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和諧的關照與生態人格的培育

2022-05-30 10:48劉千一趙璐
理論觀察 2022年5期
關鍵詞:嵇康生態文明建設

劉千一 趙璐

摘 要:嵇康是一位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的哲學家,其思想中蘊涵著樸素但卻極為豐富的生態智慧。嵇康的生態觀主要圍繞著生態和諧與生態人格的交互,體現了崇尚自然的生態智慧及平等自由的生命價值,是中國古代哲學中比較完善的生態哲學思想。面對人類在工業文明時代所遺留下的以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去征服自然而導致的生態環境惡化問題,嵇康哲學思想中既主張遵循自然規律,又倡導生態人格培育的觀點,對于現代社會中改變人對自然的態度及思維方式,倡導生態型生活實踐,構建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和諧社會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嵇康;生態哲學;生態文明建設

中圖分類號:B2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2)05 — 0042 — 05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建設不斷深入,人類活動作用于自然環境所引起的諸多生態問題逐漸引發關注。環境質量變化,自然資源趨緊以及諸多生態問題對人類的生存實際造成巨大影響,并制約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深入強調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并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順應時代發展、符合人民期盼的生態建設新目標、新方法,高度重視并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同時,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多次強調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生態智慧。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自古就受到關注和重視,嵇康作為魏晉士人崇尚自然的代表,其生態智慧展現了對生態環境的關照和生態人格的探索,對促進新時代的生態文明建設具有一定的啟示。

一、嵇康的生態哲學思想

嵇康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音樂家、文學家,在其思想中蘊涵著樸素且豐富的生態智慧。嵇康以老子和莊子的元氣宇宙觀為基礎,建立了一種超越性的生態哲學觀。他的生態哲學觀既確立了萬物一體、自然和諧的生態目標,同時,又是把自然生態、人文生態及社會生態結合在一起的價值理念,是魏晉時期生態觀的高度凝練,深化了中國古代哲學中生態哲學的思想內蘊。

(一)“萬物一體,崇尚自然”的生態理念

以嵇康為代表的竹林七賢有著“萬物一體,崇尚自然”的理念。他們把人們的視線從傳統的尊儒重經的軌道扭轉到“自然”上來,造就了魏晉時期對自然的贊美及萬物一體的生態平等觀,也塑造了和諧的民族性格及精神境界,擁有著超越時代的意義。

嵇康的復歸自然本性,崇尚自然的理念秉承于老子和莊子?!叭朔ǖ?,地法天,天道法,道法自然?!盵1]老子通過天地將人與自然結合起來,將自然運行之道稱為天道,將人的日常行為規范稱為人道。莊子的自然哲學主要是批判仁義禮制對人的自然性的束縛,鼓勵人們遠離現實紛爭,乘逍遙之勢。嵇康的生態觀發端于此,同時糅合了漢代“元氣論”的觀點,將“萬物稟氣而生”進行解讀,認為自然界的萬事萬物,包括人類自身及社會,都是秉受自然元氣而生,本是一個整體,如其在《明膽論》中指出:“夫元氣陶爍,眾生稟焉?!盵2]在嵇康看來,一切都應任其自然發展。

“萬物一體,崇尚自然”,一方面表現在尊重自然規律,探求萬物自然和諧狀態,這可闡釋為魏晉時期的生態主義。就嵇康所推崇的道家思想傳統而言,老子和莊子所說的“和”之本意是順應天道,不橫加作為的觀點與現代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和可持續發展等理念密切相關。馮友蘭曾評:“作為‘新道家的魏晉玄學名士以其獨特的哲學觀念和生活方式豐富了古代生態實踐的內蘊”。[3]“惟彼雅器,載璞靈山。體其德真,清和自然?!盵4](《琴贊》)全然沉浸自然,復歸自然之性,嵇康的生活方式便是其生態智慧的明證。嵇康將生活回歸到自然之中,遠離世俗的拘絆,本身就體現了尊重自然、和諧生態的理念。嵇康所言之“和”是對前人思想的擴充和超越。嵇康置身于適宜環境及自然和諧的實踐中,將人與自然和諧推至天和之氣與修身之行。嵇康提出“二儀陶化,人倫肇興”[5](《太師箴》),人倫關系要在天地教化之下形成,“君道自然,必托賢明?!盵6](《太師箴》)君子以順應自然規律作為自身行事的道理不僅是嵇康自然觀回歸到人本身的要求,還是政治賢良清明的前提,人只有去除雕飾,回歸本然狀態才能實現自然的和諧狀態。

“萬物一體,崇尚自然”,另一方面表現在物與人的關系中。在物與人的平等關系上,要將人的利益置于后位,將生態整體利益置于優先級。人欲和自然的對立,是嵇康最關注的問題,從某種角度來講,嵇康是在強調通過節制人的過度欲望,注重內心修養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狀態。首先,嵇康區分了人性和人欲問題,在《太師箴》中,他指出“體資易簡,應天順矩?!盵7]“智惠日用,漸私其親?!盵8]前一句指出人的本性應順應天道規律,對自身以及身外之物的安排都應該簡潔明了,后句則指出人與自然關系失衡的原因在于過度使用機巧智謀,過度吝惜私產,這也是嵇康認為魏晉社會動亂,人們自然之心喪失的重要原因?;氐轿锱c人的關系上,“然欲動則悔吝生,知行則前識立,前識立則志開而物遂,悔吝生則患積而身危?!盵9](《答難養生論》)嵇康反對無以節制的貪欲?!笆怪侵褂谔?,性足于和?!盵10]使本性歸于恬淡、充實的境界,達到以“和”與“道”的自然之性的復歸,從而使生態和人的生存所需相協調,達到“萬物一體”的狀態。此類看法在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中有諸多體現,2015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兩會江西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盵11]嵇康所言萬物一體,便就是在物與人的關系問題上將萬物與人處于同一狀態,如同“眼睛”、“生命”與生態之間,摒棄私利,到達同一狀態才是復歸萬物一體的最高境界。

(二)尊重自然生態、人文生態及社會生態的合一

嵇康的玄學觀中關于生態哲學的探討主要集中在《太師箴》《答難養生論》《釋私論》等篇章中,包括了他對于自然、人文及社會生態之間關系的探討,進一步說,嵇康不僅追求自然之性的復歸,并且將自然本性融入人文生態及生命價值中去,這也使得魏晉玄學有著獨特的生態智慧,也包含了對社會生態的深層次思考,這與當代生態學有許多契合之處。

其一,重視自然生態與人文生態的交互。嵇康在其生態觀中,是有區分物之自然和人之自然的關系的,而自然生態和人文生態的交互點,就在于“和”,“和”是自然運行規律以及和諧融洽人文生態的最高價值標準。嵇康的“和”既囊括天地萬物的運行規律,也解釋了人文秩序的和諧狀態。在嵇康看來,天地萬物要順應其本身規律發展變化,才能達到自然的和諧狀態?!洞痣y養生論》中說:“然松柏之生,各以良殖遂性?!盵12]指出世間植物有其自然的生長規律,順其自然之性才能達到松柏生長之“和”,這種逐其性、養其生的觀點也被嵇康廣泛運用到人文生態之中。

首先,節制欲望才能保持平和的心態,才能營造良好的人文生態環境?!拔慈艟柰饫?,肆志養浩然?!盵13](《與阮德如詩》),嵇康從人文的角度提醒眾人,節制欲望,恬淡知足才能使萬物回歸自然。當今生態失衡問題的存在大多源于人們任意憑借私欲過度開發自然,破壞生態環境,唯有節制過度欲望,存養浩然之氣才能避免生態危機的發生。其次,是保持本心,與萬物并行?!熬又匈t也,不察于有度而后行也;任心無邪,不議于善而后正也;顯情無措,不論于是而后為也”[14](《釋私論》)從中指出君子善行,非有利可圖才去做,而是任其自然的做法,從人文的角度說君子的德行和自然之本性是協調一致的。最后,是精神境界的淡泊,“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審貴賤而通物情?!盵15](《釋私論》),順應自然對人文生態最大的好處就是看淡世俗觀念,從而通情達理,可見嵇康的重視自然、追求自然,以其自然之“和”來實現人之本心而回歸自然,從而達到了自然生態與人文生態交互的學理高度。

其二,生命價值的體現。嵇康對于生命價值的關注也是基于人與自然的關系。首先從對生命價值的認識論層面上,嵇康把人與自然視為一個命運與共的整體。在魏晉時期的政治黑暗時代,嵇康的“任自然”逐漸轉變為心靈層面的“越名任心”。這里的“心”就是指個體生命要回歸到自然而然的狀態,自然之本心的回歸,人與自然才能休戚與共。同時,嵇康強調人的生命價值的自主和覺醒,在理想和現實的夾擊下,嵇康認為儒家倫理綱常所創造出的一切禮法都是欲望的開端,回歸自然本體才會使得一切行為和心境獲得自由。秉持覺醒之心、對生命的本質關懷是嵇康一生的寫照,嵇康所言“是以古人顯仁于物,藏用于身,知不可眾共,非故隱之,彼非所明也。[16](《難宅無吉兇攝生論》)就是高揚自然之人性,崇尚自然之人情的體現。再魏晉玄學特別是嵇康玄學的背景下,已然塑造了一種新的生命價值,這種生命價值對于當今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受益無窮。人類唯有將人與自然視為命運與共的整體,在工業化時代時刻有著生態保護的覺醒,才能在現實生活中自覺踐行綠色的生活方式,推動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共同參與全球生態文明建設。

其三,社會生態的東方智慧?!拔簳x風度”所形成的社會生態智慧就體現在將自然的凈化置于物質利益之上,用其少私寡欲的價值約束置于社會政治爭奪之上,力求修正自然與名教的關系。這一點上,嵇康的社會生態哲學觀有著一定的智慧和前瞻性。

一方面,嵇康對待自然與名教的問題上體現出人的自然本性與人類文明進程中的社會之性的辨證智慧。從現實社會政治的角度來看,對于異化的名教,嵇康首先提出為政要從當時傳統“禮法”中的條條框框中跳出來。魏晉時期,名教已經異化為當權者爭權奪勢的工具,嵇康對壓抑人性的儒家六經進行批判,他認為六經以抑為主,束縛著人的自然本性,道德本系人心內的自覺,而非鞏固政權的迂腐的人為手段。他同時批判儒家樂觀的名實觀,認為只有擺脫名教倫理思想對人的約束才能達到和諧的自然秩序。嵇康所崇尚的至德之世是“崇簡易之教,御無為之治。君靜于上,臣順于下;玄化潛通,天人交泰?!盵17](《聲無哀樂論》)。另一方面,嵇康玄學是以個人主體性情之自然為最終定論的,萬物都有本來狀態,宇宙有其自然境界,而對于社會生態來說,摒棄糟粕的束縛達到全性養真,將自然本體融于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等多個方面,從而完成個人及社會的和諧狀態,這是先賢文人所追求的大同和諧社會目標,更是從歷史角度為當今“仁、義、禮、智、信”的和諧之邦提供了東方智慧。

二、嵇康生態哲學對新時代生態建設的啟示

返本方能開新,古代先哲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為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的發展提供了悠久綿長的文化土壤。嵇康“任自然”的哲學蘊含與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某些重要理念相一致,人類社會中自然生態、人文生態和社會生態的和諧是社會發展進步的終極目標,啟示我們以遵循生態規律為前提,并將這種思維方式運用到生態建設事業的實際行動中,培養出真正具有綠色發展意識的公眾。

(一)生態文明建設治理層面

1.節約資源、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治理觀。在生態治理的具體策略上,嵇康的生態哲學思想中有著節約資源、可持續發展的歷史智慧?!靶Q而為衣,衣食周身,則余天下之財?!盵18](《答難養生論》)嵇康對于自然資源的有限性有著清楚的認識,他所提出的節約天下的財富就是“開源”的體現,人與自然是有機的整體,只有在依賴自然的同時從源頭上節約資源,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一致。同時,嵇康提倡節制欲望、勤儉節約?!耙庾阏?,雖耦耕甽畝,被褐啜菽,豈不自得?”[19](《答難養生論》),嵇康始終呼吁民眾知足知樂,養成節儉的生活習慣。新時代生態治理就是要改變欲望支配的開發方式,改變傳統的資源消耗方式,發展要在合理有效利用資源的基礎上進行,才能為自然資源留出再生的時間和空間。反觀當下,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大量觸犯“自然”規則的事情頻出。水資源匱乏問題、空氣污染問題以及全球變暖問題都是人類不尊重自然所帶來的后果。人類需要合理的利用自然資源,在利用資源的同時進行對大自然的資源輸入才能做到可持續發展?!胺罘ㄑ?,不絓世網”[20](《答難養生論》)嵇康的生態哲學觀中也折射出節約資源需要依靠人們遵紀守法的觀念。要不斷完善法律法規,自1989年首部《環境保護法》出臺后,我國就不斷健全完善環境保護的立法問題,在生態治理的不斷推進過程中,生態法治仍是重點任務,要努力實現資源保護,可持續發展的體系化和規范化。

2.尊重自然、實事求是的生態發展觀。嵇康的自然觀一直是立足于唯物主義,在其言論中有多處佐證。首先嵇康吸收老子“以無為本”的思想,把自然現象看作是客觀存在的,“師曠吹律,知南風不競,楚師必敗”[21](《聲無哀樂論》),嵇康認為風只是自然客觀現象就立足于他唯物主義的自然觀。同時嵇康認為萬物稟賦自然之氣,萬物存之自然之理,在《聲無哀樂論》中所言“推類辨物,當先求之自然之理。理已定,然后借古義以明之耳?!盵22]便是明證。這些對于自然之理和名實關系的倡導與當今生態文明建設相融相通。黨中央多次強調生態文明建設關鍵就在于實事求是,數字生態是絕無可能取得成效的。對于生態失衡、環境質量等問題,無論是發展綠色經濟還是改變生產方式,都需要實事求是。新時代生態建設要融入社會建設的各個方面,在經濟、民生等全部領域,都將以“實事”作為檢驗標準。

3.全民參與生態建設的社會價值觀。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全民都應該是建設者。一方面,嵇康所表現出的對自然的尊重,對于處理經濟高速發展所帶來的生態問題,改變人類對自然的主導地位,倡導人們親近自然,保護自然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嵇康的種種言論和做法所體現出的對于個體意識、人之性情解放的普遍覺醒的積極意義,對于提升民眾的生態意識,倡導綠色發展有一定借鑒意義。最后,嵇康生態哲學觀中所體現的自然生態、人文生態與社會生態交互的思維方式,對于構建更為和諧的社會提供了理論依據。在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中,要始終堅持社會發展與生態保護協調共進,全社會共同努力,積極參與新時代生態建設,共建美麗中國。

(二)生態人格培育層面

1.天人合一的生態整體觀。就嵇康所體現的生態哲學觀而言,不管是寄情自然的生態意趣,還是萬物一體的生態和諧,都體現了魏晉士人尊重自然,天人之和的生態智慧。在自然事物中,講“物無貴賤”,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講“通物情”、“任自然”。隨著時代變遷,要不斷傳承和繁榮傳統生態智慧,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應當秉承天人合一的生態整體觀,保護生態平衡,實現可持續發展。在新時代經濟發展屢創佳績的同時,要不斷推進生態建設,確立人與自然之間和諧共生的價值理念,提高全社會的生態文明意識,引領“美麗中國”的建設。

2.重視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生態實踐觀。生態建設作為社會發展繞不開的主題,強調人們在生態實踐中肩負起時代賦予的責任。嵇康玄學重視生命價值,重視人的主觀能動性,這些與當代生態實踐觀的內容異曲同工。首先,這種生態實踐觀體現在追求真我,重視生命關懷。嵇康在專制的社會中獨辟一個真我的天地,無論是隱仕復歸自然樂琴詩,還是養生和六氣與天地歸一,他用自由實踐來喚醒人們對于真我生命的普遍覺醒。從社會政治領域到個體的心靈自由領域,嵇康的實踐都值得后世的關注和重視,人唯有達到真我的性情高度,才能重視對生命的認識,才能重視人與自然的統一,妥善處理一切生態問題。其次,這種生態實踐觀在于敬畏世間萬物,釋放仁慈之心,良性改造生態系統。尊重自然與關懷他人是人積極能動的表現,嵇康對自然界的關懷及對他人的愛護為生態人格培育提供了一個好的道德環境的建設。不拘于一己私欲,鼓勵人們關照外物,發揚普世情懷,這可為新時代生態建設提供倫理依據和啟發。最后,這種生態實踐觀在于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積極主動的改造與創新。人類應該充分發揮能動性,提倡勤儉節約,綠色生活,追求返璞歸真的生活方式,同時積極制定有效措施輔助生態系統的自我更新和自我恢復,為生態保護提供制度保障。另外,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創造新的價值,對資源開發過程不斷優化升級,在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中秉持綠色和高效的原則,在實踐中以達到自然、人和社會共贏局面。十九屆六中全會關于黨的百年奮斗中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全黨全國推動綠色發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盵23]因此,充分發揮人的能動性,促進綠色發展的自覺主動,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更快發展的必要基底,在生態人格培育方面,嵇康生態哲學中的智慧和哲理越來越顯示出其超越時代的價值,必須正視傳統文化中有利于發展與和諧共存的生態理念并進行現代化改造。

〔參 考 文 獻〕

[1][魏]王弼注,樓宇烈校釋.老子道德經注校釋[M].北京:中華書局,2008:64.

[2][三國魏]嵇康撰寫,戴明揚校注.嵇康集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5:391.

[3]馮友蘭.三松堂學術論文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4:614-615.

[4][三國魏]嵇康撰寫,戴明揚校注.嵇康集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5:512.

[5][三國魏]嵇康撰寫,戴明揚校注.嵇康集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5:485.

[6][三國魏]嵇康撰寫,戴明揚校注.嵇康集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5:486.

[7][三國魏]嵇康撰寫,戴明揚校注.嵇康集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5:486.

[8][三國魏]嵇康撰寫,戴明揚校注.嵇康集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5:486.

[9][三國魏]嵇康撰寫,戴明揚校注.嵇康集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5:269.

[10][三國魏]嵇康撰寫,戴明揚校注.嵇康集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5:271.

[11]習近平.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8.

[12][三國魏]嵇康撰寫,戴明揚校注.嵇康集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5:273.

[13][三國魏]嵇康撰寫,戴明揚校注.嵇康集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5:101.

[14][三國魏]嵇康撰寫,戴明揚校注.嵇康集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5:369.

[15][三國魏]嵇康撰寫,戴明揚校注.嵇康集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5:368.

[16][三國魏]嵇康撰寫,戴明揚校注.嵇康集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5:431.

[17][三國魏]嵇康撰寫,戴明揚校注.嵇康集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5:327.

[18][三國魏]嵇康撰寫,戴明揚校注.嵇康集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5:270-271.

[19][三國魏]嵇康撰寫,戴明揚校注.嵇康集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5:271.

[20][三國魏]嵇康撰寫,戴明揚校注.嵇康集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5:270.

[21][三國魏]嵇康撰寫,戴明揚校注.嵇康集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5:321.

[22][三國魏]嵇康撰寫,戴明揚校注.嵇康集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5:319.

[23]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J].人民日報,2021,11,17,15.

〔責任編輯:侯慶?!?/p>

猜你喜歡
嵇康生態文明建設
再論“聲無哀樂”——嵇康筆下的聲音與受眾
嵇康 山濤 絕交于江湖,相知于內心
嵇康
關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問題的若干思考
用生態文明建設助推佳木斯經濟振興發展
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及工具性價值
道家思想對當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
論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中制度自信的理論依據
嵇康“自然和音”的美學意境
能付出才是真朋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