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纖維乙醇生產工藝的研究

2022-05-24 02:18李冬敏王慧麗沈乃東張宏嘉張恩東武國慶
釀酒科技 2022年5期
關鍵詞:粒度液化乙醇

李冬敏,王慧麗,沈乃東,張宏嘉,雷 陽,張恩東,武國慶,2

(1.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北京 102209;2.國家能源生物液體燃料研發中心,北京 102209)

燃料乙醇是清潔、高效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是世界消費量最大的液體生物燃料。發展燃料乙醇產業,對于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助力達到“碳達峰、碳中和”的國家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國生產燃料乙醇主要以玉米等谷物淀粉為原料,利用酵母發酵生產。近年來,通過不斷優化工藝,在不對生產裝置進行大改動的情況下,消納陳化玉米、陳化稻谷、陳化小麥等不同原料,發揮了調節閥、控制器的作用,為保證國家糧食安全,支持“三農”事業做出貢獻。從長遠來看,仍需不斷開發新技術,拓展原料來源,提高原料利用率和生產效率。木質纖維素資源豐富,來源廣泛,普遍認為是生產液體可再生能源的一種有發展潛力的原料。但是,由于其組成中的木質素等組分結構復雜,難以降解,導致生產成本高,纖維素乙醇至今未實現大規模工業化生產。

玉米纖維是玉米籽粒的種皮,由半纖維素、纖維素、結合淀粉和蛋白質等組成,占籽粒質量的7 %~10 %,幾乎不含木質素(<0.1 %),容易降解,是較好的可利用原料?,F有玉米乙醇生產工藝中,纖維及其結合淀粉通常成為發酵殘渣的一部分,進入DDGS 飼料。若將玉米纖維轉化生產乙醇,不但能夠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和乙醇產量,還能提高DDGS 中的蛋白含量和品質,提升企業綜合效益。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玉米燃料乙醇生產國,現已有ICM、D3MAX、FQPT、Edeniq 等多家公司開發了玉米纖維乙醇技術。在纖維素乙醇尚未實現工業化的情況下,玉米纖維乙醇由于技術難度相對較低,已經在美國多家玉米乙醇工廠應用,提高了燃料乙醇總產量,并作為D3 類生物燃料(即纖維素乙醇)納入RINs 體系,促進了纖維素乙醇和燃料乙醇行業的發展。目前這一技術在我國尚未見到開發應用的報道。

本研究以工業玉米粉為原料,研究了在現有燃料乙醇工藝中嵌入磨漿預處理的有關技術,通過優化磨漿工藝,改變纖維素酶添加量,對磨漿后的液化及發酵結果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綜合成本測算,以期為玉米纖維乙醇技術的工業化應用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試劑及儀器

原料:玉米粉,來自中糧生化能源(肇東)有限公司,淀粉含量60.5 %,纖維素2.3 %,半纖維素3.9%,水分14.2%。

試劑及耗材:低pH 淀粉酶(14 萬U/g)、纖維素酶CTec2 (120 FPU/g),諾維信(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糖化酶(26 萬U/g)、酸性蛋白酶(10 萬U/g),山東隆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尿素,陜西陜化煤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安菌泰,柳州龍泰科技有限公司;超級釀酒高活性干酵母,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儀器設備:JMS-50 沖擊式膠體磨,廊坊通用機械有限公司;1 L 玻璃反應釜,定制;1200 型高效液相色譜,安捷倫;ME2002 電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儀器(上海)有限公司;PB-21 型pH 計,賽多利斯科學儀器(北京)有限公司;PC-E6000 型數顯恒溫水浴鍋,常州榮華儀器制造有限公司;Mastersizer 3000 粒度分析儀,英國馬爾文儀器有限公司;NDJ-5S粘度計,上海舜宇恒平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1.2 試驗方法

1.2.1 操作方法

(1)實驗步驟。將玉米粉配制成粉漿,干物濃度28 %,調pH5.6,加入淀粉酶0.3 g/kg 原料,在90 ℃下液化2.5 h;液化醪降溫至32 ℃,用硫酸調節pH4.2~4.4,分裝到500 mL 三角瓶中,200 g/瓶,加入糖化酶0.7 g/kg 原料、酸性蛋白酶0.04 g/kg 原料、尿素0.75 g/kg 原料、安菌素5 mg/L,安琪酵母接種量0.05 g/L,在32 ℃,120 r/min 條件下發酵65 h。每個發酵條件重復3次。

(2)磨漿。將玉米粉漿用膠體磨進行研磨后,進行液化和發酵實驗,步驟同(1)。

1.2.2 分析檢測

(1)粒度測定。使用Mastersizer 3000 粒度分析儀測定磨漿前后的玉米漿粒度,結果用Dv(X)所對應的粒徑(μm)表示,包括Dv(0)、Dv(50)、Dv(90)和Dv(100),括號中的數字為該粒度及以下級別所占總顆粒數的百分比。以Dv(90)為例,若Dv(90)=500 μm,即指粉體中粒徑小于500 μm 的顆粒數占總顆粒數的90%。

(2)液化醪檢測。液化結束后,取5 g 液化醪,用流動相稀釋到100 mL 后,離心分離,上清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產物組成。

(3)發酵醪檢測。發酵醪樣品離心后,將上清液用流動相稀釋10倍,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

(4)高效液相色譜測定條件。色譜柱:HPX-87H(300 mm×7.8 mm);示差折光檢測器;流動相:0.005 mol/L HSO;泵流速:0.5 mL/min;柱溫:65 ℃;進樣量20 μL;檢測時間30 min。

1.2.3 計算公式

(1)葡萄糖當量(Dextrose Equivalent,DE)

(2)乙醇得率

基于所用玉米原料干物計算乙醇得率(%)。

1.2.4 數據處理

采用Excel 2013作圖。

2 結果與分析

2.1 磨漿處理對玉米顆粒粒徑分布的影響

玉米乙醇工廠通常使用錘式粉碎機對玉米原料進行粉碎,使得大部分淀粉顆粒暴露,在蒸煮過程中更易吸水膨脹,并有利于被酶制劑降解。粒度越小,淀粉暴露程度越高,蒸煮效果越好,淀粉降解率越高,還能夠減少阻塞,使物料輸送更加順暢。根據文獻報道,大部分顆粒粒度在500 μm 以下時有利于被液化酶降解,但粒度過小,也會導致醪液黏度增大,同樣影響輸送和正常生產。因此,需要選擇合適的磨漿粒度,提高生產效率。此外,經過磨漿后,玉米纖維更容易被纖維素酶降解,從而提高原料利用率和乙醇產量。本試驗將從工廠得到的玉米粉制成粉漿后,使用膠體磨進行磨漿處理,通過調節膠體磨操作參數,利用定子和轉子相對快速運動產生的高剪切力將物料顆粒磨碎。采用粒度儀對磨漿前后的玉米漿進行測定,顆粒粒度分布曲線圖如圖1 所示。由圖1 可知,未磨漿的物料粒徑較大,粒度分布較寬;磨漿后物料粒徑顯著降低,粒度分布范圍明顯變窄。說明磨漿后物料粒度更小,變得更均勻,更易于被降解轉化,提高反應效率。

圖1 磨漿前后玉米顆粒粒度分布曲線

2.2 磨漿時間對玉米顆粒粒度的影響

磨漿處理時間對玉米顆粒粒徑大小及分布有著直接影響。在不同的研磨時間(0~80 s)條件下對玉米漿進行研磨,測定漿液中玉米顆粒的粒度,結果如表1 所示。由表1 可知,未磨漿時,Dv(100)=2750 μm,即漿液中顆粒的最大直徑為2750 μm;其中,Dv(90)=1115 μm,即90 %顆粒直徑在1115 μm以下。磨漿后,粒徑迅速降低,隨著磨漿時間延長,顆粒直徑變得更低,但是降低速度明顯變慢。磨漿40s 后,Dv(100)降至617 μm,Dv(90)降低至400 μm以下,即使延長至80 s,粒徑大小及分布也變化不大。這表明受磨盤間隙的影響,顆粒直徑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基本維持不變,繼續延長磨漿時間對物料顆粒度影響很小。此外,在定子和轉子相對快速運動過程中會消耗能量并產生強大的摩擦力,使物料溫度不斷升高,淀粉顆粒吸水膨脹。當磨漿時間較長時(超過40 s),局部溫度甚至超過玉米淀粉的糊化溫度(62 ℃),會導致淀粉發生糊化,淀粉晶體結構部分解體。磨漿結束后,漿料溫度下降,解體的淀粉分子會發生重結晶,即“返生”,最終影響液化效果。因此,磨漿時間不宜高于40 s。

表1 磨漿時間對物料粒度(μm)的影響

2.3 磨漿時間對液化的影響

將經過不同磨漿時間處理的玉米醪液化后,分別檢測可溶性糖,結果如表2。從表2 可以看出,隨著磨漿時間延長,磨漿后DP等可溶性糖含量及DE 值均呈現先升后降的趨勢,醪液粘度則逐漸升高。以DP為例,未磨漿時為15.85%;磨漿10 s 后提高到16.02%;磨漿時間延長到20 s 時,DP進一步提高到18.03 %。說明原料經過磨漿處理后,大顆粒被磨碎,有利于液化酶的作用,生成更多的可溶性聚糖。另一方面,經過磨漿處理后,玉米纖維被充分研磨成小顆粒,使難降解的結合淀粉充分暴露,同樣有利于被液化酶降解,提高液化效率。隨著磨漿時間的延長,DP含量下降,這可能與液化醪的黏度增加有關。磨漿處理使物料的淀粉顆粒變小,同時也導致顆粒的總表面積明顯增加,結構相對松弛,水分更易滲入淀粉顆粒內部,導致其吸水膨脹,醪液粘性阻力增大,黏度增加,反過來影響液化過程中的傳質、傳熱和液化酶的降解作用。這與文獻中報道的結果一致。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液化醪黏度過大還會增加醪液輸送難度。綜合以上實驗結果,宜選擇20 s作為磨漿時間。

表2 不同磨漿時間對液化結果的影響

2.4 磨漿時間對乙醇發酵的影響

將經過不同磨漿時間處理得到的玉米液化醪降溫后,接入釀酒酵母進行發酵實驗,結果如圖2所示。從圖2 可以看出,隨著磨漿時間的延長,乙醇得率先增后減。由于沒有使用纖維素酶,乙醇得率的增加不是來自于纖維降解,而是由于磨漿處理提高了液化和發酵效率。當磨漿時間為20 s 時,發酵效果最好,乙醇質量濃度達到了11.55 %w/v(折13.74%vol),相應的乙醇得率為35.06%,比未磨漿提高了2.4%;磨漿時間延長到30 s 及以上時,乙醇濃度下降,這與液化結果一致。說明磨漿后粒度過細不但影響液化效果,也會降低發酵效率。因此,在本實驗條件下,最優的磨漿時間為20 s。

圖2 不同磨漿時間處理后的乙醇濃度

2.5 添加纖維素酶對乙醇發酵的影響

添加纖維素酶,有助于加快玉米纖維的降解,提高發酵效率。由于纖維素酶產品價格較高,需綜合考慮使用成本和酶解效果。表3 是纖維素酶加量優化的實驗結果。從表3 可以看出,在磨漿(20 s)和未磨漿的條件下,添加纖維素酶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乙醇得率,磨漿后纖維素酶的促進效果更明顯。說明通過磨漿將玉米纖維粒度降低后,有利于纖維素酶更好地發揮降解作用,促進底物中纖維降解。從發酵參數來看,發酵醪中各種殘糖含量都較低,揮發酸濃度均不超過0.2 %,副產物甘油濃度較低(<0.95 %),乙醇/甘油的比值較高,說明發酵過程中未受雜菌污染,酵母生產乙醇的性能良好。纖維素酶添加量為0.2 g/kg 原料和0.4 g/kg 原料時,在不磨漿的條件下,乙醇質量濃度相應提高,乙醇得率比不加纖維素酶分別提高了0.38 %和0.71 %;磨漿后,乙醇質量濃度進一步提高,乙醇得率也分別提高了-0.41 %和0.53 %。繼續提高纖維素酶用量,乙醇得率提高的幅度趨緩。

表3 纖維素酶加量對磨漿前后玉米乙醇發酵的影響

通過綜合生產成本和總產值進行測算后,進一步考察纖維素酶加量對30萬噸/年玉米燃料乙醇裝置總產值變化的影響,結果如圖3 所示。從投入的角度看,與通用玉米乙醇技術相比,采用玉米纖維乙醇技術增加了磨漿設備,提高了電耗;使用纖維素酶增加了酶制劑的成本。從產出的角度看,乙醇得率提高會導致發酵醪殘渣減少,DDGS 產量降低,但相應的DDGS 干燥蒸發能耗也相應降低。綜合計算結果如圖3 所示。由圖3 可以看出,使用通用玉米乙醇技術,未進行磨漿處理,只添加纖維素酶時,由于乙醇產量提高有限,而纖維素酶制劑成本較高,導致總產值不升反降,為負值。采用玉米纖維乙醇技術,在不使用纖維素酶,只進行磨漿處理時,乙醇產量增加2.4 %,總產值增加639 萬元;當纖維素酶加量為0.2 g/kg 原料,乙醇產量增加3.6%,總產值增加1023萬元;而當纖維素酶加量增加為0.4 g/kg 原料,乙醇產量增加4.1 %,總產值增加836 萬元。當纖維素酶加量繼續增加時,由于酶制劑成本增加較多,且乙醇產量變化不大,總產值增加值逐漸變小。說明在纖維素酶使用過程中,不但要關注乙醇產量的增加,還要綜合考慮生產成本,計算綜合經濟效益。在本實驗條件下,纖維素酶加量為0.2 g/kg原料時結果最優。

圖3 纖維素酶加量對年產30萬噸燃料乙醇廠總產值增加的影響

3 結論

結果表明,在通用玉米乙醇工藝中增加磨漿處理,并在發酵過程中添加纖維素酶,可提高淀粉和玉米纖維的轉化率,增加乙醇產量,提高DDGS 的品質。在液化前對玉米醪液磨漿處理20 s,發酵過程中添加纖維素酶0.2 g/kg 原料,乙醇總產量提高3.6 %?;?0 萬噸/年燃料乙醇裝置的成本測算表明,采用該技術可使企業總產值達到約1000 萬/年。建議在生產企業進一步開展放大驗證并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粒度液化乙醇
乙醇的學習指導
乙醇和乙酸常見考點例忻
國內外抗震規范液化判別方法的應用實例
基于屬性特性算法的商品推薦系統模型
精液不液化,就一定懷不上孩子嗎?
情感粒度
可液化土層的位置對土層地下結構地震反應的影響
油田碎屑巖粒度分布情況測定中激光粒度分析儀應用的價值
世界主要國家乙醇燃料生產情況
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第一課時)學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