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形勢下高校就業工作的實施建議

2022-05-23 07:48魯瑤付澤裕
中國應急管理科學 2022年2期
關鍵詞:新形勢建議

魯瑤 付澤裕

摘 要:文章回顧了目前高校就創業工作方法,梳理目前學界所提出以兩種維度的就業工作思路,高校就業工作可能以短期功利性的數據為目標,通過相關研究調查的基礎上,分析了高校工作中容易忽略的三個問題,分別是就業心理及就業價值觀,短期功利化以及用人單位線上招聘問題。最后提出新常態下就業工作的實施建議,并展望了新常態下高校就業工作。

關鍵詞:新形勢;高校就業工作;建議

基金項目:金陵科技學院重點課題“新時代工匠精神與大學生職業規劃融通機制”(JIT-XSGL-201903);2020年金陵科技學院 學生工作課題:基于社交媒體的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與干預研究(JIT-XSGL-202001) 作者簡介:魯瑤(1982-),男,安徽繁昌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大學生就創業和職業生涯規劃的教學與研究

據教育部統計2022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1076萬,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更加嚴峻復雜的形勢。因此學界也積極出謀劃策,并提供了為創新高校畢業生就創業的工作方法的舉措。然而,這些舉措主要涉及兩個思路,第一個是從宏觀視角分析高校畢業生就創業工作的困境;從供需關系的角度出發,其核心是經濟發展,即高校教育設施科技化,就創業工作適應經濟發展的趨勢。第二個是以相較之微觀而言的個體為主要的敘述模式,即從高校大學生自身出發,強調高校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變化,突出職業規劃在受教育者中的重要作用,強調受教育者的終身學習;加強高校教育就業指導以及對學生的職業道德修養的培訓。除此之外,還有第三個思路,就是對高校就創業工作本身進行反思。大數據時代下高校畢業生還是以就業、功利、實用等社會分層外顯化為目的,進而所提出的解決措施主要聚焦于數據平臺等“硬件”設施的完善。張繼明(2020)指出,一味強調和突出教育的外顯性因素,而忽視教育促進受教育者精神品質的提高。從后果論而言,這樣會加劇處在以經濟發展為向導的人的精神困境與危機。[1]在某種程度而言,高等教育的內在價值與外在功用是失衡的。

總之,就關于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工作方法而言,目前學界從針對的主體而言,大體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受教育者,即強調他們線上擇業就業的能力。突出自身的學習能力與職場勝任能力。第二類是高校教育,持續提高大學生人才培養的質量,用社會外顯化的數據衡量人才質量,作為增強大學生適應數字化社會的能力的評判依據。第三類是崗位提供,即保持“創崗位、穩就業”政策的支持力度——一方面保障民營企業的創崗數量,另一方面合理增加正如體制內的人員需求。

但是,上述對于高校畢業就業工作方法的措施,有一種驚人的相似,即絕大多數措施都指出要加強對大數據的利用、提高自身掌握科技的能力。通過分析此般思維模式的內在邏輯,指出學界所提出的主流方法注重手段而容易忽視高校就創業的初衷和目的。易言之,不論是高校還是高校畢業生,如果他們只從經濟導向、功利、實用的邏輯出發,那么一種“產品”化培養的邏輯就不可避免。技術化時代的發展不可回避,但對于高校就業工作方法的反思卻可以一直進行,只有創新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工作方法機制和理念,才能從容應對未來的“黑天鵝”事件,才能重塑人才培養體系,服務于高校大學生在校期間全面發展需求,引導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此同時盡早就業定位準確,畢業生能夠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

一、基于兩種維度的就業工作思路

1.高校的就業推進工作思路

目前,全球經濟復蘇面臨嚴峻復雜局面,國內經濟也存在下行壓力,按照市場、供需關系的觀點,受經濟影響必然導致就業崗位銳減,而高校畢業生數量又逐年增加,因此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驟增。面對這樣的現實情況,國家為應屆畢業生,提供擴大基層就業機會、扶持大學生創業、研究生擴招、加大公務員及事業單位招聘等政策。在政策紅利的促進下,全國高校涌現出了一批就業工作先進單位。如南昌大學以“穩就業”為發力點,探索改革了更為有效的就業評價機制、建檔立卡畢業生精準幫扶機制,著力打造具有特色的留贛就業項目、職業生涯規劃校外導師進校園項目、暖心和精準的就業服務項目。南京工程學院兩條先進經驗:一是通過三條戰線壓實主體責任,分別是教學戰線人才培養責任,學工隊伍就業推進責任,專業落實就業責任。二是通過發揮地區長期合作、行業長期影響力、校友資源三大優勢,實現就業崗位供給的充足。綜上所述,2021年高校先進就業工作思路涵蓋以下幾點:精準就業服務;建設互聯網就業信息平臺;利用全校資源拓寬就業渠道。

2.基于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工作思路

大學生就業能力是指高校畢業生在校期間通過知識的學習和綜合素質的開發而獲得的能力實現就業理想、滿足社會需要、能夠在社會生活中實現自身價值的能力。

高?;谔嵘髮W生就業能力,注重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加強在低年級的職業規劃教育和創業教育,明確就業去向和職業定位,提升社會職業適應能力。其次,科學的人才培養體系,強調專業理論和實踐的融合,能夠適應社會的人才需求。再次,加強高校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自我核心競爭力。增強大學生適應數字經濟時代就業的能力。最后,塑造大學生“終生學習”的習慣,培養和提高大學生與工作相當的能力,而不是尋找與能力相當的工作,強調“職場勝任力取決于學生學習力”。[2]總之要提高大學生的專業能力和人文素養。

由此可見,兩種思路均可推動高校就業工作,但又有不同,高校的工作思路偏向于短期應急的措施,需要短時間的就業推進效果,緩解就業壓力。而基于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維度是長期規劃,既要依托學??茖W的人才培養體系,也要大學生主動學習,這個維度強調的是大學生在校期間綜合能力積累,畢業時能找到勝任的社會工作崗位。

二、新常態下,高校就業工作容易忽略的問題

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引起社會強烈關注,為快速促進大學生就業,全國各地重視基于高校就業工作思路,但高校就業工作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容易忽略如下問題:

1.短期功利化忽略了高校人才培養的初衷

對于短期功利化的過度關注,忽略高校人才培養的初衷,會將人才培養導向“產品”培養。國家扶持大學生就業的政策相繼出臺,為促進畢業生就創業的效果顯著,就業服務上,不斷拓展就業渠道,增加線上招聘會,加強了智慧就業平臺建設,完善了線上面試、電子簽約等流程,從短期看,我們非常重視了畢業生就創業工作,尤其通過新媒體技術手段優化了就業管理工作,部分高校的效果顯著。但是,這種一味拓展就業渠道,時時收集畢業生相關信息、就業動態以及外顯數據,這樣的行為類似于將學生當作“產品”,將高校當作工廠進行加工的過程。那么采集相關數據便是為了滿足市場需求,打磨自己的“產品”。按照“產品”的思路,面臨市場需求的變化,技術轉型和數字經濟的刺激,對“產品”的要求或對其的“加工”、“改造”就勢在必行,即要持續提高大學生人才培養質量,增強大學生適應數字經濟時代就業的能力。表面上看我們比任何時候都要重視高校畢業生的就創業工作,實際上,高校的積極作為有短期功利化的表現,但就創業工作絕非是短期化的事情,更不是出臺一些政策就能有根本性的轉變。

2.用人單位線上招聘問題

目前,在實際操作層面,無論是用人單位還是高校都相繼推出了網上辦公、無紙化簽約等新媒體技術。但不同地區對于互聯網技術的應用與推廣差別較大,根據王華在《2020江蘇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調研》文中,通過5841家用人單位調查如圖3所示,有21.7%單位愿意參加線上招聘,但同意采取線上面試的單位只有20.2%。[3]由此可見,線上線下招聘模式并存情況下,盡管各地在招聘、面試、網簽都實現了線上同步操作,受制于傳統思維慣性的影響,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如用人單位響應號召倉促實行網上簽約,由于對相應的流程并不熟悉,導致簽約時間沒協調好而錯失自己心儀的招聘人員。此外通過線上招聘、面試最后實現網上簽約的高校畢業生比例非常低,大多數企業需要紙質的協議,或者還需要面試者到用人單位以考察的名義進行宣講、面試或面談。

高校與用人單位無法協同線上招聘等就業流程服務,就會出現一邊進行網上簽約,另一邊又線下跑動;本來是事半功倍的事情,卻變成了事倍功半?,F如今局面,我國長時間面對境外輸入壓力依然嚴峻復雜,可預見中高風險地區的2022屆畢業生同樣面臨問題,線上招聘流程如何保證線下招聘的效果,提供優質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

三、新形勢下的高校就業工作實施建議

1.加強高校畢業生心理健康教育,樹立正確的就業價值觀

眾所周知,每年大量畢業生求職的過程中會遇到困難和挫折,高校要密切關注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困難和挫折,全程指導。大學生創業群體在應對突發事件中容易產生心理焦慮,在“黑天鵝”事件帶來的心理應激反應,而這一系列焦慮的心理狀態會影響他們對社會價值觀的選擇??梢?,心理方面的教育不是單純地對受突發事情影響的“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而是經歷從干預,到使其充分挖掘自我的心理韌性,以此達到自我調節的過程,從而穩定其自身正確的社會價值觀。陳雪峰指出,心理韌性“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指的是讓自己積極的心理能力發揮作用,給自己信心和力量?!?Nigel G.Wright最先提出了“韌性”概念,即強調提升全社會的應急管理體系和公眾對風險的認知,從被動的防御轉變為主動的面對,這樣的“韌性”就體現在對所突發的不可預知的事件的適應能力上。所以,為避免大學生社會價值觀大幅變動的傾向,就需要一方面提升高校應激管理體系的建設,讓他們從一種消極被動的心理戒防狀態,逐漸轉向樂觀心態:積極主動地面對危機事件并能夠化“?!睘椤皺C”。

2. 高校就業工作要識術更識道

誠然目前社會上各種措施,的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但正如前文所言,我們要避免功利化對待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避免一味注重創新的形式和手段,避免非常重視短期各種數據指標,而強調“產品”模式的培養方式,相比之下,應該注重高校就創業的本質以及政策的持續、有效性。事實上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一直存在,社會需求層面上早就完全是供大于需的局面,只不過雪上加霜加劇了這個局面。各種就業創新方法都是術的層面,而道的層面而是我們更要強調和重視的事情,這里的“道”指的是我們高校人才培養的體系,所以這個才是我們的根本,高校所有教學、科研、實驗、實踐、實習等環節是否符合人才培養方案,在符合道德基礎上,可以用“術”的方法實現我們目標,高校畢業生就創業工作方法不能一昧地強調“術”的側面,偏離“道”的根本,容易偏離航線,失去方向。

3.建立大數據精準就業服務模式,做好線上線下同步招聘

新形勢下以來,各高校開拓就業工作的創新機制,取得了顯著成績,各高校開始就業信息平臺建設,逐步實現線上線下開展的就業管理服務工作,如簡歷指導、模擬面試、創業咨詢等等。近年來高校并沒有實現利用大數據服務于精準就業,高校畢業生的每日健康申報信息、基本信息、就業信息等等往往分屬于不同部門收集管理,從而未能整合資源,反而不斷的重復填表,不僅增加了工作量,反而會引起個別學生的反感。因此真正實現大數據下的精準就業服務模式,做好線上線下同步招聘。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保證數據安全、完整的情況下,整合畢業生相關的所有信息(如健康信息、基本信息、就業信息、招聘信息、升學考試信息等)統一由就業指導部門管理。其次,實現真正的一人一檔,不僅僅是就業困難學生,所有的畢業生都要有的詳細數據,這是每個畢業生的數字畫像,這才是精準就業服務的關鍵,只有這樣,班主任、輔導員才能做到真正的精準推薦。最后,高校與政府職能部門、用人單位的資源整合,實現就業管理上下游的一站式服務。高校與用人單位的資源整合,一站式管理,是可以實現的,這也是未來發展方向,高校要協同用人單位,線上與線下就業流程的隨時切換,共同應對校園招聘新形勢,避免出現用人單位可以線上招聘,但不接受線上筆試、面試,或者無法辦理電子網簽協議。這會導致畢業生因找工作而頻繁請假,給校園防控帶來極大的壓力。

四、結語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提出“六穩六?!蹦繕?,層層壓力也導致部分高校就業工作過于強調一些量化指標,如就業率、創業率、升學率、出國率等,必然導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功利性傾向,從而忽略高校人才培養的初心。高校承擔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任務,建立基于兩種維度就業工作思路,注重畢業生綜合素質發展,全面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因此,我們要以“新常態”的方式去思考問題,高校畢業生就創業工作方法除了面臨應該適應社會發展變化。即便有突發事件來臨時,不僅要主動去適應這樣的一種“新常態”,新常態下高校就業工作模式,不要過分強調對大學生求職技能和創業能力培養,高校要堅持育人之道,不斷通過畢業生就業工作成效檢驗高校人才培養體系,立足新常態下建設就業工作的創新模式,利用好大數據平臺加強線上線下就業資源的整合,從而實現精準就業管理,持續提高線上線下就業服務質量,將“三全育人”理念融入高校就業工作的全過程,密切關注畢業生就業心理,引導高校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就業觀。我們要通過高校就業工作的開拓創新,未來面對類似于這樣的“黑天鵝”事件時,能夠更加從容、冷靜、淡定。

參考文獻:

[1] 張繼明.當代高等教育的社會分層功能分析——兼評《高校畢業生就業流動的社會分層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20(05):89-92.

[2] 王華.2020江蘇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調研[J].2020(6):19.

[3]陳雪峰.突發事件后的心理應對[J].心理與健康.2020(8):6-8.

猜你喜歡
新形勢建議
我建議,你也想我一下
過剩的建議
關于不做“低頭族”的建議
新形勢下“管理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新形勢下的外企財務管理建議分析及相關問題闡述
新形勢下班集體建設創新的實踐與思考
三代人的建議
FOOD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