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2-05-30 07:02劉亞欣
領導科學論壇 2022年8期
關鍵詞:融入路徑紅色文化資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紅色文化資源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與改革過程中形成的寶貴資源,因其內涵特性而具有教育功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資源。從政治高度、理論深度、實踐力度、情感溫度四個方面來看,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必然性。新時代背景下,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須利用好思政課堂主渠道,依托好校園活動載體,運用好社會實踐大課堂,加強高校教師、學校領導干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紅色育人團隊建設,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教育作用,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關鍵詞:紅色文化資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路徑

作者簡介:劉亞欣,河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南焦作454000)。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5103(2022)08-0134-03

一、紅色文化資源的內涵

紅色文化資源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在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歷史進程中,所創造并保存下來的一種物質和精神形態共存的特殊寶貴資源,它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時代特征和革命精神。

紅色文化資源內涵豐富、形態多樣,可以將其分為“物、事、人、魂”四個形態?!拔铩笔侵敢詫嵨镄问匠尸F的紅色文化資源,比如革命舊居、紀念館、烈士陵園、革命文物和紅色文藝作品等;“事”指的是歷史上發生的紅色事件,包括革命運動、重要會議等,比如五四運動、遵義會議等;“人”指的是為國家為民族無私奉獻的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和先進模范人物等;“魂”是指在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形成的各種精神,比如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紅巖精神、張思德精神等,這四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紅色文化資源的豐富內涵。紅色文化資源因其內涵特性,具有重要的精神激勵和價值引領功能,是具有資政育人意義的歷史遺存[1]。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

二、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紅色文化資源作為一種文化載體,具有革命性、民族性、時代性、先進性等文化特質,具有政治高度、理論深度、實踐力度與情感溫度,是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重要資源。

(一)政治高度:助力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政黨,加強政治建設,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這既是根也是魂。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關系到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因此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是高校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政治性是其本質特征。紅色文化資源見證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團結一心、艱苦奮斗的歷程以及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不怕流血、不怕犧牲、為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而奮斗的寶貴精神,具有強大的鑄魂育人功能。因此,紅色文化資源是思政課的生動教材。在高校思政課中要充分整合紅色文化資源,向大學生展現建黨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沖破重重難關、奪取一個又一個勝利的艱難過程,讓他們明白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的深刻原因。用紅色文化資源蘊含的育人思想滋養學生心靈、引導學生行為,激勵大學生樹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的堅定理想信念。

(二)理論深度: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

馬克思說:“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盵2]11思政課教學中,教師傳授的知識要經得起學生問“為什么”。思想政治教育實施效果受很多因素影響,要讓大學生入腦入心,不可或缺的重大依托就是資源,資源越豐富、越優質,學生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越深刻、越強烈。紅色文化資源蘊含了中國共產黨人崇高的理想信念。紅色文化資源中的“物、事、人、魂”從四個方面體現了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群眾追求人民解放、民族振興的艱辛歷程。每一個紅色遺址、每一段紅色故事、每一位英雄人物都是紅色理論的資源型承載。習近平同志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3]。我們要以歷史映照現實,以紅色傳承未來。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簡單的政治教育宣傳,而是要用學術支撐政治、以知識承載價值。每一種紅色文化的背后都有一段黨帶領人民不懈奮斗的歷史,這對大學生來說,具有更大的感染力、說服力和震撼力。教師要在紅色文化資源中汲取理論養分,用科學理論培養人,用紅色文化滋養人。對于學生的困惑,要追根溯源,用科學的理論對其進行分析和評判,以正確的理論說服學生,不但要告訴學生“是什么”,還要講清楚“為什么”,不斷提高學生的理論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善于思考的能力。

(三)實踐力度: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理論和實踐是不可分割的,離開理論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離開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高校應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增加實踐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深入社會,充分發揮社會大課堂的育人優勢。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激發大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其在知行合一中領略紅色文化的魅力,體會實踐檢驗真理的樂趣。

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每一種紅色文化資源與課堂教學結合都能體現出不同特色,在具體實踐中產生新的、獨具特色的教學效果,讓學生信服理論,并身體力行地踐行這些理論。如,可將紅色故事融入教學內容,探索“故事化”“沉浸式”教學方法;用好地域性紅色文化資源,建設紅色教育基地,舉辦紅色實踐活動等。紅色文化資源同時也是特殊的“紅色教材”,利用好“物、事、人、魂”不同“紅色教材”的特點,將其巧妙融入課堂教學中,結合案例分析、情景教學、互動探討等多種教學形式,創新育人方式。要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特質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要求相一致的特點,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傊?,高校要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創新社會實踐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發自內心地喜歡思政課,于無形中實現紅色育人。

(四)情感溫度: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

教學語言是思政課教師與學生溝通的重要橋梁,是影響思政課教學效果的直接因素。一直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嚴肅的、理論性較強的,其語言也是學術的、抽象的。而思政課是啟迪思想、觸動心靈的課程,絕不能停留在知識表面,而要貼近實踐、貼近學生思想實際,讓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讓理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紅色文化資源涵蓋紅色歷史、紅色故事、紅色人物、紅色精神等,可以通過多元化的形式表現出來,具有生動活潑的特征,充滿了情感溫度,可以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因此,教師可以用紅色文化資源充實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使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更具生活性和生動性,彌補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性過強、語言過于抽象的缺點。教師在傳授知識時,可以從紅色故事切入,用學生聽得懂、喜歡聽的通俗化、大眾化語言,把大道理融入紅色故事講通透、講生動。講好紅色人物的生平經歷,給學生展現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以人格感染人格,以行動影響行動,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同時,思政課教師要關注現實,將時代與歷史結合,利用好網絡平臺,增強紅色故事的呈現效果,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讓思政課變得有溫度。

三、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教育是國之大計。高校承擔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新時代,為了更好地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育人功能,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將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打造紅色教育團隊

教師的文化素養、價值取向會間接影響學生的政治素養,尤其是思政課教師,他們是影響學生思想、引導學生行為的重要力量。但很多高校的思政課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很多教師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并不透徹,給學生講授全憑自己的理解,無法發揮好紅色文化資源的育人功能。因此,要加大對思政課教師的培訓力度,對其知識結構、政治素養特別是紅色文化素養進行嚴格的培訓。教育部門和高校要定期、系統組織教師進行紅色教育專題學習,教師之間也要加強溝通交流,系統分析幾門思政課教學內容的內在聯系,既避免授課內容重復,又可防止內容缺失。除了高校思政課教師,學校領導和學生管理工作者也是影響學生的重要力量。要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因此,對學校領導和學生管理工作者加強紅色教育是實現紅色育人的必要條件,應對他們進行理論和實踐培訓。除此之外,高校還應主動與地方紅色教育基地建立長期友好合作關系,共創雙贏。

(二)創新課堂教學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4]。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第一,在教學內容上,應結合新時代的新情況新變化新問題,整合教材內容,適時增加紅色文化資源專題。將紅色文化資源和教材內容有機結合,挖掘紅色育人內容與教材的“契合點”,提煉“教育點”,找準“切入點”,將二者巧妙銜接,最大限度地發揮紅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如,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哲學與原理”這門課中,運用遵義會議作為案例來講述中國共產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科學內涵,這樣呈現出來的課堂更鮮活,學生更容易接受。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普遍使用公開課的形式教學,學生文化基礎不一樣,所學專業不一樣,對文化知識的理解也會有很大差別,因此授課內容和方式也應有所不同。對文科類專業學生,應幫助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對理工類專業學生,應著重引導學生把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與科學精神、創新意識培養相結合。第二,在教學方式上,教師應緊跟時代步伐,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用學生喜歡聽、愿意聽的話語方式表達。傳統的思政課教學雖然輔以紅色故事作為案例,但總體較為單調,不能滿足當代大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要加大教學創新力度,將傳統與現實結合、時代與歷史結合,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采用情景式、案例式、互動式等教學方式,實現紅色文化資源和高效課堂的高度融合,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時代感和吸引力。

(三)豐富校園活動

紅色校園文化以校園環境布局和校園活動為載體。高校應營造全方位育人的紅色氛圍,將紅色教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首先要在校園環境中融入紅色文化內容,讓學生在校園里處處可見、可感、可學紅色文化。學??蓪⒕哂写硇缘募t色文化資源,如英雄人物、歷史事件、名人名言、紅色精神等紅色標識,以雕塑、板報、書畫、標語等形式滲透到校園環境中,融入教室、圖書館、餐廳等主要學習生活場所,讓紅色文化資源中蘊含的精神,在潤物細無聲中感染學生,在無形中引領學成長。其次要在校園活動中融入紅色文化內容,增加活動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參與度、主動性,于實踐中學習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梢灾匾潙c日、紀念日為契機,如五四青年節、七一建黨節等,開展微黨課、紅色征文、黨史知識競答、紅色故事演講比賽、愛國電影展播等主題活動,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激發學生愛黨愛國的思想共鳴,使學生在活動中受到教育和啟發。學校也可以依托紅色文化資源,構建和諧文明校園,營造積極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園文化氛圍。

(四)加強社會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講”,“‘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5]。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6]60。課堂理論只有經過實踐的檢驗,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價值。高校應積極開展各種紅色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深化學生對理論的認識,以學促思,以踐達悟。如,可以結合專業特點,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前往革命老區開展義務支教、支醫、支農活動,還可以對革命戰士、烈士后代進行走訪調研,并組織學生撰寫實踐報告,鼓勵學生發揮專業特長,將實踐活動轉化成文化成果,實現紅色文化的創造性發展。除此之外,在節假日或者班級活動時,可組織學生前往烈士陵園、革命遺址、紀念館、革命前輩舊居等紅色教育基地,開展紅色旅游、體驗紅軍生活等主題活動,讓學生感受老一輩革命家不畏艱苦、不怕犧牲、頑強拼搏的精神品質,真正讓紅色文化深入學生內心。通過紅色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對革命歷史、革命精神有了具體、深刻的認識,就會發自內心地認同紅色文化,從紅色文化中汲取力量,在實踐中堅定信念,將個人理想與國家命運緊密結合起來,為民族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張泰城,肖發生.紅色資源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學與研究,2010(1).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習近平總書記再訪西柏坡側記[N].人民日報,2013-07-14(1).

[4]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事業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5]齊鵬飛.善用“大思政課”[N].人民日報,2021-03-19(9).

[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責任編輯:趙春燕

猜你喜歡
融入路徑紅色文化資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究
關于五大發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紅色文化資源轉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資源的路徑探討
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實施策略
高職電氣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模式全過程路徑的探索
微博文化與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與融合
淺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與啟示
運用慕課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簡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貴州紅色文化資源保護現狀及法律保護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