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古箏作品《漢宮秋月》演奏技法及創作構思

2022-05-30 13:22楊詩涵
藝術評鑒 2022年21期
關鍵詞:演奏技法

楊詩涵

摘要:古箏作為我國的傳統樂器,展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古箏作品將古箏樂器的特點展現得淋漓盡致,其獨特的演奏技法與創作思路與二胡、琵琶等樂曲作品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不同的樂器譜寫的樂曲在旋律及藝術美感方面都大有不同。為進一步了解我國名曲《漢宮秋月》多樣化的音樂特性與藝術性質,本文以古箏作品《漢宮秋月》為例,深入探究了該作品的演奏技法與創作構思,以此來展現我國古箏名曲的藝術魅力。

關鍵詞:古箏作品 ?《漢宮秋月》 ?演奏技法 ?創作構思

中圖分類號:J63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2)21-0061-04

在我國古箏作品中,《漢宮秋月》是一首代表性作品,被認為是十大古箏名曲之一。其作為山東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古箏作品,蘊含了儒家文化及思想。這部作品借助了古箏這類傳統器樂進行演奏,整體體現出了一種深沉婉轉的調性,能夠為觀眾營造出一種極具古代美感的意境。這首作品營造的氛圍,不僅能夠讓人們感受到古箏作品的特殊旋律,而且還能讓人們從中體會到古箏樂曲的藝術魅力與山東箏派的音律美感,從而使觀眾能夠深入了解古箏作品《漢宮秋月》所表達的內容與情感。文章為進一步了解古箏作品《漢宮秋月》,從其特點入手,深入探究了古箏作品《漢宮秋月》的演奏技法及創作構思,以求能進一步豐富相關研究理論。

一、古箏作品《漢宮秋月》的特點

《漢宮秋月》作為我國傳統樂曲的代表作之一,其原身是崇明派琵琶曲,在傳統樂曲及樂器的推廣與傳承中,其不斷衍生出了多種形式,運用了多種樂器來譜寫,比如古箏、琵琶與二胡等。以古箏曲為例,在古箏作品《漢宮秋月》中,其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曲式特點,古箏曲的《漢宮秋月》由“碰八板”分離而得,在曲式方面,是較為經典的八板體曲式作品,這種結構的定義是根據《易經》先天八卦而得出的。在八卦中共有8個方向,古箏作品《漢宮秋月》中的八個樂句象征著八方。每一句都以一板、二板……八板代表。較為特殊的是第五句,該句分為八拍或八板,代表了八個小節。而八個樂句的總和就是六十四板,在先天八卦中,“巽五”處在第五卦中,“五”在八卦中又有“九五之尊”的說法。因此,第五板中用四板來體現八卦的四象,構建出了極具中華文化色彩的曲式結構六十八板,這也正是古箏作品《漢宮秋月》的絕妙之處。

其二,流派特點,古箏作品《漢宮秋月》是由山東戲曲延伸而成的藝術形式,其在流派上歸屬于山東箏派,這一流派是古箏樂曲的主流派系,其特點在于大板第一標記,整體為七聲音階樂曲:即宮、商、角、清角、徵、羽、變宮,其中清角與變宮兩個變音多奏成上下滑音,這就是極具地域風格和特點的山東古箏樂曲。

二、古箏作品《漢宮秋月》的演奏技法

(一)左手演奏技法

1.揉弦

在古箏作品《漢宮秋月》的演奏中,揉弦是最為普遍的左手演奏技法,該技法中涵蓋了不同的方式,用于表達樂曲中不同的情感,具體有以下幾種:其一,滾揉,是以手掌的上下擺動,帶動手指第一關節作屈伸運動,使指尖在音位上均勻地滾動,來改變弦長產生音波的一種揉弦方法。滾動力度的大小則代表音調的大小,在音調調節方面,可通過節奏快慢的把控來譜寫偏低與偏高的音調。在實際演奏中,其演奏形態是將整個左手手指放置在古箏左半邊的琴弦中,將第一指關節放置在琴弦之上,以較為輕松的姿態達到手指的輕微彎曲,以小角度的手指來波動古箏琴弦,并依據手掌不斷的變化來把控旋律的快慢,這種演奏技法的特點在于能夠通過控制手指與琴弦的接觸面積來進行揉弦演奏。

古箏作品《漢宮秋月》中滾揉演奏技法的運用較為巧妙,其保留了樂曲原有的古風韻味,在節奏調控方面,或快或慢,但始終都在以一個合適的節奏為準,沒有過快,也沒有過慢,不然就會導致整首樂曲的情感無法得到真實地流露,且難以突顯古箏在演奏傳統樂曲方面的藝術魅力與文化特性。在應用滾揉演奏技法進行樂曲演奏時,其具體變化的規律要依據do與re以及sol和la兩音的連接,在連接中要確保音符時值控制在一拍以內,并依據do和sol不斷滾揉的演奏方式來進行音調調節。

除此之外,結合古箏作品《漢宮秋月》旋律線的提升來看,在情感表達方面,其會隨著不斷波動的音律來體現情緒的高漲,此時會出現多次高音do,在此過程中,do以持續滾揉的演奏方式來不斷對手指撥動琴弦的速率與力度進行調整。

其二,壓揉,在揉弦中,壓揉結合了壓和滾兩種演奏方式,從演奏技巧來看,相比于前一種揉弦來說,壓揉更加講究,其不僅結合了滾揉演奏技法的動作,且還運用了壓揉的方式來控制整個手指的協調性。其依據手掌下壓來使手指能夠順應向下滾動,并在滾動中用手掌的壓力來演奏出不同的音效,譜寫更加美妙的古箏旋律,這樣的演奏方式一般出現在描繪沉重的情緒時。從古箏作品《漢宮秋月》的揉弦技法來看,使用壓揉的頻率較多,其目的就是想要依據加大音效來凸顯情緒的變化,再對頻率和音波的大小做適當調整。這種演奏技法意在模仿《漢宮秋月》原曲,琵琶演奏技巧中的推弦與拉弦技法,目的在于將《漢宮秋月》的古典韻味以古箏演奏的方式展示出來。

隨著音樂情緒的高漲,演奏者會運用到壓揉技法來以加快節奏的方式提高音效,使整個旋律變得更加沉重,并依據高音表達的方式來推動整首曲目走向高潮部分。從第45小節的第一拍si來看,直到46小節第二拍的la,演奏者都在不斷以壓揉的演奏方式來產生更多的下滑音,使整首樂曲在旋律方面更加具備多樣性,能夠產生不同的音調,進而豐富古箏作品《漢宮秋月》的內容與情感。

在第37小節第一拍的re中也能看出壓揉的演奏技法,這一節正處于整首曲目的情緒發展期,目的在于為后續的高潮部分進行鋪墊,依據適量壓揉技法的融入,可以更加直觀地表達曲中情感。

其三,壓弦,這種技法是由壓揉延伸發展而得的,其同樣以第一指關節形態保持不變為主,依據手指撥動古箏琴弦來進行音調旋律的變化,即依據壓弦來對琴弦造成壓力,從而進行音準調節,以壓力力度的不同來實現旋律的改變。從古箏樂器的演奏特性來看,壓弦非常有講究,這是能夠改變整首曲目旋律的重要操作,要點就在于一個“力”字,力度是否能夠精準把控,將決定曲目后續旋律的走向。古箏作品《漢宮秋月》的壓弦演奏技法要將高音do壓至高音re,這可以使原本情緒較為哀愁的樂曲多出一絲靈動之感。

2.平音

為使揉弦技法的效能及作用能夠在古箏作品《漢宮秋月》中得到充分發揮,不能單一的以使用此類技法為主,而是應當同時結合平音的應用,使整首樂曲的表達能夠更加細膩、多變。平音的普遍規律在滾揉的普遍規律中已經提到過,二者密不可分。曲中46節中第四拍的si是依據平音技法進行演奏的,這種演奏方式和一般常見的古箏曲目演奏方式具備著較大差異,但這也正是古箏作品《漢宮秋月》在演奏技法方面的獨特之處。本曲的46小節作為樂曲情感表達較為激動的部分,能夠為即將到來的高潮部分蓄力,平音演奏的方式雖能提高整體的情緒,但還不是樂曲的最終章,所以演奏者在演奏時一定要有所保留,不能以完全爆發的形態進行演奏,要為后續的精華部分做好鋪墊、留有余地,這樣才能為觀眾帶來更多的驚喜。運用不同的演奏方式處理樂曲,能夠進一步豐富樂曲的情感,且讓其在具體表達中呈現出與其他樂曲不一樣的精彩。

3.滑音

古箏樂曲演奏技法中的滑音代表了上滑與下滑兩種不同的音調形態。前者的特點在于低音滑向,而后者則為高音滑向,兩者間具有較大的反差。古箏作品《漢宮秋月》中滑音演奏技法的應用則是結合了兩種不同類型的滑音,其目的在于加強對不同音調的處理,使整首曲目的音調有高有低,呈現出多元化的曲調形態,以此來做到滑而不膩。讓觀眾在欣賞古箏作品《漢宮秋月》時,不會因單一的音調而感覺疲憊,以呈現多形態音調的方式來凸顯快慢結合的演奏技巧,從而將古箏樂器多種音色及音調展現得淋漓盡致,讓觀眾能夠深入了解并感受到古箏音調的美感。從下滑音的使用來看,其在本曲中多處情緒高漲處均有出現,曲中的si為骨干音。同時,樂曲中的mi和sol、la和do的滑音演奏起到了將各音節進行連接的作用,這是一種特殊化的演奏技法。

4.顫音

顫音在樂曲中的運用也可以找到普遍規律,《漢宮秋月》在演奏時顫音頻率不能過快,演奏者應該依據樂曲韻律來對其進行把控,確保整首樂曲在美感表達方面能夠做到不失古樸雅致。

5.虛按音

虛按音雖為左手演奏技法,但在實際演奏中,其也需要右手的運用才可以完美地完成演奏,之所以將其歸納為左手演奏技法,是由于其在演奏過程中整體的演奏方式還是以左手為主,右手為輔的。以左手手指接觸琴弦來配合右手下排琴弦的調控來演奏出似有似無的音調的演奏方式所產生的旋律不具有實音的音響效果,其意在描繪出中國傳統樂曲中的無聲勝有聲的境界。

(二)右手演奏技法

1.撮類指法

作為古箏樂曲中右手演奏技法的基礎,撮類指法在運用時要確保運力均勻,演奏者應該依照樂句的變化來進行強弱與快慢的處理。實際演奏中,要讓大指托與中指勾的形態能夠在兩根弦上同時撥動,大、中二指彈弦整齊,并確保在演奏中發出的音量可以一致,以此來突顯出音響共振的實效性,在聽覺層面為觀眾帶來不同的感官,使其體會到古箏演奏的藝術魅力。在此過程中,琴弦和手指的撥速比例也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演奏者指法力度的把控與速率的變化可以表達出不同的古箏音色。撮類指法能夠依據樂曲情緒的變化來進行音色處理,不同音色的調節可以展現出更加生動的情緒,常見的方式就是手指撥動琴弦的強弱程度,包括逐漸加強與逐漸減弱兩種形式,每一種方式都能使樂曲的音調發生變化,進而配合樂曲表達的情感來構建良好的藝術意境,引發觀眾產生情感共鳴。

2.搖類指法

古箏作品《漢宮秋月》中運用了多種搖類指法,其主要以食指搖和拇指搖為主。前者是使用右手,根據食指的挑與抹的指法來進行演奏的,具體為連續交替性里外結合快速撥弦。在演奏中,該技法需要演奏者的大指能夠以輕壓的方式定在食指近指尖第一關節處,這樣才能增強食指穩固的輔助力量,以此來實現對音符的有效控制。同時,憑借手腕力量的瞬間發力,再利用琴弦的彈性,以快速撥弦的演奏技法撞擊琴弦并迅速彈開,能夠做出具有彈性的頓音效果。而對于后者拇指搖來說,其是依據大指指根關節進行撥弦來帶動整個右手手指的運動的。隨著古箏樂曲的不斷推廣,這種演奏技法也在不斷的發展中,當下的拇指搖演奏技法,除了以大關節撥弦以外,也有用大指的小關節進行撥弦的情況。拇指搖在《漢宮秋月》中被運用在了樂曲中情緒最為激動的部分,這使得作品壓抑的情感得到了釋放。

三、古箏作品《漢宮秋月》的創作構思

(一)《漢宮秋月》內容分析

古箏作品《漢宮秋月》描繪出了一個中秋佳節,帝王后宮深處,正在思念家鄉與親人的宮女的形象。其營造出了悲秋的情緒氛圍來抒發人物心中悲涼的情感,將其凄慘的命運在悲秋情緒下充分地展現了出來。在旋律方面,古箏作品《漢宮秋月》整體都在以比較低沉且具有悲傷情緒的律調來引發人們的感嘆與同情,在一聲又一聲的古箏琴弦的波動下,哀、怨、悲、愁等復雜的思想情感以多樣性的樂曲韻律展現了出來。在探究古箏作品《漢宮秋月》的內容時,如果觀眾對相關歷史沒有一定程度地了解的話,是很難體會作品實際所表達的內容的,自然最終也就無法深入領悟到作者的情感。所以,我們應當以該曲的哀怨思想與悲愁情緒為切入點,以分段的方式對其進行分析,從而了解古箏作品《漢宮秋月》想要表達的內容。

本次研究以分段式探討的方式探究了古箏作品《漢宮秋月》的內容,其中,其前16小節為第一段,第一段之后的54個小節則劃分為第二小節,第二段后的74小節則分為第三段,其余部分視為結束段。

首先,從第一段的內容來看,這一階段的曲調相對較為平和,整體以較為抒情的旋律來漸漸拉開了整部作品的大幕,意在為后續內容的呈現奠定基調。在演奏方面,這一階段的曲調通過對宮殿富裕的生活的描繪,體現了宮女心中的苦悶,并以寂靜秋月作為背景,衍生出了秋天悲傷的思緒,以思念家鄉和親人的情感,體現出了曲中人物的哀怨情緒。

其次,第二段則是前一段描寫的背景與展現的情緒為依據,借助多樣化的演奏技法,依據快慢結合的方式,使整部作品的樂曲內容變得更加豐富了起來。在譜寫不同的節奏與旋律中,以強弱分明來結合升和降的曲調,將曲中人物的實際情感進行表達。在錯落有致、層次分明的古箏樂曲中,充分展現人物心中的憂愁,表達出其無絕期的愁緒。這一段的內容整體較為豐富,并通過重復多次相同的曲調與斷斷續續的旋律呈現,突顯了人物心中的哀怨情緒,始終難以消散。

最后,結合第三段與結束段來看,其通過內外交疊的形式描繪了宮女離別愁緒的變化,并結合五聲宮調式,以回旋奏鳴曲式將整體節奏放緩了下來,與樂曲開端的慢調性旋律遙相呼應,對曲子中哀怨悲愁的情緒進行了全面梳理。在演奏方面,選擇以慢調來結束整首樂曲,目的在于為觀眾營造出曲終情未終的情感,從而使人們在心中對樂曲進行回味??偟膩碚f,古箏作品《漢宮秋月》之所以能夠取得不錯的反響,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主要還是仰仗于創作者對多元化的藝術形態的結合。其依據我國山東箏派的古箏樂曲風格為藍本,并結合名曲《漢宮秋月》原有的內容框架與情感基礎,依據譜寫更加美妙的旋律為創作主體思路,應用古箏樂曲中各類極具特點的演奏技法,并經過多種技法結合的方式來豐富了本曲的旋律結構,達到了通過演奏不同的旋律來表達《漢宮秋月》的樂曲內容與思想感情的效果。

(二)《漢宮秋月》旋律分析

在了解古箏作品《漢宮秋月》的創作構思時,我們不僅要明確其具體表達的內容,還需從旋律層面來進行深度分析。古箏作品《漢宮秋月》借助古箏來將其獨特旋律美感與《漢宮秋月》中較為悲慘的情緒描寫進行了有效結合,作者刻意以慢調的方式來譜寫古箏樂曲的旋律,通過減緩演奏速度與融入多種類型的輔助音,來引領觀眾能夠感受到古箏樂曲中獨特的意境與美妙的旋律,使其在心中能夠產生對古代音律環境的幻想,并適當地在旋律層面增添更多的律調起伏與波動,來形成一種錯落有致的樂曲聽感。由此能夠體現出,作者在創作古箏曲《漢宮秋月》時,主要是想借助悲涼的樂曲內容來體現古箏對悲秋情緒的表達,并以慢調旋律的方式來改變原有的曲式結構,依據魯慢調的流派特性,來展現出山東地區魯派古箏樂曲的風格與特點,以實現對齊魯地區傳統音樂的推廣與傳播。

綜上所述,由于曲式結構的改變,古箏作品《漢宮秋月》在旋律調式功能方面也在隨之改變。作者創作思路能夠使《漢宮秋月》的曲調以獨立存在的顯著段落調式的形式呈現,并且,在角調式段落運用方面,作品能夠依據對比徽調式段落來將曲中人物纏綿的思想情感進行明確表達,以此來強化該曲目中哀、怨、悲與愁的思想感情,以求能夠借助古箏樂器創作的方式來對《漢宮秋月》這一經典名作內容的深度與廣度進行有效拓展,以體現出古箏樂曲的音樂性與藝術性。

四、結語

結合上述研究分析來看,為使我國傳統名曲《漢宮秋月》得到更好的傳播與發展,在傳承此類中華優秀文化作品時,我們還需要了解其不同的演變形式。對古箏作品《漢宮秋月》進行研究,要針對該曲的演奏技法和創作構思來深入探究古箏作品《漢宮秋月》呈現出的藝術形態,從中感受該曲所表達的內容與情感。古箏樂器自今發展已有百余年的歷史,作為代表性的古箏樂曲,《漢宮秋月》的旋律較為簡單,雖沒有過多的節奏變化,在旋律把控方面,就是依據加快與放緩演奏速度為主,但其表達的內容能夠從每一個細致的音符中體現出來。這種極具古代風味與韻律的音樂作品,以凸顯古代音律風情的方式培養了人們的藝術素養,使廣大群眾能夠更加了解我國獨特的音律文化?;谀壳瓣P于古箏作品《漢宮秋月》的學術研究還比較少的現狀來看,此次研究能夠了解該作品的演奏技法與創作構思,這為后續研究的進一步開展提供了參考依據,并為推動我國傳統樂曲與傳統樂器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保障,彰顯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藝術特性與藝術魅力。

參考文獻:

[1]何依璇.箏樂藝術中的文化內涵與聲韻之美——評《當代古箏名作教學與演奏詳解》[J].中國教育學刊,2021(12):120.

[2]楊柳.音樂美學視域下古箏演奏意向美學——評《中國古箏名曲薈萃(上)》[J].中國教育學刊,2021(06):142.

[3]朱婉寧.傳統箏曲音響的風格審美[D].重慶:西南大學,2021年.

[4]李奕蘭.探究式教學法在古箏教學中的運用——評《當代古箏名作教學與演奏詳解》[J].中國教育學刊,2021(05):110.

[5]賈江麗.基于學生實踐能力提升的古箏專業教學改革——評《古箏演奏技巧》[J].中國教育學刊,2021(05):113.

[6]劉沙路,孫文妍.“互文性”視域下古箏藝術作品文化解讀[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2021(02):75-81.

[7]關麗娟.古箏專業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評《古箏藝術理論與實踐》[J].中國教育學刊,2021(04):113.

[8]陳玉蓮.在古箏演奏技巧練習中感受音樂美——評《古箏演奏技巧》[J].中國教育學刊,2021(03):143.

[9]武田甜.淺談哀、怨、悲、愁的旋律——古曲《漢宮秋月》賞析[J].明日風尚,2020(14):145-146.

[10]薛蓮.新時期古箏表演的傳承和創新發展探究——評《文史談古箏》[J].中國教育學刊,2020(02):127.

猜你喜歡
演奏技法
淺析中國鋼琴作品在鋼琴教學中的作用
試論南北竹笛樂風
竹笛協奏曲《愁空山》研究現狀及思考
布洛赫中提琴希伯萊組曲演奏技法剖析
王建中鋼琴改編曲的民族特色
嗩吶常用演奏技法與聲學參量關系研究(一)
絢麗技法的完美詮釋
肖邦鋼琴奏鳴曲的演奏技法分析
音樂教育教學研究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