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唱游教學法在音樂課堂中的創意應用

2022-05-30 10:48彭榮榮
小學教學參考(綜合) 2022年11期
關鍵詞:音樂課堂

彭榮榮

[摘 要] 唱游教學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在唱游游戲選擇、唱游形式創新、唱游活動設計中,教師要對歌曲內容和學生的音樂基礎做出準確判斷,以有效提升教學設計的適合性。如情節性唱游、互動性唱游、律動性唱游、舞蹈性唱游、演繹性唱游、創編性唱游等,都屬于音樂課堂可以選擇的唱游方法。教師要有整合意識,適時通過唱游教學法,讓學生在音樂實踐中形成學科關鍵能力。

[關鍵詞]音樂課堂;唱游教學法;創意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23.7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2)33-0036-03

唱游指在歌唱過程中融入游戲內容,如音樂游戲、歌唱表演、演繹展示、創編歌曲等。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引入唱游教學法,可以快速激發學生歌唱的熱情。特別是在低年級的音樂課堂中,借助唱游教學法展開學唱組織,能夠為課堂注入活力。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精選唱游游戲、創新唱游形式、延伸唱游活動等,以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能力。同時,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對唱游教學法進行設計和創新探索,這樣能夠給音樂課堂帶來更多的教學成長點。

一、精選唱游游戲,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

唱游是一種音樂學習方法,教師在具體的執教過程中要有整合優化意識,從不同角度展開篩選,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選擇,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1.情節性唱游

唱游游戲形式眾多,在具體篩選和整合時,教師要深入了解教情和學情,為學生設計適合的唱游游戲,以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情節性唱游,指帶有情節的歌唱游戲。如角色表演、對歌歌唱、音樂劇演繹等都能夠形成歌唱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設計音樂游戲時,教師不妨對歌曲內容做游戲推演設計,讓學生在角色展示中形成歌唱認知。

例如,教學蘇少版音樂教材二年級下冊《報春》時,教師先自彈自唱《小燕子》這首歌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讓學生說一說春天的美景。學生對春天的美景比較熟悉,自然有很多話要說。在討論展示環節,有的學生模仿布谷鳥的叫聲,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于是,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報春》這首歌曲,讓學生跟隨多媒體學唱。在學唱環節,教師提醒學生邊唱邊表演動作,并進行示范,使學生快速融入其中。這里,教師利用多種手段展開教學調動,將學生帶入情節性唱游之中。如介紹春景、模仿鳥叫、表演動作等都屬于唱游范疇,教師進行針對性的設計和組織,將音樂教學推向高潮。因此,選擇唱游游戲時,教師要深入了解學情,提高設計的針對性,這樣能給學生帶來更多的心理觸動。

2.互動性唱游

游戲大多帶有互動性。在演唱歌曲時,教師開展互動性唱游,能夠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歌唱與游戲相互融合,可以使學生在玩樂之中習得音樂知識,受到音樂情感的熏陶,完成認知內化,促進音樂核心素養的發展。低年級學生對互動性游戲有較高的參與熱情,教師抓住學生的學習心理開展互動性唱游,學生易于接受,能獲得較好的助學效果。

唱游將歌唱與游戲有機融合,教師結合歌曲內容進行對應設計,能讓學生自然進入歌唱體驗環節,由此獲得的學習認知也會更深刻。例如,教學蘇少版音樂教材二年級下冊《春曉》這首歌曲時,教師在多媒體伴奏下開始示范演唱,要求學生體會歌曲的情感,并通過自己的方式對歌曲進行解讀。歌曲中涉及一些小動物,教師要求學生自由選擇一個小動物,模仿其動作,或者選擇春天里的一些聲音進行模仿,展現對春天的理解。學生聽說可以模仿動物,還可以模仿聲音,都特別興奮,開始自我展示,課堂學習氣氛濃郁起來。歌曲的內容豐富,教師借助一些音樂形象展開引導,給學生提供直觀呈現的機會,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豐富唱游形式,強化學生音樂體驗

唱游形式眾多,如律動性唱游、舞蹈性唱游等。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需要做出選擇,進行專業的解讀和展示,為學生學習體驗創造良好的條件。

1.律動性唱游

聲勢律動是音樂節奏訓練的基本形式。教師可在歌唱環節融入聲勢律動的形式,讓學生自行設計聲勢律動方案,在深入體驗中形成音樂感知。學生對聲勢律動設計并不陌生,教師可適時給予提示和指導,引導學生充分展開音樂思維,在聲勢律動中演唱歌曲。將律動游戲融入音樂課堂之中,能獲得顯著的助學效果,體現了創新教學的設計理念,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學生對聲勢律動比較熟悉,教師要求學生自主設計方案,以激發學習動機,強化學生的音樂體驗。例如,教學蘇少版音樂教材二年級下冊《春天的小河》這首歌曲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歌曲,要求學生自主設計律動方案并呈現出來。學生開始研究歌曲旋律的特點,嘗試做律動操作。教師深入學生中,觀看學生的律動操作,提出意見,并與學生一起律動展示,課堂互動氣氛逐漸熱烈。為調動學生演繹的積極性,教師提出律動比賽活動,要求學生先進行小組展示,評選出最佳的表演者,再參與班級總決賽。教師挑選學生組成評委,將律動展示活動推向高潮。學生對律動操作有特殊情感,教師開展律動設計和律動比賽等活動,能使學生獲得深刻的學習體驗。

2.舞蹈性唱游

舞蹈性唱游,指將舞蹈與歌唱有機結合。教師可在舞蹈設計和唱游對接方面給予指導,讓學生順利進入多元互動環節,在表演舞蹈的同時,完成歌唱訓練任務,獲得深刻的學習體驗。將舞蹈與歌唱相結合時,教師不應對學生提出太高的要求,應讓學生形成直觀體驗,這樣的教學設計才是適合的、高效的。歌配舞是最為流行的音樂表達形式之一,教師可鼓勵學生展開自主創編,讓學生在實踐探索中形成學科認知。

學生對舞蹈性唱游有特殊情結,教師針對歌唱內容設計教學,可以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教學情境之中。例如,教學蘇少版音樂教材二年級下冊《十二生肖歌》這首歌曲時,教師讓學生先介紹自己的生肖,再播放《十二生肖歌》,要求學生邊聽邊學唱歌曲。在學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后,教師拿出一些生肖頭飾,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屬相選擇頭飾,并自行設計舞蹈動作,參與課堂展示活動。教師深入學生群體之中,與學生進行對話交流,對學生的舞蹈展示情況予以點評。在課堂演繹環節,學生都能夠興致勃勃地參與其中,由此形成的音樂認知更為豐富。學生自行創編舞蹈動作,屬于唱游教學范疇。教師參與舞蹈創編活動,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技術支持,有利于引導學生順利進入唱游環節,給音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學生的舞蹈基礎各不相同,教師要做好學情調查,讓有舞蹈特長的學生發揮更大的作用,給其他學生以技術指導。這樣的舞蹈編排活動,能給學生帶來深刻的音樂體驗。

三、自創唱游活動,培養學生音樂能力

教師展開唱游活動,可以給學生帶來挑戰。學生對唱游活動有較高的參與興趣,如果教師能夠放權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展開唱游活動,無疑能夠形成新的教學成長點。

1.演繹性唱游

課堂演繹是最為常見的歌唱形式。如果教師以游戲組織演繹活動,就能提高其應用價值。演繹形式眾多,教師要做好整合處理,鼓勵學生展開創編設計,利用自己擅長的形式展開歌唱表演。學生對課堂演繹活動有比較高的參與興趣,教師借助演繹活動展開歌唱學習,以唱游開展訓練活動,能獲得較好的音樂教學效果。

教師鼓勵學生展開音樂創編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啟迪和體驗。例如,教學蘇少版音樂教材二年級下冊《小花貓和小老鼠》這首歌曲時,課始,教師展示兒歌:“一只小老鼠,瞪著小眼珠,齜著兩只小牙,長著八字胡;一只小花貓……”學生對這首兒歌比較熟悉,對小老鼠和小花貓的形象也比較了解,能夠活靈活現地介紹其特點。教師播放歌曲的同時,要求學生同桌合作創編演繹活動,自行分配角色,在歌曲演唱中展示其形象。學生領受任務后開始合作研究,對一些表演技巧和方法進行深入交流,課堂互動氣氛熱烈起來。為了讓學生有更真切的體會,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動畫片《貓和老鼠》片段,讓學生認真觀察貓和老鼠的標志性動作。課堂演繹環節,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集體表演,學生積極報名參與,表演活動獲得圓滿成功。這里,教師利用演繹活動開展教學,通過多媒體播放動畫片進行調控,給學生心理帶來觸動。

2.創編性唱游

唱游形式不拘一格,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展開創新設計,還要注意做好對接處理,要求學生借助更多的形式融合歌唱內容,在反復的對接性訓練中形成歌唱能力。歌唱中的創編有不同選擇,如改編歌詞、改編旋律、改編節奏等,都可以帶來不同的歌唱體驗。在學生改編歌曲的過程中,教師應給予技術方面的支持,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形成歌唱的基本能力。

創編歌曲,不僅可以給學生提供音樂學習的機會,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樂感。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利用各種訓練機會做延伸設計,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展開音樂學習和體驗。例如,教學蘇少版音樂教材二年級上冊《兩只懶烏鴉》這首歌曲時,由于這首歌曲有教育意義,所以教師從克服懶惰、做勤勞的人的角度展開引導,讓學生回家之后利用多種表現形式演繹這首歌曲,并制作成電子作業,提交到網絡交互平臺上。學生對電子作業比較感興趣,能夠自覺地展開學習和探索,并得到家長的幫助,使音樂學習呈現開放性。家長的介入,為學生的音樂學習提供助力支持,能使學生更喜歡音樂學習。教師借助網絡交互平臺展開具體引導,從技術角度進行方法傳授,對電子作業制作、展示、評價等方面做出具體規劃和設計,使學生和家長順利完成電子作業的任務。這里,一個親子音樂電子作業活動,將音樂學習推向更廣闊的時空,給學生帶來深刻的學習體驗,特別是家長的介入,讓音樂作業有了更豐富的內容。

四、拓展唱游訓練,促進學生認知內化

拓展唱游訓練,對培養學生良好的樂感有積極作用。因此,教師可適時設計一些親子唱游、生活唱游等訓練任務,要求學生結合生活展開音樂欣賞學習,這樣能獲得更高的實踐價值和更好的訓練效果。

1.親子唱游

親子活動是很多學科教學經常應用的訓練模式,因為邀請家長參與學科訓練活動,可讓家長在娛樂之中協助學生完成學科訓練任務,這無疑是比較高效的學習方式。學生對親子唱游訓練有濃厚的興趣,教師對此要有理性的思考和設計,以便選擇適合的訓練內容。家長對音樂的喜愛呈現個性化特征,教師可鼓勵學生主動與家長合作,在親子唱游訓練中發展樂感,提升學習品質。

教師精心選擇適合的歌曲進行唱游教學,能夠對學生形成深刻的心理觸動,培養學生良好的樂感。例如,教學蘇少版音樂教材二年級下冊《包子、剪子、錘》這首歌曲時,教師設計了親子唱游訓練任務:“回家之后,與家長一起演唱這首歌曲,先做好動作設計,再與家長討論,對動作進行優化,以正確展示歌曲的內涵?!睂W生接受任務后主動進行演繹設計,教師適時給予指導,讓學生主動形成設計意識。同時,教師給家長提出一些要求,請家長與學生一起進行演繹,在活動之中培養學生的樂感。經過一番操作后,親子唱游訓練獲得圓滿成功。這樣,通過家?;?,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提高了學生的訓練效果。

2.生活唱游

學生在生活中有大量的機會接觸音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進行針對性設計,組織學生集體參與一些文化活動,特別是音樂會、音樂節、音樂宣傳等活動,創造唱游學習的機會。學生對生活唱游學習有濃厚的參與興趣,這是難得的學習契機,所以教師要在組織方面做出一些規劃。如果有必要,可以動員家長給予必要的幫助,讓學生有條件進入生活唱游學習活動之中,在唱游訓練中建立學科認知基礎。

例如,教學蘇少版音樂教材二年級下冊《小小音樂會》這首歌曲時,教師表示要舉辦一場家庭音樂會,邀請家長和學生參加。學生聽到這個消息都非常激動,紛紛表示要去現場觀摩。教師與學生家長取得聯系,鼓勵家長參與孩子的音樂學習。學生之所以對音樂活動有濃厚的興趣,是因為學業壓力太大,需要有釋放的機會。這里,教師從素質教育的角度出發展開教學設計,為音樂唱游學習創造了條件,同時緩解了學生的學習壓力。

總之,唱游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歌唱形式,教師要鼓勵學生展開創新探索,創設適合的唱游情境,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樂感。音樂課堂中引入唱游教學法,可以為音樂教學活力。因此,教師要做好方法選擇,鼓勵學生展開創新探索,在不斷改進和體驗中發展學生的音樂素養。

[ 參 考 文 獻 ]

[1] 劉曉慧.小學低年級音樂唱游課教學探究[J].黃河之聲,2019(3):88-89.

[2] 朱曉娜.合理“唱游”教學靈動低段音樂課堂[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6):205-206.

[3] 李培培.音樂唱游教學開展策略淺談[J].音樂天地,2020(1):17-20.

(責編 杜 華)

猜你喜歡
音樂課堂
音樂課堂教學中的“互動”效應
實踐創新教育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運用
小學音樂課堂中音舞結合教學措施的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