏蔽其影響的能力。由此我們推測,影響語言遷移的因素并非只有相似程度(Kellerman 1995),該遷移是否會對目標語產生不良影響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

我們猜測,學習日語導致面對后輩時對話中歧義發生率增加的成因如下。按照前文,日語學習者是有能力減少對話中歧義數量的,但是在與后輩對話時,學習者可能處于相對隨意的狀態,這可能使學習者在談話時更少刻意屏蔽反向遷移帶來的負面影響,從而導致在不可省略時省略了第二人稱。這可能意味著該影響可控,但是學習者需要時刻注重第二人稱的使用。

接下來探究“回避是否產生歧義”“親疏關系”“上下關系”三個屬性中,哪個最能影響日語對漢語第二人稱應用方面的遷移。

由此我們觀察表5、表6和表7,表5綜合了“回避是否產生歧義”和“上下關系”,可以看出,同一上下關系中,回避產生與不產生歧義之間的回避傾向總體增長值差異要更大,因此可以說,“回避是否產生歧義”的影響力更大。表綜合了“回避是否產生歧義”和“親疏關系”這兩項情況,同樣可以明顯看出,回避傾向是否遞增主要由“回避是否產生歧義”決定,所以說“回避是否產生歧義”的影響力大更大。表中綜合了“親疏關系”和“上下關系”,可以明顯看出回避傾向是否遞增主要由“上下關系”決定,因此“上下關系”的影響力大更大。

綜合以上分析,在影響漢語第二人稱回避傾向的各對話屬性中,回避第二人稱是否產生歧義的影響力最大,上下關系影響力次之,親疏關系影響力最小。

在日語中,雙方熟悉程度對第二人稱是否省略的影響力很大(徐瑤穎2013),但是上文發現,在影響第二人稱回避傾向變化的三個因素中親疏關系影響力最小。對此,我們認為原因是日漢語言習慣差異過大。相似性是語言遷移難易程度的主要影響因素,而從兩個對照組的數據可以看出,漢語中雙方熟悉時會更多省略第二人稱,這與日語習慣是完全相反。

五、結語

本研究對國內日語學習者的漢語第二人稱使用情況進行了初步研究,確定了日語學習會使學習者的漢語第二人稱使用風格偏向日語,并且會造成一些可控的負面影響。

由于本次研究參與者較為單一,主要為國內的在讀大學生,并且選擇題樣式的問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得出的結論僅為初步假設,日漢反向遷移在其他方面的影響仍有待研究。

參考文獻

[1]Weinreich, Uriel. Languages in contact[M]. 1970.

[2]Eric, Kellerman.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Transfer to Nowhere?[J].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995, 15:125-150.

[3]Leigh A. Caskey-Sirmons,Nancy P. Hickerson. Semantic Shift and Bilingualism: Variation in the Color Terms of Five Languages[J]. 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1977,19(8): 358-367.

[4]Dewaele J M. Word order variation in French interrogative structures[J]. ITL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999, 125(1) : 161-180.

[5]VivianCook, 庫克. Effects of the second language on the first[M].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09.

[6]Kecskes I , Papp T . Foreign Language and Mother Tongue[M]. Erlbaum, 2000.

[7]黎娜.英語學習者恭維應答語:謙虛還是贊同——語用上的“外借遷移”[J].咸寧學院學報,2005(02):91-93.

[8]張京魚,薛常明.順向翻譯中二語對母語的影響:二語效應[J].外國語言文學,2006(02):113-117+144.

[9]康燦輝.對比分析英語專業和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對漢語贊美語的回應——語用遷移的實證研究[J].懷化學院學報,2008(01):94-96.

[10]張姝. 英語專業學生在漢語語境下的拒絕語使用情況[D].吉林大學,2009.

[11]吳慧君,李柏令.馬來西亞華英雙語者華語恭維語回應的語用反向遷移實證研究[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3(12):4-7.

[12]原坤陽. 漢英雙語者請求行為的中介文化風格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學, 2013.

[13]陳慶斌.學術論文寫作中的英語負遷移現象研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6(01):106-107.

[14]孫冬慧. 漢語EFL學生反向遷移實證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

[15]張愛萍.中國英、日語學習者漢語贊揚應答言語行為中的反向概念遷移研究[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4,37(01):109-118+160.

[16]姜晴川. 基于反向概念遷移視角下的英、日專業大學生漢語語境中拒絕言語行為的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8.

[17]畢雪飛.日語第二人稱代詞的使用特征與文化內涵——兼與漢語第二人稱代詞比較[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4(11):3-4+32.

[18]徐瑤穎.日語人稱代詞的使用實態[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3,33(04):52-53.

[19]下谷麻記.自然談話における二人稱代名詞「あなた」についての一考察:認識的優位性を踏まえて[J].関西外國語大學留學生別科日本語教育論集,2012(22):63-69

[20]金井勇人.失禮さという視點から見た二人稱指示の體系[J].早稲田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紀要,2002(48):83-91.

[21]金井勇人.普通名詞による二人稱指示:間接化というストラテジー[J].國語學研究と資料,2003(26):13-23.

[22]金井勇人.二人稱指示における指示詞「そちら」についての考察― 一二人稱名詞「あなた」との対照を通して―[J].一橋大學留學生センター紀要,2003(6):53-62.

作者簡介:王正瀟(2000-),男,漢族,天津人,學生,本科生在讀,單位:寧波大學,研究方向:反向遷移

孫佳栩(2001-),女,漢族,浙江紹興人,學生,本科生在讀,單位:寧波大學,研究方向:反向遷移,傳統文化

肖子帆(2001-),男,漢族,湖南人,學生,本科生在讀,單位:寧波大學,研究方向:反向遷移

孫樂臣(2001-),男,漢族,海南人,學生,本科生在讀,單位:寧波大學,研究方向:反向遷移

李琦虹(2001-),女,漢族,浙江紹興人,學生,本科生在讀,單位:寧波大學,研究方向:反向遷移

猜你喜歡
第二人稱日語
從推量助動詞看日語表達的曖昧性
贏在耐心
關于日語中漢語聲調最新變化的考察
關于日語中漢語聲調最新變化的考察
試析大專日語教學的主要障礙及對策
“你”、“您”之別話敬稱文化
漢英第二人稱代詞對比研究
共生日語和共生日語教育的實質
看漫畫,學日語
“您”字小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