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粉絲文化”背景下小學生追星現象 調查及治理策略研究

2022-05-30 10:48王銘鈺陳鵬
教育傳媒研究 2022年5期
關鍵詞:粉絲文化教育教學小學生

王銘鈺 陳鵬

【內容摘要】近年來,“粉絲文化”逐漸融入小學生的生活中,對小學生的文化認知及辨別能力造成一定干預。本文通過非結構化訪談,對小學生追星方式、追星原因以及“粉絲文化”對小學生的行為誤導進行分析,同時依據研究提出了相關教育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粉絲文化”;小學生;行為方式;教育教學

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統計,截至2022年2月,我國網民規模為10.32億,較2020年12月新增網民4296萬,互聯網普及率達73%,其中未成年網民達1.83億,普及率達94.9%,遠高于成年群體的互聯網普及率。①小學生逐漸加入網民行列,接受互聯網各類文化的“洗禮”,其中“粉絲文化”已經逐漸成為他們生活和學習的一部分?!胺劢z文化”更為復雜,影響學生的生活模式、言語氣質。②由于家長管控不力,學生自律意識薄弱,“粉絲文化”對于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言語交流、人際交往有著一定的消極影響。

置身“粉絲文化”的氛圍中,小學生的行為方式也在模仿著明星群體,給教育管理帶來很大的挑戰。學生無意識的網絡用語可能影響群體間的正常交流,造成學生之間關系沖突,甚至有部分學生在課堂上擾亂秩序,模仿偶像的娛樂行為,極大地妨礙了班級管理,對班級建設有一定的負面影響。由于“粉絲文化”存在一些畸形的價值觀,小學生開始對健康的校園文化產生質疑,影響健康的校園文化構建與傳播。

“粉絲文化”從微觀方面影響學生的行為方式,宏觀方面影響著教育管理,給教育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要認清“粉絲文化”的內涵,了解當下學生的行為方式及心理狀態,遵循相應的教育原則,采取相應的教育策略,這樣才能更好地教學,糾正學生錯誤的行為方式。

一、文獻綜述

(一)“粉絲文化”的內涵

“粉絲”一詞來源于英文“fan”,有喜愛、崇拜的意思。盛水舟、范宇輝認為,“粉絲文化”是一種參與性文化,主要特征是對網絡技術的依賴,是在技術許可下所增加的一種交流的可能性,作為一種活躍的文化形態,體現著人物的個性與群體智慧。③孫淑嫻認為,“粉絲文化”是伴隨新媒體技術產生的,依附于媒介技術、大眾文化所滋生的一種特殊文化,是一種綜合性的文化現象。④李蕙言認為,“粉絲文化”是以“粉絲”為主體,通過“粉絲”之間的相互溝通交流確立情感信任、身份認同、建立“粉絲”組織,形成“粉絲”群體,再憑借相互之間的創作、表達、互動與消費構成“粉絲文化”。⑤如今,“粉絲文化”借助網絡設備的蓬勃發展,逐漸構成一個利益群體。小學生要想融入“粉圈”,就需了解明星成員關系、交往狀態,順應圈內的群體意識和行為規范,參與相關組織的應援活動,滿足群體活動的需求?!胺劢z文化”在互聯網的特殊背景下,依賴文化的傳播價值和個體心理欲望,逐漸衍生出具有商業、情感等特征的群體組織,成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

(二)“粉絲文化”的影響

“粉絲文化”已逐漸趨向復雜化,影響的不僅僅是單一的個體,更多的是造成群體效應和多類因素共同影響。伍尚邱葛認為,“粉絲文化”造成“粉絲”群體的身份認同,他們會為偶像組織一系列活動,如應援活動、公益活動等,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同時由于群體化造成網絡罵戰,也不可避免造成網絡污染。⑥如今信息多樣化,學生能夠從網絡接受多方面的信息與知識,而只關注偶像群體,對學生的認知層面也會有一定影響。仇玉娟認為,“粉絲文化”中由于各個網絡平臺利用算法對“粉絲”進行精準化的推送,容易使“粉絲”的視野逐漸窄化,不利于文化的傳播。⑦學生片面的信息“存儲”,對個人價值認同、身份觀念具有一定的消極意義,容易引發視野窄化及認知定位的偏差,影響個人發展?!胺劢z文化”存在商業性,而從消費主義傾向的角度分析,王汝源認為,“粉絲文化”帶有鮮明的消費主義色彩,帶來較多的過度消費與無用消費,對青少年而言是巨大的財富負擔,同時也會對青少年價值觀與消費觀的養成產生不良的影響。⑧由于小學生群體普遍對消費缺乏判斷能力,因此“粉絲文化”給他們帶來的消費觀更多具有消極意義。追星學生瘋狂購買偶像相關的宣傳材料,甚至打榜、購買昂貴的門票,導致其他學生效仿這種消費觀,給學生造成一定的經濟壓力,甚至影響學生的心理狀態。

(三)“粉絲文化”對小學生行為方式的誤導

由于辨別能力的局限,“粉絲文化”對小學生的價值觀和身份意識有一定的誤導。因為“粉絲文化”存在強烈的情感歸屬性,偶像是青少年理想化的自己,借助新媒體與偶像的近距離交流,參與到偶像的構建中,容易導致青少年形成功利主義價值觀。⑨這些畸形的價值觀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及身心健康。與此同時,“粉絲文化”對身份地位的劃分也相當嚴格,在“粉圈”中,學生被分成“鐵粉”“老粉”,有著明確的等級意識。很多學生都認為“鐵粉”身份較高,必須尊重他們不需要理由,他們對地位較高的“粉絲”的尊重和優待表現出無原則性、無理性的偏袒和崇拜,⑩這種身份價值觀念的消解,對學生認知發展的影響深遠。

麥奎爾曾說:“真正的傳播革命,其最直接驅動力,一如既往是技術?!薄胺劢z文化”之所以能夠發展迅猛,基本原因在于上網設備的先進性。如今的家庭里,每個孩子都配備手機,網絡對自制力較弱的孩子,往往是有百害而無一利。同時“粉絲文化”的本質是參與性文化,需要學生們日常生活的參與,他們往往會放棄學習時間,給自己喜愛的明星助力,對他們學業及生活造成影響,消極的“粉絲文化”價值觀正誤導學生的行為方式。

二、研究方法

小學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局限,在問卷調查中不易表達內心真實想法,尤其在面對帶有情緒、感情色彩等主觀性因素的調查對象時,結果的客觀性就會受到影響,因此項目研究人員選擇訪談法,從指定學校抽樣選擇學生作為訪談對象,然后對訪談錄音材料進行歸類整理,對整個訪談材料進行編碼與分析。

在進行訪談之前,首先了解學生生活的社會環境特點,并制定了訪談的詳細方案與目錄。訪談提綱的主要內容包括小學生對“粉絲文化”的理解、怎么追星、追星對自己的影響等,每一個問題設置若干問題分支來幫助詳細分析,以便更深入地挖掘數據。為了研究結果的可靠性,本次訪談主要選擇有過追星經歷的8位學生,時間安排在下午的第三節課,每一位訪談對象的訪談時間為30分鐘。(見表1)

三、研究結論

經過對數據的兩級編碼,總結“粉絲”的追星方式、原因及影響。(見表2)

(一)如何追星——線上線下同進行

媒介文化的傳播需要載體,網絡設備的先進性加快虛擬文化進入現實空間。在訪談過程中,筆者發現學生追星的渠道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線上網絡社交平臺,一種是線下活動。在線上追星中,手機是學生進入“粉絲文化”使用最多的設備,上網設備方便學生進入各種網絡環境并參與“粉絲文化”。而且小學生的學業負擔不重,從而讓越來越多的小學生有時間、有精力成為追星群體,形成一種特殊類型的“粉絲圈”。有關研究顯示,小學生的媒介利用重娛樂、輕學習,并有部分學生表示會在QQ空間及微信轉載或分享關于偶像明星的消息,較少發布自己原創內容。學生在日常學習中過多參與網絡文化,會形成一種“與機為樂”的學習狀態,精神上與偶像明星產生“共鳴”,使得個性發展依賴于文化導向,難以提升學生的審美層次與學習的專注力。據訪談對象表示,遇見明星的新聞也會分享給同學,平時也會和朋友、同學分享自己對于偶像的看法,“經常用手機看他們的電視劇和聽他們的歌,偶爾使用平板,電腦一般不會使用,平時通過微博、抖音等參加打榜、購買海報”。由此可見,追星群體的線上交流、參與的主要設備是手機,常用軟件是抖音與微博。當筆者親身使用這兩類軟件,發現里面存在大量的明星信息,并且軟件開發者會經常組織“粉絲”與明星的各類活動,甚至可以與自己喜歡的明星進行交流,這些豐厚的條件無疑成為追星者的“福利”。當追星學生不滿足于網上交流,就會出現線下支持活動,“參加過肖戰的演唱會,買過他的海報和周邊”“去過周杰倫演唱會,也看過很多其他明星的演出”。對于尚未建立完整消費觀的小學生,線下活動最多是觀看明星演出,由此成為與明星線下交流的途徑?!白罱?,校門口小店出了‘時代少年團的盲盒筆,我們班追星的人就使勁買,還有一些海報和明信片”,也有部分學生通過購買明星的海報、信物等,參與到“粉絲文化”里的消費市場,試圖通過購買明星產品來構建線下支持。

(二)為何追星——內外雙重作用

小學生的生理與心理還未發育成熟,為何能夠成為偶像的狂熱“粉絲”?訪談結果顯示,小學生追星的主要原因是身份認同、學習壓力和同伴參與。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過:“認同是一個人向另一個人或一個團體的模仿與靠攏?!薄胺劢z”對偶像的愛,是個人意識的幻想在某個人身上變成現實,也是“粉絲”對自我完整身份的渴望?!拔液芟矚g李現,感覺他是一個十全十美的人,他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也想成為這樣的人?!笨梢?,小學生在身心發展過程中,幻想力也在不斷地提升,容易對人設完美的偶像產生認同,渴望成為一個完美的人。此時網絡中的偶像抓住學生心理特征,不斷構造完美人設,引發學生的崇拜及追捧。在訪談過程中,我們發現追星學生更集中在小學高年級,他們現在的學科知識更加抽象,難度也更大,此時注意力容易轉移與分散,偏向于在“粉絲文化”中尋求歸屬和滿足,這時存在部分學生因學業壓力開始尋找外在的“庇護”,希望在明星身上找到“慰藉”,從而獲得內心的滿足感。當班級內部形成一個特定的“粉絲圈”,學生要想融入班級內部,也要去了解偶像,甚至有些班級的圈內有著等級意識,那么學生的地位就與“粉絲”狂熱程度掛鉤,這就促使更多學生參與“粉絲文化”。

(三)追星影響——行為方式的誤導

不良文化對學生的侵擾與干預,妨礙青少年正常的心理發展。若想深度探析學生在“粉絲文化”中追星的影響,首先要明了不良“粉絲文化”的異動樣態。如今,部分文化傳播趨向去思想化、去價值化、泛娛樂化。低劣文化形態難以具有一定思想價值,甚至充滿低級趣味,滿足學生的不良嗜好。一些“粉絲文化”存在灰色情緒,干擾學生正常心理狀態,引發情緒波動問題。相關“粉絲文化”宣傳內容,引導學生抨擊自身價值,否認正確價值觀念,試圖消解主流文化與思想的價值意義。在此次研究中,筆者關注了不良“粉絲文化”對學生行為方式的影響,聚焦學生在校表現。通過訪談調查,筆者發現“粉絲文化”對學生的誤導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學習積極性的干擾,二是消極語言的交流,三是課后參與討論。學生在追星的同時消耗大量精力,經常導致課上注意力不集中,對學習缺乏興趣?!胺劢z文化”對學生心理刺激較大,學生在偶像身上尋找滿足感,浪費大量時間,甚至部分學生有網絡成癮相關特征。這些不良文化干擾,極大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逐漸成為教育的新問題,“我很喜歡肖戰,上課時我的腦海里時不時會出現他的影子”“我喜歡刷抖音,有次把手機帶到學校,和同學們一起刷抖音”。學生在校期間,受追星的影響,對學習的參與性不高,甚至有學生將上網設備帶進校園,與同學一起上網,干擾正常學習秩序,對于教育管理也是一個大的挑戰。有關研究表明,“粉絲社群”已經顯示出某類宗教特征,“粉絲”逐漸將偶像視為自己的信仰和精神家園。此時若有不好的聲音出現在偶像身上,就會引起大型的“偶像保衛戰”,“看到在網絡上有人說他不好,我會在網上直接罵他是不好的人,因為我非常生氣”“刷到了偶像的視頻會多看一些,如果底下評論不好的話也會回復一下”??梢钥闯?,小學生對于偶像群體的保護及崇拜,已經符合“粉絲社群”的特征,同時小學生存在心理局限,對于網絡暴力缺乏一定的理性,會進一步促使消極語言的發展,對小學生的身心健康也有一定的影響。同時,筆者也了解到,學生間的消極語言一方面是從網絡小視頻學來的,另一方面是從父母那里學來,可見“粉絲文化”也會影響學生父母,進而間接影響學生行為方式。另外,社會環境對于學生的媒介素養也有一定影響,而媒介素養也會作用于生活,因此提升媒介素養對于學生的健康交流是有積極意義的?!跋抡n會較多參與關于偶像的討論,好事壞事都有”,學生追星不僅課上耽誤學習,課下閑暇時間也會和同學討論明星,可見“粉絲文化”已侵入學生的生活與學習。

四、研究建議

基于上述研究,我們認為“粉絲文化”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健康交流以及課后行為,而學生追星的根源是身份觀念的認同、學習壓力增大以及同伴參與。因此要化解“粉絲文化”帶來的負面影響,需要教師、家庭、學校及社會的共同參與,這樣才能糾正學生的錯誤行為方式,幫助學生在網絡環境中獲得積極意義。

(一)以學生為立足點,關愛學生

學生追星,大部分是想融入集體、獲得身份認同,所以教師要關心愛護學生,遇到內向學生應給予鼓勵和贊賞,讓學生有歸屬感,營造一個和諧的班級氛圍;在學生面臨學業壓力時,教師要做好教學工作,調整教學策略,把握課堂重、難點,同時要做好后進生的工作,讓班級所有學生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上文提到,“粉絲文化”已開始出現某類宗教特征,偶像成為學生的信仰,所以教師應該做好信仰教育,引導學生向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同時借助學校隱性文化熏陶,讓學生有正確的追星態度;當面對因追星而荒廢學業的學生時,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引導學生從虛擬空間里走出來,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二)家校合作,創造良好家庭環境

家長應當及時與學校溝通,了解孩子在校表現情況?!胺劢z文化”的傳播載體是手機,家長應控制孩子上網時間與頻率,防止孩子網絡成癮;同時也要清楚“粉絲文化”的內涵與實質,以身作則,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刷視頻,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當學生出現追星過度現象時,教師應及時通告家長,共同做好合理的引導,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避免不良“粉絲文化”的沖擊。

學??梢耘e辦相關講座,利用課后服務時間給學生講解“粉絲文化”的危害性,讓學生對網絡環境有正確的認識;學校也應對家長開展網絡教育,讓家長了解網絡媒體的發展程度和不良“粉絲文化”對學生認知的沖擊,有的放矢地鏟除病態文化的“種子”,營造健康的家庭網絡環境,家校協同共進,進而全方位保障學生的成長。

(三)把控社會源頭,建構網絡新生態

解決不良“粉絲文化”的侵擾,也需要社會的共同參與。首先要把控媒介源頭,提高網絡作品的質量,給小學生提供良好的網絡視頻,宣揚正確的價值觀;其次要做好媒體的監管工作,針對青少年上網要有監督與管控,從根本上防止學生出現網絡依賴,同時政府可以借助媒體制作教育視頻提供給學校,讓其上好媒介素養的公開課,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網絡,營造健康的網絡生態。

注釋:

①《第49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109/P02021091552

3670981527.2021年9月15日。

②閆玉霞:《“粉圈文化”對小學生行為模式的誤導與糾偏》,《教學與管理》2020年第8期。

③盛水舟、范宇輝:《新媒體環境下的“粉絲”文化和身份認同研究》,《新聞傳播》2021年第3期。

④孫淑嫻:《新媒體視域下的粉絲文化研究——以新浪微博為例》,《新媒體研究》2020年第6期。

⑤李蕙言:《粉絲文化視角下提升文化自信路徑的探討》,《南方論刊》2020年第5期。

⑥伍尚邱葛:《新媒體環境下的“粉絲”文化和身份認同研究》,《新聞研究導刊》2019年第10期。

⑦仇玉娟:《飯圈文化:傳播學視角下的粉絲文化2.0》,《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20年第8期。

⑧王汝源:《新媒體視域下粉絲文化發展特點研究》,《漢字文化》2020年第11期。

⑨吳春霞:《新媒介下粉絲文化對青少年價值觀的影響》,《新聞研究導刊》2020年第11期。

陳雪、高琴、孟夢:《城市兒童手機媒介素養調查——以湖北省宜昌市小學生為樣本》,《青年記者》2015年第35期。

袁月明:《粉絲群體粘性:管理結構與身份認同》,《東南傳播》2017年第5期。

王亞娜:《粉絲行為、心理特征及粉絲文化》,《青年記者》2014年第8期。

猜你喜歡
粉絲文化教育教學小學生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自學能力
打破現實與幻想的壁壘
蜘蛛與海星
讓熒光棒為自己揮舞
傳播儀式下粉絲文化認同研究
論將中醫學納入大學教育教學領域中的重要性
醫學院校臨床藥學教育教學改革的思考
關于開展計算機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研究與實踐
我是小學生
非常小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