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未成年人保護與犯罪防控機制研究

2022-05-23 15:39黎氏杰劉永慧胡入丹黃韜燕莫夢君
國際商業技術 2022年6期
關鍵詞:未成年人

黎氏杰 劉永慧 胡入丹 黃韜燕 莫夢君

摘要: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相關數據表明,中國未成年人口占比為20%左右,且近十年來我國人口繼續保持低速增長的態勢。在這種情況下,就尤為凸顯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重要性。未成年人作為我國發展的后備力量,其成長狀況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以及國家未來的發展。故此未成年人的重要性不言而明。然而,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未成年犯罪率不斷上升,未成年人相關權益受到侵害的現象也層出不窮,數量居高不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與未成年人保護問題已經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重點問題。因此尋找如何對未成年人進行更好保護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對策,是一項巨大的工作,關系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社會和諧穩定。本文針對未成年保護與犯罪防控機制進行研究,包含對廣西未成年人保護與犯罪防控現狀以及未成年人犯罪原因進行研究剖析、同時結合對未成年人保護與預防未成年犯罪和犯罪后的補救措施、現行相關機制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以近幾年廣西未成年犯罪的情況與犯罪防控為基點,在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特點的同時作出如何對未成年人進行保護的措施,真正從源頭探討如何更好地保護未成年人與預防未成年犯罪,然后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有效普及《未成年人保護法》與《預防未成年犯罪法》。

關鍵詞:未成年人;未成年人保護;預防犯罪;犯罪防控;犯罪矯正

未成年人犯罪已經嚴重影響到社會的正常秩序,甚至嚴重影響到我國發展,特別是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重要時期,且廣西大多數地區法治教育、思想觀念落后,對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有巨大阻礙,因此,對未成人的保護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已經迫在眉睫,更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任務。未成年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對未成年人進行保護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問題的研究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與深化司法改革有著重大的影響和意義。本人將結合《未成年人保護法》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兩法的有關規定和我國社會現階段發展趨勢進行闡述,不斷探討如何進一步完善廣西地區未成年人保護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防控機制研究。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現狀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的高速發展,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一些社會問題,例如未成年人犯罪現象比較突出。2014年至2019年,全國檢察機關共受理審查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284569人,經審查,批準逮捕194082人,不批準逮捕88953人;受理移送審查起訴383414人,經審查,提起公訴292988人,不起訴58739人,不捕率、不訴率分別為31.43%和16.70%,均高于普通刑事犯罪。

有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9年,檢察機關受理審查起訴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數量居前六位的罪名、人數分別是盜竊113077人、搶劫57845人、故意傷害47881人、聚眾斗毆39881人、尋釁滋事39082人、強奸17690人,六類犯罪嫌疑人數量占全部犯罪人數的82.28%【1】。

由上數據可知,我國未成年人犯罪主要包括盜竊、搶劫、故意傷害、聚眾斗毆、尋釁滋事、強奸等六種罪名,且近年來犯罪率逐漸呈上升趨勢,其中校園暴力仍是一個突出問題。而地處我國西南多民族地區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少數民族種類繁多,經濟、思想、文化等落后封閉,且未成年人價值觀體系構建易受到少數民族思想文化影響,未成年人易產生行為偏激的傾向,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護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防控機制刻不容緩。

二、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分析

針對未成年人進行更好保護與預防未成年犯罪的問題,學者們也都進行了研究,背后的成因各不相同,不同案列解決方式也各不相同,那為什么對未成年人保護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問題一直以來受到廣大學者與社會各界的關注呢?基本上可以總結為幾個方面,或為客觀的成因,或為主觀的成因或者為各種原因的競合。

未成年人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關乎到一個國家的發展現狀乃至民族復興。我國是世界上未成年人人口最多的國家,而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未成年人的監護、教育和身心健康面臨著許多問題。如何有效地對未成年人進行保護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已成為社會各界的關注焦點,也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源頭之一,因此,對未成年人保護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研究已成為現階段中國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本人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導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家庭是一個孩子從出生到成長的重要場所,對孩子價值體系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一個家庭的教育氛圍和生活模式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都非常重要,未成年人犯罪與家庭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故不良家庭的現狀對未成年人的行為方式有諸多影響,其中主要表現在家庭結構不健全,對于單親家庭的未成年人,往往疏于管教,再加上生活壓力大,對未成人心理造成巨大的創傷,缺少父母雙方的關懷,形成畸形性性格,導致未成年人在與社會接觸時會產生不良心理和異常行為,從而導致他們走上不歸路。其次,家庭管教不當也是造成未成人產生犯罪心理的重要因素,比如溺愛型教養方式,致使孩子的性格任性、自我,使未成年人容易造成心理上的扭曲,行為上的不當;放任型教養方式與粗暴型教養方式容易造成未成年人扭曲畸形的心理,從而走向歧途。未成年人犯罪比例的上升,也更加突出了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必要性,而我國未成年人法律制度起步較晚,理論研究薄弱,對未成年人保護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認識也不夠深入,導致對未成年人保護的相關法律體制、社會支持、法制教育等各方面難以適應我國未成年人保護與預防犯罪的現實需要。

(二)學校因素

學校是未成年人成長和學習的重要場所,也是影響未成年人樹立正確價值觀與法治觀的重要環境,學校建立一個校園欺凌防治機制,形成一套全面的思想教育體系,可以對有不良的家庭教育的未成年人進行健康的心理引導,有效幫助未成年人抵制來自家庭、社會的不良影響。但是,我國的部分中小學教育體系還存在著一些缺陷,例如部分學校的教育只流行于形式片面以學習成績定成敗論英雄,而不注重對學生的心理引導,以及單方面追求升學率,一味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課堂表現,卻忽視對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的樹立以及勞動教育等其他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在學生的法制教育方面,部分中小學校形成了重視文化課程,忽視對學生法律知識普及、法律行為習慣普及的教育方式。還根據學習成績劃分重點班和普通班,對差生置之不理,帶有歧視,忽視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讓他們產生消極的心態,失去進取心,于是墮落成性,好吃不學,他們不遵守組織紀律,在學校渾渾噩噩的過日子。學校對法治教育不重視,很少安排上法治課,要是上的話也只是走走形式,起不到什么效果,從而使得未成人法治意識薄弱,不能正確認識和辨別某些行為的應當性和不可為性,同時學校忽視對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對問題少年缺少心理疏導,不利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不及時處理學校出現的暴力欺凌行為,學校管理出現漏洞,導致一些施暴者變本加厲,最終使他們走向犯罪的道路。

(三)社會因素

當今中國社會正處于轉型階段,同時,隨著全球文化的快速交融,以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各種思想觀念和文化相互碰撞,其中不乏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直接呈現在未成年人眼前而未成年人缺乏經驗,辨明是非能力弱,更容易受到這些文化糟粕的侵害,社會的腐化現象、不良風氣給未成年人造成巨大的不良影響,這也逐漸增加了犯罪發生的可能性。在一定條件和因素的作用下,容易走上犯罪之路。其次社會對未成人保護的各項措施不完善,也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客觀原因。比如社會治理方面對未成年人犯罪也存在著許多管理漏洞,或者未成年人在遭受不法侵害時不能及時得到有效救助。

(四)個人因素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青少年和兒童也不同于上個世紀的普遍成長狀態,在這個階段,青少年等人群存在心智不成熟,易受外界影響等因素,而在這個經濟大繁榮的時期,家庭教育模式也呈現多樣化,家長對孩子的管教模式具有兩極化的特點,或比較漠視,或比較極端,控制欲較強等,卻同時都忽視了孩子的心理狀況,長期發展下來,易導致孩子出現心理異常等問題,其次,社會治安狀況等因素也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產生了消極的影響。二十一世紀未成年人的成長環境面臨著新的發展和變化,未成年人與外界的接觸聯系逐漸增多且方式多樣化,促使未成年人思想觀念受到較大沖擊,日益早熟,甚至形成一些不良想法。

(五)其他因素

錯是入罪的基礎,未成年人犯罪也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歸根到底都是早期干預不徹底,制度不完善導致的,其次,廣西位于中國西南地區,與多個國家接壤,發展緩慢且法治力量較為薄弱,關于預防未成年人犯罪與未成年人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出臺少、內容滯后。而對于已有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未及時進行系統規范的矯治、矯正教育,未能起到有效預防犯罪的效果,因此存在其走上犯罪道路,甚至重復犯罪的現象。同時,我國現行的法律制度在未成年人犯罪的情況下,出于對未成年人實際犯罪年齡的考慮,懲罰力度較弱,存在未成年人犯罪已造成嚴重后果,因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而不負刑事責任,或比照成年人犯罪從輕或減輕處罰的情況,未能實現有效懲罰犯罪的目的。

三、未成年人保護與預防犯罪措施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平安中國建設要求,但基于我國人口基數大、未成年人數眾多等現實情況,要有效實現保護未成年人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勢必要結合社會各個主體,充分調動各階層力量,對如何有效保護和預防進行綜合探究,建立針對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綜合保障機制,強化對相關保護機制的建設和預防其犯罪舉措的有效落實。

(一)以兩法為指導,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建設

針對現階段社會中侵害未成年人相關權益的犯罪,要堅持以《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護法》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為基礎,從法律法規出發,始終堅持依法嚴懲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把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犯罪作為打擊重點,同時明確各級司法機關的責任、加強各部門間的協調配合,形成以未成年人為中心、以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為重點的聯合機制,防止在未成年人保護與預防犯罪過程中某個環節出現真空地帶。

(二)加強廣西地區普法宣傳教育,提高人民法制意識

一方面,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斷升高,尤其在西南民族地區,未成年人犯罪呈現出多種傾向,例如團伙化、低齡化等。且西南地區的未成年人易受到民族地區獨特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因素影響,導致其心理健康存在一定問題,價值觀也具有一定地域性,從而致使其產生了復雜片面的犯罪觀。而未成年人犯罪現象產生的因素為未成年人對國家相關法律制度不了解、法制行為習慣缺失、三觀畸形扭曲等。

另一方面,未成年人也是弱勢群體,容易在學校、社會等場所遭受校園欺凌、社會霸凌等。且在遭受欺凌后 ,很少有學生向學校、家長尋求幫助,致使欺凌現象愈演愈烈。

為更好地保護未成年人的相關權益,學校、家庭、社會等各個主體應當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尤其是學校,采區多種措施,建立學生欺凌防控制度,加強對學生的法制宣傳教育以及心理教育,為未成年人成長提供良好健康的環境,以促進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

(三)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建立健全相關機制

中小學校、社區等可與當地高校、法律志愿者協會以及司法機關等合作,充分借助社會力量,有效結合社會各個主體,發揮各主體作用,落實各主體責任,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形成多方參與,協同聯動的未成年人保護機制,凈化未成年人成長的社會環境,同時,對有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及時進行觀護教育,將未成年人引入正途,避免其觸犯刑法,實現司法保護與社會保護的良性互動。

(四)加強與專門機構合作,保障矯治、矯正教育

針對有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家庭、政府、學校不能放任不管,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積極引導家庭與學校配合工作,對未成年人進行矯正教育,并通過觀護教育、專門教育等對有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進行感化挽救,促進其復學就業。推動完善與各主體共同探索建立利于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新模式,形成三位一體的矯治矯正教育機制,推進建立健全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保護和預防犯罪的長效機制,創建平安校園,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礎工程,實現平安中國。

五、結語

在當今經濟快速發展的形勢下,未成年人保護是社會的關注點,甚至關系到國家的興衰,而未成年犯罪的行為也逐漸突出,嚴重影響到國家和社會的和諧穩定,針對這一些現狀,未成年人保護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任務刻不容緩,國家和政府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通過有效途徑,對未成年人進行保護,希望減少未成年人犯罪,同時也希望社會各界認識,能盡到監督的義務,創造良好環境,與此同時,我們在肯定法律能給予未成年人特殊的照顧與保護的時候,也應該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既要注重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更要兼顧對未成年人犯罪的處罰力度,不能讓未成年人保護鳳成為未成年人的犯罪保護法??傊?,我們要注重政、校、家三位一體的矯正機制,結合三位一體的職能有效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發生,創建良好環境,給未成年人提供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讓他們健康成長,共建平安中國。

參考文獻:

[1]《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白皮書(2014-2019)》.

作者簡介:

黎氏杰(2000-),女,廣西百色人,桂林學院本科在讀,法學方向。

基金項目:

2021年省級、廣西壯族自治區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法寶護苗”——平安中國建設背景下廣西未成年人保護與犯罪防控機制研究(項目編號:202113641052)。

猜你喜歡
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法律規制研究
從中美校園暴力案件報道出發思考相關法律問題
對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的探討
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制度的缺陷與完善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刑事審判實證研究
預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刑事政策研究
未成年時期閱讀推廣研究
論思想政治課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