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業病蟲害發生原因及無公害防治

2022-05-16 16:37付丙洲
錦繡·下旬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生物防治病蟲害防治

付丙洲

摘要:目前,我國對于環境保護力度逐漸加強,民眾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也在逐漸提高,各行業都在探索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道路,實現行業的可持續性發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在林業生產中應用無公害防治技術,大幅增強苗木對病蟲害的抵御能力,最大程度的削弱病蟲害對苗木生長造成的不利影響,將病蟲害的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圍內。該技術還能減少相關工作中資金資源的投入,在短時間內即可迅速見效,不會污染和破壞林業生態健康,促進了林業生產的順利高效開展,大大提高林業生產效益,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理念。

關鍵詞:病蟲害防治;無公害防治技術;生物防治;物理防治;

1 我國林業病蟲害發生的主要原因

縱觀林業病蟲害發生和發展情況不難發現,苗木頻頻遭受病蟲害侵襲的主要原因在于營林方式不科學,天然林比例較低,農藥使用缺乏規范性,由此引發的病蟲害問題,將會造成嚴重的損失。

1)管理者普遍比較關注林業生產效益,會使用一些促進苗木加速生長的化學藥劑,或者在單位面積內種植更多的苗木,忽略了苗木的生長習性。種植密度過大,林間通風不暢,苗木得不到充足的光照,相互之間激烈掠奪養分,造成生長態勢不好,對于病蟲害的抵御能力顯著降低,且容易滋生病蟲害,使得病蟲害迅速蔓延開來,很難得到控制,無形中加大了林業生產隱患,削減了林業生產效益。

2)我國各行各業對于木材的需求極為旺盛,為此天然林被大肆砍伐,在森林中占比一再下降,林業生態平衡被打破,極易誘發病蟲害,而人工林對于病蟲害的抵御能力遠遠小于天然林。如今人工林種植中可供選擇的樹木種類比較單調,只有很少的生物能夠在人工林中棲息繁衍,其中并不包含病蟲害的天敵,導致病蟲害在人工林中的爆發成為了常態。

2 無公害防治技術在林業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策略

2.1 加強對苗木的檢查,合理設置苗木密度

在林業生產中引進環境適應能力以及對病蟲害抵御能力都比較強的樹種,種植之前仔細檢查苗木,確定苗木沒有罹患病蟲害,可以從源頭上抑制病蟲害的滋生,降低病蟲害對苗木的侵害,提高苗木成活率及林業生產效益。合理設置種植密度,苗木之間的距離不能過大,否則會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又不能過小,否則會影響林地的光照和通風。要根據苗木的生長習性科學設計,致力于給苗木生長創造良好環境,減輕后期管護負擔。苗木種植期間還要將不同種類的苗木予以穿插種植,豐富林地中苗木的種類,有利于營造相對完整的生態群落,增加此地的生物物種,促進生態循環,林業病蟲害發生概率將大幅度下降。

2.2 森林撫育及管理

苗木的生長周期較長,種植以后需要精心進行管護,及時澆水、施肥、修剪,對病蟲害進行防御,維護苗木的健康生長,擴大苗木種植效益。應用無公害防治技術的一個重要思路就是加強對苗木的管理和養護,降低附近居民和牲畜活動對林間環境的不良影響,尤其是要杜絕濫砍濫伐,保護管護成效。要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建立穩定、完善的生態系統,促進苗木的自我調節,增強苗木對病蟲害的抵御能力。通過強化苗木撫育和管理,定期清理病枝、枯枝、雜草,阻斷病蟲害的傳播渠道,還要適量澆水施肥,避免澆水量和施肥量過大,使其始終處于健康狀態,降低病蟲害在林地的發生概率。將修剪下來的枝葉和雜草運送到指定地點進行燒毀,以免病蟲害在林地大肆傳播,可以對病蟲害蔓延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

2.3 完善林業病蟲害監測預警機制

運用無公害防治技術來防御林業病蟲害,構建強大的監測預警機制,可以在發現病蟲害的第一時間做出應對,防止病蟲害在林地大范圍爆發。管理人員應該具備豐富的工作經驗和較強的責任心,在監測預警機制的指導下規范開展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對當地林業病蟲害的主要類型和發生規律做到了然于心,嚴格履行自身崗位責任,定期檢查苗木生長情況,記錄氣候、土壤、苗木長勢等具體信息。具體工作開展過程中要靈活應變,細心謹慎,與其他單位部門加強交流,實現信息的共享,以便對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計劃予以動態調整,使其能夠發揮出應有作用,提升病蟲害防治工作的科學性與規范性,特別是對于早期的病蟲害要采取隔離治理措施加以嚴格控制。

2.4 加大森林植物檢疫力度

要做好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需要林業部門提高對有害生物檢疫工作的重視,將管理工作積極落到實處。在日常工作中,提高對苗木培育與檢疫的重視,重點培養適應能力與抵抗能力突出的苗木品種,減少和消除病害滋生繁殖的場所,從而進一步提高苗木的抗病害能力。另外,也可以通過混合種植多品種樹木,改善和優化人工造林的單一性,營造良好的繁殖環境,降低某一種病害給苗木帶來的影響,抑制病蟲害快速繁殖甚至是大規模爆發。

2.5 采用科學手段防治林業病蟲害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在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運用新理念、新技術、新方法,對原有工作模式加以創新,豐富林業病蟲害防治手段,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新時期的林業生產中急需要提高對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視程度,增強防治技術的科學性與環保性,本著維護林業生態健康,促進林業可持續性發展的原則,無公害防治技術的應用勢在必行。

3結論

無公害防治技術的應用是可持續發展背景下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創新舉措,將會顯著提高林業生產綜合效益,維持林業生態健康,為生物物種多樣性提供了可靠保障。相關管理人員應該認識到病蟲害的巨大危害以及傳統防治手段的落后性,積極研究和運用無公害防治技術,預防和控制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為林業生產的高效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龔云華,黃國成,陳秀東.關于林業病蟲害發生原因及無公害防治策略的探討[J].科技致富向導,2012(12):207+316.

[2]胡洛之.無公害防治技術在林業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J].山西林業,2015(4):46-47.

猜你喜歡
生物防治病蟲害防治
首屆國際生物防治大會在北京舉行
枯草芽孢桿菌BS—8D防治玉米紋枯病的田間試驗效果及作用機理
園藝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分析與闡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