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詠黃河詩詞的理性思考與平淡之美

2022-05-30 18:45張圣妮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22年9期
關鍵詞:理性思考宋代

張圣妮

內容摘要:宋代是文人的黃金時代,“重文輕武”是宋代的基本國策,這一時期的文學創作十分繁榮,也重視理論建設,中國自古而有的平淡美理想在宋代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并且成為宋代文人對詩歌創作自覺的美學追求。描繪黃河的詩歌在宋代擁有一定的數量,據《全宋詩》統計,宋代文壇上吟詠黃河的詩歌有352首,其中直接以“黃河”為題的有33首[1],在文淵閣《四庫全書》中收錄的宋代黃河詩歌中直接出現“黃河”一詞的就有223首,研究這一時期的黃河詩歌,不僅可以感受宋人追求平淡美的理想,也能更為充分的了解黃河詩歌,了解宋代的時代精神,加深對民族精神的深刻領會。

關鍵詞:宋代 黃河詩 平淡美 理性思考 情感內蘊

黃河孕育了偉大的中華文明,為我國源遠流長的歷史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東漢班固在《漢書·溝洫志》中對黃河十分推崇,認為:“中國川源以百數,莫著于四瀆,而河為宗?!弊源舜_立了黃河“四瀆之宗”的地位,而民間更以“母親河”來稱呼黃河,因為黃河為華夏兒女帶來了肥沃的土壤,提供了灌溉的水源。在黃河流域,發現了古人類化石,在黃河灌溉的地區,形成了中國最早的精耕農業區,在黃河沿岸地區還產生了當時領先世界的天文歷法、農業科技、數理算數、醫藥治療等,在春秋時期,中國古代的思想之光在這里萌發,產生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各家思想。先民們生于斯、長于斯,自然留下了許許多多贊美黃河的偉大詩篇,自《詩經·衛風·河廣》中描寫“誰謂河廣?一葦杭(航)之。誰謂宋遠?跂予望之。誰謂河廣?曾不容刀。誰謂宋遠?曾不崇朝?!苯椟S河表達了強烈的思鄉之情,便開啟了吟詠黃河的先河,后世歷朝歷代對黃河多有吟誦,早到春秋時期,孔子就寫過詠嘆黃河的詩句[2],孔子之后,描繪黃河的文人墨客眾多,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的黃河詩有30余首[3],宋代也有不少歌詠黃河的作家作品(據不完全統計,宋代陸游有36首詩歌中有“黃河”二字,宋代蘇軾有13首詩歌中有“黃河”二字),這些宋代描繪黃河的詩歌充分體現了宋代文人倡導的平淡美理想。

一.語言的平淡

宋代文人士大夫普遍具有理性精神,并且十分注重平淡美,他們有許多關于平淡美的理論論述,如梅堯臣是宋代平淡美的首倡者,他認為創作詩歌“唯造平淡難”,平淡美是最難達到的藝術境界,梅堯臣的主張為宋代平淡美提供了豐厚的理論基礎,此后,歐陽修完成了平淡美的理論構建,蘇軾、黃庭堅、朱熹等人不斷深化平淡美的理論內核,形成了一個全面完整的平淡美理論體系,將古代文人對平淡美的自覺追求推上了一個高峰。不僅在理論上,在具體創作實踐中,宋代詩人的黃河詩歌亦具有平淡清遠的特點,他們追求語言自然恬淡,詩歌語言看似樸實無華,實則內蘊豐厚,韻味無窮,正如蘇軾“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的表達一樣,這些描繪黃河的詩歌語言呈現的“枯”是經過藝術提煉與加工后達到的更高更美的層次,比如梅堯臣的《依韻和歐陽永叔黃河八韻》是一首布韻奉和詩,這首詩歌包含了梅堯臣依韻和歐陽永叔黃河八韻的原文,“少本江南客……”“目極高飛鳥,身輕不及舟”等歌詠黃河詩歌的語言表達通俗易懂,平易自然;田錫的詩句“黃河瀉白浪,到海一萬里?!闭Z言雖沒有刻意的雕飾,讀來平白如話,卻寫出了黃河奔騰萬里的氣勢;宋代王禹偁“黃河傾落昆侖山”的表達,也是明白易懂,但一個“傾”字一個“落”字,便給人以動態感,為人們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再如宋代劉敞在《送鄰幾》中描寫“黃河從天來,太華出云上?!睂懗隽它S河極大的落差,黃河仿佛從天而降,一瀉千里,如此壯闊的景象是詩人充分發揮想象,運用既簡又美的語言表達出來的。

宋代黃河詩歌中還有很多對黃河生物的描寫,運語十分簡潔,平淡自然,如“黃河赤鯉非龍材”“黃流未凍鯉魚肥”“黃河魴與鯉,不及武昌魚”“楚人恣食黃河鳣”“有如黃河魚”等詩句,真實的描繪了黃河的鯉魚、黃河的魴、鳣等生物。作為宋代最為高產的作家陸游,他流傳存詩9300多首,也是宋代較多描寫黃河的詩人,宋代陸游有36首詩歌中有“黃河”二字,“塞云漠漠黃河深”寫出了黃河水深的特點;“黃河依舊抱潼關”運用簡潔平易的語言,寫出了黃河獨特的地理位置;“奪城夜蹋黃河冰”用語簡練,卻充分表達了陸游遠大的理想,用“夜?!焙汀氨弊?,表現了環境的艱苦,實現理想的艱辛;“黃河萬里昆侖來”將黃河源自昆侖、奔騰不羈的氣勢展現在人們眼前。陸游這些黃河詩歌的語言大多平易曉暢、風格雄渾豪放,這些黃河詩歌大多充斥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表達自己渴望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而且,在陸游這些描寫黃河的詩歌中,“黃河”已經不僅僅指一條河流,還是“中原”“北國”“祖國”的代名詞,這對后世影響很大,一直到今天,人們依舊借用“黃河”來代指祖國,用保衛黃河來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團結鼓舞人心。

另外,“渭入黃河濁……黃河入東?!瓘澚髯缘命S河勢……十月黃河冰未凘……”等詩句的表達,運用平淡的語言,卻較為生動的刻畫出了黃河水濁、黃河流入東海、黃河河道彎曲、黃河結冰等自然現象。這些詩句的語言表面上是沖口而出,看似平淡無奇的,但平淡卻有深味,準確形象的刻畫了黃河的地理自然狀況,準確生動的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情感。

二.對黃河現實的理性思考

宋代文化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士大夫群體結構發生了轉型。宋代文人士大夫不僅多寒門、庶族士子出身,而且往往兼政治家、學者、詩人(文學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他們往往具有一種淑世精神,對現實狀況多理性思考,自然也關注黃河河患問題。黃河原本清澈見底,直到東漢,黃河水由于攜帶大量的泥沙,逐漸變得渾濁,首次出現了“黃河”這一名稱,宋代則普遍使用“黃河”這一名稱,可見宋代黃河水依舊十分渾濁。而且黃河作為孕育中華文化的搖籃,很長一段時間是較為平靜的,黃河沿岸人民沒有遭受水患的威脅,但是到了宋代,黃河水患頻發,北宋立國的167年間,黃河泛濫的年份有67年,黃河水患平均每兩年多就泛濫一次,達到了歷史上黃河水患最嚴重的地步,[4]黃河水災嚴重的影響了黃河沿岸人民的生產生活,如北宋詩人王安石描寫的《黃河》詩“派出昆侖五色流,一支黃濁貫中州。吹沙走浪幾千里,轉側屋閭無處求?!鄙鷦有蜗蟮目坍嬃它S河水災巨大的破壞力,黃河水患給人民帶來的苦難。加之,北宋都城汴京,也就是現在的河南開封,位于黃河沿岸,黃河漕糧運輸的地位凸顯,因此宋代文人對黃河水患十分關注,進行了一系列理性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治河主張,這在宋代詠黃河主題的詩歌中也有充分體現。

北宋慶歷年間,黃河在澶州商胡決口改道北流,嘉祐中,北流之河又于大名第六次決口,出現了一條東流的支河。兩股河流決溢導致黃河水患災害愈發嚴重。針對這樣的情況,宋代朝廷中出現了兩種較為激烈的論爭,一派主張緩塞北支,等黃河東流沖寬再堵,一派則堅持獨水東流,馬上堵塞北河。[5]王安石的《河勢》便是他對當時情況的記述,詩人王安石果斷地支持了后者,并且在當時取得了很好的治理效果。黃庭堅在詩歌《題文潞公黃河議后》中,表明了他不支持“黃河東流”的主張。除了王安石、黃庭堅借描寫黃河的詩歌表達自己治河的方案外,其他宋代士人如北宋的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就先后四次上書闡述自己關于黃河治理的理性思考,在他與梅堯臣的唱和詩歌中也體現了他對黃河治理給予的高度關注。梅堯臣的詩歌《黃河》“積石導淵源,沄沄瀉昆閬……誰當大雪天,走馬堅冰上?!边@首詩歌對黃河的全貌,黃河急流等細節都有描寫,體現了梅堯臣重視黃河的河役及漕運狀況。[6]歐陽修的唱和詩有《黃河八韻寄呈圣俞》(河水激箭險……空欲問張侯)《依韻和歐陽永叔黃河八韻》(少本江南客……川興是諸侯)兩首,表現了歐陽修對黃河漕運功能的關注,展現他力圖探尋遠古大禹的遺跡,治理好黃河的理想,也體現了歐陽修的小心謹慎,這與梅堯臣在他的黃河詩歌中表現出來的關注現實、表現自我的勇敢大有不同,盡管兩人在各自黃河詩歌中體現了不同的思想傾向,但二人依然有著良好的友誼。據不完全統計,北宋詩人中關注河患及其治理的作品已超過100首,詩人多達31人,[7]從宋仁宗起到宋哲宗止的這八十年中,宋代文人士大夫總共進行了三次比較大的黃河治理論爭,最終采用了“黃河東流”的方案。盡管這些宋代文人在黃河治理的一些問題上有不同的見解,但正是他們一系列的理性探討,加深了人們對黃河河情、黃河水情的認識,促進了宋代的黃河治理,展現了宋代文人的理性與智慧,也為后世的黃河水患治理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三.豐厚的情感內蘊

宋代士人的思想文化心態表現出內向轉型的特征。形成宋代內斂型精神文化特征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宋代成熟的文官制度以及空前強化的君主專制導致的政治保守和軍事無力。宋代重文輕武的基本國策使得宋代國力不強,宋代軍隊戰斗力較弱,在對外交往中,統治者往往采用退讓妥協的方法以求邊境的安定,封建統治集團從一開始便沒有建立功業、向外開拓的宏大氣魄,整個宋代的時代精神趨向內斂,但宋代士人渴望建功立業的決心以及強烈的政治參與感依舊存于心底,然而封建帝國江河日下的衰亡已成為難以扭轉的歷史必然,文人士大夫滿腔忠君報國、建立偉業的熱情,往往在現實政治面前轉化為無奈的感傷。[8]因此,宋代士人也更加關注于他們內心的情感世界,通過描寫黃河的詩歌,既能從中品味到宋代文人以淡美為追求的審美傾向,也能夠感受到宋人豐富的情感寄托。宋代詩人豐富真摯的情感總是與時代息息相關,有感而發。

首先,面對宋代日益嚴峻的黃河水患,宋代描寫黃河的詩歌展現了宋代文人憂國憂民的情懷,如黃庭堅的“田萊人未復,瘡大國方懲?!彼麑ⅫS河水患視為“瘡”?!昂記Q從來國隱憂”是蘇轍重視河患,關心國家民生的生動體現。其次,由于黃河本身的波濤洶涌、奇偉無比,在宋代文人士大夫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或是眼之所見,或是心之所感,他們便有感而發,因此宋代詩歌中還有一些描述黃河壯闊景象的作品,借黃河的雄渾壯闊寄托各種復雜的情感,諸如梅堯臣的《黃河》“積石導淵源……走馬堅冰上?!北缓笫牢娜朔Q贊,這首詩歌既寫出了黃河的壯麗雄偉,也表現了自己無比的自信;范純仁的《龍門行》寫出了黃河長波萬練,奔騰萬里的氣勢;還有韋驤的《黃河》寫黃河“滔滔千古勢無垠”,表現了黃河波濤洶涌、桀驁不馴的一面,淋漓盡致的展現了黃河的壯闊;還有人們耳熟能詳的詩句,如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里的“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眱删湓姼枰粰M一縱,北方中原半個中國的形勝,便鮮明雄偉無垠地展現出來了。奇偉壯麗的山河,堅強不屈的人民,都在詩歌中描繪了出來,然而祖國的大好河山,被敵人占領,怎能讓人不憤慨。[9]這兩句意境擴大深沉,對仗工整猶為余事。再次,宋代黃河詩歌的情感內容深刻豐富、意味深長,留下了不少借黃河送別、憶別的作品,如:張詠在《送人北游》這首詩歌中,表現了他幽獨的情懷及夢中的真切思念;劉敞的“登臨若相思,寄聲問無恙?!睂⑺蛣e的不舍充分表現出來;一首“柳絮飛時與君別……月明如此奈愁何?!盵10]將愛人比作柳絮隨處飄飛,描寫自己對月生發憂愁,表達了對愛人的無比懷念。另外,有段克己《送李山人之燕》,鄭清之《送繼一郭處士》,徐積《送張君河朔之行》等多首詩歌借黃河表達了送別的不舍、憶別的真切。而且,還有一些描寫黃河沿岸景色,清新自然的詩歌,如魏野的《茅津渡》:“數點歸鴉啼遠樹,人行欲盡夕陽路”描寫了黃河上的渡口(茅津渡)的清新景色,梅堯臣的《黃河》“浴鳥不知清,夕陽空在望”似乎描繪了一幅夕陽美景圖,司馬光的《河北道中作》皆情感豐富,別有韻味??傊?,宋代黃河詩歌語言大多平淡自然,內容卻理性深刻,情感更是豐富感人,在極其質樸平淡的外表下蘊含了無比豐厚的意味,深長的情意,讀來讓人唇齒生香、回味無窮。

詩詞作為上層建筑的一種,必然是歷史和社會發展的反映,詩詞的發展除了受自身的發展規律影響外,還受到當時時代環境的制約和影響,與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政策等多種因素息息相關,具有十分顯著的社會歷史特征。宋代黃河詩歌的描寫,一方面受到宋代“重文輕武”國策的影響,另一方面又受到黃河水患,宋代文人自上而下參與黃河治理的影響。同時,宋代吟詠黃河的詩歌描寫充分顯示了宋代文人對于平淡美的執著追求,宋代文人追求的平淡美看似平淡,卻絢爛之極,既有著豐富充實的內容,真摯自然的情感,又有平易自然的語言,就像繪事后素、大羹無味、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它們并不是一開始就這樣簡單自然,而是修養成熟后達到的爐火純青、至臻至妙。探究宋代黃河詩與平淡美既能讓人了解黃河詩歌中保存的歷史地理信息,了解黃河詩歌的史料價值,又能讓人們感受到宋代獨特的審美風尚(對平淡美的追求),感悟描寫黃河詩歌的文學價值,還可以讓人們看到古人的治河方略,詩歌中傳遞出來的理性思考,也對今天黃河流域治理具有極大的現實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史月梅.“詩言志”視閾下詩歌對黃河文化的傳播——以宋代“詠黃”詩為例[J].新聞愛好者.2020(01).

[2]王雙懷.歷代“黃河詩”的史料價值[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6(02).

[3]李輝.試論李白黃河詩的藝術美[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2002(02).

[4]史月梅.“詩言志”視閾下詩歌對黃河文化的傳播——以宋代“詠黃”詩為例[J].新聞愛好者.2020(01).

[5]侯全亮.孟憲明.朱叔君.黃河古詩選[M].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135.

[6]吉岡義信.薛華.宋代黃河史研究[M].黃河水利出版社.2017:208.

[7]李朝軍.頌美、訴災與民族意蘊——略論歷代黃河詩的特色流變及文學文化價值[J].文學評論.2017(04).

[8]竇薇.發纖濃于簡古寄至味于淡泊——論宋代山水詩的平淡美[D].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編輯部.2021.

[9]楊玉經.黃河風辭[M].寧夏人民出版社.2010.

[10]永瑢.紀昀.文淵閣四庫全書[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課題項目:北方民族大學2022年研究生創新項目,編號:YCX22003

(作者單位:北方民族大學)

猜你喜歡
理性思考宋代
對全域旅游發展的理性思考
探究宋代翻異別勘制度的現代司法借鑒
宋代民間社團對基層社會治理影響幾何
宋代浦城吳氏家族與王安石新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