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課堂中視唱練耳教學的多元設計

2022-05-30 10:09陳愛萍
小學教學參考(綜合) 2022年6期
關鍵詞:視唱練耳音樂課堂

陳愛萍

[摘 要]音樂課堂中進行視唱練耳教學,教師要對學生的音樂學力基礎有深入的了解,基于學生的音樂認知和興趣愛好,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體驗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對音樂游戲、課堂演繹等活動比較感興趣,教師應遵循寓教于樂的原則,設計多樣化的活動,深化學生的學習體驗,提升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

[關鍵詞]音樂課堂;視唱練耳;多元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23.7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2)18-0038-03

視唱練耳是音樂學習的基本形式,教師設計多種視唱練耳活動,能夠給學生感知音樂創造良好條件。如演奏樂器、創編演繹、卡農互動、對唱接龍、樂理助學等活動,能夠為學生提供音樂感知的機會。教師要做好匹配性教學設計,引導學生觸及音樂作品的核心,在多重感知與體驗中形成樂感,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小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還比較淺顯,教師對此要有清晰、理性的認識,設計更多直觀、靈動、開放性的學習活動,對學生展開具體引導,使學生真正理解所學的音樂知識,在音樂學習上獲得更好的發展。

一、演奏樂器,調動生本視唱熱情

小學生對音樂伴奏比較感興趣,對一些樂器有特殊情結。雖然小學生大多不能演奏樂器,但教師借助樂器展開教學,能夠給學生帶來一定的感官沖擊。特別是一些簡單易操作的樂器,學生會表現出較高的學習熱情。如一些打擊樂器,學生能獨立演奏,自然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視唱練耳活動中引入一些樂器,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更高,其調動作用也會更明顯。

例如,蘇少版小學音樂教材五年級下冊《誰說女子不如男》,這是豫劇的經典唱段,學生大多比較熟悉其旋律。課始,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花木蘭》的動畫視頻,并搭配上這首歌曲,營造了歌曲的學習氛圍。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多直觀體驗的機會,在歌曲播放過程中,教師以簡單的身段動作進行示范表演,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視聽環節,教師引導學生從唱腔、伴奏、旋律、節奏、情感等方面展開分析與討論,說說這首歌曲的特點。學生根據自身理解進行個性化解讀,不同的聲音碰撞出不同的思維火花。教師適時給予引導:“這首歌曲帶有濃重的河南地方口音,唱起來有地方味道,其中還伴有一些尾音、下滑音、甩腔等,主要用板胡、二胡、笛子等民族樂器進行伴奏,聽起來很有民族文化韻味?!睂W生根據教師指導展開聆聽和視唱學習,課堂學習逐漸走向深入。教師拿出硬木梆子擊節,要求學生學習操作,課堂頓時熱鬧起來。組織學生進行樂器伴奏操作時,教師需要考慮學生的接受實際。學生演奏樂器的能力普遍不高,教師可出示一些替代品,讓學生做一些簡單的打擊伴奏,這樣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師提出:“尋找身邊的物品,先做敲擊嘗試,找到合適的樂音點,再進行歌曲伴奏操作,看看誰的伴奏具有更高的契合性?!甭犝f可以利用身邊物品做伴奏樂器,學生積極響應。在實際操作時,教師不時給予指導,解讀歌曲內涵,引導學生掌握適合的節奏,凸顯歌曲的情感因素。

上述教學,教師不僅示范演唱歌曲,還對歌曲的內涵和特點進行解讀,給學生帶來了不同的學習啟示,成功調動學生視唱練耳的熱情,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大多不會演奏民族樂器,教師針對學生的實際學情設計硬木梆子擊節,讓學生有了操作的機會,為視唱練耳學習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條件。

二、創編演繹,延伸生本視唱思維

教師設計一些創編演繹的活動任務,能夠給學生視唱練耳學習帶來一定的啟示。如改編歌詞、創編音樂劇、集體演繹、歌唱比賽等,可以為學生提供主動參與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視唱能力。因此,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學習實際,組織學生參與多種形式的演繹活動,以有效提升其學習品質。如獨唱、合唱、歌伴舞等課堂演繹形式,教師應靈活運用,使學生產生新的學習動機。

視唱練耳活動有太多的形式可以選擇,教師要有對接意識,針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教學設計,以給學生帶來新的學習體驗。例如,學唱兒童歌曲《梨園英秀》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的視頻材料,組織學生展開聆聽活動:“視頻中有小朋友表演,仔細聆聽,你能夠發現其中使用了哪些樂器嗎?你能夠說出京劇的特點嗎?”學生開始欣賞小朋友的表演,并情不自禁地律動起來,課堂學習氣氛濃郁。教師要求學生跟隨視頻進行練習,鼓勵學生念白,或者借助一些樂器進行操作。學生的參與熱情高漲起來,展示表演成為主要的學習活動形式。為激發學生的模仿意識,教師進行示范,引導學生模仿演唱,開展課堂演繹活動。同時,教師鼓勵學生自行創編動作,增加演繹內容,將課堂學習推向高潮。學生沒有演繹京劇的經歷,自然出現不少問題,教師適時引導,給學生提供學習感知的機會。為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教師設計課外信息搜集任務:“在我們身邊很少聽到京劇唱段了,請同學們深入到社區,特別是文化廣場等地方,尋找一些京劇票友的活動蹤跡,利用手機拍攝一些唱腔視頻,并發送到微信群,我們要做篩選展示?!睂W生接受任務后都能夠積極響應,尋找素材拍攝視頻。雖然這只是一個探訪活動,但其教育意義不小,因為學習京劇、研究京劇的唱腔特點要有更多的知識儲備,所以其學習訓練的價值是極高的。

上述教學,教師通過創編、演繹等活動進行教學,給學生提供了直接參與的機會,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京劇是國粹,亟待傳承。教師從模仿操作的角度展開教學,給學生提供了視唱練耳的機會,其調動作用更為突出。在演繹活動中進行視唱訓練,這對學生來說是全新的體驗,使學生獲得了豐富的感知。

三、卡農互動,強化生本視唱體驗

視唱練耳的方法眾多,有節奏變奏、節奏問答等,這些屬于卡農唱法,因為帶有游戲屬性,深受學生青睞。教師要靈活運用視唱練耳的方法,設計適合的訓練活動,引導學生自然進行視唱練耳,發展學生的感知力和記憶力??ㄞr唱法注重訓練學生的節奏感,教師據此設計一些節奏訓練活動,與音樂游戲形成對接,能夠使學生獲得豐富的訓練體驗。

音樂課堂的互動形式眾多,教師需要精心設計,給學生提供互動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對視唱有清晰的認知。例如,《紅蜻蜓》是由日本著名詩人三本露風做詞,由日本曲作家山田耕筰譜曲的一首民謠,在日本廣為流傳。這首歌曲的旋律起伏較大,音域寬廣,再加上是作者在晚霞中看見紅蜻蜓,引起了童年的回憶,所以歌曲采用和聲式演唱,顯得委婉動聽,感染力很強。教學時,教師先播放這首歌曲,要求學生利用柯爾文手勢進行演唱音階并轉調,形成卡農互動;然后進入學唱環節,引導學生進行二聲部演唱,將課堂視唱學習推向高潮。為讓學生有深刻的學習體驗,教師在圖形譜上做力度記號并示范演唱,要求學生模仿學習。學生學唱歌曲時,教師運用手勢強調力度強弱,引導學生發現并掌握演唱的要領。在學生嘗試運用多種方式進行視唱后,教師鼓勵學生進行演繹活動,課堂互動交流氣氛熱烈起來。學生對演繹活動有特殊情結,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心理設計教學,能夠增強課堂教學效果。特別是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多表演體驗的機會。課尾,教師設計課外電子作業任務,要求學生回家之后,在家長協助下制作自己的音樂視頻,并傳輸到學科交互平臺。學生接受任務后開始行動起來,教師與家長協商溝通,請家長給予一定的輔助支持,確保學生順利完成任務。經過一番的準備和操作后,學生制作的音樂視頻源源不斷地傳輸過來,教師篩選作品并予以展示,激勵學生更加積極地完成音樂視頻的制作。

上述教學,教師借助手勢、符號等手段,引導學生感知歌曲的樂理,掌握歌唱的力度和速度,這是比較典型的視唱練耳訓練。學生對互動性學習有特殊的參與興趣,教師適時給予針對性引導,能使學生獲得深刻的學習體驗,由此建構的學習認知也更為突出。因此,教師需要巧妙設計和組織教學,通過交流互動,引導學生在主動學習中建立學科認知基礎。

四、對唱接龍,豐富生本視唱形式

視唱練耳有諸多學習目標,教師可從聽力角度展開訓練,引導學生在音高辨識中掌握視唱技巧。學生有比較豐富的想象力,教師借助聽力訓練展開教學設計和組織,能夠讓學生獲得直觀的學習體驗。小學生喜動不喜靜,教師設計音樂接龍比賽,或者根據音高進行視唱練習,能夠獲得好的訓練效果。這樣學生在活動中的注意力會更為集中,視唱練耳的效果也會更加突出。

設計視唱練耳訓練時,教師要注意傳授樂理知識,設計適合的實踐性活動,讓學生能夠順利進行訓練,在親身體驗中建立學科認知基礎。例如,教唱《劃船歌》時,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這首歌曲,要求學生聆聽欣賞:“這首歌曲歌唱了瀏陽河地區人民開拓進取的精神,采用對答形式予以呈現,所以練習時要先了解對答的形式,然后進行小組對唱,看哪個小組的對答更為和諧?!甭犝f有對歌的機會,學生非常興奮。教師要求學生先熟悉歌曲的旋律,跟隨多媒體學唱歌曲,再嘗試對唱展示,課堂學習進入良性互動階段。在對唱環節,教師要求學生自行選擇對唱對手,進行現場表演展示,課堂學習氣氛濃郁。對唱活動給學生提供了視唱練耳的機會,促使學生仔細聆聽歌曲,教師再對其特點展開細致解析。這樣教學,引導學生在聆聽中練耳、在演唱中視唱,自然能夠獲得好的訓練效果。視唱形式眾多,教師選擇對唱形式,這是比較有創意的設計,學生接受起來自然,使視唱練耳活動順利展開。如果教師能夠設計一些音樂接龍的游戲活動,其助學效果會更為突出,因為學生對游戲活動有較高的認同感,自然會主動參與其中。如小組內開展歌唱接龍游戲,讓小組成員輪流演唱歌曲,誰出現了失誤就要接受懲罰。學生對這個游戲活動比較感興趣,都能夠主動參與其中。

上述教學,教師開展視唱展示和游戲活動,給學生帶來了展示體驗的機會。從學生的學習表現可以看出,教師的教學設計是比較有針對性的,抓住學生的學習心理組織教學,成功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獲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只有教與學和諧統一,才能生成更多的學習成長點,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學品質。

五、樂理助學,培養生本視唱能力

樂理與視唱練耳聯系緊密,教師要有對接意識,將視唱練耳與樂理學習相融合,借助樂理設計視唱練耳活動,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視唱能力。如樂理知識與音高辨識對接、樂理知識與歌唱速度力度對接、樂理知識與調式對接、樂理知識與節奏節拍對接、樂理知識與音程和弦對接等,都能夠對視唱練耳起到促進作用,給學生帶來不同的訓練體驗。

例如,《外婆的澎湖灣》是一首校園歌曲,曾廣泛流行。課堂上,教師先進行示范演唱,要求學生仔細聆聽,分析歌曲的旋律和情感,再對歌曲的樂理知識進行梳理和解讀:“這首歌曲為宮調式,二段體結構,從低音區緩緩進入,曲調顯得很平穩,到了后面有六度跳進的設計,讓人浮想聯翩。歌曲中有重復符號、連音線、切分音符號等,大家歌唱時需要加以關注?!睂W生根據教師的要求,對歌曲進行視唱訓練,課堂學習氣氛濃郁。在學生對歌曲的旋律熟悉之后,教師要求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歌唱比賽,學生的參與熱情很高。進入演繹展示環節后,學生的音樂細胞被激活,積極行動起來。教師組織學生小組之間開展比賽活動,學生快速進入狀態,做好準備后主動進行展示。教師對學生存在的普遍問題進行糾正,對整齊度方面提出要求。為進一步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教師在課堂結束時布置一個課外訓練任務:“校園歌曲曾經流行一時,回家之后做一個調查,讓父母推薦一首曾流行的校園歌曲,然后與家長一起合唱,并將拍攝的視頻或者音頻發送到網絡交互平臺上?!睂W生聽說要制作音樂視頻,頓時興奮起來。教師與學生家長取得聯系,交流學生要完成的訓練任務,請家長給予必要的配合,以給學生學習帶來便利。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成功點燃,大大提升了學習效率。

上述教學,教師借助樂理開展視唱練耳教學,要求學生展開調查活動、制作視唱視頻,給學生視唱練耳提供了實踐的機會。學生對這些學習活動有特殊的參與興趣,且學生家長大多有校園歌曲情結,教師將家長引入學生視唱練耳的實踐活動之中,給學生訓練提供了豐富的動力,讓課外訓練變得更加充實、有趣起來。

總之,視唱練耳是音樂學科獨有的教學內容,教師要從教學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音樂認知基礎和興趣愛好設計教學,給學生提供更多體驗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建立學科認知基礎。由于學生對音樂游戲、課堂演繹等活動比較感興趣,教師需要遵循寓教于樂的原則,設計多樣化的活動,以贏得視唱練耳教學的主動權,提升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

[ 參 考 文 獻 ]

[1] 代彤洲.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視唱練耳教學的研究[J].天津教育,2021(24):142-143.

[2] 陳云仙.小學音樂視唱練耳教法的多元探索[J].小學教學參考,2020(33):16-17.

[3] 許欣欣.視唱練耳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分析[J].黃河之聲,2020(7):131.

(責編 杜 華)

猜你喜歡
視唱練耳音樂課堂
淺談視唱練耳與基本樂理在教學中融合應用策略
淺談學前音樂課中的有效教學
音樂軟件EarMaster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應用
小學音樂課堂中音舞結合教學措施的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