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受喜慶祥和之春節習俗

2022-05-30 02:18楊曉霞
課外語文·上 2022年10期
關鍵詞:臘八粥年貨老舍

楊曉霞

★春節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另外三個是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同學們,你們還記得春節是如何度過的嗎?春節時間雖在農歷正月初一,但春節的活動并不止于正月初一一天。你們看,從年尾的小年起,人們便開始“忙春節”的一系列“傳統活兒”:祭灶、打掃、置辦年貨、貼對聯、貼年畫、張燈結彩,等等,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辭舊迎新、夢想來年”。下面我們一起踏上穿越時空的隧道,跟隨作者老舍先生去感受一下北京春節濃濃的年味吧。

一、作者所見——民族新生的濃濃年味

《北京的春節》與《藏戲》《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維吾爾人》一起編排在“民風民俗”單元。這幾篇文章介紹了不同地區的節日民俗,我們在對文本內容作深入解讀之后,不妨借助課文去嘗試探究民俗背后的文化內涵。作者老舍先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人,他可是看破了舊社會的種種“凡塵”:《駱駝祥子》讓我們看到了舊社會下層勞動人民的苦難;《茶館》揭示了黑暗腐敗、光怪陸離的舊社會;《四世同堂》讓我們看到了抗戰下的蕓蕓眾生的曲折與艱難……老舍多么希望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能夠重獲新的生命。這篇《北京的春節》有著不一樣的意義。本文寫于1951年,作者見證了民族開始新生、節日氣氛濃郁、人民生活富足的時代景象,每一個人都充滿著對未來生活的憧憬。作者是經歷了舊社會與新社會轉變的老北京人,在贊美民俗文化的背后,作者用他樸實無華的語言表達了對北京春節隆重與熱鬧的無盡贊美,展現了中國春節習俗的溫馨和美好,從另一個角度可激發讀者的愛國熱情。

二、一線穿珠——穿起濃濃的年味

作者選擇了“一線穿珠”的方式,為我們描摹了老北京濃濃的年味。課文總體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7段)——寫人們過年的各項準備;第二部分(第8—13段)——寫過年時熱鬧的場景;第三部分(第14段)——寫春節結束,工作周而復始,卻溫暖如初。根據作者的描繪,我們可以列表來看看這些情味濃濃的節日活動。

作者用他樸素自然、充滿濃郁“京味兒”的語言,將老北京的春節習俗向我們娓娓道來,為我們展開了一幅老北京的民俗畫卷,而這些濃濃的年味主要體現在以下與眾不同的地方,而這些地方都是老北京春節的獨特之處。

(一)時間跨度長又長

北京的春節尤其獨特,從臘月(歲末十二月的別稱)開始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九,幾乎有五十天,在整個中國來講,持續時間這樣長的習俗活動確實是非常罕見的。像西北,我們一般是從臘月二十才開始準備置辦年貨。即便是富裕的東南地方,也差不多是臘月二十左右開始繁忙起來。課文引用了一句北京的諺語:“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適應了極寒冬天的烏鴉都會被凍死,可見這里的溫度太“無情”。然而老北京人選擇在最冷的天氣開始最熱鬧的準備、最虔誠的期盼,真是英勇,也應了一句話——“天氣無情人有情”,濃濃的“情味”充斥著整個北京城。從這個層面可以反映出老北京人對春節的感情確實特別濃厚,可謂“京味兒”十足。

(二)美食品種多又多

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美食也是最多的,而春節的美食更是獨特而又紛繁。

(1)熬臘八粥?!斑@種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圓肉、蓮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產品展覽會”,其實這里面包含的不單單是美食,更是文化、美食的集大成:葡萄干來自西北,荔枝肉、桂圓肉來自華南,花生米來自東北,菱角米來自東南,但它們又紛紛聚集在老北京,老北京人又用他們的智慧制作了北京的美食,真是“奇跡”。

(2)泡臘八蒜?!八馀莸蒙玺浯?,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拿來就餃子,難怪北京的餃子別有一番風味,作者在這里揭曉了它的“秘訣”。此外,還有雜拌兒、果糖……真是“凡所應有,無所不有”,展現了北京地道的豐富美食。

(三)習俗活動繁又繁

春節拜年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活動,這一點似乎不容辯駁。但是像北京這么豐富的習俗活動似乎只能“惟北京馬首是瞻”了:除了置辦年貨、拜年,北京的春節還有祭灶王、逛廟會、賽轎車、賽馬、逛天橋和聽戲,尤其是元宵節,處處懸燈結彩,人人都要吃元宵……這些春節活動都是老北京地道的節日項目。

除了這些,作者的筆下更有“無聲勝有聲”的年味:爆竹聲響遍全城、吆喝聲巷道回環、歡笑聲此起彼伏……這些構成了一首北京春節動聽的樂曲,讓遠在千里的我們也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這份濃濃的年味,體現了老舍先生對北京春節的贊美之意。

三、獨特節日——記錄濃濃的年味

北京的春節如此之長,倘若一一記錄,難免有記流水賬的嫌疑,于是作者重點抓住了老北京著名的春節時間這一節點來進行重點記錄,課文內容安排有序,詳略得當。其中,“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節”這幾天,最能表現北京獨特的春節習俗,也是春節期間的幾個高潮,下面細細品味代表北京漫長春節“縮影”的這幾天。

(一)“臘八”——滿足舌尖上的期盼

按老北京習俗要在臘八“熬臘八粥”和“泡臘八蒜”,文章從制作過程、顏色、味道等方面形象地突出了臘八粥、臘八蒜的特點:臘八粥種類繁多,臘八蒜色味雙美。

(二)“臘月二十三”——滿足美好生活的期盼

文中寫到,臘月二十三是祭拜灶王的日子,人們在這天焚化紙像、買賣糖,看起來好像是封建迷信,但表達的是老北京人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還有男女老少穿著暖和的衣服在年貨齊備的街頭置辦年貨的熱鬧場面。

(三)除夕、初一——滿足團圓的期盼

除夕當天,家家戶戶貼春聯、放鞭炮,老老少少穿新衣、備酒食,表達對家人團圓的無盡期盼。而初一,逛廟會、拜年也是老北京人對傳統歸屬感的純真表現,作者描繪了一幅老北京人辭舊迎新、闔家團圓的全景式和諧畫面。

(四)元宵節——滿足“火熾而美麗”的期盼

元宵節當天,作者略寫放花炮、吃元宵,而重點描繪了“處處懸燈結彩”的場面,能使人深刻感受到元宵節的“火熾而美麗”,這種紅紅火火的場面,其實也是表達老北京人對美好日子的“美好期盼”。我們可以想象這樣的一個畫面:孩子們提著燈籠你追我逐,手中的燈籠各式各樣,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表現了生活的美好和快樂,這種濃濃的年味我們都可以感受到溫暖且甜蜜。

四、回味悠長——再憶濃濃的年味

課文《北京的春節》寫的地方雖然是北京,但其實也能作為中國春節這個民俗節日的縮影,只是北京的風俗,更有地方特色。值得重點體味的是,作家在詳述北京春節的風俗民情時,帶有一種復雜的感情在里面,比如說到“美其名曰送灶王上天”,又比如說到“熬臘八粥”用來“祭祖祭神”,同學們不要認為是封建迷信,這是老北京人對美好生活虔誠的期盼,這是值得同學們細細品味的。不可否認,《北京的春節》是一篇記錄中國習俗風俗的優美散文,字里行間充滿著對中國傳統習俗的贊美和擁有新生活的無比自豪。我們能否也用自己的視角去寫屬于我們地方的春節呢?同學們不妨提筆落墨試著描繪一番。

猜你喜歡
臘八粥年貨老舍
北平的秋
年底來點硬年貨
說說臘八粥
周恩來與老舍肝膽相照的友誼
備年貨 迎新春
去無人超市辦年貨
臘八節
老舍的求婚
花樣年貨
老舍給季羨林“付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