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多元設計小學語文作業的策略

2022-05-30 10:48郭曉露
語文周報·教研版 2022年42期
關鍵詞:筆者文本作業

郭曉露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適應新課改的教學要求,從開放的視角設計作業,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教師應對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問題、原因及解決措施進行探究,立足實際教學,創新教學方法,以更好滿足學生的培養需求。

一、從多元目標角度科學設計作業

在課程開放的視角下,教師在設計語文作業時應注重科學化設計,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情況,科學設計作業內容,調動學生參與作業的主動性,從而為學生的高效學習打下基礎。在課程開放的視角下進行語文作業設計,教師要從多元目標出發,結合實際課程內容設計作業,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完成作業,真正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二、設計應用型作業

作業是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主要途徑,本身具有一定的應用性。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立足傳統語文教學與現實生活割裂的現狀,提出了生活化的教學要求,同時明確要求教師創設實踐活動,驅動學生回歸生活,解決生活問題。針對這一問題,筆者聯系教學內容,把握其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設計了應用型作業。以《烏鴉喝水》為例,筆者為學生設計了如下作業:“以小組為單位,向一個細口瓶中倒水,在不傾倒瓶子的情況下,設計不同的喝到水的方法。如果選擇使用烏鴉喝水的方法,請問應當投入多少石頭?水面上升到什么程度可以喝到水呢?”這樣的作業不但具有應用性,還具有開放性。學生會在小組內集思廣益,聯系自身的生活經驗,總結不同的喝水方法,如插入吸管。在探究烏鴉喝水方法的過程中,學生們會進行實驗操作,借助直觀的實驗現象,進一步理解文本內容,同時為烏鴉的聰明所折服。

三、設計信息搜集型作業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大部分學生的閱讀效果不佳,原因是沒有儲備足夠的與文本有關的信息,如文本創作背景、作者生平經歷等。為解決這一問題,學生需要在課前搜集相關信息,并分析、整理這些信息,建構完善的信息體系,然后在這些信息的輔助下,初步建構對文本內容的認知。因此,在設計語文作業時,筆者會立足教學需要,設計信息搜集作業,使學生在課前進行自主學習。以《開國大典》一課為例,這篇文章通過描述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上舉行開國大典這一歷史事件,展現了盛大隆重的場景,凸顯了人民群眾歡欣激動的心情。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學生,無法切身體會到當時人民群眾的心情?;诖?,筆者布置了搜集信息的任務,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多種渠道,搜集相關的信息資料。在信息輔助下,學生們可以在課堂上深入探究文本內容,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同時, 通過實踐,學生還可以鍛煉搜集提煉信息的能力。

四、變單一作業為多元作業

除了書面作業,教師還應該設計觀賞型的作業,如識字卡片、好書推薦卡、佳作張貼等。當然,教師還應該設計實踐型的作業。例如在學完故事情節鮮明的《寒號鳥》一課后,筆者就讓學生嘗試表演課本劇,通過演繹故事的方式讓課文中蘊含的道理更加深入人心。表演中涉及音樂、舞蹈、繪畫、語言等各種要素,這也實現了學科間的融合。

五、變封閉式作業為開放型作業

一直以來,作業都是由教師布置的,有時忽視了學生的個性需求。如果學生能夠自行設計作業,在完成時積極性就會提高。例如關于作業量的選擇,教師可以只提出這項作業要達到的目標:會寫本課生字詞。這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怎么寫、寫幾遍。比如在學習了《大自然的語言》一課后,筆者就讓學生自主設計作業。有的學生選擇仿寫一首詩,有的學生選擇為寫詩的學生畫畫,還有的學生選擇搜集農諺。以這樣的形式完成作業,學生們興趣高漲,收獲滿滿。開放型的作業,調動了學生的思維,還讓學生產生了合作意識,相互切磋,取長補短。

總之,教師在作業設計的環節要注重控制質量,要從多元目標出發,結合教學實際,通過有針對性、形式多樣的作業設計,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進行培養,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能汲取更多的經驗和營養,掌握更多的學習技巧和方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充滿探究的動力,從而提升綜合素質水平。

猜你喜歡
筆者文本作業
老師,別走……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換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師,你為什么不表揚我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作業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隱喻
如何快速走進文本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計第七計:無中生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