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視角下出版業發展路徑分析

2022-05-30 06:49湛宗榮
出版參考 2022年7期
關鍵詞:內容為王高質量發展人工智能

湛宗榮

摘 要: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傳播技術的應用,對出版業的營銷渠道拓展、選題機器預測、數字化流程再造、盈利模式創新等各方面都產生了變革性的影響,但也面臨高效精準與內容質量、技術進步與管理難題的博弈和應用困境。解決之道在于,出版業要進一步加強與新傳播技術相適應的復合型、全能型人才培養和法律法規建設,堅守“內容為王”,充分利用技術優勢,精準區分用戶群,增強讀者聚合,不斷為行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關鍵詞:人工智能 內容為王 高質量發展

隨著人工智能等新傳播技術的發展,出版行業呈現出總體發展穩步向上的趨勢,但又有技術應用不均衡、版權保護難度大、行業發展受限等問題。一方面,傳統出版模式以其高質量內容水平,數字出版模式以其高效率營銷水平,實現了出版業“內容+渠道”的優化組合,為出版業的發展提供了內容基礎和技術保障;另一方面,新技術被付諸實踐,源源不斷地為出版業的發展注入新活力。但是,出版業仍然面臨著難以從根源打擊盜版、版權保護難度大、技術應用淺嘗輒止等問題。本文以人工智能技術為例,深入分析該項技術對出版業發展的影響,并為出版業的未來發展路徑提出建議。

一、人工智能在出版業的實踐

目前人工智能在出版業的實踐處于積極探索階段,并對出版行業的創新性、持續性發展產生了顯著影響。人工智能技術是指一種模擬人類生產活動,使計算機可以像人類一樣自主完成很多工作,具備從感知外界世界到記憶、思維能力,再到學習和適應的能力的一項技術。[1]近年來,人工智能在出版業應用快速,尤其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是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相輔相成,提高了出版效率?!按髷祿?人工智能”的積極應用能從出版的各個環節提高圖書出版的效率。在選題開發上,可通過大數據技術輔助預測、定位讀者興趣點,幫助出版企業出版讀者喜愛的圖書。在編輯加工上,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進行機器審讀、機器校對,減輕編輯人員的工作量,提高審讀和校對效率。在出版流程上,可通過數字化加工的流程優化,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生產成本。在產品設計上,可利用動畫技術、圖像處理和視頻剪輯等進一步創新產品的裝幀設計和宣傳路徑。在渠道管理和后期宣傳上,可利用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等社交媒體進行多平臺的宣傳策劃、算法推薦、協同過濾、快速分銷,從而全方位地為讀者提供圖書供應服務,更重要的是能夠為讀者帶來全新的用戶體驗,實現優質內容和高傳播到達率的雙贏效果。

二是人工智能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突破了圈層壁壘、擴展了營銷渠道。出版業通過對社交媒體的探索應用,找到了一套將出版和媒體相融合的發展模式。該發展模式在拓展出版業營銷渠道的同時也促進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網絡化傳播。比較成功的實踐有:通過直播帶貨助力圖書銷售、小紅書“種草分享”各類書籍、讀書類APP打造新型圖書銷售單元、電商銷售為圖書銷量提供新的增長點、短視頻及綜藝節目助推讀書氛圍形成。未來隨著新技術在出版行業的應用廣度和應用程度的加深,還將產生更多元化的營銷渠道。

三是人工智能技術能夠高效預測讀者閱讀偏好,輔助編輯進行選題策劃。傳統模式下,出版業在對讀者的偏好進行選題預測和開發時,往往會基于編輯的主觀想法和實踐經驗去策劃選題,雖然也能策劃出許多暢銷的書籍品種,但從數據支撐和科學預測的角度來講仍帶有一定的主觀性。而機器能夠通過大數據進行預測和實現較為全面的選題畫像,其策劃結果更具科學性,也更能夠把握市場的走向與受眾的需求。依托數據挖掘和深度學習技術,人工智能不僅可以對互聯網上的熱門事件、熱點詞匯的傳播頻度和熱度進行大數據抓取和智能分析,而且可以結合讀者需求分析自動生成相關知識圖譜,形成選題策劃的初步方案。[2]因此機器智能預測讀者偏好可以輔助編輯的主觀選擇,將二者結合起來進行出版選題策劃,從而將機器預測的科學性與人工預測的實踐性、經驗性、人文性相結合,達到更好的策劃效果。

四是人工智能技術通過機器審讀和機器校對解放了人力,提高了出版效率?;谌斯ぶ悄芗夹g的機器審讀、機器校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出版的效率、解放人力,幫助出版從業者重新思考自身的價值,從而為出版業的長遠持續發展提供智慧和活力。例如,龍源數字傳媒集團旗下的人工智能平臺“知識樹”目前已能夠完成在數千萬篇文章中尋找已獲取授權的內容,然后基于編輯所定義的部分內容自動編輯剩余內容,繼而對接亞馬遜等圖書電商平臺并將所編輯的內容輸出到各種數字出版分發渠道等。[3]這個人工智能平臺的投入和應用通過輔助編輯進行內容的審讀和校對,大大提高了出版的效率。

五是人工智能技術通過“個人偏好+社交圈偏好”協同過濾為用戶最大程度地推薦理想書籍。人工智能技術除了能夠對圖書暢銷度進行預測,其還可以根據用戶的個人化數據信息為用戶描繪“用戶畫像”,再根據“用戶畫像”特征為其推送可能想要閱讀的圖書,即通過算法進行內容分發。目前國內對此已有很多嘗試,比如“微信讀書APP”會根據“個人偏好+社交圈偏好”協同過濾為用戶推薦其可能想要閱讀的書籍,這種精準推薦分發的模式既為用戶節省了選書時間,也提升了用戶對該讀書APP的使用黏性,可謂是雙贏之舉。

六是人工智能的批量生產可產生規模效應。規模經濟是指由于生產專業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業的單位成本下降,從而形成企業的長期平均成本隨著產量的增加而遞減的經濟。[4]以往的圖書編輯、印刷、裝幀設計、推薦分發等都只能由人工來完成,但現在這些環節都可以由人工智能輔助完成,機器運行不僅可以提高效率,還可以批量生產,暫且不論批量生產是否可能會帶來作品質量的問題,但無法否認的是其能夠通過規模的擴大降低生產成本。2019年人工智能通過機器學習編寫的圖書《鋰離子電池》Lithium-Ion Batteries已經正式出版,這也是全球第一本完全由人工智能撰寫的圖書。如果未來人工智能編寫圖書成為普遍趨勢,那么其批量生產可能會對出版業的生產模式產生顛覆性的創新。

二、人工智能的應用困境

(一)高效精準與內容質量的博弈:人工智能的高效精準背后存在一定質量漏洞

人工智能在出版業應用過程中存在的第一大困境就是高效精準與內容質量的博弈。利用機器進行智能預測讀者的偏好就如同短視頻依據算法預測用戶的瀏覽偏好,對于短視頻來說,算法的運用會更加精準地捕捉到用戶的興趣愛好,但是“信息繭房”問題、視頻推送的低俗化問題正在浮現出來。出版業也是同樣的道理。立足于用戶,算法預測雖然能夠精準高效預測用戶的閱讀興趣,但是出于對知識掌握和書籍閱讀的全面性和豐富性的考慮,用戶并非一直想看同一類型的書籍,因此精準高效預測和推送也不一定會贏得用戶持續的點擊和閱讀。立足于出版行業,機器智能預測讀者偏好雖然會直擊人心、讓讀者買賬,但與此同時,也會因為過度迎合讀者喜好而導致出版物水平參差不齊,出現占據讀者市場的不一定是高質量出版物的現象。立足于國家,對于出版書籍的要求不可能僅僅考慮讀者的興趣愛好,還需要通過書籍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引導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此所出版書籍最重要的是引領讀者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給予讀者心靈啟迪。

(二)技術進步與管理難題的博弈:技術快速應用的同時往往面臨管理難題

在人工智能為出版業帶來大量技術紅利的同時,一項新技術的快速運用也往往帶來管理難題,這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對技術的管理,二是對出版行業工作者的管理。第一,從對技術的管理層面來看,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其產生的影響如何,關鍵在于使用和管理技術的人。面對人工智能帶來的一系列影響,我們需要在多大程度上使用這項技術、哪些地方使用這項技術都是管理者需要考慮的問題。第二,是對出版行業工作者的管理,當技術能夠取代出版從業者的部分工作時,如何解決出版從業者由此產生的職業焦慮問題以及如何促進出版從業者的轉型升級、全能型發展也是管理者需要考慮的問題。

三、人工智能視角下出版業未來發展路徑

人工智能的出現,于出版業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對該項技術應用得合理、恰當,出版業便可以找到自己打開互聯網世界“流量密碼”的鑰匙,在新時代實現質的跨越。下面筆者將根據當下出版業的發展現狀提出相應建議。

(一)精準區分用戶群,打造“流量入口”,滿足分眾化、個性化需求

對出版業來說,傳統出版業和數字出版業都有其忠實受眾群體,因此在發展中需要堅持各自獨特性帶來的顯著優勢,牢牢把握忠實受眾群體。傳統出版行業的忠實讀者群體是熱愛紙質圖書,并對此有懷舊情結的人,出版社可根據讀者的閱讀習慣策劃出版體驗感強、書卷氣強的紙質圖書。數字出版最顯著的優勢在于其易讀性和便攜性,因此需要從受眾的閱讀體驗出發,設計更符合用戶閱讀習慣、更滿足用戶閱讀需求的健康閱讀界面。同時,在人工智能技術的蓬勃發展下,可以利用算法技術,精準區分不同用戶群的閱讀需求,通過短視頻平臺、社交媒體平臺等打造出版業的“流量入口”,滿足不同讀者群體的分眾化、個性化需求。

(二)優質作品為王,輔以創新思維制造發展契機

傳統出版物最大的優勢是其優質且嚴謹的內容,即使技術進步帶來了數字閱讀的蓬勃發展,但是紙質版作品在新媒體環境下依然要堅持原則,守住陣地,保證出版工作的嚴謹性,從而出版高質量的作品。同時,還要樹立創新思維,為出版業的蛻變制造發展契機,一是建立新媒體大數據的檢錯系統,提高出版的效率;二是學習新技術在選題申報、編輯加工、內容維護等方面的應用;三是加強對創新型人才的引進;四是通過慶祝重大節日來打造出版周期性活動。

(三)借鑒相關行業成熟轉型經驗,充分利用新傳播技術優勢

新聞傳播業隨著新技術的發展和“媒介融合”概念的提出與實踐,實現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由“相加”到“相融”的完美轉型,并在“流量為王”“內卷瘋狂”的互聯網世界牢牢占據一席之地。究其原因,實質是以優質內容與先進技術的融合解開了互聯網世界的“流量密碼”。這是出版業可以學習的地方,也是出版業發展的本質優勢。未來出版業若想在源源不斷的新事物中保持自身的獨特性和競爭力,就必須與時俱進、積極借鑒相關行業的成熟轉型經驗,充分利用新傳播技術優勢發展自身。

(四)完善出版行業人才培養體系,“情懷”與“新鮮血液”缺一不可

對多數出版企業而言,全能型和復合型人才長期處于短缺狀態。人才是優質內容的源泉,是行業發展的保證。針對此,筆者認為人才的培養可從三方面進行,一是完善職業規劃發展體系,讓從業者有更清晰的職業規劃和職業發展方向,有具體明了的晉升機制和激勵機制,從而吸引更多年輕人才的加入;二是分層次提高傳統出版從業者的工作收入,以提高其對出版行業的忠誠度,避免出現人才流失的現象;三是加強對出版從業者的職業技能學習培訓,定期安排相應的培訓課程,從而培養出一批專業型、全能型的出版人才。

(五)法律保障,完善出版行業法律法規

國內目前尚未提出有關數字出版著作權的額法律,對應的數字版權保護法律也僅僅是在重新訂立的著作權法律法規中有所涉及。雖修訂以后的著作權法加大了對相關網絡環境的規定,同時在早期就提出了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可是制定出來的法律規章制度還存在著缺陷與不足,對數字出版科學運用范圍規定比較模糊。[5]法律的保障對于出版業的長遠健康發展至關重要,未來只有建立健全出版業的法律保護體系,完善行業法律法規,才能夠有效提高讀者的版權保護意識。

四、結語

人工智能對于出版業來說不僅是一項新技術,更是一個能夠擺脫當下發展困境、實現新跨越的階梯。技術的應用是從業者順著階梯往上爬的過程,在順利到達頂端之前,一定會遇到困難和阻礙,這就需要從業者不忘初心、堅守原則、靈活創新解決“爬梯”過程中遇到的艱難險阻。因此,面對新技術,我們需要掌握應用技術的時效度,同時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優勢,規避和及時解決可能產生的問題。只有如此,出版業才能在新時代創造持久發展活力。

(作者單位系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猜你喜歡
內容為王高質量發展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與就業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