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新四軍紅色文化的視覺表達策略與開發價值研究

2022-05-23 05:14李鋒蘇雨婧
中國應急管理科學 2022年2期
關鍵詞:視覺紅色文化

李鋒 蘇雨婧

摘? 要:新四軍東進及重建軍部后,江蘇成為新四軍戰斗與生活的重要區域,新四軍紅色文化在江蘇省內影響巨大,新四軍的“鐵軍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江蘇人在各行各業中奮勇爭先,不斷創造輝煌。

關鍵詞:紅色文化;視覺;價值開放

一、江蘇紅色文化資源的豐富性

從時空維度看,江蘇新四軍紅色文化在時間持續長度、新四軍戰斗與活動范圍的空間廣度與密度上具有其他省份不具備的優勢。新四軍軍部從1937年12月25日至1947年1月21日存續的約9年2個月時間里,駐扎江蘇境內時間最長,自1941年1月在江蘇鹽城重建軍部起,持續達4年9個月時間。從以軍部、師部為核心的新四軍紅色文化遺存地理空間分布看,目前江蘇境內留有各省中數量最多的軍部舊址與師部舊址:軍部舊址包括鹽城泰山廟、鹽城阜寧停翅港、淮安盱眙黃花塘(原屬安徽)、淮安盱眙千棵柳(原屬安徽)、淮安清江等5處;師部舊址包括一師師部舊址(鹽城東臺)、三師師部舊址(鹽城阜寧)、四師師部舊址(宿遷泗洪(原屬安徽),另一處位于安徽亳州)、六師師部舊址(無錫錫山區)等4處,這些新四軍軍部舊址與師部舊址,是江蘇寶貴的紅色文化資源。

就館藏史料而言,江蘇鹽城新四軍紀念館是全國唯一的專業性新四軍紀念館,鎮江茅山新四軍紀念館,盱眙黃花塘新四軍軍部紀念館,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等館藏豐富,聯合構建起江蘇大型新四軍紅色文化資源寶庫。新四軍紅色文化資源構成成分豐富,具體包括:1、人物,包括新四軍領導人與戰士,不斷加入的文化界人士如阿英(錢杏邨)、范長江、賀綠汀、鄒韜奮、李一氓、許幸之等,地方開明士紳如陳毅托子(陳昊蘇)所托的鄒魯山、鹽阜文化名人宋澤夫、 龐友蘭等;2、戰役,如著名的韋崗戰役、郭村戰役、黃橋決戰、山子頭自衛反擊戰(俘虜韓德勤)、盱眙戰斗、蘇北反“掃蕩”戰斗、鹽阜反“掃蕩”作戰、車橋戰役、淮陰戰役、鹽城戰役等;3、根據地建設中人民民主政權的各項政策,軍民團結的偉大精神;4、政治、戲劇、音樂、美術等教育(抗日軍政大學分校、魯藝華中分院);5、銀行與貨幣(鹽阜銀行、江淮銀行等);6、各種戲劇、話劇表演、報刊雜志及木刻版畫、墻畫、傳單等宣傳品。館藏資源不同于上述軍部、師部舊址等固定資源,其為在全國征集所得,文化資源更加豐富而全面。

二、新四軍紅色文化的視覺呈現策略

就策略而言,新四軍紅色文化資源開發,一方面需要保留和修復固有的形態,另一方面,也要對原有形態進行視覺形式的當代轉化與重塑,以適應當代信息受眾的審美心理需求。

1、新四軍紅色文化資源固有視覺形態的修復

根據留存照片、新四軍相關報刊雜志上的圖片及新四軍老戰士的回憶,對老的建筑、場景、損壞的藏品等進行修復,發揮這些紅色文化資源在旅游與愛國主義教育等方面的作用。如鹽城阜寧陳集鎮的新四軍停翅港軍部舊址原已損毀,經過當地政府資金投入后,在原址進行建筑與場景修復,目前景區已開放,人們可以真切感受到新四軍戰士當年在該艱苦環境下生活與戰斗的場景。

2、新四軍紅色文化的視覺形式轉化

在最大化保持新四軍紅色文化內容與精神內涵的前提下,對新四軍抗戰期間戰爭與生活元素進行分解與重構,賦予其當今時代風格,并加強互動,增加民眾尤其是00后青少年的閱讀、體驗與傳承的興趣。

(1)紅色文化信息表達的簡明性

針對新四軍紅色文化敘事中文字描述與口頭傳播的模糊性,以直接的視覺形式給信息受眾以明確的內容與視覺形式信息,?如將新四軍活動路線與區域進行點、線、面視覺表達,明確原始場景信息,將相關意義的場景元素進行簡明樣式的視覺轉化,如采取卡通化、立體化、結構化等表現形式,提升信息受眾的閱讀興趣,使信息受眾能明確信息接受的重點,提升愛國主義教育效果。

(2)信息時代視覺符號的優化組合與識別的高效率性

導向性信息捕捉習慣已在認知主體中生成,并不斷固化為現代人的一種信息接受模式。高效率接受視覺信息成為民眾對不斷變化著的周圍環境信息的基本訴求。網絡時代,須強化設計師的創新與識別效率意識,由設計師事先設計好的具有一定結構體系的視覺信息組合體并對民眾主動呈現,節省民眾信息接受前所花費的視覺信息選擇與組合時間,提升信息接受與理解的效率,幫助民眾有重點高效率地接受重點視覺符號與圖景,提升民眾閱讀信息的有效性。

(3)自媒體時代寓教于樂及交互性視覺表達

從生活化、娛樂化角度出發,發揮靜態的圖像低能耗與動態圖像互動優勢。將領導人物、英雄人物及普通士兵群像的現卡通化、萌化代圖像表達,積極開發相關文創產品設計 (卡通人偶公仔、手機殼、T恤、鼠標墊、茶杯墊、茶杯、室內燈具、等等)。在堅定政治立場與原則前提下,發揮互動式形式優勢,積極改變以往圖片、文字與實物史料的傳統靜態展示方式,將圖片、文字等史料描述的戰爭與生產、生活場景采用現代實景手段與VR虛擬手段還原,增加參觀者在現代手法處理后的實體或虛擬場景中的參與度。通過交互方式,激發參觀者的參觀興趣,提升個人對歷史場景的認知度、體驗度,從而獲得更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通過模擬新四軍戰爭與生活場景,體驗新四軍抗戰意志的堅定與戰爭生活的艱辛。視覺表達案例如:將新四軍紅色文化展示從固定空間向互動空間轉移,將新四軍軍體訓練、戰爭、飲食生活等內容如拼刺刀、打靶、沖鋒等在模擬陣地與模擬駐扎營地展現,參觀者不僅可以在陣地走動,更能在設立的如CS實景抗戰游戲中和新四軍軍營等場所體驗新四軍的戰爭生活。

(4)開發新四軍紅色文化影視基地與實景生活區

基于正確的政治導向,在各大旅游景點建立新四軍紅色文化影視基地,在承擔影視公司拍攝任務的同時,滿足具有演員夢想的消費者個人投資體驗小段新四軍相關主題影視的拍攝,通過個人微信朋友圈、QQ群等形式傳播江蘇新四軍紅色文化。

基于生活富裕后,民眾體驗戰爭年代艱苦生活的需求,在各革命老區興建新四軍實景生活模擬區。將新四軍各紀念館內的武器與生活用品等進行復制,布置于新四軍生活模擬景區。由于新四軍生活過的地方大部分位于鄉村,在鄉村進行復制模擬的土地租賃成本相對較低,具有很大的實現的可能性,并可以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三、結語

1、契合認知主體視覺需求,提升認知效果

新時代民眾受教育程度提升、內在文化知識不斷豐富,審美標準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變化。作為認知主體,新時代民眾認知能力成倍增長,在社會快速、高效運轉的現實條件下,出于緩解工作、學習與生活壓力的內在需求,對于認知客體的展陳效率與趣味性的要求不斷提升,對于原始資料或復制形式的展示物的觀看興趣降低,需要開發新的視覺形式適應民眾認知需求,將新四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適應當代審美的視覺轉化,能提升民眾的認知興趣。

2、更好地傳承江蘇新四軍紅色文化

以新的視覺形式開展新四軍紅色文化教育,能拉近承載革命歷史的紅色文化與當代審美受眾之間的視覺與審美心理距離。采用虛擬游戲、實景生活區體驗等互動形式,能激發民眾參與熱情,在自媒體時代可以讓年青一代更好地傳承好新四軍紅色文化。

3、擴大新四軍紅色文化的全國影響力

2014年12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視察南京軍區機關時叮囑軍區領導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南京軍區(現為東部戰區)前身部隊為新四軍。新四軍紅色文化的核心精神在學界被總結為“鐵軍精神”,這一提法得到了新四軍戰斗過的省份各級政府的支持,2019年江蘇省委宣傳部組織全國專家學者研討“鐵軍精神”的豐富內涵與時代特征,從政府層面號召加大新四軍紅色文化研究,擴大新四軍“鐵軍精神”的繼承與宣傳,塑造江蘇地域精神,新四軍紅色文化資源的視覺轉化,可以更好地擴大新四軍紅色文化在全國的影響力。

4、促進江蘇紅色文化產業經濟發展

以新的視覺表達形式打造江蘇城市紅色文化名片,采用各種開發形式促進江蘇紅色文化產業經濟經濟發展,讓紅色文化成為江蘇影視、旅游、住宿等行業發展特色與名片,促進江蘇影視、文創與旅游經濟的發展,助力“美麗鄉村“建設,成為促動江蘇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引擎。

基金項目:江蘇省高?!扒嗨{工程”優秀青年骨干教師人才項目成果,鹽城工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江蘇‘新四軍’紅色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成果。

參考文獻:

1.李曉聰.“玩”轉你的創新創業之路[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20.

2.方法林,顧至欣.江蘇旅游企業品牌建設戰略發展研究[M].旅游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簡介:李鋒,漢族,男,江蘇鹽城人,1977年2月出生,博士,鹽城工學院設計藝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設計史論。蘇雨婧,女,鹽城工學院設計藝術學院本科生。

猜你喜歡
視覺紅色文化
依托紅色文化資源 傳承紅色文化基因
新媒體環境下的紅色文化的發展和傳播
教具在高職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論黃山標識性材料設計的“焦甜香”表達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紅色文化的價值訴求
淺析油畫色彩表現的理性化方式
亨利摩爾雕塑的外在視覺意義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