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塔里木油田注天然氣油氣混相帶研究

2022-05-18 06:37陳利新王俊芳馬燕妮
關鍵詞:氣相組分油藏

羅 強 陳利新 王俊芳 馬燕妮 楊 博 趙 彬

(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新疆 庫爾勒 841000)

0 前 言

目前,我國大多數油田已進入水驅油藏開發后期,油藏具有低滲、高黏、高溫等特性,注聚合物驅已不再適應這類油田的三次采油。注氣開發具有驅油效率高且氣源尋找相對簡單等特點,塔里木油田、克拉瑪依油田、吐哈油田、大慶油田、遼河油田等均考慮注氣驅并進行了相關的實驗評價工作。

我國油藏注氣氣體主要包括CO2、干氣、伴生氣等[1-4]。國內外學者開展了一系列注氣混相評價工作。Mcguire等人進行了注氣驅替巖心實驗,并對殘余油飽和度進行了評價[5]。劉玉章等人研究了低滲油藏中孔隙特征對注氣驅油混相的影響[6]。湯勇等人對注CO2混相驅在油藏篩選、室內實驗評價、數值模擬、經濟風險評價等方面進行了可行性評價[7]。Mansour等人利用80%甲烷和20%乙烷氣體驅替低滲油藏原油,通過地層非均質性、注采井距、注氣周期等3個參數對驅油效率進行評價,結果發現,地層均質性對氣驅采收率有很大影響,低滲均質油藏采收率大于低滲非均質油藏采收率[8]。目前,國內外對注氣混相驅的研究僅在室內實驗評價階段,未形成系統認識,同時也未與現場實際情況作對比分析[9-13]。

本次研究以塔里木油田東河1區塊作為研究對象,將采油井到注氣井間劃分為5個注氣相帶——原油相帶、前緣過渡帶、混相帶、兩相帶、氣相帶,并對 5個相帶進行定義。通過理論計算和PR狀態方程校正,建立注氣混相理論計算模型,利用該模型計算前緣過渡帶、混相帶、兩相帶中流體的物性變化,將計算結果與東河1區塊采油井DH1-2進行對比,發現計算結果與該井流體物性變化趨勢一致。

1 注氣相帶認識

東河1區塊注氣開發一段時間后,出現了5個流體性質變化階段,根據各階段性質變化情況,將采油井到注氣井間劃分為5個注氣相帶——原油相帶、前緣過渡帶、混相帶、兩相帶、氣相帶,如圖1所示。

圖1 注氣相帶劃分示意圖

(1)原油相帶。原始地層條件下,原油相態未受注氣影響,地層流體保持初始狀態,氣油比不變。

(2)前緣過渡帶。地層原油溶解部分氣體,原油變輕,氣油比初步上升。

(3)混相帶。氣體多次接觸、抽提原油,輕質組分不斷向前移動,與前緣過渡帶形成混相帶,氣油比緩慢上升。

(4)兩相帶。原油繼續被抽提,原油中重質組分增加,原油在地層條件下開始脫氣,形成氣、液兩相,氣油比迅速上升。

(5)氣相帶。原油被完全驅替,殘余油飽和度低于10%,生產以氣相為主。

2 注氣混相理論計算模型

2.1 PR狀態方程校正

對地層原油的密度、黏度等性質進行測定,采用PR狀態方程對液相體積進行校正,如式(1)所示:

(1)

(2)

式中:p——地層壓力,MPa;

T——地層溫度,℃;

V——原油體積,m3;

a、b、c——方程參數;

R——氣體常數;

TG——氣體臨界溫度,℃;

pG——氣體臨界壓力,MPa;

λRA——SRK狀態方程Peneloux修正系數。

利用PR狀態方程對地層流體測試結果進行擬合,擬合數據包括地層溫度下的氣油比、飽和壓力、密度等,得到地層流體參數體系。在該體系下可計算任何溫度、壓力下的流體高壓物性參數,為多次接觸理論模型提供支撐。

2.2 多次接觸理論計算模型

注入氣與地層原油發生第1次連續性接觸,氣體抽提出輕質組分后,繼續進入下一個單元進行接觸,抽提出的氣體不斷變重,直到注入氣與“新鮮”地層原油混合界面張力為0。

假設互相接觸相為一個單元z,z由向前接觸相x與被接觸相y組成,接觸方程如式(3)所示:

zij=βjxi+(1-βj)yi=βj-1xi+(1-βj-1)yi

(3)

接觸方程受相平衡方程約束:

yijφiG=xijφiL

(4)

最終各組分摩爾含量關系為:

(5)

式中:i——流體組分,C1,C2,C3,…,CN;

j——向前接觸相與被接觸相混合單元,j=1,2,3,…,M;

βj——j單元體積,m3;

zij——j單元混合相中,i組分的摩爾分數,%;

xij——j單元向前接觸相中,i組分的摩爾分數,%;

yij——j單元被接觸相中,i組分的摩爾分數,%;

φiG——氣相中i組分的逸度,MPa;

φiL——液相中i組分的逸度,MPa。

3 對不同注氣相帶的認識

在注氣過程中,原油相帶未受影響,氣相帶殘余油飽和度低,以氣相生產為主,故下面僅對前緣過渡帶、混相帶、兩相帶進行分析。

3.1 前緣過渡帶

選擇PR狀態方程校正,利用相平衡原理,模擬注入氣第1次接觸原油時,原油物性的變化規律,結果如表1所示。隨著注入氣不斷溶解在原油中,氣油比、膨脹系數、泡點壓力、地面油密度等參數值不斷增大,地下油密度、地下油黏度等參數值不斷減小。

表1 注入氣第1次接觸原油時地層原油物性變化

3.2 混相帶

多次向前接觸過程中,向前推進的注入氣與“新鮮”油以5∶1(摩爾比)多次接觸后,不斷抽提原油中輕質、中間烴組分,形成富烴過渡相,與原油相接觸界面張力為0,發生混相。通過細管實驗測定東河1區塊不同壓力條件下的驅油效率,實驗結果如圖2所示。驅油效率為90%時所對應的壓力為最小混相壓力,為33.07 MPa,該壓力低于地層壓力,注入氣與原油發生混相作用。

圖2 東河1區塊最小混相壓力計算結果

利用多次接觸理論計算模型,計算產出天然氣摩爾組分的變化情況(見表2)。隨著注入氣多次向前接觸,產出氣中N2、CO2含量逐漸增加,C1—C6不斷減少,這是因為N2、CO2不易溶于原油,隨著注入氣抽提作用的加強,N2、CO2被逐漸帶出。

表2 不同接觸次數下天然氣組分變化

3.3 兩相帶

多次向后接觸過程中,原油不斷隨氣體被抽提出來,氣油比逐漸上升,這一現象發生在兩相帶。隨著原油不斷被抽提,原油中輕質組分(C2—C7)、中間烴組分(C8—C29)含量呈緩慢下降的趨勢、重質組分(C30+)含量大幅增加(見圖3),原油密度、黏度增加(見圖4),氣油體積比逐漸上升(見圖5)。

圖3 多次向后接觸原油組分變化

圖4 多次向后接觸原油密度、黏度變化

圖5 多次向后接觸氣油體積比變化

4 實例應用分析

4.1 生產動態

東河1區塊于1990年11月正式投產,經歷衰竭、注水、注水+注氣、注氣開發等階段。DH1-2井于2003年3月19日投產。2014年9月12日DH1-6-10J井開始進行注氣開采。2015年8月13日DH1-2井注氣受效,該井為東河1區塊第一口注氣受效油井,生產情況良好(見圖6)。其中,油壓由0.10 MPa上升至23.37 MPa,日產油量由 41 t上升至120 t,日產氣量由270 m3上升至6.05×104m3。

圖6 DH1-2井生產曲線

4.2 實例分析與認識

DH1-2井注氣受效前天然氣、原油性質幾乎不發生變化,為原油相帶。注氣受效后,其天然氣、原油等流體性質均發生變化,如圖7—圖10所示。

由圖7可知,天然氣中N2、CO2含量逐漸增加,C1—C6含量逐漸減少。這是由于注氣受效后,產出的天然氣受溶解、多次向前接觸等因素影響,輕質組分減少,而不易溶于原油中的N2、CO2含量逐漸增加。如圖8—圖10所示,原油中輕質組分(C2—C7)、中間烴組分(C8—C29)含量均呈下降趨勢,重質組分(C30+)含量逐漸增加,原油密度、黏度先下降后上升,氣油體積比逐漸上升。這是由于隨著油井注氣逐漸受效,溶解作用使原油密度、黏度減小,進入兩相帶后,注入氣不斷抽提原油中輕質、中間烴組分,原油逐漸變重。目前,DH1-2井產出的流體位于兩相帶,后期將逐漸進入氣相帶。

圖7 DH1-2井天然氣各組分摩爾分數變化曲線

圖8 DH1-2井原油各組分摩爾分數變化曲線

圖9 DH1-2井原油密度、黏度變化曲線

圖10 DH1-2井原油氣油體積比變化曲線

5 結 語

將采油井到注氣井間劃分為原油相帶、前緣過渡帶、混相帶、兩相帶、氣相帶等5個相帶。通過理論計算和PR狀態方程校正,建立混相計算模型,該模型能很好地解釋不同注氣相帶流體的性質變化情況。

前緣過渡帶中,注入氣開始不斷溶解在原油中,氣油體積比、膨脹系數、泡點壓力、地面油密度等不斷增加,飽和油密度、飽和油黏度等不斷降低?;煜鄮е?,隨著注氣持續推進,采出井先采出向前接觸次數更多的天然氣,天然氣中N2、CO2含量逐漸增加,C1—C6含量逐漸減少。

兩相帶中,因多次向后接觸,原油輕質組分(C2—C7)、中間烴組分(C8—C29)含量減少,重質組分(C30+)含量增加,原油密度、黏度增加,氣油體積比上升,這是由于注入氣的抽提作用使原油逐漸變重。

理論計算結果與DH1-2井實際生產數據相一致。

猜你喜歡
氣相組分油藏
近紅外定標法分析黏/錦/氨三組分纖維含量
氣相防銹熱收縮包裝技術應用于核電設備防銹
氣相色譜法測定蘋果中聯苯菊酯殘留量的不確定度評定
稻米氨基酸含量和組分及其調控
低滲透油藏C02吞吐選井條件探討
煤的族組分基本特性研究
油藏開發地質類型問題研究
關于低滲透油藏地質特征與開發對策探討
玉米淀粉水解液的制備及對油藏中產甲烷菌的激活
玉米淀粉水解液的制備及對油藏中產甲烷菌的激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