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類招生背景下新建地方院?!白匀坏乩韺W”課程設置與模塊化教學

2022-05-21 11:40李仰征張婧霞陳群利
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 2022年5期
關鍵詞:大類招生模塊化教學課程

李仰征 張婧霞 陳群利

摘 ? ?要:為提高新建地方院校地理學類人才培養質量,文章通過對我國不同辦學層次高校地理學專業大類招生與培養情況進行分析,對比了專任師資力量、專業開設課程及“自然地理學”課程設置等方面的差異,指出“自然地理學”課程設置存在問題及解決途徑。研究表明:“自然地理學”課程在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基礎性地位決定其只能在低年級開設,且辦學層次越高的院校該課程設置的學分越少,而地方高校該課程學分則普遍較高,這可能與不同類型高校生源質量差異有關。大類招生應在大學一年級實施,之后根據大學生興趣和特長再進行雙向選擇與分流培養?!白匀坏乩韺W”課程知識體系龐雜,在大類培養時應組建專業的教學團隊分模塊實施教學,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且分流后的各專業可以結合自身辦學特色與人才培養目標選擇性續開部門“自然地理學”課程。

關鍵詞:“自然地理學”課程;大類招生;模塊化教學;新建地方院校

中圖分類號:G64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2)05-0069-04

新中國成立后為迅速發展經濟與科技,我國高等教育借鑒了蘇聯的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專業歸屬培養專門技術人才。但隨著時代發展,社會環境對人才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能過于專業化的高校畢業生在諸多領域往往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對人才素養的多元化需求。以致于“加強基礎、淡化專業”的教育改革方針在上個世紀末被北京一些高校提出[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年)》也倡導“優化學科專業、類型、層次結構,促進多學科交叉和整合。擴大應用型、復合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規?!?。目前,“大類招生、分流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已在許多高校得到推廣。大類招生是將同一或相近學科門類的專業由原來的分專業招生與培養轉為統一招生,共同培養1~2年后再按專業進行分流。大學生經過前期的學習后,能深入了解同一(相近)學科不同專業的培養目標、知識構架、素養要求和就業方向,可以結合自身特點和偏好選擇較為適宜的專業繼續學習,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高考志愿填報專業時的盲目性,避免了部分大學生由于專業認同感低而產生的潛在抵觸心理。不同專業的教學部門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與偏好,進行雙向選擇,選擇那些有一定培養潛質且適宜在本專業繼續學習的學生組建教學班級。如儀態形象、言談舉止有明顯欠缺,師范素養先天不足的學生不宜進入以教育工作者為培養目標的地理科學專業進行學習。相反,不善談吐但行為不茍的大學生可以進入到非師范專業學習,如在地理信息科學、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等專業則可能會有更大的成長空間。人才培養模式變革的最終“落腳點”只能是在課程體系設置上?;诖?,文章以地方高校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為例,并結合其他類型高校,分析了地理科學類專業大類招生中“自然地理學”課程的設置情況,著重指出了地方高校在開設該課程時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模塊化實施教學的解決對策,旨在為我國地方高校地理科學類專業人才培養提供借鑒和參考。

一、“自然地理學”課程設置現狀

“自然地理學”課程是研究地球表層各自然地理要素的形成、時空分布、相互作用及其與人類關系的學科[2],是“地理學的兩大支柱之一”[3],內容涉及宏觀的地球宇宙環境和中微觀的地質、地貌、大氣、水文、土壤及生物圈層,在地理科學類各專業的課程體系中有顯著的基礎性與系統性特點[4],對該課程基礎知識的學習與核心理論的掌握情況將直接影響到后續課程的學習與培養目標的達成。因此,該課程不僅是地理科學類各專業的核心課程,也是資源、環境、地質和測繪等專業的基礎課程。對于主要以教師為培養目標的地理科學專業來說,傳統的課程設置是將該課程各子模塊以部門自然地理的方式進行開設,對應的課程分別為“地球概論”“地質學”“地貌學”“氣象學與氣候學”“水文學及土壤地理學”等,開設時間是在本科階段第一和第二學年,而對于非師范專業,該課程多以一門普通課程的形式在第一學年開設。那么,這門課程究竟是開設1學年還是2學年,作為多門課程分部門開課還是統籌為一門課程等問題就顯現出來了。隨機搜索國內開展大類招生的高校已公開的地理科學類培養方案,將該課程的開設情況進行匯總,如表1所示。

以上5所高校在辦學層次與人才培養質量上均有較大差異,基本上可涵蓋我國不同類型高校地理科學類各專業的辦學現狀。其中,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是由2005年畢節師范高等??茖W校升格為本科高校畢節學院后,又于2013年更名為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其地理學科始于1993年,并開辦地理教育??茖I,升級為本科院校后分別于2006年和2015年開辦地理科學本科專業與地理信息科學本科專業。其中地理科學專業分別于2017年和2019年獲批貴州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和貴州省一流大學專業。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本科階段辦學時間短、底子薄、師資弱,在新建地方高校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2020年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地理學類專業首次實施大類招生與培養。就5所高??傮w而言,辦學實力強大、師資力量雄厚的高校其專業設置也相對齊全,如中山大學共有97位專任教師,地理科學類下屬的4個本科專業均有開設,而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專任教師只有21位,僅開設地理科學與地理信息科學兩個專業。共同培養方面,西南大學與天津師范大學并未將地理科學(師范)專業與其他地理學類專業統一實施,而將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地理信息科學等非師范類專業實施共同培養。由于“自然地理學”課程的基礎性地位,所有高校均在大學一年級開設了該課程。且部分高校根據各自的人才培養目標和特色,在共同培養時續開了個別部門自然地理學相關課程,如中山大學和西南大學。在自然地理學相關課程總學分方面,總體上辦學層次越高的學校學分設置也越少,如中山大學和西南大學對應課程總學分分別為6學分和5學分,而聊城大學和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都超過了10學分。其他地方高校該課程設置的學分也普遍較高,這可能與地方高校生源質量普遍較差、學生學習能力較弱有關。5所高校分流培養的時間也不統一,但從學生專業技能與核心素養的形成來看,應在大學一年級結束時進行分流為好。以地理信息科學專業為例,地圖與測繪、計算機程序與數據庫等領域知識與能力對該專業學生有較高的培養要求,而與其他專業該方面要求存在明顯差異。地理科學類專業基礎性課程如果在大學二年級開設,對立志從事教師行業的學生來說無疑增加了學業負擔并擠占了教師教育類和技能類課程的學習與訓練時間。反之,對于決心從事地理信息技術的學生來

說,如果大學二年級還未開設此類基礎性課程也是不合理的。況且,大學低年級的數學與英語等工具性課程占據了相當多的學時。因此,地理科學類大類招生與共同培養應在大學一年級實施,主要開設的理論課程可包含“大學英語”“高等數學”“地理學導論”“自然地理學”“地圖與測量”等大類基礎性課程,大學一年級結束時實施分流。

二、“自然地理學”課程模塊化教學

一方面,由于“自然地理學”課程在各專業知識與理論體系中的基礎性地位,建議地理學相關專業該課程開課總學分應不低于8學分,尤其是對于生源質量普遍較差的地方高校,打下堅實的基礎有助于后續專業課程學習與核心素養形成。另一方面,由于“自然地理學”課程涵蓋的學科知識體系與內容較為龐雜,各部門自然地理學雖然僅局限于地球表層且之間存在物質循環與能量流轉,但相關知識體系與理論構架并無本質關聯,這也導致了相應的部門自然地理學大都獨自發展成新的一級學科,如天文學、地質學、大氣科學等[5]。因此,“綜合性”是地理學最典型的學科特征之一,這也同時導致地理科學專業本科階段開設的課程之間普遍存在著跨度較大的現象,自然環境、人文社會、經濟文化到地理信息技術等方面均要涉足[6]。這對于新建地方高校來說,想要配齊術業專攻的高學歷師資力量是很困難的,任課教師承擔方向跨度較大的課程教學的現象普遍存在。甚至個別高校教師出現了教學僅僅是為了完成工作量,所授課程與自已的研究方向銜接不緊密甚至是基本無關聯的現象。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其研究方向與學術積淀不可能面面俱到。尤其對于非研究領域的教學,照本宣科的現象無法從根本上杜絕,教學效果、人才培養質量與培養目標的達成很難得到保障。因此,教師個人講授“自然地理學”課程全部內容,從學生對學科前沿知識的獲取、專業核心素養的形成及后續深造和發展等方面來看,都存在著一定的弊端。所以,組建教師團隊實施模塊化教學正是解決這一弊病的良策[7],現以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地理科學類“自然地理學”課程為例,探討模塊教學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該?!白匀坏乩韺W”課程各模塊的設計與基本數據如表2所示。

該課程6個模塊對應著各個部門自然地理學內容,教學團隊中每個模塊安排的任課教師都是長期從事相關課程教學與科學研究的專任教師。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地理學類教師無法滿足生物地理、巖石與礦物的模塊化教學時,便從其他系部借調相關專業(生物科學和地質科學)教師開展模塊化教學。該課程總計設置10學分,160學時,其中第一、二學期各80學時,考慮到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地處我國巖溶地貌發育十分強烈的黔西北地區,地表自然環境較為破碎且石漠化發育不同,因此在大類招生人才培養方案中已經把與石漠化治理、地表景觀重塑及生態恢復聯系緊密的“土壤地理學”與“生物地理學”課程在地理科學專業大二學年再單獨開設。這是緣于“土壤地理學”與“生物地理學”課程(含實驗)牽涉到微觀領域研究,它們不是地理信息科學專業及人文與城鄉規劃專業側重的研究方向,且對于地理科學專業和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專業來說,水體、大氣、土壤和生物是地理學、農學、生態、資源與環境等相關學科發生交叉關聯的主要領域,且這兩門課程是地理科學專業學生真正實驗動手操作與實踐能力培養僅有的途徑,因此在地理科學專業單獨開設這兩門課程是十分必要的。所以該部分內容在前期大類培養時分配的學時相對較少。當然,其他高校地理科學專業和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專業課程體系設置時可以結合自身的地域特征和辦學特色,選擇1~2門與當地自然環境、社會經濟發展緊密關聯的課程作為相關專業學生后續深入學習的內容。此外,模塊化教學推進的最大困難主要體現在大學生平時成績考核、試卷命制、學習成效與目標達成度評價及教師教學任務銜接和工作量核算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課程團隊教師及相關教學管理人員的工作量。因此,高校教學管理部門應對實施模塊化教學的課程給予相應的政策性扶持與幫助,以鼓勵相關工作的開展。

“自然地理學”課程的開設在辦學層次高的院校學分設置明顯低于地方高校,這與不同層次高校生源質量差異有關。地理學專業大類招生與共同培養應在大學一年級實施,之后根據學生興趣、特長再進行雙向選擇與分流培養。由于地理科學專業課程之間跨度較大和新建地方高校師資力量薄弱,導致專任教師所授課程與其研究領域銜接并不緊密。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大類培養時應組建和統籌較為專業的“自然地理學”課程教學團隊并實施模塊化教學,但在試卷命制和教師工作量核算等諸多方面會加重相關教學與管理人員的工作量。

參考文獻:

[1] ?蘇志華,袁焱萍,王陽,等.高等學校大類招生、分流培養背景下的課程體系設置研究——以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專業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8(34):156.

[2] ?黃秉維.現代自然地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2.

[3] ?陳效逑.“自然地理學”創新教學體系的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8(6):27.

[4] ?CHRISTOPHERSON R W. Geosystems[M]. NewJersey: Prentice Hall,2006:10.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71.

[6] ?KEVIN R C. Physical Geography and the GeographicThought Course[J]. Journal of Geography in HigherEducation,2006,30(3):373.

[7] ?邱海軍,李書恒,曹明明,等.高校自然地理學教學團隊建設思路與途徑[J].教育教學論壇,2016(30):228.

編輯∕李夢迪

收稿日期:2021-03-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修回日期:2021-05-08

作者簡介:李仰征(1979—),男,河南息縣人,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生態工程學院教授,研究方向:自然地理教學與研究。

基金項目:貴州省教育廳本科教學工程“地理科學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黔教合JX字ZG201601);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校級本科教學質量提升工程“自然地理學一流課程建設培養項目”(2017KC003)、“自然地理學一流課程建

設項目”(JK202011)

猜你喜歡
大類招生模塊化教學課程
《無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采購管理課程教學模式研究
《商務策劃》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淺談中職數控技術應用專業模塊化教學
涉農專業大類招生的探索
應用型人才培養背景下模塊化教學研究與實踐
大類招生模式下大學生專業分流的影響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