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大學生學習源動力現狀及其提升策略探究

2022-05-30 06:16施冰心劉成
關鍵詞:學風建設

施冰心 劉成

摘要:學習自我效能感是研究學生學習動機的一個重要理論。大學生的學習源動力作為推動大學生學習的內在力量,不僅激發大學生的學習信念、鍛煉其學習能力、使之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而且直接影響到大學生學業情況、學校學風建設和高校人才培養質量。通過對上海市8所高校的750名學生的學業現狀、學習動力認知情況和教師激發學生學習動力作用進行調研,發現:內在因素即學生的認知、外在因素即教師的行為和環境因素即學校課堂教學環境三個方面會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學習目標確定、學習態度養成、學習行為培養和學習效果。因此,應注重從大學生自我認知、教師育人能力和在校教育教學環境三個層面考慮,積極營造優良的學風和校風,從而激發大學生學習源動力。

關鍵詞:學風建設;大學生學習源動力;課程思政建設

中圖分類號:G 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 - 895X(2022)03 - 0305 - 06

DOI: 10.13256/j.cnki.jusst.sse.2022.03.015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大學生的學風建設,他指出:“校風和學風既影響和決定著,又反映和體現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和成效?!盵1]當前部分大學生存在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動力缺乏、學習行為習慣不好等現象,從而直接導致其累計績點較低、掛科多、畢業難等問題。學習動力按照作用方式有內部動力和外部動力之分。內部動力是指產生于學習者自身需要而推動學習的一種力量,它以動機為核心,包括學習目的、興趣、自覺性、努力程度等主要因素。外部動力是指由外界客觀目標、要求或激勵因素等誘發的一種學習力量,受到外界的激勵或壓力所推動,包括社會、家庭、學校等因素施予的激勵作用(包括正強化和負強化激勵)[2]。

學習自我效能感是研究學生學習動機的一個重要理論。班杜拉將自我效能感作為其社會認知理論的核心概念提出用以解釋動機對行為的影響。當前國內研究者將研究視角聚焦于學業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并取得了豐富的成果。一是對自我效能感內涵的研究:有研究者主張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有效控制自己生活諸方面能力的知覺或信念,是個體對自己行為能力的主觀推測,對自己能否勝任某一任務的認知[3];有研究者提出學業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學習任務的推測和判斷[4]。二是就學業自我效能感與學習行為和動機的實證研究:有研究者對學習自我效能感與成就動機、學業情緒之間的中介作用和預測作用進行了研究,研究結論顯示學習自我效能感對學業情緒有較好的預測作用,學習自我效能感對四類學業情緒的預測率在5.7%-30.1%,成就動機在學習自我效能感和學業情緒之間起到了中介作用[5];有研究者對大學生自我效能感與應對方式和拖延行為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研究,并提出研究結論“大學生自我效能感與積極應對方式之間呈顯著正相關,且能夠負向作用于拖延行為,消極應對的方式能夠正向作用于拖延行為”[6]。

學習動力是激發學習、維持學習并將學習導向某一目標的原動力,是大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發揮的前提和基礎[7]?;诖?,大學生學習源動力是指直接推動大學生學習的內在力量,是激發學習信念、鍛煉學習能力并將之導向某一目標的學習行為。因此,本研究圍繞大學生對學習動力認知及學業狀況,教師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和教師參與課程思政情況等方面展開研究,通過找到影響大學生學習源動力的相關因素,進而提出針對性策略。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課題組通過隨機抽樣的方法對來自上海市“雙一流建設”高校、地方高水平建設高校和一般普通院校的學生進行調研。此次,調研共發放問卷750份,有效回收率為94.3%。樣本分布上,來自“雙一流建設”高校的學生占54.3%,地方高水平建設高校占比為34.9%,其他類型高校占比10.7%。學生學歷層次方面,以本科生為主,占比92.4%,研究生學歷占比5.1%,??粕急?.5%。性別比例上,男女生比例約為6:4。年級分布上,以低年級為主,2018級、2017級學生占比71.5%。政治面貌上,以共青團員為主,占比83.9%,中共黨員及預備黨員占比8.5%。學生干部經歷上差別不太明顯。

調查數據處理工具為SPSS21.0軟件。具體的數據處理方法有:方差分析、交叉分析和相關性分析。

二、調研結果與分析

(一)當前大學生學習動力現狀

1.大學生的學業狀況分析

學業成績是衡量大學生學業水平的重要指標[8]。一方面,部分學生學業壓力大,績點低,有掛科現象。分析發現,19.7%的學生績點低于2.5(不含2.5),其中低于1.8(不含1.8)的達到3%。另一方面,不同類型高校學生的學業成績存在差異?!半p一流高?!睂W生沒有掛科的比例超過72%,分別高出其他兩類高校7%和11%;而其他類型高校的學生中掛科課程超5門的人數是“雙一流高?!焙汀暗胤礁咚酱髮W建設高?!睂W生之和的兩倍。累計績點方面,“雙一流高?!睂W生累計績點為3以上的比例高出其他兩類高校近30%,累計績點為4以上的學生比例最高。

2.大學生的學習動力認知情況分析

大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會對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和學習行為進行自我評估,以便衡量自身學業情況。分析大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行為發現學校層級越高,學生的學習行為越積極、正面。具體表現:來自雙一流高校的學生在課堂上采取積極的學習行為較多,消極行為較少。如將“認真聽課”作為第一選項的綜合平均得分(滿分為10分)最高為6.93,而將“課堂上玩手機游戲”作為第一選項的綜合平均得分最低僅為2.04,將“早退或不來上課”作為第一選項的綜合平均得分最低僅為0.5,詳細見表1。

大學生的學習態度則可以依據其學習行為和學習規劃來衡量。調研發現,學校層級越高,學習態度越端正,評價越高,學習規劃越仔細,越具體。具體表現:91.41%的雙一流高校學生表示自己有學習規劃,其中有學習規劃但未執行規劃的學生比例最低為25 .26%,低于擁有同類行為來自其他類型高校學生的3 1.58%和來自地方高水平建設高校學生的29.96%。而暫無計劃和還沒考慮過計劃方面,來自雙一流高校學生比例僅為8.59%,其他類型高校學生擁有這一行為的比例高達13. 16%,詳細見表2。

3.教師對大學生學習動力影響情況分析

教師的教學水平、學術能力和激發學生動力的行為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學習動力。課題組通過運用方差分析發現,教師的學術水平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產生影響。具體體現:“您覺得貴校教師的學術水平如何?”與“上課認真聽講”積極行為之間關系值p值為0.035,小于0.05,說明教師的學術水平與學生課堂上認真聽講的積極行為之間具有顯著相關性。此外,教師的教學水平對學生的學習動力產生影響。課題組通過相關性分析得出:“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融人思政教育”與“錘煉持之以恒的毅力對促進學習動力”之間的關系值p值為0.008;“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融人思政教育”與“激發遠大理想對促進學習動力”之間的關系值p值為0.006;以上p值均小于0.05,說明教師的教學水平特別是教師在授課中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對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具有顯著相關性。

(二)學習源動力不足的具體表現

1.學習目標不遠大

根據調研數據分析得知:當前部分大學生將學習目標放在取得好成績,保持領先的位置;具備在社會上的競爭能力和實現親人的美好期望等方面。如在被要求對自己的學習動機按照優先級排序時,“取得好成績,保持領先的位置”“具備在社會上的競爭能力”以及“實現親人的美好期望”成為大學生排序的前三選項,而“為民族振興、國家進步做貢獻”“經常感到學習本身帶來的快樂”的學習動機則被排列在最后,詳細見表3。由此可見,設定好學習目標是大學生學習的關鍵一步,部分大學生在學習生涯中目標不夠遠大,功利性較強。

2.課堂表現力不佳

通過分析“近一學期來在課堂上您通常會(請按照優先級排序)”選項發現:第一選擇為“看手機資訊或看其他書籍”、“聊天”或者“睡覺”的學生掛科率為54.7%,績點2.5(不含2.5)以下的高達37.9%,且超過20%的同學認為自身學習態度很差不太好,詳細見一。由此可見,部分大學生在知識學習上存在淺嘗輒止、不求深究的情況,課堂教學中存在缺乏參與性和積極性、表現力不佳等現象,甚至出現“選修課必逃、必修課選逃”的不良行為。部分大學生自身存在的這些不良現象和行為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其激發學習源動力。

3.自主學習性不高

自主性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和主動意識,從被動式學習向主動性學習的轉變[9]。分析發現,一方面有學習規劃但未能執行的學生掛科比例高達39%,累計績點在2.5(不含2.5)以下的學生比例為22.5%,分別比有學習規劃并長期執行的學生高出16%和4%。另一方面經常復習的學生掛科比例為16.6%,且掛科3門以上為3.3%;績點在2.5(不含2.5)以下為14.2%;而考前一周和三周開始復習的學生掛科比例為33 .5%,掛科3門以上為9.8%;而績點在2.5(不含2.5)以下比例高達21%。由此得出,部分學生進入大學后無法適應大學的學習規律和學習方法,出現自主學習能力不足、執行力不強等情況。

三、學習源動力的成因分析

當前部分大學生存在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動力缺乏、學習行為習慣差等現象,從而直接導致其累計績點較低、掛科多、畢業難等問題。為進一步找到影響大學生學習動力的因素,課題組將研究視角聚焦于大學生的內在因素、外在因素和教學環境三個方面。

(一)內在因素對大學生學習動力的影響

大學生對自身學習態度評價與學校校風、教師授課水平和學術水平評價、教師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和對課程思政的態度等相關。大學生對自身學習態度的不同認知直接影響對學校校風好壞、教師授課水平高低和學術水平強弱、教師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效果和課程思政的態度?!叭绾卧u價您自己的學習態度”樣本與“您認為貴校學生的學習風氣如何”“您覺得貴校教師的授課水平如何”“您覺得貴校教師的學術水平如何”“您覺得貴校教師在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方面做得如何”“您覺得貴校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方面做得如何”的p值分別為0.002,0.001,0.002,0和0.002,p值均小于0.01,說明大學生對自身學習態度評價與對學校校風、教師授課水平和學術水平評價、教師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和課程思政的態度等之間呈現正相關關系。

(二)外在因素對大學生學習動力的影響

教師的教學水平、學術水平和激發學生學習動力行為直接影響大學生學習行為、學習態度和學習動力。課題組通過相關性分析發現:“您覺得貴校教師的授課水平如何”與“如何評價您自己的學習態度”之間的相關系數值為0.451,“您覺得貴校教師的學術水平如何”與“如何評價您自己的學習態度”之間的相關系數值為0.425,因而說明教師的授課水平、學術水平與大學生的學習態度之間具有正相關關系。進一步用卡方檢驗得出,“您覺得貴校教師的授課水平如何”與“遇到不感興趣的課程時,仍按時上課聽講”之間的相關系數值為0.4l(p< 0.05),意味著教師不同授課水平對學生學習行為呈現出差異性?!澳X得貴校教師在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方面做得如何”與“遇到不感興趣的課程時,仍按時上課聽講”,“遇到不感興趣的課程時,自己學習其他課程知識”分別呈現出0.01水平顯著性(chi= 31.235,p=0 <0.01)和(chi= 30.867,p=0< 0.01),說明教師激發學生學習動力行為與學生學習行為之間具有正相關關系。

(三)教學環境對大學生學習動力的影響

課堂教學中教師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學生學習動力、學校學風評價和革命文化精髓激發學習動力之間具有相關關系。分析發現,“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融人思政教育”與“錘煉持之以恒的毅力對促進學習動力”之間的關系值為0.369,p=0.008;“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融人思政教育”與“您認為貴校學生的學習風氣如何”之間的相關系數值0.450,p= 0.001;“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融人思政教育”與“您覺得貴校教師在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方面做得如何”之間相關系數值為0.446,p=0.001。以上p值均小于0.01,因此,這些足以說明,“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融入思政教育”與“錘煉持之以恒的毅力對促進學習動力”“您認為貴校學生的學習風氣如何”“您覺得貴校教師在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方面做得如何”之間有著正相關關系。

四、建議與對策

當前大學生學習動力受到其內在因素、外在因素和教學環境的多重影響,因此,激發大學生學習源動力應注重從大學生自主認知、教師育人能力和在校教育教學環境三個層面考慮。

(一)認知:促進革命文化與思政課程相融合

一是以革命理想、革命精神、革命品格和革命價值觀幫助大學生樹立遠大學習目標,端正學習態度,養成良好學習行為?!皩W生學習能力”以及“積極與教師交流”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且為正相關關系。因此,應加強大學生革命理想、革命精神、革命品格和革命價值觀教育,用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幫助大學生樹立遠大的學習目標,端正學習態度,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是依托思想政治理論課深入革命理想、革命精神、革命品格和革命價值觀,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習近平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盵10]因此,思政課教師要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為載體,強化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素養,為正確認識、科學辨別、理性傳承革命文化提供基本立場和世界觀、方法論指導;要深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的革命理想、革命精神和紅色基因教育,為大學生樹立為民族振興、國家進步做貢獻的學習目標提供理論支撐;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為重點,結合黨史,深入開展中國近現代革命史教育,用革命先輩的真實事跡,講好中國革命故事,傳承革命精神和革命品格,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為途徑,深植弘揚革命精神、傳承革命品格,肩負革命使命的道德土壤和氛圍,培養大學生的擔當精神,使命意識和責任意識。

(二)浸潤:著力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其一,提升大學生學習動力,要著重發揮專業教師教書育人作用。鄧小平曾指出:“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培養合格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全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盵11]因此,專業課教師要主動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學習目標,端正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而且教師自身也應當加強革命文化學習,提升革命文化素養,加大革命文化與專業課程相契合的力度,開展課程思政建設。

其二,激發大學生學習動力,需著力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加強課程思政建設,著力構筑專業課程、思政課程協同育人局面,增強課程育人主渠道的實效性。如前文所述,教師的學術水平、教學水平與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擁有積極學習行為之間有著顯著相關性,特別是教師在課堂上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行為對于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具有正向作用。因此,教師在專業課程中融人思政內容越徹底,越深入,教師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越能促進學校的學風建設。

(三)升華:打造豐富多彩的主題實踐教育

第一,以培育身邊榜樣為重點,發揮黨員、學生干部、科創達人等先鋒作用,積極開展朋輩教育。以黨員、學生骨干、科創達人為重點,發揮典型榜樣作用,開展學風建設。針對掛科多、績點低、學習動力不足,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行為差的學生,通過選聘成績優異、學有余力、積極樂觀、熱心集體的黨員、學生骨干擔任朋輩講師團導師,為其他同學補習掛科率較高的基礎性課程,幫助他們開展學習、提升學習自信、增強學習能力。

第二,依托校史資源,開展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的主題教育活動,積極營造以學風和校風為重要表現的校園文化。依托專業社團,開展革命文化學習、研究和傳承工作,如充分發揮紅色場館資源,開展紅色研學之旅;通過發掘校史、校友中的革命先輩故事,依托校史館、檔案館、校園優秀歷史文化建筑等,大力開展學校革命文化研究,積極宣揚革命精神、革命品格和革命價值觀。采取培育大師劇和引進紅色革命電影、傳統劇目等形式,結合重大時間、事件節點,開展播放愛國主義主旋律電影、高雅藝術團體進校園、校園大師劇巡演等形式,宣傳革命文化,積極營造健康的學風和校風。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光明日報,2016-12-09(001).

[2] 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

[3] 馬俊臣運用學習分析提升遠程學習效能感的可行性方式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7 (4): 18 -21

[4] 趙淑媛,陳志堅大學生自我效能感對積極學業情緒和成就目標定向的中介作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2 (1): 156 -160.

[5]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 習近平,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3-19(001).

[7] 何虎生,趙文心,論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三重邏輯[J],教學與研究.2019( 8): 76 -83,

[8] 季靖大學生學業成績變化的實證研究——基于北京某高校的考察[J]教育學術月刊,2018 (2): 71-80

[9] 李永田大學生自主性學習存在的困難與挑戰及應對策略[J].管理觀察,2019,16: 138 - 140.

[10] 習近平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3-19( 001).

[11]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編輯:程愛婕)

猜你喜歡
學風建設
高校學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輔導員作用探討
三本院校音樂專業學風建設的現狀與思考
基于學生工作視閾下的高校學風建設長效機制探析
手機依賴影響下的高職學院學風建設新途徑
高校學風建設“供給側”改革芻議
關于民辦獨立院校學風建設的思考
就業視角下的高職院校學風建設探析
論大學生學風建設的途徑
淺議武夷學院“無手機課堂”學風建設活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