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培育的項目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建設

2022-05-30 19:59張永紅
小學教學參考(綜合) 2022年7期
關鍵詞:項目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核心素養

張永紅

[摘 要]建設在項目式學習基礎上的項目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融合活動、環境、評價為一體的,指向深度學習的項目式學習活動課程。它是綜合實踐活動和研究性學習的發展,是激發學生潛能和興趣、促進學生學習意識形成和滲透的過程,主要以項目式活動為課程實施平臺,以綜合性實踐為課程實施基本途徑,以研究性學習為課程主要實施策略,開展課程的建設與實施。

[關鍵詞]項目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 G622.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2)21-0083-03

項目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建設的提出,基于“聚焦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引導學生明確人生發展方向,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學生發展培養目標的理念。該課程建設包含三個重要元素,即項目式活動、綜合性學習與活動課程。

本文以南寧市南湖小學“閱讀+”校本課程下的項目式綜合實踐活動為例,闡述項目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建設策略。

一、緊扣項目式活動,搭建課程實施平臺,體現活動文化特征,形成校本項目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之項目層級體系

項目式活動的提出與實施,源于核心素養導向下的深度學習的需求,是當前中小學教學改革和發展的產物。項目式活動,一指學生的項目式學習活動,是從分門別類的事物中選取研究對象,去研究實踐,去發現創作,從而對所研究的對象有整體的認知和深度的理解,并產生實際的作品,如方案、報告、模型、圖樣、產品等,呈現出的是項目式活動的研究性;二指學生的研究實踐行為,應是在主題探究活動的背景下,融教師導向指導和學生自主體驗為一體的活動,呈現出的是項目式活動的活動性;三指所選取的研究事物,其本身應帶有主題文化元素,這使得項目式活動在本身的研究性和活動性兩個特質上增加了文化性元素。

結合上述項目式活動的三性,如何建立項目式活動的課程實施平臺?

1.建構學校大主題活動背景下的項目式活動課程層級體系

(1)以《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為指導,確立如下項目式活動課程的總體目標。

①價值體認:通過親歷場館活動和主題研究活動,獲得有積極意義的價值體驗。

②責任擔當:初步養成自理能力、自立精神、熱愛生活的態度。

③問題解決:能在教師的引導下,結合收集的信息,發現并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能將問題轉化為研究小課題,體驗課題研究的過程與方法,提出自己的想法,形成對問題的初步解釋。

④創意物化:通過動手操作實踐,初步掌握手工設計與制作的基本技能;學會運用信息技術,設計并制作有一定創意的數字作品;運用常見、簡單的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服務于學習和生活等。

(2)挖掘項目文化內涵,遵循上述課程總體目標,并結合區域文化特點,構建學校項目式綜合實踐活動學期大主題,實現主題“兩化三性”?!皟苫保阂皇潜就粱?二是校本化?!叭浴保阂皇琼椖课幕?二是學科兼容性;三是探究延伸性。

(3)凸顯活動課程性質,以學校項目式綜合實踐活動學期大主題為統領,組織設置學校各年級活動項目主題。

基于年級活動項目主題,引導學生自組合作建立課程活動小組,擬定項目小專題,由上至下形成階梯式項目體系。例如南寧市南湖小學“閱讀+”校本課程下的“創意生活 話南寧”項目式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結構如下。

[“創意生活? 話南寧”(項目式綜合實踐活動大主題)

“綠城花葉·拓染”(一年級主題)? ? “壯錦·巧繪”(二年級主題)

“大橋·繪制”(三年級主題)? ? ?“綠城鼓韻·制作”(四年級主題)? ? ? ?“干欄式建筑·組搭”(五年級主題)

“南寧的橋·仿真”(六年級主題)

凌鐵大橋(小組1)? 葫蘆鼎大橋(小組2)? 英華大橋(小組3)

五象大橋(小組4)? 南寧大橋(小組5)? 良慶大橋(小組6)]

2.把握項目設立根本,遵循項目設置要求

教師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現象)出發,以學生的好奇心觸發他們深層的興趣、情感和思維,由問題的提出擇選研究對象,確立研究項目,這是項目式活動在主題確立上的一個根本原則和途徑。

例如南寧市南湖小學“閱讀+”校本課程下的“創意生活 話南寧”項目式綜合實踐活動——“南寧的橋·仿真”的主題設置起源與延展。

該項目的設立,源自學生的偶然興起和延展的興趣:在過往開展的“五象湖公園建筑寓意和對周邊宜居生活的影響”等校外主題實踐活動中,學生不僅對南寧市宜居環境一直懷有較大的探究興趣,還對南寧市民生廣場江岸上樹立的一塊高近10米、正面書有一個大大“邕”字的石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走進圖書館,通過文獻閱讀,開展對南寧的簡稱“邕”的調查研究。他們發現“邕”,從川從邑,是一個會意字,意為四方有水環繞的城邑。南寧古稱邕州,現在稱為邕城,是因為南寧的母親河——邕江貫穿于整個南寧市。在這樣的文化背景探究下,矗立于邕江上的各式各樣的橋便成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學生便以“南寧的橋”為主題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實踐活動。

當學生看到自己親手制作的“凌鐵大橋”“葫蘆鼎大橋”“英華大橋”“五象大橋”“南寧大橋”和“良慶大橋”的仿真模型現身于“百里邕江”,與五年級的“干欄式建筑·組搭”實現橋居融合的壯美畫面時,心中涌動的不僅僅是成功的喜悅和激動,伴隨而來的是更深入的思考和困惑:為什么一條江要建這么多座橋?是什么原因讓這些橋分別建立在這些不同的方位上?還可以在哪些地方建橋?我可以設計一座怎樣的橋?……深度的思考引發了學生開展延展性研究活動的興趣。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進行延展性的項目式綜合實踐活動——“南寧的橋·研究報告與我的創意”。

二、以綜合性實踐為課程基本途徑,創建活動人文環境,凸顯校本項目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之綜合育人特色

綜合性實踐是開展項目式活動的基本途徑,其實踐場所應有利于學生開展探究、制作、體驗等實踐活動,故緊扣學習主題,以利于主題閱讀、便于信息搜索、適宜探究體驗和實現報告交流為標準,體現人與環境融合下的綜合育人的項目文化特色環境的創建就顯得尤為重要。

1.以研究對象為聯結,勾連校內外實踐活動場所,有機融合校內外資源,創建適宜活動環境

例如南寧市南湖小學“閱讀+”校本課程下的“創意生活 話南寧”項目式綜合實踐活動——“南寧的橋·仿真”項目實施環境的構建范例。

(1)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和廣西圖書館等場所開展以“南寧市的橋”為主題的閱讀活動,在強化學生專項信息搜索的意識與能力的同時,為項目實踐奠定認知基礎。

(2)以學生研究對象“南寧市的橋——凌鐵大橋、葫蘆鼎大橋、英華大橋、五象大橋、南寧大橋、良慶大橋”為校外實踐活動場所,彌補校內資源不足的短板。

2.以校園主題成果展為聯結,勾連“研究”與“展示”,創設活動環境

例如南寧市南湖小學“閱讀+”校本課程下的“創意生活 話南寧”項目式綜合實踐活動舉辦的校園“百里邕江·橋”模型聯展,就是典型的示例。

以“江·橋·人家”為創意策劃,創意“拷貝”南寧市的橋,將學生創作的作品——南寧市各式的橋橫跨百里邕江江面,與河流兩岸干欄式建筑融為一體的模型進行展示(如下圖),更令學生有創作的成就與驚喜,有持續探究的欲望與激情。

3.以研究內容的縱深延展或外延擴展為聯結,勾連“學期主題研究”與“寒(暑)假延伸探究”,激發持續研究實踐的熱情

例如南寧市南湖小學“閱讀+”校本課程下的“創意生活 話南寧”項目式綜合實踐活動“南寧的橋·仿真”的延展研究——“南寧的橋·研究報告與我的創意橋”。

4.以跨學科指導小組為聯結,挖掘校內外學生實踐活動指導人才資源,創建綜合育人的項目活動文化環境

綜合育人是項目式綜合實踐課程實施的突出要素。成立跨學科教師課程指導小組,吸納多學科教師參加以發揮專業優勢,有利于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積極爭取家長、校外活動場所指導教師、社區資源人才等有關社會力量成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兼職指導教師,協同指導活動的開展,不僅體現項目式綜合實踐活動的跨學科綜合性,而且彰顯校本課程綜合育人的文化環境特色。

正如學校一位教師在總結2021~2022學年度下學期南寧市南湖小學海茵校區“創意生活? 話南寧”大主題活動背景下的六年級“南寧的橋·仿真”綜合實踐活動所言,“南寧的橋”的探究,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指導,如數學計算的比例,科學思維的指引,美術技藝的繪制,語言文字的表達……這就意味著,學生的實踐課程要打破學科的界限,找到課程要素的內在聯系,加強各個學科之間、課程內容與個人學習之間、課程內容和校外經驗之間的廣泛聯系。課程不再是“孤軍奮戰”,而是關聯與整合成為課程實施的常態。課程成了師生共同演繹一場知情意行的旅行,有知識的學習、情感的熏陶、志向的融合,更有實踐的錘煉,這也是課程環境下的人文文化彰顯。

三、以研究性學習為課程主要實施策略,設計活動計劃評價表,創建項目式綜合實踐活動導向與評價體系

研究性學習是項目式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課程學習的主要策略,而鑒于評價的導向功能,課程的評價應與課程實施環節、實施結果緊密聯結。故此,關注活動過程,創建展示平臺,突出激勵機制,是項目式綜合實踐活動評價體系設計的基本原則。

1.明確課程總體設計的成效評價指向標準,規范課程活動環節設計

(1)將項目式學習核心課程的四個基本環節,即“明確事項、界定問題—探究問題、提出創意—論證創意、形成框架—產生作品、展現互動”設定為項目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總體設計成效評價指標。

(2)結合上述指標,關注活動過程,以項目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五環節,即“發現問題,確立主題,組建小組—分析問題,確立步驟,制訂計劃—探究學習,解決問題,完成報告—開展匯報,交流評價,分享成果—延續探究,校外研學,反思改進”,設計項目式綜合實踐活動任務,建設遞進式項目活動課程,實現課程活動環節長短期相結合、校內外相結合、教師指導與學生自主探究相結合、課內探究與校外研學相結合。

例如南寧市南湖小學“閱讀+”校本課程下的“創意生活 話南寧”項目式綜合實踐活動——“南寧的橋·仿真”的綜合實踐活動環節,就充分體現出該項目式學習活動,從操作類的項目式學習活動提升發展至創作類的項目式學習活動。

六年級“南寧的橋·仿真”綜合實踐活動環節

第一環節(2022年1月):召開年級教師會議,結合本土資源開展學生需求調研活動,確立研究主題——南寧的橋,建設基于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跨學科主題綜合實踐課程。

第二環節(2022年2月):開展寒假學科主題實踐活動——查找資料,實地考察,初識南寧的橋。

第三環節(2022年3月):利用課內外開展探究學習活動,以問題解決為導向,繪制設計圖,制作模型——“南寧的橋”。

第四環節(2022年4月):展示匯報,交流評價,分享成果。

第五環節(2022年5~8月):延展探究,開展“南寧的橋,便利的橋”調查活動,為下半年項目式綜合實踐活動——“南寧的橋·研究報告與我的創意橋”奠定研究基礎。

2.結合課程活動環節要求,以任務分解完成為主要評價內容,關注學生過程表現和實踐成果的梳理總結與匯報,設計學生任務實施與完成評價表,并依據評價表開展課程實施導向與學生在項目式綜合實踐活動中的表現評價工作

學生任務實施與完成評價表本身就是學習方法的導向、學習意識的培養,評價表本身體現教育的一種價值取向——是否懂得學習:既對學生的研究提出要求,不強調最終的結果,又重視對學生研究過程中的經歷、體驗、感悟的評價;既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又有引導學生進行延展研究的激勵。例如“南寧的橋·仿真”綜合實踐活動任務實施與完成評價表的設計,正是這一理念的凸顯。

3.借助評價設計導向表,將學生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轉化為求知欲

設置問題是研究的第一步,也是難點。項目的確立起源,充分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理性引導是以保護他們最珍貴的天性(好奇心、想象力、自尊心)為基礎的。

例如南寧市南湖小學“閱讀+”校本課程下的“創意生活 話南寧”項目式綜合實踐活動——“南寧的橋·仿真”,看似一項如復制粘貼似的“南寧市的橋”的“仿真”制作活動,但從學生研究心路歷程的匯報來看,讓人更深刻地感受到:獲取知識的方法比掌握知識更重要,獲得價值體驗比完成成果制作更有意義。

總之,項目式綜合實踐活動是綜合實踐活動和研究性學習的發展,是項目式學習的活動變身,是激發學生潛能和興趣、促進學生學習意識形成和滲透的過程,是活動、環境、評價“三位一體”的融合。

(責編 韋淑紅)

[基金項目]本文系南寧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A類課題(課題編號:2017A014)“‘閱讀+校本課程體系建設研究——以南寧市南湖小學為例”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項目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核心素養
心理效應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應用策略
讓語文插上綜合實踐的翅膀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課堂教學評價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