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貢地區居民(成人)多部位骨密度的現狀調查

2022-05-26 08:23仲建全通信作者唐翎劉玉建巫恒平趙志強呂敏麗李艷彭鈺冷媛媛羅娟王哲雋馮浩
醫療裝備 2022年9期
關鍵詞:正位股骨頸年齡段

仲建全(通信作者),唐翎,劉玉建,2,巫恒平,趙志強,呂敏麗,李艷,彭鈺,冷媛媛,羅娟,王哲雋,馮浩

1 四川省自貢市第一人民醫院放射科 (四川 自貢 643000);2 四川衛生康復職業學院(四川 自貢 643000)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因骨量降低及骨組織顯微結構改變導致骨脆性增加而易發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1]。該病屬于一種慢性疾病,隨著年齡增長,患者脊柱、四肢骨折的風險增高,嚴重影響身體健康和生命質量。此外,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骨質疏松癥及其并發癥的患病率逐年增高,因此,對骨質疏松癥的早期診斷和防治極其重要[2]。WHO 推薦以雙能X 線吸收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測量結果作為診斷骨質疏松癥的金標準,因此,采用雙能X 線吸收測量儀測量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成了早期診斷骨質疏松癥和評價骨折危險性的靈敏且準確的方法。不同地區、性別、種族人群的BMD 存在差異,且迄今為止尚無自貢地區關于采用DXA 測量BMD結果的報道,基于此,本研究測定了自貢地區健康成人的BMD,建立了自貢地區常住居民(20歲及以上)多部位BMD 分布規律的數據庫,旨在為本地區骨質疏松癥的診斷及防治提供科學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四川省自貢市第一人民醫院健康體檢中心測量BMD 的1 200名健康成人納入調查,按10歲一個年齡組將其分為6組,即20~29歲組、30~39歲組、40~49歲組、50~59歲組、60~69歲組、70~79歲組,每組200名(男女各100名)。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均為自貢地區常住居民,包含本地區常住居民或在本地區生活5年以上的外地居民;年齡20~80歲;身體健康,排除其他影響骨代謝的疾病。排除標準:有骨折及骨腫瘤病史(椎體骨折通過X 線排除);患有引起繼發性BMD 異常的各種疾病或其他影響BMD 測定的疾??;合并糖尿病、內分泌疾病及其他慢性疾??;服用過影響骨代謝的藥物;存在嚴重肝腎功能損害;女性子宮或卵巢手術切除患者。

1.2 儀器與方法

采用GE lunar iDXA測量儀,每日測量前應對其參數進行校準,如精確度誤差(標準差0.010 g/cm2)、變異系數(1.0%)、準確度(≤0.030 g/cm2);測量時采用軟件自動劃分并手動校正圖像的BMD感興趣區(圖1~2),并由2名具有5年以上BMD診斷經驗的主治及以上醫師分析圖像,意見不一致時協商決定,盡量減少骨質增生和鄰近鈣化等影響BMD測定的因素,觀察指標包含研究對象的腰椎正位(L1-4)、股骨頸及全髖BMD,單位為g/cm2。

圖1 腰椎正位(L1-4)BMD 的測量

圖2 雙髖及股骨頸BMD 的測量

1.3 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不同性別健康成人的BMD 比較

本研究中,男性股骨頸、全髖的骨峰值出現在30~39歲,腰椎正位(L1-4)的骨峰值出現在20~29歲;女性股骨頸、全髖的骨峰值出現在20~29歲,腰椎正位(L1-4)的骨峰值出現在30~39歲。男性的腰椎正位(L1-4)BMD在50歲以后高于女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年齡段均未見明顯差異;男性的股骨頸BMD在20~29歲及50~59歲與女性比較未見明顯差異,其余年齡段為男性股骨頸BMD高于女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男性的全髖BMD在20~29歲和30~39歲及60歲以后高于女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年齡段均未見明顯差異,見表1。

表1 不同性別健康成人的BMD 比較(g/cm2,±s)

表1 不同性別健康成人的BMD 比較(g/cm2,±s)

注:與女性比較,aP<0.05;BMD 為骨密度

男性人數 股骨頸 全髖 腰椎正位(L1-4)20~29 100 0.9678±0.1025 1.0152±0.0930a 1.1136±0.1016 30~39 100 1.0073±0.1677a 1.0579±0.1689a 1.1084±0.1263 40~49 100 0.9423±0.1648a 0.9720±0.1617 1.0606±0.1681 50~59 100 0.8579±0.1185 0.9414±0.1277 1.0679±0.1438a 60~69 100 0.8187±0.1446a 0.8898±0.1621a 0.9512±0.2345a 70~79 100 0.8337±0.1546a 0.9066±0.1456a 1.0251±0.2043a年齡(歲)年齡(歲)女性人數 股骨頸 全髖 腰椎正位(L1-4)20~29 100 0.9472±0.1085 0.9843±0.1008 1.1111±0.1082 30~39 100 0.9089±0.1153 0.9505±0.1063 1.1123±0.1171 40~49 100 0.8887±0.1231 0.9545±0.1337 1.0821±0.1496 50~59 100 0.8313±0.1237 0.9045±0.1333 0.9784±0.1487 60~69 100 0.7660±0.1135 0.8378±0.1271 0.8874±0.1688 70~79 100 0.6835±0.1198 0.7539±0.1337 0.8378±0.1641

2.2 不同年齡段健康成人不同部位的BMD 比較

50~59歲人群的股骨頸、腰椎正位(L1-4)BMD與除20~29歲之外的所有年齡段人群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50~59歲人群的全髖BMD 與60~69歲和70~79歲人群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60~69歲人群的股骨頸、全髖BMD 與其余年齡段人群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60~69歲人群的腰椎正位(L1-4)BMD 與除70~79歲之外的所有年齡段人群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70~79歲人群的股骨頸、全髖BMD 與其余年齡段人群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70~79歲人群的腰椎正位(L1-4)BMD與除60~69歲之外的所有年齡段人群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腰椎正位(L1-4)BMD在所有年齡段與股骨頸、全髖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股骨頸BMD 在40歲以后與全髖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年齡段健康成人不同部位的BMD 比較(g/cm2,±s)

表2 不同年齡段健康成人不同部位的BMD 比較(g/cm2,±s)

注:與50~59 歲人群比較,aP<0.05;與60~69 歲人群比較,bP<0.05;與70~79 歲人群比較,cP<0.05;與腰椎正位(L1-4)比較,dP<0.05;與全髖比較,eP<0.05;BMD 為骨密度

(歲) 人數 股骨頸 全髖 腰椎正位(L1-4) F P年齡20~29 200 0.9488±0.0994bcd 0.9922±0.0993bcd 1.1302±0.1021bc 9.809 0.001 30~39 200 0.9277±0.1308abcd 0.9711±0.1260bcd 1.1116±0.1175abc 28.595 0.000 40~49 200 0.9020±0.1362abcde 0.9588±0.1409bcd 1.0767±0.1542abc 67.831 0.000 50~59 200 0.8396±0.1225bcde 0.9160±0.1324bcd 1.0063±0.1526bc 74.523 0.000 60~69 200 0.7872±0.1292acde 0.8587±0.1441acd 0.9130±0.1998a 30.736 0.000 70~79 200 0.7393±0.1520abde 0.8107±0.1565abd 0.9074±0.2012a 48.245 0.000 F 38.525 28.044 31.088 P 0.000 0.000 0.000

3 討論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與年齡增長及性別密切相關的骨骼疾病,多見于絕經后女性及老年男性[3]。目前,我國是老年人口絕對數最大的國家,據有關調查顯示,我國50歲以上女性骨質疏松癥患病率為23.9%~31.2%,男性為3.2%~15.3%[4-6]??梢?,骨質疏松癥已成為我國需要面對的嚴重公共健康問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曾描述骨質疏松癥特征為骨強度下降和骨折風險增加,因此,骨量降低是骨質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危險因素,準確科學地監測及分析骨量降低,對預估骨質疏松癥及其并發癥風險具有重要作用。常用的BMD 及骨測量方法有很多,如DXA、定量計算機斷層照相術(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和定量超聲(quantitative ultrasound,QUS)等,但目前公認只有DXA 所測的結果才是骨質疏松的診斷標準。

本研究利用DXA 分析自貢地區健康人群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和不同部位的BMD,結果顯示,男性股骨頸、全髖的骨峰值出現在30~39歲,腰椎正位(L1-4)的骨峰值出現在20~29歲;女性股骨頸、全髖的骨峰值出現在20~29歲,腰椎正位(L1-4)的骨峰值出現在30~39歲;與張巧等[7]關于鄰近地區貴陽的骨峰值年齡段的報道相似。男性的腰椎正位(L1-4)BMD 在50歲以后高于女性,表明50歲以后的女性腰椎骨量下降速度高于男性,Miyakoshi 等[8]亦報道,當女性年齡>55歲時,女性的骨量下降速度明顯大于男性,這可能與女性圍絕經期及絕經后雌激素明顯減少相關,且腰椎受影響最為顯著,因此,臨床應分性別診斷及預防骨質疏松癥。

隨著年齡的增長,BMD 逐漸下降。本研究結果顯示,50~59歲人群的股骨頸、腰椎正位(L1-4)BMD與除20~29歲之外的所有年齡段人群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自貢地區50歲以下的人群股骨頸、腰椎的BMD 相對穩定,50歲以上的人群股骨頸、腰椎的骨量會有明顯的降低,這與馬錦富等[9]關于成都地區的報道相似,且有研究報道,50歲以上人群骨量異常的患病率有明顯上升[10]。但是,60~69歲與70~79歲人群的腰椎正位(L1-4)BMD比較無明顯差異,且男性反而上升,可能是由于采用DXA 測量時受到腰椎骨質增生、腹主動脈鈣化的影響[11],導致測量值假性升高。60~69歲人群的全髖BMD 與其余年齡段人群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全髖BMD 是在60歲以后開始顯著降低??傊?,不同部位骨量降低開始的年齡段不一致,且腰椎BMD 的測量會受周圍組織鈣化的影響。因此,為避免漏診或誤診,臨床需測量多部位的BMD 來診斷骨質疏松癥。

本研究結果顯示,腰椎正位(L1-4)BMD 在所有年齡段與股骨頸、全髖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股骨頸BMD 在40歲以后與全髖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40歲以后股骨頸與全髖的BMD 下降速度不一致,且股骨頸BMD 下降速度更快,BMD 更低。有研究表明,股骨頸BMD 用于診斷骨質疏松癥比腰椎更有優勢[12],也有研究報道,BMD 的最佳測量部位是髖部[13],髖部相較于其他測量點診斷骨質疏松癥具有更高的靈敏度[14-15],但本研究結果表明,相較于全髖,在40歲以后,股骨頸BMD 可能更適合用來診斷骨質疏松癥,且由于骨質疏松性骨折與BMD 相關,因此,對于40歲以上人群,股骨頸可能更易發生骨折,臨床需采取措施及早預防。

綜上所述,隨著年齡的增長,BMD 逐漸下降;50歲以后的女性腰椎骨量下降速度高于男性;不同部位的BMD 下降速度及開始時間不一致,臨床需測量多部位的BMD,且在40歲以后推薦測量股骨頸BMD 來診斷骨質疏松癥;但是,為了能夠更加準確地為臨床和相關部門提供科學依據,未來的研究還需進一步擴大樣本量,特別是針對自貢市不同地區人群作進一步分析。

猜你喜歡
正位股骨頸年齡段
舒適護理在股骨頸骨折護理中的應用
不同年齡段妊娠早期婦女維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兒童不同年齡段呼吸疾病與中醫體質關系
各年齡段人群對網上健康教育的認知和期望的調查報告
3枚空心加壓螺釘在股骨頸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療Pauwels Ⅱ型股骨頸骨折,股骨頸系統(FNS)比Hansson釘穩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不同術式治療老年不穩定股骨頸骨折臨床研究
關于鐵路貨車制動管系漏泄原因分析及對策建議
適合各個年齡段的黑膠愛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金融委的意義在于為金融“正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