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物理研究性學習中科學態度與責任感的培養策略

2022-05-30 10:48張曉龍
數理化解題研究·綜合版 2022年8期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高中物理

摘 要:伴隨素質教育理念的落實,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現已成為教育領域所關注的熱點話題.而科學態度與責任感作為高中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需加以重視.本文首先針對科學態度與責任內涵加以闡述,其次針對高中物理研究性學習中科學態度與責任感的培養策略提出幾點建議,望借此可切實推動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形成.

關鍵詞:高中物理;研究性學習;科學態度與責任感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2)24-0053-03

收稿日期:2022-05-25

作者簡介:張曉龍(1988.3-),男,甘肅省金昌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從事高中物理教學研究.

高中階段開設物理教學活動的一項目標即為實現學生學以致用能力的培養,而教師在物理教學活動中,借助學生科學態度與責任感的培養,則可有效深化學生針對物理知識理解,借助物理動手實驗的設計,可于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推動學生認真觀察科學探究態度的形成,針對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形成而言具備重要意義.本文即圍繞高中物理研究性學習中科學態度與責任感的培養策略展開探討.

1 高中物理研究性學習中科學態度與責任內涵

科學態度與責任內涵即指以認知科學、技術、環境、社會、本質為基礎所形成的自主探索自然的動力,在持之以恒、實事求是、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引導下,以保護環境,嚴格遵守道德規范為前提,推動可持續發展的責任感,具體至高中物理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即指,學生在物理知識獲取的過程中所收獲的捍衛科學真理、追求科學真理的感悟;在享受科學技術發展所創造的紅利時,對科學學習、科學研究中科學技術的重要意義加以感知,同時對科學技術發展對環境、生活所產生的影響,借助物理知識的學習對自身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加以明確,此也為高中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針對學生長期發展而言具備重要意義.

2 高中物理研究性學習中科學態度與責任感培養意義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是目前我國全部教學課程標準、教學大綱中最具創新度的物理課程文件,其中針對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進一步明確,強化課程有效實施的制度建設,優化課程結構.新課標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其中科學態度與責任是物理核心素養的重要構成部分,主要是指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推動學生終身學習意識的形成,促進學生實事求是、嚴謹認真科學態度的形成,激發學生探索精神,創新精神、民族自豪感、愛國精神,并對環境、社會、技術、科學間的關系形成深刻認知,具備保護環境及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責任感.經研究指出,學生在高中物理學習過程中能夠形成正確的科學態度,不僅有助于學生深層次理解科學文化知識,掌握科學文化知識,還可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積極參與物理學習活動,也可有助于學生學習成果的提升及認知策略的形成,推動學生綜合素養發展.

3 高中物理研究性學習中科學態度與責任感的培養策略

3.1 感知科學概念,奠定物理基礎

教師在引導學生展開研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中,應設計科學體驗方式,幫助學生對物理概念加以感知,借助自主思考活動的展開推動自身科學精神的逐步形成.古今中外,大部分物理學家獲得物理知識、總結物理概念的重要方式可為科學體驗、科學分析,學生需對物理學家堅持不懈的探究精神加以學習.如物理教材中所提及的“力的分解”“力的合成”“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均為物理學家經觀察物理現象,加之多次的物理實驗方得出的概念.學生在探究此類概念時,可對上述物理概念中所表述的規律、現象直觀觀察,借助推理、感悟,逐步形成自身認知.此外,教師還可將“牛頓運動定律”“法拉第的實驗”等向學生介紹,借此除可有助于學生學習視野的拓展外,還可健全學生物理知識體系,借助物理學習活動的展開,幫助學生對物理學家的科學探究精神加以感知,還可對物理知識學習的魅力加以感受,推動學生科學學科態度的形成.

3.2 熟知公式推導,實現靈活應用

物理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學生為實現物理問題的解決,掌握物理公式尤為重要,學生為實現物理公式的靈活應用,須對物理公式的來歷加以明確.學生只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時候,方可展開定性分析,以物理量間的因果關系作為依據展開判斷及分析.如高中物理教學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動量定理”此部分內容時,教師需引導學生對動量的定義加以掌握,明確此定義的界定方式.僅有如此,學生方可對動量的定義式:P=mv加以了解,學生可以此為基礎,對動能定義式:EK=12mv2加以理解.學生經分析可對動量變化量即為物體末動量、初動量間的矢量差概念加以了解.學生借助分析活動的展開,可對動量、動能二者間的關系加以明確,還可對動能變化將會引發動量變化的概念加以了解.學生借助對上述公式的思考、分析可實現公式的掌握.借助歸納、推理對公式中所代表的物理量加以明確,還可掌握如何利用物理語言完成物理規律、物理關系的表述方式,借此有助于學生科學研究精神的培養,還可幫助學生對自身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加以認知,借助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展開,實現學生主人翁意識的深化,促使學生可更為積極主動的展開知識探究活動,提高學生物理學科素養.

3.3 適當展開訓練,實現一舉反三

教師在高中物理教學活動中,需對學生課堂地位加以重視,借助有效課堂教學手段的采取,促使學生可積極參與至課堂學習活動中,引導學生借助主動展開訓練的方式,實現物理知識的掌握,熟練應用物理知識.實際上,學生物理知識的獲取來源不可僅依賴于教師的教學傳授,而是應借助自身的思考,活躍自身思維,獲取物理知識,提高自身物理學習能力.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重視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幫助學生借助練習活動的展開,對通性通法加以總結,積極探尋各訓練中所存在的共同特征,由此實現物理規律的總結歸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向學生設置如下訓練:現有一不帶電金屬球,半徑為R,將一根均勻帶電的細桿MN放置在球直徑延長線中,若此金屬球中所感應電荷產生的電場在金屬球內直徑上由近及遠分別為a、b、c三點,電場強度大小依次為Ea、Eb、Ec,請問哪一個電場強度最大?物理問題解決時,學生首要完成的任務即為認真閱讀題目,仔細辨別題目大意.此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借助閱讀方式對題意加以明確,對題干中有所提供的信息加以挖掘,將此作為依據實現問題的解決.學生在思考過程中將會了解到金屬球現已處于均勻帶電細桿MN電場中,此電場將會對金屬球產生相應的影響,若為靜電平衡,此時,小球中電場電場強度即為0,此時Ea、Eb、Ec均為0.教師借助引導學生展開習題訓練,可幫助學生對借助轉化的方式簡化復雜問題的方式加以掌握,對題目中所隱藏的等量關系加以找尋,實現問題的解決.借助此種課堂練習活動的展開,除可實現學生邏輯推理能力及理解能力的提升外,還可有助于學生知識靈活應用能力的提升.

3.4 設計動手實驗,強化責任意識

針對高中生物理研究性學習活動而言,實驗的展開為強化學生實踐能力,推動學生科學態度形成的重要方式,學生借助動手實驗的展開,可對實驗現象加以更為直觀清晰的觀察,對其中所隱藏的物理規律加以明確.教師在高中物理教學活動中借助動手實驗的設計還可對傳統的機械式灌輸教學加以轉變,將課堂學習主動權交還學生,促使學生可在實驗過程中將自身主觀能動性充分體現,還可有助于學生物理知識的靈活應用.高中物理教學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認識游標卡尺”教學內容時,若教師將游標卡尺的使用方式直接向學生講述,則學生難以切實掌握使用方式.針對此現象,教師可將學生劃分為學習小組,同時向各小組發放一個游標卡尺引導學生借助自主探究、自主觀察的方式對游標卡尺的應用方式加以研究,學生在觀察研究過程中可知道游標卡尺的刻度間距為0.9mm,此與主尺刻度間距相較而言,存在0.1mm的刻度差.學生借助讀數實踐活動的展開,可了解到,在讀數時厘米數應先從主尺上讀出,隨后毫米數再借助游游標卡尺的應用對0.1毫米位的數值讀出.教師在高中物理教學活動中,借助此種實踐方式的應用,除可促使學生養成認真觀察、積極實踐的科學態度與責任感外,還可以助于學生科學認知的深化.3.5 學習物理學史,培養科學精神

新課改后,科學精神成為物理學科核心素養中科學態度與責任目標的一項重要構成內容.但分析現階段物理教學情況發現,大部分教師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并未著重于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導致學生科學精神缺失,使得物理教育與原有教育價值偏離,致使現階段的教育活動出現一定不足,主要體現在物理教育嚴重傾向于注重技術化、形式化、知識化的方向發展,所以教師在帶領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時,可向學生講述物理學史,將優秀物理學家總結、提煉、建構理論的艱辛過程向學生介紹,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推動學生物理學科科學精神的形成.

例如,教師可將居里夫人的研究事跡向學生介紹,貝克勒爾針對放射性物質的研究同樣引起居里夫人的興趣,于是居里夫人便開始研究放射性物質,在研究過程中發現鈾具備強烈的輻射能力;在瀝青礦渣之中存在一種目前尚未被命名的元素,具備強烈的放射性,針對居里夫人的研究成果,大部分人認為她是癡心妄想,但居里夫人仍堅持實驗,隨后又找到放射性元素鐳與釙.鐳射線與鈾相比強度高出將近兩千萬倍.但由于當時研究條件艱苦,且這種物質具備一定放射性,居里夫人一家因受到放射性元素的影響過早的失去生命.居里一家為社會、國家提供珍貴的科研成果,為壯麗的科研事業獻出寶貴的生命.教師在物理課堂中向學生講述物理學史,可通過科學家們勇于奉獻的科學精神感染學生,調動學生愛國意識,培養愛國情感,不僅能夠有助于學生科學思維的培養,促使學生形成嚴謹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還可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綜上所述,高中階段的物理教學活動中,教師需將學生科學態度與責任感的培養作為重點,如可借助適當展開訓練、設計動手實驗等方式的采取,推動學生良好科學態度的養成,促進學生高中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發展.

參考文獻:

[1]

紀金忠,陸建隆.高中物理滲透社會責任教育的思考與實施探討[J].湖南中學物理,2019,34(04):17-19.

[2] 戴斌.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責任觀”[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8(30):58-59.

[3] 陳佳旭.物理核心素養培養——科學態度與責任課堂教學[J].中學物理,2019(13):38-39.

[責任編輯:李 璟]

猜你喜歡
研究性學習高中物理
學好高中物理必須做好的四件事
未來教室:高中物理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高中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研究
高中物理實驗
研究性學習模式下的大學英語教學
如何通過研究性學習改變教師教學方式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靈活開展研究性學習
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術科類課程研究性教學的探討
開展研究性學習深化中職計算機教學改革探究
高中化學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應用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